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旅遊有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我喜歡體驗新鮮的事物,每到一個國家,這個國家的氛圍一定會帶給我新鮮的感覺,以色列之行,從在飛機上就已經有了不同的感受。北京直飛特拉維夫的這趟飛機,坐的相當滿,而且基本都是以色列人,以前坐過的夜飛機,一般從第一次送完水和吃的之後,飛機上就一片死氣沉沉了,而這飛機上卻不是這樣,隨時和到處都有很多人站在過道上,或者活動著腰身,或者和鄰座攀談,讓人感覺到以色列人很有活力。
我和貓妮兒買票比較晚,已經沒有挨著的座位了,所以我倆沒坐在一起,我的鄰座是位以色列老太太,說是老太太,其實大概只有50歲,因為她說她第一次來中國是1993年,她30歲的時候。她在中國有生意,合伙人是位中國人,所以她經常在以色列和中國之間飛來飛去,這一次在中國呆了兩個星期。當我問她,這麼多年了,應該會說中文了吧,她笑著搖了搖頭,說除了「你好、謝謝、再見」之外,就不會說別的了,中文實在太難了。
和老太太閒聊了一會兒,困意襲來,開始睡覺,睡睡醒醒之間,已經到了,飛機著陸之後,一片掌聲,同時還響起了一段音樂聲。印象中,這個似乎倒不是猶太人的專利,隱約記得以前坐中東的飛機就有過類似經歷。拿上行李,隨著人流下了飛機,走到海關開始排隊,走在一起的還有另外幾位中國人,他們是來以色列做商務考察的,就坐在貓妮兒旁邊。在國外遇到中國人,一般都是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自然覺得親近,互相留了電話號碼,約好回國之後聯繫。
我本來還在想我護照上的伊朗籤證會不會又被VIP,沒想到這次來了個真真正正的VIP待遇,剛排上隊,我突然看見有個人舉著我和貓妮兒名字的牌子在找我們,立刻衝他示意我們在這兒,他走過來,讓我們跟他走,直接把我們帶到了外交通道,不用排隊,把護照遞進去,簡單問了幾句話(不過還是問了我去伊朗幹什麼)就蓋章搞定,真是很爽啊。
那位工作人員貌似是機場的人,他把我們帶出機場見到了這次的導遊,如我所願,導遊是個以色列帥哥,他的中國名字叫韓山。我一向喜歡找本地人當導遊,和旅行社聯繫的時候一直在強調這事,旅行社也確實沒讓我失望,而且韓山還是一個非常對我胃口的人,他正在大學裡學考古和歷史,一肚子考古學的知識,講起故事來滔滔不絕,生動之極。
這時候才是早上5點多,韓山先送我們去一個在特拉維夫的賓館休息一下,到了賓館大堂,辦完入住之後,坐下來和他商量了一下當天的行程和一會兒的集合時間。這也是韓山和以色列旅行社最讓我滿意的一點,對於每天的行程都是頭一天商量好,韓山會給出很多非常好的建議,會建議增加一些我之前不知道的景點,而不像以前在其他國家,稍微改動行程、增加景點就立刻提出來要加錢。
很快商量好了當天的行程,最有意思的是韓山總是會說明天,因為他覺得現在還是昨天,而我是在飛機上一覺睡醒的,已經覺得是今天了。最後我們約好上午九點半在酒店大堂集合,然後韓山就走了,我們去房間休息。
我和貓妮兒都不怎麼困,也不想再睡覺,就在房間裡聊著天,拍拍床照和窗外,我們的酒店離海邊很近,一開始沒發現,後來把窗戶打開伸頭出去一看才發現能看到海,很漂亮。
到了7點半左右,我們下樓去吃早飯,種類挺多的,不過也就是一般的自助餐,沒啥可圈可點的,這次我除了拍自己的盤子,還拍了幾張菜色的照片。
