合巹、卻扇、乘鞍,周秦漢唐繁鬧的迎親禮,肯定有你沒聽說過的!

2021-01-09 浩然文史

《儀禮·士婚禮》記載,一場合乎禮法的婚姻,是由納採、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六項儀式為核心儀節的婚禮儀式組成的。儘管自秦漢時起,歷代大致傳承「婚姻六禮」模式,但在此基礎上,又因時代、民族、地域等因素影響,而增益減損,出現了卻扇、乘鞍、奠鷹、障車、撒帳等多姿多彩的婚姻儀式禮俗。下面,我們就「穿越」回古代,一起去欣賞一場宏大多彩的結婚典禮吧。

一、周代的「親迎」禮

《儀禮·士昏禮》記載:周代新婿「親迎」時,穿著爵弁,纁裳。隨從們都穿著玄端服,乘坐塗成黑色的「墨車」,前去女家迎親。

新婦乘坐的車,若新婿為士,則車輛由婿家提供;若新婦的父親、兄長等尊長的身份是大夫以上階層者,新婦所乘車,由新婦家自己提供。

新婦乘坐的車輛,裝飾和新婿車一樣,只是較新婿乘車,增加了遮掩四周的「裧」。

出發前,父親要向兒子(新婿)敬酒,並囑咐他遵循禮儀。新婿唯唯諾諾地答應了。

新婦穿上婚服,由50歲以上,侍候、教導自己的保姆,及女侍們陪侍。

新婿到新婦家後,翁、婿行禮作揖,進入宗廟。新婿將帶來的雁放下,行稽首禮,然後走出宗廟。新婿離開時,新婦在後面跟從。

新婦從房間裡出來,準備跟新婿離開前,她的父親、母親,及父親的妾們,都要告誡新婦一些話:到夫家後,要聽從公、婆、丈夫的吩咐,勤於做家務。

新婦到達後,新婿與新婦到新房裡。在室內預先鋪好蓆子,媵、御等女僕,將預先準備好的各種飲食,擺放在新婿、新婦面前的几上,新婿、新婦行「合巹」之禮。就是新婿、新婦分別用一把用一個葫蘆劈成兩半製成的瓢,盛酒飲用,寓意結為夫妻。

飲食畢,新婿、新婦在女僕們的侍候下,寬衣解帶就寢。「親迎」儀節基本結束。

二、秦漢時期的「親迎」禮

漢代人結婚,婚禮儀式在傳承周代禮儀的基礎上,又有很多延續後世的創新之處。

漢代,婚日,新婦攜帶嫁妝,去男方家中成婚。男家、女家分別派人迎親、送親。

漢代人結婚時,新婿、新婦都要盛裝打扮。雙方家中(主要是男方家裡),要打掃清潔,內外盛飾,裝點門楣。有些地方,婚房是在戶外設的「青廬」。《孔雀東南飛》:「其日牛馬嘶,新婦入青廬。」

舉行婚禮時,婚家的親朋好友都會受邀前來。權貴娶妻,攀緣富貴者紛紛前來祝賀,已成為一種時尚。

男家要設酒宴,款待前來慶賀觀禮的賓朋。一般富戶,婚宴上除酒、肉、菜蔬和果品外,更不乏日常飲食中比較罕見的鱉、鯉、麂、鵪鶉等珍味。

漢代婚禮,已有歌舞表演,以助娛興。平民階層的婚禮樂舞,往往比較簡單,無非彈箏、鼓缶而已。中產階層,鳴竽調瑟,來自鄭地(今河南一帶)的舞女,翩翩起舞;來自趙地(今河北一帶)的謳者(歌者),演唱歌曲。權貴豪賈的婚禮,樂舞規模更為隆重:「鐘鼓五樂,歌兒數曹。」

或許是歡快的樂舞看膩了,聽膩了,東漢人琢磨著,婚禮上演奏的樂舞,應該搞點創新。於是,東漢京師洛陽一帶的權富們,「引領時代潮流」,率先將婚禮上演奏的喜慶樂舞,改為以往辦喪事時演奏的喪樂《魁儡》,以及人們抬棺材時,為配合而相互唱和得輓歌。有識之士預感不吉。果然,不久京師毀於兵燹,權富們死亡枕藉。

