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瑞儀(中)獲得第27屆全國中學生生物學競賽金獎。(廈門一中供圖)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 記者 佘崢) 廈門一中高二女生顏瑞儀因為成功解剖一條鯽魚而被保送清華大學?她的指導老師昨天說,保送清華大學是真,但不僅僅是因為一條鯽魚。
第27屆全國中學生生物學競賽(簡稱「生物奧賽」)前天在長沙一中閉幕,獲得金獎的前50名學生進入國家集訓隊,從而獲得保送資格,廈門一中高二學生顏瑞儀就是其中之一,她被保送清華大學協和醫學院(八年直博),也就是說,八年後,她順利完成學業,就是博士。
17歲的顏瑞儀下月讀高三,她說,一次考試只能代表那個時候的狀態。
無論如何,在她的同學要開始迎來「黑色」高三時,顏瑞儀已經搞定大學,而且是清華大學。但是她說,自己會到學校上課。
實驗考試試題有解剖鯽魚
微信朋友圈的消息說,今年生物奧賽,50名學生保送名校,居然是因為一條鯽魚。
顏瑞儀的指導老師之一、廈門一中郭凌奇老師說,今年的動物實驗考試試題之一,的確是要解剖一條鯽魚,即要求取出鯽魚特定部位的骨骼。
郭凌奇說,往年生物奧賽的動物實驗上,基本都「不見血」,解剖的主要是無脊椎動物,所以,今年的鯽魚因此轟動全國。
顏瑞儀昨天接受本報電話採訪時說,鯽魚並沒有給她造成困擾,因為高一的時候,郭凌奇就曾買來鯽魚和牛蛙,解剖給大家看。他說,當時可不是為了押題,就是覺得好玩。
能被保送離不開背後的付出
鯽魚這幾天火了,到處都在刷屏:「50名學生因為一條鯽魚進了清華北大名校。」
郭凌奇說,他們是解剖了一條鯽魚,但是,它只是獲獎原因之一。
生物奧賽分理論和實驗,理論考了兩個半小時,實驗則從早上8點考到下午6點,要做八個實驗。今年的題目據說比往年難多了。
郭凌奇說,選手們不是因為解剖一條鯽魚就被保送清華北大,他們背後要付出很多心血。
此次比賽,廈門一中還有兩名學生獲得全國銀獎,其中一人獲得清華大學降60分錄取的資格。
【花絮】
隨身帶鱷魚玩偶 老師叫她「皮猴」
顏瑞儀的指導老師之一郭凌奇認為,顏瑞儀屬於那種勤奮的學生,但是又很調皮,有時,他叫她「皮猴」,因為她喜歡和大家插科打諢。他展示給本報的一張合影顯示,短頭髮的顏瑞儀手裡還拿著一個鱷魚玩偶。
郭凌奇說,這個鱷魚玩偶從高一就開始陪伴她了,她走到哪,就得帶著它到哪,因為它是軟的,趴著睡覺時特別軟,特別舒服。
展開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