吃過早飯之後,我們打算去海邊逛逛,順便找地方換錢。這時候還挺早,路上沒幾個人,倒是看見了不少流浪貓,在以色列有不少流浪貓,都挺帥的,而且看起來日子過得應該都挺不錯。
這是特拉維夫街景,以色列路上跑的車感覺和中國差不多,日本的、韓國的、歐洲的、美國的都有,車價應該是要比國內高一些,韓山說一般最普通的轎車大概要16萬人民幣左右,不過韓山自己沒有車,對車也不是很熟悉。而以色列的油價則是非常高,是國內的兩倍,實際上,以色列基本所有生活用品的價格差不多都是北京的兩倍左右。據韓山說,以色列人的最低收入是每月7000人民幣左右,平均收入是每個月16000人民幣左右。
在海邊看到有不少正在晨練的人,男女老少都有。
沙灘很奇怪,像剛被耕過的田地一般。
地中海確實很漂亮,這裡的海水也很清澈。
不知道為什麼這邊是禁止下海遊泳的。
這邊才允許遊泳。
在海邊玩了一會兒,時間差不多了,開始去找換錢的地方,韓山跟我們說過,賓館旁邊的街上有很多可以換錢的地方。走了沒多遠,看到一個旅遊公司,還有中文字。
以色列的環境非常好,到處都有很漂亮的花花草草,而且還有很多鳥,剛才出機場的時候就聽到很多鳥叫聲,我們當時都懷疑是不是在放錄音,還問過韓山,他說當然是真的鳥在叫。現在也是到處可以看到清晨剛起床的鳥兒們在空中翱翔(照片不太清楚,空中那些小黑點就都是鳥兒們)。
很順利的找到了可以換錢的地方,一美元換3.71新謝克爾,這跟我出發之前在百度上查的是一樣的,我和貓妮兒每人先換了200美金。換回來的錢裡有硬幣,我和貓妮兒又開始研究要攢整套的硬幣,後來發現在以色列硬幣的使用頻率還真高,幸好我去日本的時候感覺帶個零錢包是個好習慣,這次也帶了一個。
換完錢,回房間收拾東西,準時9點半,我們到了賓館大堂,韓山已經在等我們了,他也是從來沒有遲到過,而且每次也都是會比約定時間早一些就到。
上車出發,第一站是凱撒利亞,這個名字的意思是為凱撒而建,公園的名字雖然叫「古羅馬劇場」,但這裡實際有不同時期的很多遺址,有希律王建的古羅馬劇場、拜佔庭時期的浴室、十字軍時期的城堡等等。希律王是這次以色列之旅的主角之一,他是公元一世紀時被羅馬帝國任命的以色列地區的統治者,建築了大量很宏偉的建築。
在一個羅馬城市裡,有幾種建築是一定會有的,劇場就是其中一種,這個我已經深有體會,想想就連佩特拉裡都有個羅馬劇場,在其他地方也看到過很多的古羅馬劇場。
這裡還陳列了一些古羅馬的雕像。
這個古羅馬劇場已經被重修過了,而且現在還在使用中。
看地下的磚,白色的是原來的,其餘的是後修的。
這位就是我們的導遊韓山,他正在給我們講說,這條路是當初的王公貴族們進入劇場時走的路,他們會坐在更靠近舞臺的位置上,而普通人則是通過別的地方,直接上到高處的看臺上。
這是在舞臺之後的建築遺址,現在已經不能確定這些建築當初是做什麼用的。一般推測說可能是用來做一些後臺準備工作的,但僅僅是推測而已。
離開劇場繼續往前走,沿途有一些古羅馬的柱子裝飾、石棺等等。
這是第二處遺址,是一個宮殿,不過那些柱子已經是新的了,就是為了給大家示意一下宮殿當初的情景。
這裡非常漂亮。
這塊銘文上所寫的名字是在聖經中提到的一個名字,韓山告訴我們說,像這樣的考古發現非常重要,因為這是對聖經故事真實性的實證,他還舉例說,關於大衛王,至今只發現過一個銘文裡提到了他的名字,因此那個銘文也是證實確有大衛王其人的一個很重要的證據。
這是一口古羅馬時期的水井,我記得在這個井裡也曾經有過一些考古發現。
這是當初建築在海邊的宮殿遺址,大希律王確實很會享福,在這麼美的地方建一個宮殿。