漢代新婚夫婦仍沿承「合巹」禮儀。與周代不同的是,漢代人行「合巹」,不再使用葫蘆瓢,而是使用酒杯;用酒漱口,並不真飲。

後世令很多新郎、新婦不堪「忍受」的「鬧洞房」禮俗,開始於漢代。不過,有的「婚鬧」最終將喜事變成了喪事。西漢時,汝南一個名叫張妙的人參加朋友杜士的婚禮。酒醉後,來賓們戲謔新郎。張妙將杜士捆起來,捶了二十下,又用繩子綁著杜士的腳趾,懸掛起來。結果,杜士竟然不堪折磨而死了。

三、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親迎」禮

魏晉南北朝迎親禮俗在承繼漢代謔婿、合巹等禮俗基礎上,又有一些新的禮俗形式,如催粧、卻扇、新婦乘鞍等出現。

催粧,應是「催妝」,是指新婿帶人去女方家迎親時,新婦子以化妝等事為由,遲遲不肯離家。男方的隨從們這時候就要「催粧」了:「迎新婦,夫家百餘人挾車俱呼曰:『新婦子,催出來。』其聲不絕,登車乃止。」

新婦乘鞍。這是北方盛行的一項婚俗。新婦到新郎家,入門後,要先在馬鞍子上坐一會,謂之「乘鞍」。有人說,「鞍」即「安」的諧音,取平安之意。也有人認為,這是源於北方遊牧民族的風俗遺留。遊牧民族最初以馬背為家,進入中原後,雖居住房屋中,但對民族傳統,仍眷戀不舍。故採取這種形式,予以傳承。

馬鞍

卻扇。這一婚俗盛行於南朝。新婦出嫁時,雙手張扇,遮掩其面。與丈夫單獨見面時,才拿掉扇子。《世說新語》記載:東晉大臣溫嶠喪妻後,假意為表妹尋覓到一如意郎君夫婿,實則自娶。成婚日,表妹取下扇子,看到新郎官是溫嶠後,拍手大笑說:「我早就懷疑,所謂如意郎君,就是你這個老東西,果然如此。」

四、隋唐時期的「親迎」禮

隋唐時期,依然承繼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若干「親迎」禮俗,如設青廬、催妝、新婦乘鞍、去扇、合巹、鬧洞房等,但也受時代、民族等因素的影響,而有所創新。這些創新,一是對前述傳承以往的若干婚俗,予以名稱或形式上的變化;一是新創造出來若干新的婚俗,如念詩、障車、撒帳、奠雁(鷹)、結髮等。

青廬,唐朝人又稱作「鋪設帳儀」、「入帳」、「登虛帳」。唐德宗時,有人建議,將青廬改設在堂室中。為圖吉利,改名為「百子帳」。

唐朝時,敦煌人舉行婚禮,幾乎每一項婚儀,如撒帳、去扇、合發等,新婿、新婦或其親友,都要念一首婚俗詩。如新郎騎馬到女方家迎親時,女方親友要念一首《請下馬詩》:「窈窕出蘭閣,步步發陽臺,刺史千金重,終須下馬來。」

直到唐朝時,「合巹」才真正演變成新婿、新婦真喝酒,還要一飲而盡。這時,瓢已改為酒杯,稱為「合歡杯」,新婚夫婦要共飲「合歡酒」。

障車,是唐朝「親迎」時出現的一種新婚俗。最初,只有一些百姓聚合起來,攔阻新婦的婚車,索取些酒食後,就予放行。後來,一些權富也摻和進來。他們「廣奏音樂,多集徒侶,遮擁道路,留滯淹時,邀致財物,動逾萬計」。從以往單純索取酒食,演變為勒索巨額錢物,甚者調戲、搶奪貌美新婦。統治者雖多次下詔「禁斷」此陋俗,但收效甚微。有的迎親者,不堪騷擾勒索,讓新婦中途偷偷地棄車乘馬,偷偷地到男家去成婚。

