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提案型書店」的逆襲,開在上生新所裡的蔦屋書店到底有...

2021-01-08 界面新聞

記者 | 底伊樂編輯 | 嚴之俊

在平安夜的這一天,上海上生·新所蔦屋書店正式開業。

上海首家蔦屋書店的選址落在了有著近百年歷史的上生·新所裡。其中,有著96年歷史的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Columbia Country Club)就是蔦屋書店在上海的家。

不久前,在杭州天目裡的 3000 平方米空間讓蔦屋書店在國內的影響力直線上升。這一次,上海老建築獨特的外在與內在生活方式書店的結合,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如果對上生·新所稍有了解就會知道,這次蔦屋書店的選址具有特殊意義。這個此前並沒有長期對外開放的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曾經是在滬僑民的社交休閒場所之一,由美國建築師艾略特哈沙德設計,於 1924 年建成。

對於蔦屋書店而言,這棟近百年歷史的老建築構築起了一個「生活方式提案型書店」的逆襲,讓約 2000 平方米的空間成為了全新的藝術文化策源地。

不過,老建築與新文化的碰撞,又讓蔦屋書店看上去不那麼「蔦屋化」。據悉,設計團隊當初採取了先保護、再展示、後利用的方式,保留了原有建築中的壁爐、柯林斯柱等特色部分,讓上海的蔦屋書店看上去極具古典建築的美感,也多了一絲內斂。

上海蔦屋書店共有兩層。一樓以「磨練知性」為主題,分布了文學、人文自然等主題圖書,大量原版書籍、雜誌和古書等散落在各個主題區中;二樓以「收穫感性」為主題,包括諸多收藏類藝術、攝影和設計書籍。

書店一樓

書店二樓除了書籍主題分布的不同外,一樓和二樓的空間設計與功能分區也有所區別。一樓營造出的古典建築美學空間與二樓極具現代感的設計空間,讓人們仿佛步入了兩個書籍世界一般。對第一次來這裡的人們而言,仿佛是在博物館般的書店裡,給閱讀增添了儀式感。

此外,店內咖啡和餐飲區也分別位於一樓和二樓。一樓咖啡區外的樹木鬱鬱蔥蔥,讓人置身園區綠色自然的環抱之中,而在二樓的觀景露臺可以一邊享受戶外風景,一邊享用美食美酒。

蔦屋書店不僅追求老建築的改造更新之美,同時還在探索優質空間、景觀、人、功能等各方面相互交疊中產生的氛圍。對蔦屋書店而言,如何在舒適的整體空間氛圍裡以藝術為中心,對書籍和雜貨做出提案,並為來店客人企劃「令人憧憬的生活方式」,是個課題。

作為「美育」的體驗基地,書店二樓網羅了世界各地的藝術書籍,形成了一個獨特的藝術長廊,有每一本講述著一個藝術故事的BIG BOOK,也有特別策劃的藝術家作品展。

據悉,開業期間書店一樓的活動空間還限時展出日本雕刻家名和晃平的雕塑系列《Particle》,以及收錄在其作品集《METAMORPHOSIS》中的視覺圖像。此外,書店二樓的畫廊區域也限時舉辦中國書法家許靜的書法作品展「凝」。蔦屋書店方面表示,希望通過不同的藝術形式與表現風格,帶給藝術愛好者更多元化的觀賞體驗。

在工藝品去,獨有的「日本文化」是蔦屋書店的亮點之一。選品上包括日本歷史最悠久的手工茶筒老店、日本傳統和服等傳統工藝的價值。以日本匠人手工製作的傳統工藝品為中心,這裡匯集了只有在「蔦屋書店」才能買到的各系列限定商品,可以在對擁有不同材質、歷史的手工藝作品的欣賞中培養對美的認知。

另外,首次正式進入中國的插畫家長場雄的服裝和衍生品也在店內呈現。為慶祝書店的開業,插畫家以「上海」為靈感創作的兩款開業限定託特包也在店內限量銷售。

蔦屋書店限量商品Tomorrow Fabric

蔦屋書店限定託特包

值得一提的是,在選品上,無論是書籍或是零售商品,同一個門類分別有高價位的「珍藏」品和中價位的「實用」品。

作為第三空間,線下體驗活動也讓蔦屋書店成為全新的藝文策源地。據悉,書店未來將企劃與開展眾多只有在線下才能體驗的活動,如與藝術家、作家、出版人合作的講座活動、讀書會及體驗式手工坊等。同時,還將舉辦以藝術為主題的各類活動,如與美術館聯名的主題展覽和藝術講座。

蔦屋書店方面表示,今後書店將為每一位客人持續帶來新鮮的閱讀感受與生活方式提案,並結合畫廊、咖啡、餐飲等多重業態與豐富的體驗型活動,成為滬上文化藝術與生活方式體驗的新地標。