再往前走是一個跑馬場,一開始我以為這裡和我在黎巴嫩看的那個競技場是相同的,但是韓山告訴我這是一個賽馬的場地,而我在黎巴嫩看到的那個應該是個類似於馬球的場地。
接下來是拜佔庭時期的浴室,拜佔庭這個名字我以前就知道,但是一直不知其詳,這回終於了解的多一些了,所謂的拜佔庭時期,是從公元四世紀到六世紀期間,羅馬帝國分裂之後的東羅馬帝國,並且羅馬人也是從拜佔庭時期逐漸開始信仰基督教的。
樹和大海都很美,不過我的構圖實在有點糟糕。
從地下的馬賽克銘文知道,這裡是當初一個收稅的地方。
非常漂亮的花兒。
在這兒有個貓咪樂園,我們在這兒休息了一會兒,貓妮兒請我和韓山吃了冰激凌,貓妮兒這一路上沒少請我們吃各種好吃的,在此表示嚴重的感謝^_^
這個塔是啥來著,實在想不起來了,現在看來像清真寺的塔,唉,我這次本來是想帶個錄音筆的,但是被以色列航空那個嚴格的安檢給威懾了,我怕我又有伊朗的入境記錄,再帶著像錄音筆這類貌似一般旅遊者不會帶著的東東,回頭出什麼問題,猶豫再三,最終還是沒帶,其實根據檢查的情況,帶著是不會有問題的。
美杜莎的頭,我記得當時在這兒我們三個還討論了半天關於美杜莎的來龍去脈。
這是十字軍時期的城堡,韓山說,城堡裡面的拱頂建築一般認為是從歐洲起源,但也有說法是說從這裡起源然後才傳到歐洲的。
這裡的參觀結束了,這個我要沒記錯,應該是城堡的圍牆。
下一站是一個古羅馬時期的水道,有14公裡長,現在還保存的很完好。
這個水道是公元一世紀和二世紀都修建過,從這裡還能看出來水道分為兩部分,而頂上還有三世紀修建的。
水道就在海邊,很漂亮,這裡也不收門票,是個開放的地方,有很多以色列人會到這裡來玩。
這個牌子很有意思,我問韓山上面寫的是什麼,他說寫的是「此處嚴禁用火」,可是就在牌子後面的地上就有明顯的燒火的痕跡,韓山笑著聳聳肩膀說,顯然大家沒把這個牌子當回事。
看完古羅馬水道之後,我們出發去海法,有大約半小時的車程,我記得在路上看到了Google和Intel的大樓,韓山說,以色列的Intel是第一家在美國本土之外的Intel工廠。還看到了海法大學,在以色列一共有四所大學,水平基本相當,海法大學就是其中一所。韓山現在正在海法大學學習考古學,在以色列,上大學的方式和在中國完全不一樣,比如韓山,他每周只需要去上一天課,然後只要能通過所有的考試就可以畢業,而且也不是需要上四年大學,而是兩年半左右就可以畢業了。
這張照片我忘了拍的是不是海法大學了,有點不太像,不過權當是吧,以此留念。
路上我還看到了這個,掛在大吊車上的娃娃,我問韓山這是咋回事,他回答說:「不知道,我也是頭一次看到」。
到了海法之後,先吃中午飯,在凱撒利亞的時候韓山就問過我們中午飯想什麼時候吃、想吃什麼,我們說啥時候吃不是很重要,根據玩的時間就行,但是想吃點以色列特色的東西,於是韓山給我們形容了一種叫「沙窪姆」的東東,據他說就是一個很圓的麵包,裡面夾上肉和各種菜,我和貓妮兒一口同聲的說,那不就是漢堡嗎,可是韓山很堅持的說,真不是漢堡。
根據司機的推薦,我們到了一家據說是海法最好吃的「沙窪姆」店,這個沙窪姆是分大小號的,我和貓妮兒都要了小號的,做法是先往裡面放一些肉,然後放菜,有很多種菜可以選,指哪種就給放哪種,最後再放一次肉就完工了,成品確實不太像漢堡,更像肉夾饃,味道還是很不錯的。
韓山有個習慣很奇怪,他吃東西非常少,司機要了一個沙窪姆,韓山卻啥都沒吃,後來我們問過他,為什麼吃東西這麼少,他竟然說如果中午吃的太多了會覺得累。
吃這個沙窪姆還有個很大的好處,那就是非常迅速,很快我們就吃完午飯,出發去下一個景點「巴哈依教的空中花園」,這個所謂的「巴哈依教」是個新興教派,也叫「大同教」,我記得好像也就有幾十年的歷史,據韓山說現在在全世界大約有八百萬的教徒。
