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人均預期壽命比拼:北上港澳碾壓「長壽之鄉」

2020-12-05 每日經濟新聞

▲攝圖網圖

「長壽之鄉」廣西巴馬,與繁華的都市上海相比,你覺得哪邊的人均壽命更高?

這樣的問題,也許會被人嗤之以鼻——這還用問?當然是廣西巴馬咯,難道你沒聽說過眾多老年人來這兒搶「長壽水」的新聞麼?

但現實情況是,巴馬的人均預期壽命為76歲,與全國人均水平相比基本持平。2月14日,上海市衛健委公布的最新數據則顯示,2018年上海戶籍人口期望壽命再創新高,達到83.63歲(男性81.25歲,女性86.08歲)。

你可能想問:人均期望壽命是什麼?和人均壽命不是一個概念嗎?

按照專家說法,這是一個假定指標,它表明了在當前的經濟、衛生水平下,新出生人口平均預期可存活的年數,一般也稱為人均預期壽命。它的計算方法比較複雜,一般是根據當年死亡率計算的,簡單說是以當前各年齡組死亡率保持不變,同一時期出生的人預期能繼續生存的平均年數,並以該數值來推算這一代人的平均預期壽命。

那麼,我國的人均預期壽命是個什麼狀況?哪些地區的居民相對更為長壽?《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了近年來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的相關數據後發現,該指標跟我們通常認為的自然環境等因素並不具有太密切的直接聯繫,而是主要取決於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與醫療護理條件。

也正因如此,我國的香港、上海、北京等地,人均預期壽命都已超過80歲,排名穩居前列。

港澳滬預期壽命排名前三

目前,我國人均預期壽命超過80歲的已有6地,從高到低分別是:香港、澳門、上海、北京、天津、臺灣,均領先於其他地區。

而從全球範圍來看,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人均預期壽命可謂脫穎而出。2017年,香港男性及女性出生時平均預期壽命分別為81.7歲及87.7歲,繼續成為全球預期壽命最長的地區。

澳門與香港的差距並不大。澳門科技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發表的《澳門醫療健康狀況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澳門居民出生時預期壽命為84.6歲。

上海緊隨其後,2017年居民預期壽命為83.37歲,北京、天津、臺灣的當年數據分別為82.15歲、81.68歲和80.4歲。

值得注意的是,天津的經濟規模不及上述其他地區,但其在2009年期望壽命就首次突破80歲,達到80.65歲,已達到發達國家水平,且連續7年超過81歲。

相比之下,由於自然環境等因素的影響,西藏自治區與2017年全國人均預期壽命76.7歲的水平相比尚有一定差距,不過與處於前列的上海等地的差距整體呈現縮小態勢。

蘇浙等有望邁進「八旬」大關

從區域來看,東部沿海地區人均預期壽命最長。

在東部沿海地區中,浙江、江蘇兩省人均預期壽命已接近80歲大關。其中,江蘇已定下了2020年人均預期壽命超過80歲的目標。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實現這一目標並非難事。根據江蘇省民政廳、省老齡辦發布的《江蘇省2017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齡事業發展狀況報告》,江蘇居民的人均壽命優於全國平均水平,在內地僅排在上海、北京、天津、浙江之後。

上述報告中的數據顯示,2017年江蘇省60周歲以上老年人平均去世年齡為79.25歲。此外,江蘇坐擁在2014年就被評為首個「世界長壽之都」的南通市,當時南通就已有百歲以上老人1031人,顯示出生活環境良好健康。

與此同時,江蘇多個地級市的表現也非常搶眼。例如,2017年蘇州、無錫、南京人均預期壽命分別為83.04歲、82.35歲、82.42歲。

排在江蘇之前的浙江,可查證的最新數據是2016年浙江省人均預期壽命為78.4歲。但記者梳理浙江省下轄11個地級市數據發現,11市居民平均期望壽命均超過了79歲,其中,杭州、寧波、紹興、溫州、嘉興、湖州、麗水7市居民期望壽命超過80歲。

值得注意的是,東北地區的人均預期壽命也排名靠前。其中,黑龍江、遼寧已公布了最新的2018年人均期望壽命,分別為77.52歲與78.88歲。

此外,山東、福建、廣東、廣西等地人均預期壽命已超過77歲。其中,山東在2016年人均預期壽命已達78.5歲,並定下了2020年達79歲的目標;而廣東和廣西則相對更保守,2020年目標為77.8歲和77.5歲,福建2020年目標則為78.29歲。

