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水灣裡,一群群小魚穿梭在水草和荷葉間;蘆葦叢中,喜鵲、翠鳥時隱時現;棧道上,遛彎的市民扶老攜幼,在碧水旁享受著秋高氣爽。周末的宛平湖,很美。
2019年度北京優美河湖正在評選中,24處河湖入圍評選名單。這些河湖或加強配套,成為市民休閒娛樂的場所;或還原自然原生態,為京城添綠。
朝陽區的北小河從北苑起至匯入壩河,全長15.88公裡,其中的一段橫穿望京新城北部。河水與道路之間雖然不過二三十米寬,但綠樹成蔭讓這裡顯得格外安靜,街上汽車的發動機聲也減小了很多。
4800米的紅色健走步道,圍著河道繞了一個圈,早上的步道上是老人多,中午12點半,開始有大量上班族出現在這裡,他們都穿著襯衫西褲,來這裡飯後遛彎。
「走完這個,長度大約七千步,坐辦公室太缺乏鍛鍊了。」整個健走的過程,幾乎都在樹蔭下面,「感覺水邊比寫字樓下涼快,下午還要上班,所以不能出太多汗,河邊最舒適了。」
河邊大樹下面的樹坑由水泥砌成,恰好給遛彎的人們提供了便利的座椅。一位女士把隨身攜帶的水杯、手包和播放器放在上面,自己站在一旁練起京劇動作,她的小狗乖乖地趴在身邊,不時張望著路過的人們。
北小河的河水清澈見底,水量不大流速不快,恰好給孩子們提供了玩耍的條件。河堤一處樓梯坡下,一位女士帶著兩個孩子正在好奇地張望,尋找水草之間遊過的魚群:「我們住在河北邊的小區裡,以前水臭的時候,我老得囑咐孩子們不要到這兒玩。」
小河對孩子們有天然的吸引力,她常常看見放學後的孩子們從河堤上走過,還有的孩子拿個網抄在河邊撈小魚,一玩就是一兩個小時,「水乾淨了,我就能放心帶著孩子來玩了。」
通惠河位於西城區月壇地區的河段,長度不過1.88公裡,沿途穿過七個社區。由於河道距離道路較近,一些沿河的河段沒有條件設置寬闊的綠化帶,不過每隔不遠便會有個小花園。白雲疊翠公園便位居其中,它南北寬不過幾十米,東西長度也不過兩百米,卻成為了附近很多老人和孩子的「活動中心」。
「公園吸引老人,現在的老人常常幫忙帶孩子嘛。」在這裡遛彎的老先生,坐在涼椅上看著在空地上玩耍的孫子。他在附近住了幾十年,提起這個小公園,一次次變化都記在心上——二十年前這裡蓋著一棟小樓,後來小樓拆掉改造成小花園,條件卻並不讓附近的人們滿意,「鋪上了地磚,旁邊也有草坪,但是樹木稀少。」
隨著越來越多的樹苗種在小花園裡,又經過幾年的生長,樹苗變成了「森林」,草坪、灌木、樹木錯落有致。小花園與河堤有一米多的高度差,之前是高臺階,現在則改修成了幾十米寬的臺子,每一層之間高度差不過半米,還有坡道方便老人們步行來到水邊。
「之前河水與花園是兩個相對獨立的景觀,現在這種做法,真正是把二者融合起來了。」很多市民說到,隨著近些年的建設,「城裡河邊的環境都挺優美的,只要家門口有水就有公園。」
熱心的市民在遛彎的同時,也在隨時監測著河道的情況,用月壇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的話說,除了街道辦事處長期監控著水質,「河裡有啥情況,都有社區工作人員和熱心居民反饋給我們。」
相比城市裡,市郊的人口密度相對低,但一些沿河花園的周末也頗為熱鬧。位於房山區大石河上的一處小島便是其中之一。