海法這個空中花園,也算是這個巴哈依教的一個聖地,主要的建築部分只有上午開放兩個小時,其他時間只能走到那些棕櫚樹下面的第一層平臺上。
這裡不需要買票,進門的時候要查一下包,看到保安腰上別的槍了吧,在以色列槍是很常見的,而且以色列人在18歲的時候每個人都必須要去當兵,女孩兩年,男孩三年,所以每個以色列人都對槍很熟悉。
這個空中花園修的很漂亮,等再過幾千年又是個世界文化遺產了,哈哈。
隱約記得韓山好像說過鷹是這個教的什麼標誌物來著,順著鷹眼的方向看去,蔚藍色的地中海很美。
再往上就不讓走了,韓山帶我們開車從花園旁邊繞到上面,有觀景臺,景色非常漂亮。
海法是現在一個比較重要的港口,在海灣對面,大約30分鐘車程的地方,是阿卡,過去的港口,那裡有個古城遺址,也是世界文化遺產,很可惜之前我不知道有這個地方,所以行程裡並沒有安排,當時和韓山探討了一下去阿卡的可能性,但時間來不及了,只得作罷。
下一站是拿撒勒的聖母報喜堂,拿撒勒是阿拉伯人的居住區,在這兒看到很多女性都帶著頭巾,這張照片裡是一個清真寺和聖母報喜堂的屋頂,還有一塊標語牌子的一角,那個標語牌子上的字很有意思,具體內容稍後揭曉^_^
以色列現在的人口大約是八百萬左右,其中75%是猶太人,20%是阿拉伯人,5%是其他民族的人,而在全部的猶太人中,有70%是沒有宗教信仰的,只有30%的人是有信仰的,而且在這30%中還可以分為「有信仰的」和「虔誠的」兩類。最虔誠的那些猶太人,從著裝上就可以看出來,他們永遠都穿著黑色的正裝,而有信仰的人,則都會戴著猶太人的小圓帽。這種帽子到底是怎麼能在頭頂上戴住的,真的是個秘密,一開始我覺得是有卡子別在頭髮上,可有些基本沒有頭髮的人也能戴的很穩,韓山開玩笑的說,是上帝讓他們的帽子不會掉下來的。韓山是屬於那70%沒有信仰的猶太人中的一員,這讓我們可以更放鬆的討論一些宗教方面的事情。
我雖然已經去過約旦,也見過很多貝都因人,可以前我還真不知道,紅色頭巾是貝都因人的,黑色頭巾是巴勒斯坦人的,而且我也不知道,約旦國王海珊竟然是貝都因人,第一次聽韓山說了我還不太相信,後來去約旦的月亮沙漠的時候,還特意和約旦的導遊又確認了一次,這才相信。
紀念品隨拍,第一張照片裡最右邊的那種糖,後來有個飯店的老闆送了我們一塊,吃起來有點像中國的花生糖。最後一張照片裡的木雕可以算是這裡的特色,韓山說大家一般都喜歡買用當地橄欖樹做的木雕,不過大部分都是宗教內容的。
聖母報喜堂是天使加百利告訴聖母瑪利亞她已經懷孕的的地方,是一個很重要的地方,以色列的很多教堂,尤其是一些發生過重要事件的教堂,大多都是在原址上有過一次次的重建,這個聖母報喜堂也如是,現在的教堂嶄新嶄新的,相當大,我的小相機裝不下,而且為了躲人,只能湊合拍兩張照片意思一下了。
在教堂的院子裡,掛著很多各個國家送來的聖母像,每個畫像都各有民族特色,非常有意思。
這個,不用看下面的字也能知道是哪兒的,嘿嘿。
很多門上都有漂亮的浮雕,內容大多都是耶穌的故事。
我以前對基督教知之甚少,這次又長了知識,但是這裡有個中文名字的問題,很容易混淆,一般說有天主教、東正教和基督教之分,而基督教這個詞,既可以泛指所有這三種教派,也可以指最晚出現的所謂「新教」,為了以後說起來容易,凡說基督教的地方,都是泛指,而單指最後才出現的這個分支教派的時候一律稱為「新教」吧。
基督教的每個教堂,一般最重要的地方都是地下室,不過,在這個聖母報喜堂,一層就是地下室,二層則是一般意義的一層,很多人排著隊,就是為了去看一下當初天使加百列告訴聖母瑪利亞她懷孕的地方。
