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奉賢的報恩古寺,智祥法師收留了4000多隻流浪動物,還為此到處奔波、借錢,只求它們平安度過這一生!
奉賢青村鎮,離上海市中心車程50公裡,在一條林蔭密布的小公路旁,坐落著一座不起眼的小寺。
它就是報恩古寺,有500年歷史。但即便是老上海人,可能也沒多少人知道它的存在。
52歲的智祥法師是報恩寺的常住,他清瘦、有力,寺院日常大小事務都是他主持,也包括照顧院內的數百條流浪貓狗。
從1993年開始,救助這些流浪動物,就成了智祥的日常。
現在,受他庇護的流浪狗共有4000多隻,流浪貓200多隻。報恩寺也因此成了這群生靈名副其實的「福地」。
為了養活這些小生命,智祥在浦東租下了7000多平米的棚室,改造成了它們的家。
這樣的善舉,同時也伴隨著資金的壓力、外界的誤解,無疑是沉重的負擔。
這些苦澀外人無法感知,智祥卻甘之若飴。
「沒有人逼我做這些事,如果不做也沒有人罵我,但是我肯定睡不著。」
01 穿著汽修工作服的出家人
報恩寺始建於明代,原是個庵堂。明末一戶有錢人家在此求子成功,且孩子日後高升朝廷,由此得名「賜子庵」。解放後,這裡改名為報恩寺。
寺門開在沿錢公路邊上,這是一條只有兩個車道的小公路,路兩邊種滿了綠樹,不靠導航,很難找到這座不起眼的小寺院。
一進門,眼前豁然開朗。報恩寺的格局簡單又工整,站在院子裡一眼就能看完。
南側的三層小樓,二層三層分別被智祥歸置為收容流浪貓、流浪狗的籠舍。除此之外,在院子的不同角落還有幾處動物安置點。
智祥法師每天四點起床,天沒亮就開始忙活,打理院裡的菜地,清掃貓狗籠舍。
這些裝動物的籠子都由智祥親自設計打造,為了保證動物的活動空間,每個貓籠都是有著三層的「小別墅」,可供小貓上下攀爬。
周一早上8點,外灘君驅車來到報恩寺,見到了已經忙完一輪的智祥師父。
此時的他正在院子一角用水槍衝洗用髒的籠子,身上的工作服被汗水浸透。
「您稍微等我一會兒,我上去衝個澡換身衣服,接下來要去收容所『救狗』。」
這樣的紅色工作服,智祥一共有9套,每套都一模一樣。每換一套衣服,他都會洗一遍澡,最多時候一天要洗3次。
「也不能說是和出家人身份有關吧,就是我這個人從小就愛乾淨,算是自我要求。」
麻利地把狗籠和疫苗、驅蟲藥等物品裝上貨車後,智祥開著車駛往附近的犬類收容所。
爽朗的笑聲配上這樣一身汽修工人裝扮,你很難猜到眼前的是一個真正的出家人。
大約兩年前,經過和有關部門的多番協調,報恩寺被允許救走那些被管制的流浪狗。
每天都有數量不等的流浪狗,因為各種原因從奉賢各地被送到這家犬類收容所集中管制。
在智祥接手這些流浪狗之前,等待它們的命運就是在管制收容一定天數後「人道毀滅」。
下車時,義工七七已經抱著一隻小狗等在收容所門口。她提前盤點了狗的數量,「今天要救的一共有58隻。」
「救狗」的過程枯燥而漫長,智祥和七七兩個人關在悶熱惡臭的犬類收容所中整整三個小時。
他們給每一隻狗打狂犬疫苗,做內外驅蟲,然後按照狗的大小、公母、是否有皮膚病等等,把它們從原本的籠子裡分類裝進自己帶來的籠子,然後再搬上貨車,運回報恩寺。
收容所的對面是一家工廠倉庫,智祥給狗裝車時正逢他們的午休時間。
圍觀的工人裡有一個光頭,認出了籠子裡有兩隻一個多月的小狗就是從自家跑出去的,上前隔著籠子逗逗,也沒有想把狗要回去的意思。
看到這一幕,智祥怒了。
「去年就是你,也是兩隻小狗就這樣塞進來了,今年又讓它(母狗)生,生了又不管!」
光頭挨了罵,悻怏怏地走了,嘴裡念叨著,「出家人還那麼大火氣,不就幾隻狗嘛……」
智祥在背後不依不饒:「你這樣的人,輪迴之後,還是長不出頭髮!」
作為一個和尚,這可能是智祥能罵出的最狠的話了。
02 報恩寺成了救狗「中轉站」
回到報恩寺,智祥一邊忙著把狗「卸貨」,一邊問我,「你會不會覺得我脾氣很差?」
他無奈地解釋道:「其實平時碰到其他事情,我都不會反應這麼大,但是如果是關乎生命的事,我就真的會很生氣。」
早上在收容所裡他們看到一隻奄奄一息的小狗,眼看著就快不行了。智祥也沒有放棄,把它帶回寺裡試著救活。
但剛從籠子裡拿出來,它就在智祥懷裡嘔吐抽搐,很快就斷了氣。智祥的神情凝重,更多的是帶著無奈,這樣的場景他見得太多了。
「今天這些狗已經算好的了,我們最多的一天救了126隻,有些被人打得血肉模糊,牙都掉光了,還有少了一條腿的,今天還有一隻,腫瘤有拳頭那麼大。」
在整個「救狗」的過程中,報恩寺就像是一個中轉站。
從收容所裡救回來的流浪狗中,有疾病的、殘疾的狗會被放在這裡治療、護養,其餘的大多數登記入冊後,當天統一運到40多公裡外的浦東流浪狗基地。