2017年人均預期壽命低於全國76.7歲水平的地方有江西、內蒙古、湖南、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等地。

從西北地區制定的目標可以看出,提升人均預期壽命要付出比其他地區更大的努力。例如,甘肅2017年居民人均預期壽命73.41歲,而《甘肅省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顯示,到2030年,全省人均預期壽命超過76歲。青海2030年目標則是人均預期壽命到76.5歲。均未超過目前的全國平均水平。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希望在2030年邁入人均預期壽命超過80歲的梯隊中,包括遼寧、吉林、江蘇、海南、福建、重慶等省市在內,均已制定了相關目標;而河北則希望能夠在2035年實現人均預期壽命達到80歲。

改善環境有望提高預期壽命

在影響預期壽命的諸多因素中,社會經濟水平和醫療衛生情況是比較重要的方面。即便是同一個省份內,不同地級市之間也會出現差異。

例如,山西省2010年人均預期壽命為74.92歲,當地一直沿用該數據至今。實際上,該省省會太原市2010年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已達到80.42歲。此外,大同市、晉中市平均預期壽命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分別為76.08歲、75.39歲。

然而,當年晉城市、長治市平均預期壽命則保持較低水平,分別為73.09歲和72.86歲。由此看來,2010年山西最高和最低地區相差7.56歲,該數據比2000年6.40歲的差距還有所擴大。

再如山東省2016年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為78.50歲,但從地區分布來看,山東人均預期壽命自東向西呈依次遞減趨勢,最高的威海市達到80.39歲,最低的菏澤市為76.34歲。

再以四川成都為例,2018年平均期望壽命指標首次突破80歲,達到了80.54歲,比2018年四川省人均期望壽命77.1歲高出了3.44歲。這也與成都市著力構建疾病監測綜合信息平臺、建立重大疾病防控機制等措施密切相關。

為提升貧困地區醫療服務水平,我國也已開展了衛生健康對口支援工作,已確定了963家三級醫院與834個貧困縣的1180家縣級醫院進行「一對一」幫扶關係,並要求切實抓好「輸血式」支援向「造血式」支援轉變。

而原本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也會因為環境改善而有望獲得更長的預期壽命。

我國在2014年初發起了汙染防治戰,2016年PM2.5大氣汙染水平比2013年下降12%。芝加哥大學能源政策研究所發布的「空氣品質壽命指數」顯示,該汙染減少程度相當於我國居民平均預期壽命延長6個月。

20年後國人預期壽命或超美

未來我國人均預期壽命的提升空間到底有多大?

從全球的情況來看,我國還有一定的進步空間。2018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WHO)在日內瓦發布最新報告《世界衛生統計2018》,此次統計來自於183個主權國家。

《世界衛生統計2018》顯示,中國人口預期壽命約76.4歲,其中男性75歲,女性77.9歲,排名第52位,較之前有所提升。美國人口預期壽命約78.5歲,其中男性76歲,女性81歲,排名第34位。

位列前十的國家依次是:日本、瑞士、西班牙、法國、新加坡、澳大利亞、義大利、加拿大、韓國和挪威。其中,排名第一的日本預期壽命為84.2歲。

美國衛生統計評估研究所的一項研究顯示,到2040年,美國人的預期壽命將被中國超過。

實際上,近年來,美國人均預期壽命已出現下降。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報告顯示,2017年美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從78.7歲降至78.6歲,這是自2015年以來的第二次下降。除人口增長和老齡化趨勢外,自殺率和藥物過量致死率持續上升是導致美國死亡人數增加、預期壽命下降的重要原因。

從我國情況來看,除了貧困地區需要提高醫療質量外,經濟規模尚好的地區則需注意慢性病的影響。

北京市發布的《北京市2017年度衛生與人群健康狀況報告》顯示,2017年北京30至70歲戶籍居民主要慢性病過早死亡概率為10.8%,比2016年下降0.92%。與世界相關國家的數據相比,該指標已處於高收入國家水平。

2017年北京市戶籍居民死亡主要原因仍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前三位死因分別為惡性腫瘤、心臟病和腦血管病,與2016年相同,共佔全部死亡的71.7%。惡性腫瘤死亡率上升了3.6%,心臟病死亡率上升了5.2%,腦血管病死亡率下降了2.4%。