轉氈。指新婦至男家,入門時,要在男家事先鋪設好的氈席上行走,腳不得踏地:「新婦至門,步履不著地,以氈展轉承之而行。」

奠雁(鷹)。唐代新婦「坐鞍」後,新婦帶來的女侍者將雁擲入堂中,然後「遮女出堂」。此雁不能殺死,以後待男家放生使用。敦煌地區流行的「奠鷹」婚俗,或源於內地「奠雁」婚俗。其風俗是:新婦坐鞍後,拿一隻用紅綢裹著的鷹,交給新郎去放生,寓有祝福新郎「鵬程萬裡」之意。

撒帳。唐朝時,新婚夫婦進入婚房,互相對拜後,分左右在婚床上坐下。他們一邊向觀禮的親朋撒擲金錢、彩果,一邊念「撒帳兒」願文:「今夜吉辰,某氏女和某氏兒結親。伏願成婚以後,千秋萬歲,保守吉昌」。所撒金錢、彩果,寓有財源茂盛、早生貴子、五穀豐登之意。

合發。又叫「結髮」、「合鬢」,唐代出現的一種新型婚俗。將新婚夫婦的頭髮「合而結之」的禮俗。高適《秋胡行》詩曰:「一朝結髮從君子,將妾迢迢東魯陲。」後來,人們用「結髮」指元配夫妻。

唐代,新婦要在明亮的蠟燭前端坐三天,由親友們觀看、鬧房,謂之「觀華燭」。

文史君說

綜觀《儀禮·士昏禮》記載的周代「士」階層的「親迎」禮儀,既沒有親朋好友前來參加婚禮,表示慶賀;也沒有新婚夫婦與賓朋參與的盛大宴飲活動,更沒有喧鬧的樂舞演奏。甚至,《禮記·曾子問》還有「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燭,思相離也;取婦之家,三日不舉樂,思嗣親也」的記載。《禮記·郊特牲》交代了為什麼舉行婚禮時,不演奏音樂的原因說:「昏禮不用樂,幽陰之義也。樂,陽氣也。」為什麼舉行婚禮時,親朋好友不來表示慶賀?「昏禮不賀,人之序也。」楞是將本應興高採烈、熱熱鬧鬧的婚禮,搞得冷冷清清的。這無疑與婚禮的喜慶性質,格格不入。因此,這兩項禮儀,自秦漢時起,就逐漸消逝了。取而代之的,是諸如喧鬧歡慶的宴飲、卻扇、新婦乘鞍、撒帳、鬧洞房、演奏樂舞等新型婚姻禮俗,反映出禮俗隨人情、時代、民族等因素的變遷而變化的特點。

參考文獻

1. 佚名撰、(東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儀禮註疏》,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2. (西漢)戴聖編、(東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等疏:《禮記正義》,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3. 陳鵬:《中國婚姻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4. 汪玢玲:《中國婚姻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5. 陳紹棣、彭衛等:《中國風俗通史》(兩周卷、秦漢卷、魏晉南北朝卷、隋唐五代卷),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2年。

(作者:浩然文史·郛生)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說明外都來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帳號!您的點讚、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相關焦點

