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船輕輕地輕搖著,一輪紅日溫暖下湖面波光粼粼。幸福一如南湖之水,不斷蕩漾開去,擴散到全國各地。
2014年,來到嘉興創業的王國發不忘初心,從大山中走出來回歸到大山中去。他經過風霜,歷盡坎坷,收穫成果,如今更是將點滴感恩從這新的家鄉回報到故土大涼山去,讓「南湖之水」流淌進四川大涼山。
艱苦度日,省下學費去打工
1991年6月7日,王國發出生於四川大涼山西衙門一個特別貧困的山區,是家中老大,有2個弟弟。在他10歲的時候父親因生病無醫療費不治身亡,永遠離他而去,那時最小的弟弟只有2歲,從此家裡失去了頂梁柱,媽媽體勞多病,靠親朋好友的救急,才勉強度日。
「當時我心裡想等我長大了我要掙很多很多的錢給媽媽,長大一定要好好努力爭氣點,對得起媽媽!」他暗暗發誓。那時王國發跟二弟在上學,沒有更多時間去幫助母親幹活,從小就遭受各方面的打擊。
時間如梭,幾年過去,因為繼父的到來,家裡稍微變得沒那麼艱難了,但也沒有餘錢。他媽媽的病因為資金、時間條件允許,一直無法得到治療。那時候,王國發的成績還不錯,也考上了縣裡高中,可是剛上一個學期,他就知道家中學費跟不上,況且還有兩個弟弟要讀書,壓力太大。
第二學期到來之際,媽媽給王國發準備了學費。他悄悄把它當做車費,開始在外打工生涯,從此走進社會。媽媽得知情況後,哭著喊他回來好好上學,哪怕借錢也上學。懂事的王國發只能安慰媽媽:「你放心,我一定會好好做人,不會讓你失望的!」他心裡暗暗想,一定要好好努力改變命運。
初出茅廬,有收穫有心酸
2009年,王國發只身前往浙江溫州一個小廠做雜工。他不怕辛苦,不怕累,努力學習技術做了一年。他的目標就是想要靠著努力,最終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經過一年沒日沒夜的學習後,王國發學了一身的本領,於是去了當地一個比較大的企業,正式成為一名技術工,底薪也還不錯,手上技術也慢慢得到管理人員的認可。不久他便成為了一名生產組長,專門負責管理生產條線。那時的王國發學會了管理、溝通、計劃、安排,為以後的創業埋下了伏筆,而這期間他也認識了各種各樣的人。
2012年的時候,他覺得時機成熟了,於是離開企業,開始接活自己加工。憑藉踏實勤勞肯幹的性格,他得到了很多客戶的喜歡,兩年下來也賺了不少,終於有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這時還年輕,沒有成家,賺錢的想法很多。」網際網路崛起中,王國發通過網絡認識了北京一個做學習教育卡項目的人,籤約後花了不少錢購回一批學習教育卡,結果這個項目一實施才發現非一人之力能夠做好的,也是只能作罷,自認損失。之後,他又看上了上海一個人工刻制工業品項目,籤約後卻被對方以各種藉口推脫,導致再次損失了一大筆費用。
擺過地攤、賣過衣服、賣過奶茶......陷入資金困境,欠下了不少債的王國發不斷從事各種賺錢的方式彌補損失。
重新出發,收穫愛情和事業
聽說毛衣生意特別吃香,2014年在一位堂姐的介紹下,王國發來到嘉興做毛衣生意。剛到嘉興做了幾個月,他便認識了現在的妻子。她跟王國發一樣的是做毛衣的,這時他心裡又萌發了「創業計劃。」
說做就做,於是王國發便跟當時的女朋友開始「夫妻店」創業,租下房子,買下設備,雖然房租還拖欠了半年,不過幾個月後也陸續開始招收員工了。這一年雖然辛苦,但對他們而言也是站穩腳跟了,這年他們回到家中還把婚結了,生活總算安定在嘉興了。
之後,孝順的王國發把爸媽一起接回嘉興生活,毛衣廠的生產力也在擴大,員工人數也在擴大,機器設備也在增多。「最值得驕傲的是,我從小惦記於心的事總算實現了,帶著媽媽做了手術,把媽媽的病治痊癒了。」王國發說,一家人在一起開開心心的做小生意,穩定的生活,就是他理想中的生活。
感恩報本,回到家鄉做公益
「我從小的夢想就是想當一名老師,可以幫助更多沒有學費上學的孩子,只有靠知識才能改變命運。」王國發感嘆他的夢想沒有成真,但他一直想著他的老家大涼山。
王國發認為,要改變大涼山的面貌,必須從教育抓起。俗話說,助學一人脫貧一家影響一村。讓孩子們走出大山,把山外的世界、觀念帶回來,也許就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
過年過節的時候,王國發總是要回老家去。每當看到家鄉很多孤兒,老人吃不飽穿不暖時,他心裡都會莫名的心疼。想起小時候那種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他更能體會到他們的無助和無奈。於是,他更加下定決定要盡個人微薄之力給他們送一點溫暖,送一點關愛陪伴。
為此,他牽頭成立了大涼山「愛心口袋」,堅持「富腦袋」先行,在幫助弱勢家庭、寒門學子的同時擴大志願者隊伍範圍,讓每一位貧困學生都能感受到社會的關愛和祖國大家庭的溫暖,以「急他人之困,解他人之憂」為信念,持續走在精準助學的道路上。
「很多孩子冬天還穿著夏天的衣服、鞋子,蓋的被子到處都是補丁,吃粗糙的玉米飯、苦蕎,很少有一頓營養餐吃。」做公益路上,王國發依舊看到很多孩子因為沒學費而輟學,學校沒有像樣的桌子,狹小的教室坐著幾十名孩子,「看到的時候極為難受,只有儘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幫助他們。」
高山、平壩、河谷穿插其間,賦予大涼山豐富的農產品,品質優良但一直缺乏穩定的銷售渠道。於是,王國發便計劃帶領當地鄉親父老,藉助電商的力量幫助觸達潛在的買家,同時幫助商家找到優質的農產品貨源,促進農產品銷售,實現「造血式」助農。
「匯聚點滴愛心,接下來,我們將繼續通過平臺品牌建設,打造出一個高品質的公益平臺,集結志願者,發揮所長及興趣,聯合越來越多善心力量,形成公益聯盟,精確幫扶解決困境。」王國發在此呼籲更多的愛心人士能夠參與進來,一起關愛支持他們,讓社會充滿愛。
(圖片由供稿方提供)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