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家寶寶有這4種看似平常的行為,要小心自閉症!

2020-12-05 醫知袋鼠

最近幾天,大家的朋友圈應該都被「小朋友畫廊」刷屏了吧,袋鼠麻麻也購買了幾幅。

不管是不是你懂畫,應該都能被這些絢爛的色彩、奇幻的想像力所打動,再看看這些畫家的背景,居然多數都是自閉症(孤獨症)!不得不承認,這場公益活動,成功的引起了大家對於自病症這個群體的關注和討論,但很多人發出的感慨卻是:自閉症的人好厲害啊!想像力這麼豐富啊!簡直是天才啊!

其實,早些年也有很多關於自閉症的著名影視作品,如《雨人》、《地球上的星星》、《ataru》等。

在《雨人》這部電影中,達斯汀·霍夫曼飾演的哥哥,就表現出了驚人的記憶力,有「過目不忘」的本事:他可以準確報出所有重大空難發生的航班班次、時間、地點,他能迅速地數清掉落在餐廳地板上的246根牙籤,他也能記得電話簿上任意一個讀過的號碼,於是被精明的弟弟利用,帶去賭場贏錢……

那麼,自病症患兒是不是都是大家想像中的天才,擁有超能力呢?袋鼠麻麻曾經採訪過北京兒童醫院保健中心主任劉莉,劉主任在自閉症以及小兒精神發育、早期幹預等方面,有著獨到且深入的研究。劉主任表示,這是一個巨大的曲解,在自病症的世界裡,只有不到10%的人擁有特殊的能力,也就是在某些方面表現出的水平要遠超出一般的孩子,如機械記憶、數字、繪畫、音樂等,這類人群又被稱為「高功能孤獨症」。

也就是實際生活中,有超過90%的自閉症並不具備超常的能力,而且有70%的人智力落後,最基本的生活自理做不到,最簡單的問題也回答不了。所以,千萬不要被「自閉=天才」的理論所誤導,尤其是那些剛剛確診孩子患了自閉症的家長,不要把重心放在發現和培養孩子所謂的特長上,這樣不僅給孩子帶來負擔,還耽誤了對孩子及時進行的科學幹預,而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機。

劉莉主任表示,2-6歲是治療自閉症的最佳時機,越早發現、越早治療,恢復效果越好。約半數的自閉症兒童,通過早期治療和幹預,是可以恢復正常的生活和學習的。但如果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孩子的智力和行為只能停留在幼兒時期,甚至連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沒有,無法照顧自己。

那麼,如何發現孩子是否有自閉症呢?劉莉主任表示,兒童孤獨症雖然症狀複雜,但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核心症狀,家長要學會鑑別:

1、社會交往障礙

正常寶寶在3、4個月時,你逗他時,他會給你回應性的笑,這叫社會性逗笑,而孤獨症的孩子很少出現這種社會性的逗笑。

正常寶寶6、7個月以後,如果媽媽說「來寶寶,媽媽抱」,就會伸出小手去找媽媽,孤獨症的孩子則對媽媽的呼喚沒有反應。

正常寶寶到10個月的時候,他會擺手表示歡迎、再見,孤獨症的孩子則沒有這種表現。

隨著年齡增長和病情的改善,孤獨症的孩子對父母、同胞可能變得友好而有感情,但交往方式和技巧依然存在問題。而對於其他人,可能仍然是我行我素,例如,在幼兒園不願意或不懂得如何與同伴一起玩,看見其他小朋友興致勃勃地做遊戲時,也沒有去觀看的興趣或去參與的願望,不能參加合作性遊戲,很少會玩假裝性遊戲或想像性遊戲。

2、語言交流障礙

患有孤獨症的孩子在言語交流和非言語交流方面均存在障礙,但以言語交流障礙最為突出,這通常也是患兒就診的最主要原因。

孤獨症的孩子大多到2、3歲時還未開口說話,或雖會說話,但言語進步很慢,只會簡單的稱謂,或者只會重複別人的語言,比如你問他,「你叫什麼名字」,他也說「你叫什麼名字」。

