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忠犬八公」的故事,大家即使沒看過相關電影,想必也知道個大概。
在澀谷站外,「忠犬八公」的雕像已然成為東京最受歡迎的會面地點之一。
「忠犬八公」是一隻秋田犬,原本是東京大學農業系教授「上野英三郎」家的狗狗。
每天早上,「八公」都會陪主人到澀谷站去乘車上班,直到傍晚時分再去接他回家。
一天晚上,「上野英三郎」因在工作時突然心臟病搶救無效去世,而沒有像往常一樣回到澀谷站。
可「八公」卻在當晚於澀谷站前等了一宿,直到第二天早上才回家。
此後,「八公」在長達10年的日子裡,每天都會去澀谷站前等待,希望有一天能看到主人走出來。
「八公」的故事如此催人淚下,理所當然地引起了媒體的關注。再加上當時正值20世紀20年代後半葉,日本當局對於民眾的忠誠又極為渴求。
於是乎,日本新聞界便順水推舟,硬是將一隻狗打造成了國民榜樣。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民族主義氛圍濃厚。
「忠犬八公」的故事甚至被載入教科書中,以向年輕一代灌輸愛國主義,提高他們的忠誠度。
然而,卻從未有人質疑過這個故事的真實性。
「忠犬八公」真的是「忠犬」嗎?也許並不是。
日本現代文壇三傑之一、小說家「大岡昇平」(1909-1988)對此表示,他每次去車站時,總是在車站外面見到「八公」。
那隻狗之所以整天待在那兒,不是因為在等主人,而是因為在車站值班員那兒得到的待遇,比在家中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