相關焦點

  • 各地預期壽命比拼:北上港澳碾壓長壽之鄉,20年後有望超美國
    每經記者:周程程 每經編輯:陳旭 趙雲「長壽之鄉」廣西巴馬,與繁華的都市上海相比,你覺得哪邊的人均壽命更高?這樣的問題,也許會被人嗤之以鼻——這還用問?當然是廣西巴馬咯,難道你沒聽說過眾多老年人來這兒搶「長壽水」的新聞麼?
  • 70年,中國人均預期壽命翻了一倍多
    70年,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從35歲增長到77歲,翻了一倍還多。81歲的退休教師陳志祥在陝西西安長大。記憶裡,小時候一年到頭吃不上肉。疫病流行的時候,一旦染上,基本沒得治。「那時候缺吃少穿,更談不上什麼醫療保障,很多人三四十歲就離世了,能活到60歲,就算是高壽了。」
  • 我國人均預期壽命77.3歲,是怎麼「被平均」的
    新中國剛成立時,當時人均預期壽命僅35歲,70年間,這個數字增長了40多歲,人民健康水平和身體素質持續提高,到2030年人均預期壽命更有望達到79.0歲。當然,有的人可能覺得沒那麼高,那麼,我們的預期壽命,到底是被什麼「平均」的呢?
  • 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增加近1歲 中國現在平均人均壽命是多少?
    長壽反映的是生命的長度,而健康才反映生命的質量。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增加近1歲10月28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於學軍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十三五」期間,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從2015年的76.34歲提高到2019年的77.3歲。
  • 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增加近1歲
    60年的人均預期壽命值畫一條曲線,二者都是從西南向東北攀升,經濟收入與國民預期壽命值之間存在某種關係。 在不考慮遺傳、教育、醫療、環境等因素的前提下,根據人均GDP和人均預期壽命兩相數據,可以預期的是,中國居民在人均收入有較大增長潛力的情況下,人均預期壽命可以繼續增加。
  • 全國各地預期壽命比拼:6地首超80歲 第一名領跑全球
    人均期望壽命也稱人均預期壽命,代表了在當前的經濟、衛生水平下,新出生人口平均預期可存活的年數,因此一般來說較發達或衛生水平較高的地區,一般人均預期壽命更高。據媒體報導,目前我國人均預期壽命超過80歲的已有6地,從高到低分別是:香港、澳門、上海、北京、天津、臺灣,均領先於其他地區。
  • 長壽之鄉的秘密,勐巴拉告訴你
    按照國務院「健康中國2030」規劃,到2030年,中國人主要健康指標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9歲;到2050年,建成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相適應的健康國家。在2019年中國人均GDP邁入萬億美元之後,2020年中國已經實現全面脫貧全面小康,意味著全民健康將是未來10年的重中之重。
  • 從35歲到77歲 中國人均預期壽命70年變化從何而來?
    人均預期壽命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現階段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綜合指標,是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重要內容。影響一個國家人均壽命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經濟發展水平、醫療服務水平、教育水平、生活方式、遺傳因素、地理位置等。走在今天的中國街頭,白髮長者比比皆是,社會老齡化現象的背後,是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已經提高到77歲。
  • 20年人均預期壽命增加近10歲!想長壽,6大習慣一定要養成!
    20年人均預期壽命增加近10歲!想長壽,6大習慣一定要養成!報告顯示:自1990年以來,中國人群的預期壽命從68.1歲增加到2019年的77.6歲,增加了近10歲。提高壽命除了醫療條件等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我們自己健康的生活習慣!我們應如何加強自身的健康管理?
  • 我省人均預期壽命75.1歲
    本報訊(記者 李海球) 11月13日,記者從《中共雲南省委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我省人均預期壽命75.1歲,是全國人均壽命提升幅度最大的省份。    省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19年底,雲南每千常住人口醫療機構床位數6.42張;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2.35人,每千人口註冊護士數3.26人,每萬人口全科醫生數2.25人;國家心血管病、呼吸、中醫3個區域醫療中心落地雲南,醫療服務軟體硬體設施不斷改善,各種利好因素使得我省人均預期壽命不斷提高,成為目前全國進步幅度最大的省份。
  • 韓國人均預期壽命增至83.3歲
    【新華社微特稿】韓國統計局12月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出生的韓國人平均預期壽命達83.3歲,比上一年出生的人平均預期壽命多6個月。韓聯社援引韓國統計局數據報導,2019年出生的女孩人均預期壽命達86.3歲,比同齡男孩多6歲。
  • 天津市人均預期壽命已經達到80.65歲
