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各位磚家唱得最多的就是刺激消費。消費的目的就是加快物質的消耗,促進生產,加快物質的流通和交換,形成一個好的循環,要知道生產出來的物質,最終目的是要被消耗掉的,要不然還生產幹什麼,倒不如大家啥事都不幹,多舒服。
為了刺激消費,歐美國家的方案就是直接發錢,大家不要以為發錢,就是開動印鈔機印錢那麼簡單,每個國家是有發行本國貨幣的權力的,但也不是能隨便發的,它印出來的錢還是得有相應物質價值,如果你只印錢不生產出相同價值的物質,別人拿到你的錢卻買不到你的東西,你的錢就是廢紙了沒人要了。國家的錢是平時通過各種稅收,積累的剩餘物質價值,這個時候是可以拿出來購買社會上富餘物質的,物質消耗完了大家又重新生產,工廠開工,工人上班農民種地,大家都有工作有工資,又能消費了,這樣經濟就被帶活了。所以歐美國家就喜歡用這招,大家生產出來的東西大家一起消費完,搞完了我們再一起生產。
為什麼我們卻從來不發錢呢?今年這麼嚴重的疫情,還只是部分地區發了消費卷,如果你們要是讀懂上段,國庫的錢其實就是積累的社會物質價值,那你應該知道,我們發錢那是不可能的,其它的估計大家都懂了吧!這個就不能說得太明白了,說多了就違規了。
既然不能白白的把錢發給我們用,但是人們手上沒錢,就不能去消費啊,這物質消費不掉,工廠開不了工,農民的農產品也賣不出去啊,經濟還是帶不動,咱辦呢?雖然不能白髮,拿勞動換還是可以的,幹什麼呢?國家不可能免費給你私人建個別墅或送你一輛小汽車啊,那我們可以搞公共設施啊,搞基礎建設,修路修橋,不但可以帶動就業,還能帶動建材,運輸等各種行業,關鍵修好了以後還能收費。這樣子我們就有08年的4萬億和今年20萬億的新基建刺激方案,國內搞不了這麼多,可以把我們拉出去幫別人修啊,沒錢我們就援助,因為我們不僅有錢還有十多億的廉價勞動力,當個好人,圖個好名聲也不錯。
不和你們扯了,得去搬磚了,一家老少等著我搬磚買米下鍋呢!最後給你們看看我的工作環境,都是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