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上的毛到底是什麼東西?

2021-01-10 茶葉那點事

你仔細看看你的茶葉,上面可否有一層細小的絨毛?

有的話那恭喜你,你的茶葉還不錯~

其實茶葉上的小絨毛,是有專業的名字的——「茶毫」。

什麼是茶毫?

茶毫也叫茶毛,是指茶葉芽尖上細小的絨毛。

茶毫中還有豐富的茶氨酸、茶多酚等營養物質,對茶葉的品質風味有很大的影響。

茶葉的絨毛一般分布在茶樹頂部,比較幼嫩的芽葉上。

什麼茶葉有茶毫?

並非所有的茶葉都有茶毫,茶毫一般按照顏色來劃分,有金毫、白毫、銀毫之分。

比如祁紅、滇紅是金毫顯露;

黃山毛峰、碧螺春等則是白毫;

白毫銀針、白牡丹等則是銀毫。

茶毫的顏色和制茶過程中內含物質的變化有很大的關係。

由於製作過程中茶葉的茶多酚會隨著不同的工藝而變化,產生帶有不同顏色的物質,所以不同的茶毫顏色也不同。

比如說紅茶的茶多酚在製作中會被氧化成黃紅色的物質,所以製成後的紅茶,茶毫呈現出金黃色,這也是為什麼紅茶上的茶毫叫做金毫。

為什麼有些茶葉沒有茶毫呢?

像烏龍茶就沒有茶毫,這是因為在採摘時候不會選太嫩的茶葉,反而是會選擇一些比較老的茶葉,這是為了適應後期製作過程中的焙火工序。

此外,還有大紅袍、肉桂等武夷巖茶,也是幾乎看不到茶毫的。

茶毫有什麼用?

茶毫中含有豐富的胺基酸,胺基酸表現出來的是鮮甜味,將茶葉衝泡以後,也可以增進茶湯的香氣和滋味。

因此,茶葉中含有茶毫的話,茶湯中的香氣滋味會加分不少哦~

一般來說,鮮葉的嫩度越嫩,茶毫就越多,不同茶葉的品質特徵會有很多不同,不過通常情況下,還是可以根據茶毫的情況來判斷茶葉的嫩度及品質的。

但是茶毫不是判斷茶葉好壞的唯一標準哦~

茶葉品質是由多種因素決定而成的,但是泡茶時,觀察一下茶葉的茶毫,看他們在水中緩緩泡開,也不失為泡茶的一種樂趣之一~

以上內容為茶小妹個人觀點,若大家有不同意見,可以在下方留言,也可以跟茶小妹說哦~您的寶貴意見是我們不斷進步的動力!