在從收容所大規模救狗之前,智祥在報恩寺裡收留了一百多隻流浪狗,地方還夠用。但從去年開始,每次幾十上百隻地往回救,很快寺裡就住不下了。
託人幾番打聽、踩點,智祥找到了這個養殖基地,一開始租了兩個大棚改造成狗舍,幾個月過去了又狗滿為患。
現在智祥收養的流浪狗數量已經超過了4000隻,狗棚規模也擴張到了四個,共7000多平方米。
每個大棚容納一千多隻狗,按照體型大小、公母分開,一半室內一半室外,有足夠的活動空間。有工人和志願者按時打理、養護,生活環境其實相當不錯。
03 「救狗,不是有心就能做的」
這些被智祥救回來的流浪狗中,絕大多數會在這個狗棚中過完這一生,這對它們而言已經是最好的際遇。
但也有個別資質足夠好的幸運兒,能夠被領養家庭看中,成為寵物。
在智祥的志願者團隊裡,小G是專門負責領養審核的義工。為了提高領養概率,她會從每一批流浪狗中選擇性格、相貌足夠好的狗,做體檢、絕育、打疫苗,這才有了被領養的資格。
在此期間,不管是確定被國內還是國外的好心人領養,這些被選中的流浪狗還會進入志願者組成的「中途之家」,訓練生活習慣。
七七和丈夫老趙也是「中途之家」之一,現在就有一隻已經確定被領養的泰迪,在他們家學習如何和人相處。
「到現在我們一共有幾十隻狗狗,在愛心人士幫助下找到了海外領養家庭,大部分已經出國了。有少數幾隻因為疫情原因現在還在『中途之家』,最久的一家已經『中途』了八個月。」
在此之前,他們也在國內發布過領養信息,總共有近140隻流浪狗被好心人領養。
像小G和七七這樣,每周會來報恩寺幫忙的志願者,其實一隻手就數得過來。原來只有寺裡的50隻狗和200隻貓,還能應付得了,但今年數量一下子暴漲到4000隻,人手就完全不夠了。
報恩寺的志願者群裡一共有60多個人,許多人雖然不會經常來寺裡幫忙,但也會捐錢捐物。
每一筆捐款,智祥都會認真地標明金額、用途、收據等明細,儘量做到清晰透明。
「其實救狗這個事,並不是有心就能做的,需要很豐富的經驗。」
關於為什麼總是缺人,智祥解釋說,「比如我們早上去救狗,經常會被狗咬、抓,你還得有很好的體力,有專業知識。」
04 望不到頭的救狗之路
除了人手之外,壓在智祥身上的另一座大山就是資金。
救狗這件事,智祥始終是以「護生園」的名義在做,並不會動用報恩寺的香火錢。
「我們這個寺位置那麼偏,本來收入就很一般,廁所壞了也沒錢修,更別說來補貼救狗了,就算貼也貼不起。」
光是在浦東租的這四個大棚,今年的租金就一共要120萬元,明年還要漲3%。
「這些錢,有一部分是愛護動物的愛心人士的捐款,其中包括我們的一些皈依弟子,然後不夠的部分我基本上是靠借,其中一個棚現在還欠著十萬塊沒給人家……」
至於狗糧,智祥說其實沒法算。每個月狗糧消耗25噸以上,如果靠正常的採買途徑,基本是養不起那麼多流浪狗的。
「我們現在吃的狗糧,都是直接聯繫狗糧生產廠家或者經銷商,問他們手上有沒有快到期的狗糧賣不掉,就能低價收過來。」
「之前買過最高檔的一款,是美國原裝進口的糧,市面上賣60多元一斤。結果他(經銷商)有4噸快到期了,賣給我們3塊錢一斤。到不到期對我們來說根本無所謂的,4噸糧幾天就吃完了。」
眼見狗棚的流浪狗越來越多,智祥也想過停一停,但就是過不了自己心裡這一關。
「要控制(救狗的數量)其實很容易,就是不接收容所的電話嘛,或者我直接跟他說我不要了就行了,也沒有任何人逼我做這個事,我不做了也不會有人罵我。」
「但問題是,真的停了,我晚上睡不著覺的。有時候想想,都已經這樣了,還在乎嗎?」
裝著遺棄小奶狗的紙箱裡,有人留了這樣一張紙條
對於智祥來說,更重要的是外面的流浪狗能否真的越抓越少,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我們來算算,只要有一隻母狗扔到外面去,一年能生三窩,每窩五六隻小狗,存活率50%,一年下來,一隻狗就變成八九隻狗。這樣兩年三年下來,真的是幾何式遞增。」
這窩剛出生的小狗眼睛都還沒睜開,就被遺棄進了收容所
智祥最想呼籲的,就是人們對養狗這件事能有正確的認識,對生命有最起碼的敬畏。
「我們出家人是不提倡打胎的,但是你養狗該絕育就絕育,不能讓它無限制地生,生了你又不管。我是能救一隻就救一隻,但這樣下去,就算護生園有再多錢也救不了所有的狗。」
智祥說,弘法是家務,利生為事業,「弘揚佛法對我們來說就像做家務一樣,真正的大事是要利生,愛所有的生命。」
因此,他希望這些流浪動物,都能平安地度過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