  • 婚禮上,新娘要穿著綠色的婚服,不一樣的《唐制婚禮》
    咱們前面已經聊過周制婚禮,比起周制婚禮的莊重、大氣,唐制婚禮就顯得喜慶熱鬧多了。唐制納徵之物有合歡、嘉禾、阿膠、九子蒲、朱葦、雙石、綿絮、長命縷、乾漆。阿膠、乾漆象徵長久永固;合歡、嘉禾象徵共同分享幸福;九子蒲、朱葦象徵心胸可屈可伸等等。唐制婚禮流程【迎親】婚禮當天早上,新郎穿好禮服,向父母辭行。
  • 卻扇、沃盥解纓結髮 蘇州昨上演傳統婚俗
    只見彩船船頭站著一男一女,兩人都身穿紅色漢服,女子以扇遮面,男子頭戴正冠。「是哪個電視劇來取景的嗎?」「好像是個新娘子?」「新娘子不是穿婚紗嗎?怎麼會穿漢服呢?」  原來,船頭女子名叫周立言,27歲的她是文學碩士,曾獲蘇州大學研究生風採大賽第一名。此外,周立言還是姑蘇荷言旗袍文化館創始人及首席設計師,還曾和撒貝寧搭檔擔任央視節目《我們有一套》蘇州大學專場嘉賓主持。
  • 作詩催妝、去花卻扇……唐朝的婚禮很文藝
    據唐代封演筆記《封氏聞見記》,「近代婚嫁有障車、下婿、卻扇及觀花燭之事,及有下地、安帳並拜堂之禮。上自皇室,下至士庶,莫不皆然」。事實上,唐朝婚禮內容之豐富,程序之繁多,遠不止封演所述。據《大唐開元禮》,祭祖完畢後,父親要對兒子言,「往迎爾相,承我宗事,勖帥以敬,先姒之嗣,若則有常」,兒子回道,「不敢忘命」,隨後在親朋好友的陪伴下前往女子家。女子家的一扇家門,對新郎來說是萬重關山,不用盡平生所學,休想輕鬆娶走新娘。到女方家後,新郎首先要遭到女方三姑六婆的戲弄調笑甚至杖打,是為「下婿」。
  • 方舟生存進化鞍具怎麼學 坐騎鞍具製作方法
    方舟生存進化鞍具是騎龍的關鍵,每種可以乘騎的恐龍都需要學習對應的鞍具,不過印痕點有限,我們需要做一道選擇題,所以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幾個鞍具。
  • 《方舟生存進化》鯨魚鞍怎麼獲得 鯨魚鞍獲取攻略
    DLC鯨魚鞍獲取方式,一起來看看吧。 《方舟生存進化》的最新DLC創世也是加入了許多新的生物以及生態圈,那麼新出來的鯨魚鞍要怎麼獲得呢,下面帶來由「rbq小夜」分享的《方舟生存進化》創世DLC鯨魚鞍獲取方式,一起來看看吧。
  • 什麼是3書6禮?為什麼叫做婚禮?婚禮有哪些儀式?這裡統統告訴你
    這兩天,張姐姐一直在催我說,看你寫了那麼多的傳統文化文章,為什麼不寫寫中國傳統的結婚文化呢?畢竟這個是你最近一段時間要使用到的啊?想來也是,作為一個奔三的人,熟悉中國的結婚文化,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且作為人生中的重要大事件,婚禮的儀式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熟悉婚禮文化,顯得尤為必要。一、為什麼叫做婚禮?而不是午禮或者晨禮?
  • 聽說過猿猴也聽說過猿人,你有沒有聽說過猿狗啊?
    1.猿狗聽說過猿猴也聽說過猿人,你有沒有聽說過猿狗啊?看看這個圖片上的大母狗,它還有這麼多孩子在吃奶,多溫馨的場面啊,可是,你知道嗎,你現在看到的這個圖片其實只是拍攝的一個雕塑。2.駱駝蜘蛛現實生活中存在蜘蛛,可是沒見過這種蜘蛛,它真的存在嗎?其實,圖片上的動物雖然名叫駱駝支柱,但根本就不是蜘蛛,也不是在伊拉克,還有就是這種動物沒這麼大,最起碼美譽圖片上看起來這麼大。
  • 因未戴嘴罩怕傷人,導盲犬被拒乘地鐵,你覺得合理嗎?
    而王先生則認為這個護具,是導盲犬的導盲鞍工作服,穿上這個導盲鞍,就意味著狗狗正處在工作狀態,是可以進入地鐵的。 就像有網友說的那樣: 我找不到比導盲犬更乖更無害的小動物了... 控主想加個前提——包括人類在內! 你在地鐵被不講理的人咬得概率都比一隻導盲犬會咬人的概率大得多!
  • 傳統婚嫁習俗中的「過禮」是什麼意思