上生·新所 蔦屋書店

店鋪地址:上海市長寧區延安西路1262號上生新所7棟經營範圍:書籍、文具雜貨、藝術品、咖啡、酒吧餐飲營業時間:BOOK: 10:00—23:00CAFE: 10:00—23:00BAR & DINING: 11:00—24:00

圖片來源:蔦屋書店、網絡

相關焦點

  • 蔦屋書店12月入駐上生·新所,為顧客提供「生活方式提案」
    這家知名日本連鎖品牌書店將入駐長寧區上生·新所內的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這座96歲的歷史建築將被改造為一個約2000平方米的藝術文化策源地,讓國際文化品牌融入上海這座城市繼往開來、吐故納新的脈動中。現場發布會蔦屋書店以保護和展現建築之美、記錄和延續歷史文脈為主軸,將城市更新與文化傳承有機相融,用博物館般的場景設計,賦予閱讀儀式感,構築起一個約2000平方米的藝術文化策源地,激發周邊街區的活力,成為滬上文化體驗新地標。據蔦屋書店上海首店的店鋪製作人松尾祥平介紹,這家以「美育」為理念的策劃生活方式提案型書店一共兩層,一樓的主題是「感知知性」,二樓的主題是「培養對美的意識」。
  • 蔦屋書店上海店12月開幕,設置「生活提案顧問」向讀者進行專屬推薦
    據上海上生新所蔦屋書店的店鋪製作人松尾祥平透露,這家以「美育」為理念的生活方式提案型書店一共有兩層,一樓的主題是掌握知性,二樓的主題是磨練對於美的意識。店內將有精選圖書和限定商品,同時配合全新的業態和豐富的體驗型活動,希望打造一個能夠培養感性的場所。
  • 牽手優秀歷史建築,蔦屋書店上海首店來襲
    當然,能把「牛」氣沖天的東西賣出去,肯定是有兩把刷子的!這主要得益於其與眾不同的「牛」理念:蔦屋書店賣的不是書和工藝品,而是「文化+生活方式」的「生活提案」,為來店客人企劃「令人憧憬的生活方式」。「生活提案其實是蔦屋的一種商業模式,因為單靠賣書顯然無法盈利。」上生新所蔦屋書店開發負責人胡秉介紹說。
  • 最貴一本書將近40萬元,揭秘上海蔦屋書店的獨一無二
    每個區域都能找到「生活提案顧問」櫃檯是蔦屋書店的特色。1993年出生的陳清政是一樓人文社科、自然區域的「生活提案顧問」,此前曾在方所等書店工作,在他看來,蔦屋的作為書店的特點是「更在乎顧客在看什麼」。「生活提案顧問」除了提供所在區域的專業服務,還負責主題展陳的策劃。上海蔦屋的核心理念是「美育」,首次推出的專題是「城市美學踐行者」,讀者可以在一樓西側找到這個主題桌。
  • 上海首家蔦屋書店開業,百年歷史建築變身文化地標
    12月24日,上海第一家蔦屋書店——上海上生新所蔦屋書店正式開業。它位於長寧區上生·新所園區內擁有96年歷史的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面積2000平方米。這座歷史保護建築曾經是在滬僑民的社交休閒場所,由美國建築師艾略特·哈沙德設計,此次更新之後變身書店,再度成為熱門文化地標。
  • 老建築打造文化新地標 上海首家蔦屋書店開業
    新華社上海12月24日電(記者鄭鈞天)上海首家蔦屋書店——上海「上生·新所」蔦屋書店24日開業。上海「上生·新所」蔦屋書店由近百年歷史的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更新改造而來,位於上海市長寧區的「上生·新所」內。
  • 探訪內地首家蔦屋書店:日本的書店,有什麼不同-虎嗅網
    大家開始各方猜測,這個引領美好生活方式的書店品牌來到中國之後的樣子。販賣生活方式、超過1400多家分店、日本幾乎一半的年輕人都去過、日均人流量破萬……它的標籤有很多。滿懷著好奇,開業當天,我就第一時間去往現場一探究竟。
  • 上海再掀實體書店開業潮,超越「顏值」傳遞「文化體驗」_讀書_中國...
    歲末年初時節,上海再掀實體書店開業潮。包括以「環保」為理念的「多抓魚」在內,來自日本的蔦屋書店和上海本土美學書店——朵雲書院戲劇店、大隱書局豫園店等接連開張。上海這座城市中幾乎每天都有個性十足的閱讀新空間「誕生」。  業內人士指出,這些逆勢新開的滬上實體書店正跳出「顏值第一」的陷阱,走向特色化、專業化、細分化,定位愈發精準,對公眾的服務也越來越完善。
