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消息 武漢昨日兩場民間奧賽,5000多小學生「趕考」,考點轉移到培優學校
本報訊(記者 柯美傑 實習生 孫紅玲)武漢奧賽禁令出臺多年,但仍難擋小學奧賽熱。昨日,武漢的兩場奧賽,吸引5000多名小學生參賽,不少學生甚至一天內參加了兩場考試。據了解,從昨日到5月初,幾乎每個周末都有民間奧賽舉行。
採訪發現,不少家長並不贊同孩子從小參加奧賽培優班,「沒辦法,都是被逼的,沒奧賽獲獎證書怎麼去擇校?」家長們表示,奧賽培訓班的獲獎證書已成一些知名初中的敲門磚:某中學只認某某杯……對此,孩子叫苦,家長嘆氣,如此惡性循環何時才是盡頭?
「我今天趕了兩場奧賽」
昨日下午3時許,武昌水果湖一培優機構內人潮湧動,武漢新希望杯數學比賽正在進行,來自武漢各地的180名6年級學生正在參加考試。昨日,武漢新希望杯奧數比賽在武漢多家培優機構同時進行,共有約3000名五年級、六年級考生參加考試。
「我今天趕了兩場奧賽,」考試結束,六年級學生張馨文說,昨日上午他參加了錦奧杯語文競賽,下午又趕著參加新希望杯數學比賽。昨日上午,錦奧杯舉行了英語以及語文競賽,參加學生在2000人左右。張馨文說,他今年報了6項奧賽,「這一陣都累死了,每天都圍著競賽轉」。採訪發現,昨日像張馨文一樣參加了兩項賽事的學生不少。
武漢一業內人士透露,從昨日到5月初,幾乎每個周末都有一項小學奧賽,「每年這個時段都成為了『奧賽時間』,今年也一樣。」據了解,接下來還有世奧賽、創新杯等賽事。
場地轉移 考點玩起「躲貓貓」
今年,由於在公辦中小學和高校難租到考點,奧賽舉辦方只好把考點轉移到培優學校。記者昨從武漢多所培優機構獲悉,與往年不同,今年,「新希望杯」考點均安排在各培優機構,一般在哪所培優機構報名的學生,就在哪所機構裡考試。昨日的「新希望杯」至少在武漢4個培優機構同時進行。
「說是水果湖附近某某培優機構,沿途問了好幾個人,都說不知道。」家長李先生對此感到很「頭疼」,「公辦學校的名氣大,地址好找,而培優機構的地址好多人都不知道,像玩躲貓貓,我前後找了半小時才找到,差點耽誤了孩子的考試。」
因為大型考試場地難找,今年一些奧賽不同年級考試時間也不一樣,如新希望杯5年級是下午1點考,6年級則是下午3點半。而錦奧杯將錦奧杯語文、英語比賽放在昨日,錦奧杯數學比賽則安排在下周。
■觀察
禁令之下 考生「越來越多」
今年教育部明確要求武漢等19個大城市規範小升初就近入學政策,切實破解擇校難題。武漢市教育部門也三令五申奧賽成績不能作為升學依據,可參加奧賽的人數依然呈上升趨勢。「總的來說,參賽人數一年比一年多,」武漢一培訓機構負責人說。
「沒辦法,都是被逼的,沒奧賽獲獎證書怎麼去擇校?」不少家長表示,奧賽培訓班的獲獎證書已成一些知名初中的敲門磚。
武漢市教育局有關人士表示,「小升初」不得將奧數等競賽成績作為升學依據,初中學校委託社會培訓機構組織學科能力測試,或通過其競賽成績挑選生源,均屬於違規行為。「教育局已發出通知,任何社會辦學機構提供的學生考試成績,均不得與民辦學校入學掛鈎。」
本文來源:長江商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