    隨著社會的變遷,結婚的習俗越來越簡化,結婚「過禮」是什麼很少有人知道。那什麼是「過禮」呢?過禮的流程是什麼呢?過禮有需要注意些什麼呢?一、過禮過禮又稱大聘,是漢族的傳統婚嫁禮儀之一。就是在迎親之前還要送一次禮,具體送什麼還需兩方的父母商量好。
  • 夜景最好的是哪個市,這兩個地方你肯定聽說過,最後一個挺有名!
    中國最好的夜景是哪一個,這兩個地方你肯定聽說過,最後一個挺出名的,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把旅遊作為他們平時的休閒活動,在中國旅遊業蓬勃發展的背景下,中國的許多旅遊景點都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工作,為了吸引更多的遊客,從而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
  • 你肯定聽說過變色龍,但是你知道還有變色魚嗎?
    家裡擺個魚缸閒暇的時候可以觀賞缸中遊動的魚是不是覺得有種把水族館搬到家裡來的感覺呢?相信大家肯定都聽說過變色龍,但是你們知道有一種魚叫做變色魚嗎?今天小編就讓大家來開開眼啊!變色魚,原產地為亞洲南部的印度。其體色會隨著其健康情形及情緒如何及環境的不同而改變。
  • 饑荒牛鞍有哪幾種 訊牛分類及馴服方法
    不知道為玩家有沒有了解過饑荒訊牛為了能讓玩家對訊牛有更多的了解,馬上就為大家帶來訊牛分類及馴服度方法。   三種牛鞍分別是,普通牛鞍,戰鬥牛鞍,和騎乘牛鞍,戰鬥牛鞍會增加攻擊力,而騎乘牛鞍會增加移動速度,非常快。
  • 樂卿靈:「唐樂,你有過女朋友嗎?」唐樂的回答讓她心灰意冷!
    樂卿靈:「唐樂,你有過女朋友嗎?」唐樂的回答讓她心灰意冷在《終極鬥羅》第六冊中,大家期待的「麟月」撒糖依舊沒有出現,但是有介紹唐舞麟和古月娜的現狀。而今天呢,小編就來先聊一聊唐樂和樂卿靈之間的事情。樂卿靈做了唐樂的經紀人後,唐樂的人氣一路飆升,唐樂潔身自好從未傳出緋聞,頂多就是和他的經紀人很親近。但是現在樂卿靈多大了呢?唐樂出道的時候,藍軒宇是6歲,如今藍軒宇11歲,過了五年,樂卿靈如今已經30歲了!她沒有談過一次戀愛!(現實中,父母該著急了)2.
  • 這些人你肯定沒留意過!
    (原標題:這些人你肯定沒留意過!)當過兵的他說:「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退伍從不褪色。」
  • 寧德非遺|一紙油扇幾多清涼 福安官浦油扇製作技藝
    電風扇未普及前,油扇曾是消暑必備品,輕便耐用風力大,既可扇風遮陽,又可驅蚊擋塵。在福安,城北街道的官埔村是油扇的唯一產地。油扇盛行於明清年代,據老藝人們介紹,官埔油扇一定要選用長勢勻稱、大小適中、竹節較疏、厚薄相宜的竹子,其製作大小工序有30多道,大致分為取料、做扇骨、裱褙、畫扇畫、上油晾乾等。男匠操取料、做扇骨等粗活,女匠則謀裱褙、畫扇面等細活。
  • 什麼是結婚過禮 結婚過大禮帶什麼
    傳統的結婚習俗延續至今其實已經簡化了很多,現在我們一般以「過大禮」為一場婚禮的開始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看結婚過大禮男方清單吧。什麼是結婚過大禮?過大禮又稱大聘,是中國漢族傳統嫁娶禮儀之一。訂親過程中最隆重的儀式,約於婚前15至20天進行。男家擇定吉日,便攜同禮金和多種禮品送到女家。結婚過禮帶什麼去?那究竟怎麼過大禮呢?
  • 小夥因買內衣不合適迎親被拒,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1月2日,貴州遵義一段小夥迎親遭拒的視頻引發熱議。婚禮上一名疑似司儀的男子介紹,根據當地風俗,結婚時男方要給女方從頭到腳買一套衣服和鞋,因新郎買的內衣小了,女方家長拒絕了迎親,結果婚禮沒能正常舉行。男方家決定將婚宴變成親友新年聯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