  • 這些2020年逆勢而生的新書店,玩出了哪些新花樣?
    未來,這裡還會有更多關於戲劇的座談會、藝術沙龍等活動。蔦屋書店首進中國大陸,連開兩家今年最轟動的書店莫過於首次進中國大陸市場的蔦屋書店,在杭州開出大陸首店後,緊接著又在上海開了第二家店,首次開業均預約爆滿。
  • 這些實體書店不愧是書展「顏值擔當」
    上海書展上的實體書店陣營,他們各自擁有鮮明的個性與定位,常常成為書展的「顏值擔當」。實體書店圍繞「人」的文化、生活、價值等需求,為人與空間建立起深度的情感連接,今年書展上的實體書店,又有了更精準的目標、更清晰的面貌。
  • 世界上最美書店和它那「雷人」的翻譯,中國人笑掉大牙
    曾經大家都會去書店買一些書籍來豐富自己的知識,哪怕是小說都要買好多冊。但是現在有了手機,很多小說電子書上也有,就沒有那麼多人去買書了。但其實書籍依然有它的優勢,因為有很多人喜歡一、真實存在的東西,而不是手機上的數據。很多人喜歡安靜的坐在書店,翻閱書籍的感覺,實體書籍有一種電子書沒有的質感與韻味。而且如今為了吸引讀者,很多書店也變得越來越好看。
  • 30圖說杭州天目裡:一座藝術首店收割機,還有大陸首家蔦屋書店
    不同於普通商業,天目裡的商業集,有個特定的標籤「獨此一家」。其邀請了來自世界各地不為大眾所知,卻充滿意趣的商家、設計師、買手店和獨立品牌等入駐,其中就不乏在亞洲享有盛名的日本蔦屋書店(需求面積:1500-3000平方米)大陸首店。
  • 商業地產一周要聞:30+個購物中心開業、蔦屋書店上海店開業
    海南首座龍湖天街獲名為「昆府天街」   企業「大事件」:   萬達體育預計明年1月底退市   萬科成立酒店及度假事業部   泰禾深圳、珠海項目138億債務獲得展期   綠地對「三道紅線」計劃一年降一檔   新店速遞:   蔦屋書店
  • 顏值高、服務好、體驗非凡 昆明新派生活方式書店顛覆你的想像
    後來開始逐漸分眾化,出現了專業型書店、特定人群的書店。移動網際網路出現之後,把單純只消費知識概念的用戶存量市場轉移到線上,同時線上書店消滅了一部分購書人群,最後只剩下注重體驗和精神空間消費的新新人群。   4、多業態綜合經營,重新成為商業的寵兒。   過去,商業地產是非常不喜歡書店這樣單店坪效低的產物的,所以迫使書店大規模變成咖啡廳+書店業態。
  • 做家裝生活方式的提案者 愛空間北京新店新品發布
    愛空間的全新使命:讓愛有空間,讓空間有愛發布會上,愛空間創始人陳煒向在場嘉賓介紹了愛空間誕生6年以來的初心與價值,對人與空間的關係表述了自己的觀點與期許,同時發布了愛空間的全新使命—「讓愛有空間,讓空間有愛」,強調真正以用戶為中心的家裝企業能做到的不僅僅是提供漂亮的房屋,更要提供文明的生活方式。
  • 西貝酸奶屋:喝酸奶、擼串、肉夾饃配奶茶
    有別於傳統餐廳,那未大叔是大廚和廣州百年服裝定製品牌合作開店,在那未大叔吃飯還能順便定製西裝,這種腦洞大開的跨界頗受如今年輕人的歡迎。商院評語餐飲業和時尚行業聯合併不是什麼新鮮事。前有Club Monaco在全球排名第一的丹麥noma餐廳做了快閃店,麥當勞叔叔亂入了moschino的時裝秀,大白兔奶糖傍上了國潮,如今,粵菜餐廳裡又開起了西裝定製店。
  • 世界最美書店,由女王劇院改建氣勢恢宏,遊客:不愧最佳!
    生而為人,總有執念。菸酒是;購物狂是;斷舍離是;最終極的,莫過於「好死不如爛活」。執著,很多時候是我們能夠堅持日復一日長久地去做一件事情的原動力。對我們來說,點在旅行。長時間(至少一個月以上)的背包自助旅行,看上去顛沛流離,但是相對尋常日子來說,卻也多了許多尋找只能存在於別處的美好物事的可能性。
  • 國內首家文化創新型「非遺書店」線上商城啟幕
    5月30日,國內首家融合非遺傳承、產業轉化、青年創業及閱讀社交四大要素的文化創新型「桐視界·非遺書店」線上商城隆重開啟。屆時將有上千種非遺圖書、藝術類圖書上線,並精選千餘類非遺文創推出,數量將達到萬餘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