【此文章為原創內容,如果你喜歡該文章,可以點讚、評論、收藏或分享至朋友圈哦,這是茶小妹堅持更新的動力~】

相關焦點

  • 茶葉上的「馬蹄」是什麼東西?
    茶葉上居然還有馬蹄?了解之後發現,原來茶葉上的「馬蹄」是指一些茶葉的採摘口,呈現一個馬蹄的形狀。探究後看到一些說法。第一種說法是,帶有「馬蹄」的茶葉是春茶。第二種說法是,帶有「馬蹄」的茶葉是古樹茶。其實只要去茶園採過茶你就會發現真相,所謂的「馬蹄」其實是茶芽生長的比較短,採摘時把芽和枝幹上連結的生長點一起撕扯了下來。這樣採摘的茶葉其實在哪個季節都會有,而且也並不是只有古茶樹或者是大茶樹上才會出現。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有部分商家可能會刻意宣導有「馬蹄」的茶是春茶或者古樹茶,這樣的錯誤信息,實際上是為了給其所販售茶品提高身價。
  • 茶葉上的茸毛是什麼?
    喜歡喝茶的朋友相信都會注意到茶葉表面都會附著白色或者金黃色的毫毛,那麼這些小小的茸毛究竟是什麼東西呢?茶葉的專業術語把這些小茸毛稱為茶毫,來源與茶樹的樹梢上。茶毫對茶葉的外形形成起著很大的作用,是判斷茶葉品質的一個重要標準。
  • 茶葉上的「毛毛」到底是啥東西?「茶毛毛」有啥用?茶毫能喝嗎?
    很多朋友在喝茶或者購茶的時候,如果用手接觸茶葉以後,或者在茶葉包裝袋上,都有可能存留一層絨毛,這就是很多人口中的「茶毛毛」。許多人覺得,這個茶毛毛太髒了,是生產時衛生情況沒控制好,留存下來的雜質。有些人喝茶的時候,一定要把茶毛給洗掉,否則不敢喝。
  • 「送茶葉」究竟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有些人還會害怕被「送茶葉」?
    「送茶葉」究竟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有些人還會害怕被「送茶葉」?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在人際交往中免不了要互贈禮物。在現實生活中,將茶葉作為禮品贈送他人,是很常見的事。但是,也有些人卻害怕被送茶葉,這是為什麼?
  • 茶葉上的毫毛到底是多了好、還是少了好?
    在喝茶的過程中很多人會問到一個問題,茶葉上有很多茸毛那是什麼東西?到底是多了好還是少了好?今天小編就嚴謹的解答大家這個疑問,分解如下:茶葉上的茸毛用專業術語說,它被稱之為「茶毫」,在日常所喝的茶葉中,茶毫比較豐富的比如:白毫銀針、信陽毛尖、黃山毛峰等,這些茶類共同特點是:它們都以茶樹的嫩芽為原料製成,然而茶毫就大量生長在芽頭上面,由此可見茶毫是高級別茶葉特有的物質。
  • 這些東西過期了,寧可扔掉也不要吃!茶葉、雞蛋、葡萄酒...
    買回來放冰箱前,如有髒東西最好用幹布擦乾淨,不要用水洗。食用油開封後3個月遇到超市買一桶送一桶的食用油促銷裝,著實令人難抵誘惑。不過要是買多了,那也不划算。雖然現在水果一般在未完全成熟前採摘,理論上來說儲存時間的確會長一些,但目前市場上大部分水果在運輸或存放過程中,都經過了冷藏處理,水果裡面的細胞結構會受到破壞,所以很可能等不到你放熟,它就已經壞掉一大半了。
  • 青蛙旅行茶葉有什麼用 特產茶葉屬性介紹
    青蛙旅行特產大全,在青蛙旅行中我們的青蛙在旅行結束後給我們帶回一些特產,其中包括茶葉,那麼青蛙旅行茶葉有什麼用呢,茶葉的屬性怎樣能,有哪些朋友喜歡茶葉呢
  • 茶葉上一層細細的毛,是因為茶葉不乾淨?
    茶葉,在我國已經有很長的歷史了。目前,分的種類也很多,龍井,毛尖,碧螺春,鐵觀音,普洱等等耳熟能詳的種類。但是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很多茶葉的表面有一層細細的毫毛,難道是因為茶葉沒有製作乾淨嗎?一位教授回答了這一問題,其實,茶葉上的這層細細的毫毛,在茶葉內部人士中被稱為「茶毫」,是關係到茶葉品質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品種的茶葉,茶毫的長度,密度,色澤,分布都不會一樣,茶葉芽部的茶毫最多,但是在葉片長大後,就會慢慢的脫落。
  • 一壺茶泡幾遍就可以把茶葉丟棄了?茶葉的耐泡度與什麼有關?
    正如前面所說,耐泡度是受很多因素影響的,所以不同的茶葉有不同的耐泡度,很難說清一款茶具體泡多少次,因為我們還要看你泡的是什麼茶,用的是什麼茶器,以及你使用什麼樣的衝泡手法。首先我們來看看影響耐泡度的因素有哪些?第一,耐泡度與茶葉品種有關。通常喬木比灌木耐泡,荒野茶、古樹茶比臺地茶耐泡,高山茶比平地茶耐泡,樹齡很大的茶樹,製成的茶葉很耐泡。
  • 茶葉上的毛毛是毫是黴,怎麼分辨?