有很多孩子直到3、4歲才來醫院就診,基本上是被流傳的一句話所誤導,那就是「貴人語遲」!一旦發現孩子的語言發育明顯落後於同齡孩子,應儘早帶孩子到醫院就診。

此外,孤獨症的孩子語調通常比較平淡,缺少抑揚頓挫,不能運用語調、語氣的變化來輔助交流,常存在語速和節律的問題。

3、興趣狹窄以及刻板重複的行為

孤獨症的孩子有著同年齡段孩子沒有的專注,他們只對某一類玩具或事物感興趣,可以單單擺弄一個物品就能持續數十分鐘、甚至幾個小時而沒有厭倦感,但行為卻顯得重複、刻板。

比如非常喜歡圓形的物品,如瓶蓋、玩具汽車上的車輪、塑料瓶、轉圓盤等;也喜歡看旋轉的物品,如愛看電風扇、排風扇轉動等;喜歡反覆排列物品,比如把積木、小汽車或鞋子等排一排;喜歡反覆看廣告、天氣預報,愛聽某一首或幾首特別的音樂,反覆無數遍也不厭其煩;喜歡反覆按開關、開關門、開關抽屜等;喜歡看自己的手,反覆雙手舞動或晃手,搖晃身體,原地轉圈等。

這類孩子常堅持用同一種方式做事,拒絕日常生活規律或環境的變化。比如電影《雨人》中,自閉症哥哥必須要在固定時間做固定的事,要在固定時間看固定電視節目,每餐有固定的食譜,要在固定的時間睡覺,他也只穿從某個商店購買的平角內褲。如果日常生活規律或環境發生改變,就會煩躁不安。

4、脾氣執拗、情緒不穩定

孤獨症的孩子特別堅持自己的行為,根本不聽指揮,也不聽勸,家長往往以為孩子就是脾氣不好,實際上不是。此外,這類孩子還常有自笑、情緒不穩定、衝動攻擊、自傷等行為。

當然,上述只是教給家長一個簡單的自我判斷,如果懷疑寶寶有自閉症,您還得帶寶寶去醫院,醫生需要進行詢問病史、體格檢查、心理評估和其他輔助檢查,並依據診斷標準作出診斷。