韓山說,教堂裡的這種裝飾叫做「義大利水泥風格」,就是特意弄成水泥模樣,沒有裝飾,很簡單樸素的樣子。
順著一個盤旋的樓梯可以上到二樓,樓梯兩側有很漂亮的彩色窗戶。
二樓的擺設和一般教堂一層的差不多。
教堂外面有一些遺蹟,是古代的村莊,韓山說現在是教堂的人自己在挖掘和研究這些考古遺址。
回到了教堂大門口,重新拍了幾張照片,其中第三張照片上的標誌是以色列天主教的標誌,而最後一張照片裡左邊的黃白色旗幟是教會的旗幟。前幾天剛好重溫了一下「天使與魔鬼」這個電影,看到最後爆炸時,一面黃白色的旗幟撞飛了好幾個人,不由覺得多出門旅遊真是個好事,再看電影也能增加很大的觀賞性,哈哈。
這是之前看到一角的那個牌子的全貌,內容很有意思吧。可惜我看照片才發現,左下角那個小牌子上的文字應該也是很有趣的,當時沒注意到,照片也沒拍全。
離開聖母報喜堂,要去加利利湖了,我們今晚的賓館也在加利利湖邊。途中能看到很多阿拉伯人的居住區,韓山告訴我們,從清真寺和房子的風格,很容易就能區分出一個居住區是阿拉伯人的還是猶太人的。
這就是加利利湖了,想想去年我曾經在約旦遙望過這個湖,當時約旦的司機西蒙指著這裡說「很不幸的,那兒現在屬於以色列」,沒想到現在我就到了湖邊。不過這張照片與其說是拍的加利利湖,還不如說拍的是以色列路上的紅綠燈,還都是背影。
為了讓我們好好拍幾張照片,韓山帶我們到了一個觀景臺,這個地方有三位以色列人的紀念碑,但是韓山並沒有給我們講這是些什麼人,好像是某次戰爭中的烈士或是英雄。
這個黑色的樓房是什麼來著,我忘了,當時應該是韓山給我講了什麼,我才拍了這張照片的,唉,我的記憶力啊,還有我的錄音筆啊......,不過這張照片倒是拍下了另一個以色列特色的現象「紅綠燈上面的指向標誌」,在以色列的一些路口上,會有好幾個紅綠燈(就像剛才加利利湖那張照片裡那樣),一開始我都沒弄清楚這些紅綠燈到底該看哪個,後來才發現是每個紅綠燈上面有個指向的牌子,會標明是直行、左轉還是右轉之類的,這個事也挺有意思,不同的國家的紅綠燈也是各有特色。
到了加利利湖邊的酒店,辦好了入住,又在賓館大堂和韓山商量好了第二天的行程,韓山和司機沒有和我們住在同一個酒店裡,他給我們留下了他的名片,說好如果有任何事情可以隨時給他打電話聯繫。
我和貓妮兒回到賓館房間,景區旁邊的賓館,一般都不能期望太高,不過這個還是挺不錯的,而且窗外還能看到加利利湖。
晚飯是7點鐘開始,在房間裡休息了一會兒就去吃飯,自助餐還行,豆角是最好吃的。這次有個規律,越大的酒店的自助餐越難吃,越是小鎮上的酒店反而飯最好吃,很奇怪的事情。
吃過飯時間其實還挺早的,不過昨天晚上是在飛機上過的,今天又玩了一整天,我倆都有點累,直接就回房間休息了,打算早點睡覺,最後又拍了一下這兒的海拔,加利利湖也是負海拔的,但是這個時候我不知道我的海拔表在換過電池之後不準了,這個時候的海拔應該是負二百多才對,而不是僅僅負一百,後來去死海的時候,路過海拔零點下車拍照,順便把表校對了一下。
這一天就這樣結束了,對以色列的初步印象相當好,韓山也是位非常好的導遊,剛從機場接到我們的時候,他的中文還略顯生疏,經過一天的熟悉,他的中文更流利了,而且在商量行程的時候,他會提出很多非常好的建議,比如明天,他說他的姐姐住在戈蘭高地附近,是位藝術家,如果我們願意,明天可以帶我們去姐姐家裡做客,這真是太好了,相信明天會是很精彩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