    它的人均預期壽命已經達到80.65歲。嬰兒死亡率達到千分之5.1。母嬰死亡率達到10萬分之9.6,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到百分之百。紀念大會上,國家人口計生委黨組副書記趙白鴿表示,今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將達到70億,因此,聯合國將今年世界人口日的主題定為「70億人的世界」。70億意味著新的挑戰、新的機遇,同時要求我們持續並強化我們的責任和應對政策。
  • 預期壽命大數據揭示半數國人可活到80歲,你能達到嗎?
    自己的壽命不能精確估計,但群體的壽命分布有其規律,大多數人的壽命接近人均預期壽命,活的特別長久和短暫的都較少。我們都是社會的一員,可以用人均預期壽命來近似估計個體壽命。人均預期壽命(又稱人均期望壽命):指在某一死亡率水平下,已經活到某個年齡的人群平均能夠繼續存活的年數。
  • 中國長壽之鄉巴馬
    這裡是世界五大長壽之鄉中百歲老人分布率最高的地區,被譽為"世界長壽之鄉"。巴馬是中國最適宜人居住的小城之一。巴馬人的長壽現象源遠流長。清朝嘉慶皇帝聞知巴馬境內有一瑤族老人名叫藍祥,高壽142歲,特題詩贈巴馬長壽鄉。稱其為"煙霞養性同彭祖,花甲再周衍無極"。清光緒戊戌年,光緒皇帝欽命廣西提督馮子才為那桃鄉平林村鄧誠才題贈"惟仁者壽"的匾牌,現該匾為鄧家的第四代孫完好保存。
  • 我省2020年人均預期壽命達77.3歲
    屆時,全省將構建起體育場地設施網絡和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1.8平方米,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數比例達到33.5%;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比2015年降低10%,全省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7.3歲。各地各部門將把保障人民健康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針對威脅當地居民健康的主要問題,開展跨部門健康行動。
  • 雲南省人均預期壽命75.1歲,全國進步幅度最大
    據云南省衛生健康委介紹,截至2019年底,雲南省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5.1歲,是全國進步幅度最大的省份。雲南每千常住人口醫療機構床位數6.42張;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2.35人,每千人口註冊護士數3.26人,每萬人口全科醫生數2.25人;國家心血管病、呼吸、中醫三個區域醫療中心落地雲南;在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中,有4所三級綜合醫院進入全國100強,2所專科醫院進入全國同類別前10名,三級公立醫院整體績效排在全國第18位;全省孕產婦死亡率14.47/10萬,嬰兒死亡率5.07‰,優於全國平均水平;人均預期壽命
  • 居民人均預期壽命4年提高1歲!看看你身邊的這些健康變化
    中國新聞網2020年10月29日訊 中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4年提高1歲、抗疫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摘掉B肝大國帽子……日前,國新辦就「十三五」衛生健康改革發展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一系列數字見證了「健康中國」的紮實足跡。
  • 雲南人均預期壽命達到這個數…
    11月13日,記者從《中共雲南省委 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雲南省人均預期壽命75.1歲,是全國壽命進步幅度最大的省份。每萬人口全科醫生數2.25人;國家心血管病、呼吸、中醫三個區域醫療中心落地雲南;在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中有4所三級綜合醫院進入全國100強,2所專科醫院進入全國同類別前10名,三級公立醫院整體績效排在全國第18位;縣級公立綜合醫院達到縣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基本標準的數量從0所增加到106所,位列全國第8位;縣域內就診率提高至89.45%;全省孕產婦死亡率14.47/10萬,嬰兒死亡率5.07‰,優於全國平均水平;人均預期壽命
  • 基因港王駿教授研製「長壽藥」艾沐茵,人類壽命有望突破120歲
    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鑑2017;我國歷代人均壽命和預期壽命,林萬孝,1996年 β-煙醯胺單核苷酸因被多方證實可以顯著延長壽命,而被民間稱為「長壽藥」,但因高昂的價格幾乎淪為富人的專利。
  • 雲南人均預期壽命75.1歲 成為全國壽命進步幅度最大省份
    全世界最特別的人都關注我了 11月13日,中國雲南省委召開《中共雲南省委 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雲南省人均預期壽命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中有4所三級綜合醫院進入全國100強,2所專科醫院進入全國同類別前10名,三級公立醫院整體績效排在全國第18位;縣級公立綜合醫院達到縣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基本標準的數量從0所增加到106所,位列全國第8位;縣域內就診率提高至89.45%; 全省孕產婦死亡率14.47/10萬,嬰兒死亡率5.07‰,優於全國平均水平;人均預期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