相關焦點

  • 狗狗這幾種行為,看似平常,實則是出了問題
    有時,如果自己家狗狗出現了不太好解釋,但是看上去又沒什麼影響的行為,人們很容易就忽略了,或者是問問其他養狗的朋友,如果其他朋友也反映自家狗狗有過這種行為,那主人就可能覺得狗狗都是如此,從而對狗狗的某些行為不當回事了。
  • 自閉症兒童喜歡捂耳朵,如何消除捂耳朵行為?
    據統計,全世界大約每250名兒童中就有1例多見於男孩,初發年齡一般在30個月以內。我國自1982年首次在南京報導了4例兒童目前大約1000名兒童中就有2名患者,總數約達50萬左右。自閉症患者通常大部分伴有共病「聽覺敏感 」典型自閉症或發育障礙的特徵 ,他們的耳朵往往比正常人更加「敏感」,捂耳朵也變為平常,搞清楚捂耳朵的原因,才會尋找到解決方法。自閉症或發育障礙的特徵: 捂耳朵捂耳朵的原因:自閉症和發育障礙兒童的特徵是,聽到不適的聲音時會捂耳朵「聽覺敏感性」,「難以區分聲音」,「感到焦慮和緊張」等等。
  • 寶寶出現這幾個舉動,有可能是得了自閉症,爸爸媽媽別忽視!
    ,這可嚇壞了夫妻倆了。對於自閉症兒童,我們都不陌生。他們不聾不啞不盲,只是不知道該怎麼樣去跟別人交流,所以大多時候都是自己說自己的。自閉症可是說是一種障礙性疾病,對於有自閉症的孩子,家長需要在早期就發現疾病的症狀信號,儘早帶小孩進行康復訓練。
  • 自閉症兒童社交障礙表現有哪些?這4種方法採用多且隨可做
    社交障礙及人際交往障礙,是自閉症典型症狀之一,對自閉症兒童生存能力影響重大,包括語言障礙、情緒障礙、動機障礙、行為障礙、自我意識障礙,最後集中體現為孤獨症兒童的交往障礙。影響自閉症兒童社會交往的障礙有哪些呢?
  • 貓咪的八種異常行為,如果你發現貓咪出現這種行為就要小心了!
    但是貓咪不會說話,我們要怎麼才能知道它生病不舒服了呢?其實我們可以從貓咪的行為來推測,如果貓咪出現了以下八種異常行為,鏟屎官們就要注意了。異常行為一:飯量突然增加成年貓咪的飯量基本都是固定的,如果貓咪突然出現食量增加,並且總是表現出吃不飽的樣子,可能是患有糖尿病、亢奮等疾病。
  • 兒童自閉症的表現有哪些?
    兒童自閉症有哪些表現?比如正常的孩子在3、4個月的時候,逗他的時候,他會回應性的笑,這稱為社會性逗笑;而自閉症的孩子自發的微笑可能有,但很少出現社會性逗笑。很少有眼神交流一般是指對大人的呼喚、引逗沒有反應,看上去呆滯,對周圍的環境沒有興趣。
  • 4歲孩子只喜歡自己玩,就是自閉症嗎?聽聽心理醫生怎麼說
    文|全文共2005字,閱讀時間約4.0分鐘今天(4月2日)是國際自閉症日,正好兩天前在粉絲群裡被一位媽媽私信,聊到自己家4歲的寶寶,內向的有點過分。之前幼兒園老師也和她溝通過,孩子不願意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和老師溝通也很勉強。
  • 寶寶的囟門很重要,如果出現這4種情況,家長千萬要注意!
    剛出生的小寶寶頭頂,有一處摸起來很柔軟的地方。那裡沒有頭骨,仔細觀察,還能發現它會隨著呼吸有輕微的波動。老人通常告訴年輕的父母,那裡叫「滷門」,不能隨便摸,不然寶寶會變笨。於是,一知半解的父母只會小心地護著。
  • 自閉症兒童刻板行為的幹預方法
    大多數自閉症兒童都有刻板行為問題,刻板行為是一種重複的、固定的、無明確意義的行為。他們刻板、一成不變、不知變通,常常用一種方式說話、做事、吃飯、甚至是玩耍。通常這種行為被打斷時,會引發自閉症兒童強烈的情感衝突,影響兒童的情緒與生活。家長可以採取以下的措施來減少兒童的刻板行為。
  • 10種幫助自閉症孩子的方法
    如果他們的直率讓我失去了言語,我可以依靠羅西。她很有趣,機智敏捷,喜歡聊天:「黛西還沒走,因為她有歌舞伎綜合症。不過沒關係,因為她像天使一樣美麗。這是我的兄弟Len-Lens--他有經典的自閉症,這意味著他在旋轉方面非常出色。「在我成為母親的二十年裡,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我的孩子一直是我最好的老師,尤其是羅西,她經常能夠深入了解她的弟弟妹妹的感受,但不能說。
  • 自閉症孩子的刻板行為如何科學幹預?