    經常喝茶的朋友都知道,剛買的茶葉幹茶看起來非常清新、香氣馥鬱,條索緊系或捲曲、或白毫顯露。但是一段時間之後會發現茶葉「發黴」了。那這到底是什麼情況呢?茶葉上的毛在一般情況不是發黴導致的,而是茶葉本身的茶毫,可以放心飲用。
  • 茶葉可以吃嗎,有什麼好處?
    那麼問題來了,吃茶的說法是否成立,茶葉可以用來吃嗎?其實吃茶有兩種說法,一種就是吃茶與喝茶是同一個意思,另一種就是可以直接吃茶葉。首先我們來看看第一種說法是否正確? 因為最早茶葉是真的拿來吃的,茶聖陸羽說,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 神農嘗百草的故事廣為流傳,茶葉一開始也是吃出來,通過嚼茶葉來獲知茶葉,了解茶葉,就像辨別一種草藥一般,一開始也不知道能煮。值得一提的是,雲南布朗族還保留著直接生吃茶葉的傳統,還有的會加點調料品。
  • 抹茶到底是什麼東西?
    不過你知道抹茶是拿什麼東西做的嗎?抹茶其實就是茶粉。不過,它不是簡單的茶葉磨成粉。抹茶茶葉採摘前要覆青(採摘前20多天蓋住茶樹儘可能不見光,以保持鮮綠色減少苦澀味);採摘後要蒸青(蒸汽蒸、低溫烘焙、零度儲存,以提高茶葉甘甜度)。
  • 用錫茶葉罐裝茶,有什麼好處?
    很多人喜歡用罐子裝茶葉,因為罐子的作用很多,一來很美觀,二來能起到貯藏茶葉的作用,延緩茶葉變質。裝茶葉的罐子有很多,比如有紙罐、馬口鐵罐、玻璃罐、陶罐、瓷罐、錫罐等等。那麼這麼多茶葉罐,誰比較好用些。不少人喜歡用錫罐來裝茶葉,很多茶商也喜歡用錫罐來包裝茶葉,罐子表面還會弄上精美圖案,好看的包裝讓茶葉變得賞心悅目起來。那麼錫罐有什麼好處,或者說有什麼優點?錫罐是一種以錫罐為主的儲存茶葉的罐子,在密封性能上表現很好,常用於食品保鮮,罐頭內層的防腐膜,這是因為錫不易氧化變色,具有很好的殺菌、淨化、保鮮效用。
  • 學習│如何給你的茶葉挑選茶葉罐?
    生活中品飲的茶葉其實是一種很嬌貴的東西,存放過程中,極易受潮、發黴、沾染異味。因此,不少人會選用茶葉罐來進行存放。一、紫砂茶葉罐紫砂具有獨特的雙層氣孔結構,內部結構疏鬆,透氣性和保溫性俱佳,用此製作的紫砂壺是一種很好用的飲茶工具。
  • 黃山毛峰是什麼茶葉?黃山毛峰茶葉的功效與作用
    由於新制茶葉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鮮葉採自黃山高峰,遂將該茶取名為黃山毛峰。黃山毛峰的功效黃山毛峰茶葉狀如雀舌,香如白蘭,也有著自己的獨特功效,其功效表現在:1.興奮作用。2.利尿作用。3.強心解痙作用。4.抑制動脈硬化作用。5.抗菌抑菌作用。6.減肥作用。7.防齲齒作用。
  • 20元一斤的茶葉,和2000元一斤的茶葉,究竟有什麼區別?
    唯有茶,每公斤的價格從幾十元到上萬元不等。今天我們就來和大家聊聊,20元一斤的茶葉,和2000元一斤的茶葉,究竟有什麼區別呢? 首先就是茶樹,年齡大的茶樹,摘下來的茶葉會更加值錢,便宜的茶大多都是新茶,古茶樹的質量會比新茶好很多
  • 泡過的茶葉還有什麼用?這些好處意想不到
    茶葉具有提神、潤腸等好處,所以現在很多人都喜歡喝茶,但喝完茶之後,茶葉直接倒掉似乎有點可惜,它還有沒有其他用處呢?針對這個問題,我到網上了解之後再結合了自己親身經驗,總結了一些能將茶葉二次利用起來的方法,各位朋友趕緊一起來看看吧!
  • 【健康】茶葉可以吃嗎,有什麼好處?
    那麼問題來了,吃茶的說法是否成立,茶葉可以用來吃嗎?其實吃茶有兩種說法,一種就是吃茶與喝茶是同一個意思,另一種就是可以直接吃茶葉。首先我們來看看第一種說法是否正確?因為最早茶葉是真的拿來吃的,茶聖陸羽說,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神農嘗百草的故事廣為流傳,茶葉一開始也是吃出來,通過嚼茶葉來獲知茶葉,了解茶葉,就像辨別一種草藥一般,一開始也不知道能煮。值得一提的是,雲南布朗族還保留著直接生吃茶葉的傳統,還有的會加點調料品。
  • 茶葉的知識大全,一篇能幫你掃盲茶葉知識的文章
    其實關於喝茶有非常多的門道,從茶葉的種植到採摘,從市場上的買賣到泡到一壺好茶等,在每一個環節都有非常非常多的門道,那麼我們如何才能掌握這些門道,從飲茶小白到喝茶「老師傅」呢?小編今天就教給大家一些實用又好的一些技巧,教會我們如何在市場上去辨別茶葉,如何才能買到價美物廉的茶葉,泡的一壺心滿意足的茶。
  • 茶葉裡的亮麗風景,擬人化小鳥插畫茶葉包裝設計
    但是單獨的小鳥插圖似乎是缺少了一些東西,不夠貼近生活,設計師們選擇擬人化的處理方式,給小鳥加上衣服、鞋子、飾物等。圖形並不是主要的包裝設計元素,產品名稱文字也非常突出。在每個盒子的前面有一個小窗口,通過它你可以看到產品,視覺上評估它的質量。由於設計使用非同於普通包裝設計的茶葉包裝,窗口應該有利於達成消費者對茶葉也與眾不同的心理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