    閱讀前請點擊「關注」,每天都會定時發送自閉症的相關文章,讓我們一起關懷來自星星的孩子~伴他們成長唷~興趣狹窄和行為刻板是自閉症孩子的核心症狀之一,大部分自閉症患兒都有刻板行為問題。有時候,重複的活動會表現在咬自己、撞頭、抓撓等,或者是其他形式的自傷行為。這類行為更多是對憤怒、痛苦或是遇到困難時的一種反應。有的孩子遇到困難或是生氣時就會出現咬自己的行為,值得注意的是,自傷行為也可能成為孩子在無事可做時的一種重複的習慣,如果孩子出現自傷行為是一定要及時幹預的。
  • 自閉症判斷標準之四:喜歡搖擺轉圈兒,有刻板行為
    我在問卷星網站上發起了「自閉症兒童行為調查」中有91名兒童被CARS量表判定為自閉症,其中有13名兒童(佔14.29%)是「與年齡相當」,即正常,而另外的74名兒童(佔85.71%)則表現異常。
  • 如果你家泰迪犬有這幾種行為,可以給點零食,獎勵一下
    都說泰迪犬很聰明,如果你家泰迪犬真的有下面這幾種行為,那麼你真的可以給泰迪一點零食獎勵一下。如果有,那麼就奉勸你趕緊給狗狗獎勵表揚一下吧,畢竟這麼懂事乖巧的泰迪犬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有的。、食物,那麼你家泰迪犬就真的是非常懂事了,不過泰迪犬有時候也會有護食屬性,所以家裡有兩隻狗狗的,最好還是分開餵食比較好,防止出現打架的情況。
  • 3歲的孩子自閉症為什麼會有刻板行為
    無論是普通兒童還是自閉症兒童,都會有或多或少的定型行為。頑固地堅持一種方法,一旦改變是不可接受的,情緒就無法控制。但是,越是這樣,它越需要打破,它就越需要概括。否則,隨著時間的流逝,隨著年齡的增長,刻板印象的行為會不斷加強,因此無法改變和推廣。這將嚴重影響成年人的生活。
  • 孩子有這4種行為,是智商比同齡人高的表現,你家孩子佔幾條?
    後來有一次爸爸抱的比較久,媽媽說讓爸爸休息媽媽抱一下,小糰子竟然搖搖頭吐出一個字「累」,爸爸媽媽都愣住了,媽媽問小糰子「你是怕媽媽累嗎?」小糰子竟然點點頭!小糰子更小的時候,媽媽跟他一起看電影《捉妖記》,其中有一個片段是男女主拋下了小妖王胡巴,胡巴傷心地哭了起來,沒想到坐在一邊的小糰子竟然也哇哇地哭著往媽媽懷裡爬,傷心的不得了!
  • 自閉症主流幹預模式中,行為學派與發展學派哪個更有效?
    當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家長選擇幹預方案時,常常會陷入困境。原因是,自閉症的幹預模式五花八門,難以選擇。而在眾多主流的幹預模式中,又分為行為學派和發展學派兩大流派。那麼,問題來了,這兩者究竟哪個更優呢?
  • 3歲前寶寶有這3種行為,預示著大腦發育良好,全中的家長偷著樂吧
    特別是在寶寶0~3歲時這正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在這個階段我們可以觀察寶寶的行為習慣,就能夠對他們的智力了解一個大概,3歲前寶寶有這3種行為,預示著大腦發育良好,全中的家長偷著樂吧!寶寶的笑是他與別人交往邁出的第一步,在心理髮育上是很大飛躍,笑對寶寶大腦發育是一種有益的激發,科學家稱之為「一縷智慧的曙光」。如果你家的寶寶幾個月的時候,看到身邊的人就笑,說明他們已經認識周圍的人了,比如親戚朋友來看寶寶,他們會笑的很開心,這代表寶寶擁有很強的記憶力。想讓寶寶早點笑家長要學會引導,平常可以多多逗逗寶寶。
  • 什麼是自閉症中的刻板行為?刻板行為都有哪些?
    刻板行為包括:1,對物件表現出的刻板行為,如,轉動玩具車輪,對特殊物品的依戀等2,自己身體的刻板行為,如,搖晃身體,扇動手指,打自己,咬手指頭等3,刻板的禮節行為,如,見人總是把手舉過頭頂打招呼,或太多的重複說謝謝等
  • 1歲半前的寶寶,出現這13種異常行為要警惕!
    寶寶發育的好不好,家長自己也可以從平時寶寶的言行舉止觀察出來,就像下面這13種行為,如果對應月齡的寶寶有下面這些行為,就說明寶寶可能發育有問題,家長需要警惕了!【新生兒寶寶】1、小頭畸形新生兒時期,如果寶貝的頭圍看起來明顯很小,要考慮是否存在著小頭畸形。
  • 「3月認母」寶寶開始認媽媽的4個表現,您家寶寶有嗎?
    大哭是寶寶開始認人的最直接的表現,寶寶除了會哭,有這幾種行為也是他們認人的表現:寶寶開始認媽媽時,會有哪些表現呢?其實大哭,是寶寶開始認人最直接的表現,但除了大哭,寶寶還有幾種行為,也是他認人的表現。寶寶開始認媽媽的4個表現,你家寶寶有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