大件路跨越大石河的公路橋把這個小島一分為二,北側叫做「紅領巾公園」,南側叫做「夕陽紅公園」,兩個公園都不大。周末的上午,公園裡已有不少前來散步的人。讓大家感覺方便的,是道路兩側兩個公園的入口處,都設置了寬闊的停車場。
兩個公園看上去頗有些差異,北側的紅領巾公園裡樹木較多,一處處被小橋棧道、石臺階圍起來的小型水面上生長著各種水生植物;南側的夕陽紅公園更顯寬闊,且甬道大都為斜坡而不是臺階。夕陽紅公園南側的大石河水面上有幾處綠洲,不時有野鳥出沒。
「人家這公園的名字叫得好,紅領巾公園裡面方便看魚看水草,適合孩子們;夕陽紅公園適合遠觀大石河的水面,而且都是坡道,適合我們老年人。」遛彎的老先生說。
兩個公園通過兩條穿過公路橋下的小路相連,這種設計也讓前來遊園的市民感覺貼心:先帶著孩子到紅領巾公園滿足好奇心,待孩子跑累了,全家再到夕陽紅公園,坐在斜坡的草地上或是水邊的觀景臺上休息。
說起野鳥出沒,同樣在這一點上吸引著遊客的,還有豐臺區的宛平湖。這處坐落於宛平城外、永定河畔的公園,常年吸引著長槍短炮,就是因為這裡既交通方便,也有寬闊的永定河保證環境貼近自然。
宛平湖沿著河堤有一圈約有百米長的棧道,可別小瞧這條棧道,遊客們特別喜歡它。棧道圍起來一片淺淺的水面,淺水裡面種植著荷花等水生植物,清澈見底,非常吸引孩子。一大群野鴨在這裡生息繁衍起來,老人帶著孩子餵野鴨餵魚,其樂融融。此外,棧道凸出於河岸,視野更好,無論是觀景還是拍鳥,棧道都是最佳地點。
宛平湖的上遊不遠處,就是門頭溝區的門城湖。門城湖裡面有「跌水」——也就是很矮的水壩共12座,在永定河補水之後,把珍貴的河水留在了這裡,也留住了一些魚類。河岸大都是土坡,戲水的孩子們可以很方便且相對安全地蹲在河邊戲水玩耍,河邊的大柳樹則是釣魚人天然的涼棚。
此次入圍候選的平谷區花峪水庫,並非嚴格意義上的旅遊景點,沿著山路走過,碧綠的湖水就在腳下,與旁邊的殘長城相映成趣。
「平谷山多,像這樣的地方,沿路就能觀賞,非常原生態。」平谷區河湖管理辦公室工作人員說,「郊區治理河湖,一般不再使用河床硬化之類的手段,而是保持河湖的原走向、原寬度。在這種理念下,與大自然特別貼合。」
在採訪中記者發現,市民們對一些河段還有些建議。房山區的紅領巾公園和夕陽紅公園禁止釣魚,有人建議放開;而西城區通惠河邊的一位老先生發現,常有釣魚人用大量餌料「打窩子」,這樣可能對河水造成汙染,且在一些步道較窄區域,坐著的釣魚人可能會給過往行動遲緩的老人帶來不便,因此他建議適當管理。
北小河望京段的小花園環境挺好,但是廁所密度不高,且距離較遠。多位在這裡休閒的老人都提到希望增加一些廁所。在一些河段旁邊的樹叢裡偶爾能看到有人隨地小便,這也是因為缺少公共廁所。
在一些郊區的親近水體的公園裡缺少便利店一類的設施。雖然有遊商出售飲料食品,但仍難以滿足遊客的需求。而在釣魚人、攝影人聚集的河岸邊,常見地上菸頭較多,既需要及時清理,也需要這部分人提高環保意識。這些位於河道邊的公園、花園都是開放式的,所以也會有居民帶著寵物前來遛彎,而寵物隨地大小便後,一部分市民並不清理,而是一腳踢到路邊。
門頭溝門城湖的一位遊客指著河邊的菸頭說到,「這兒的環境很自然,我覺得這裡不適合擺放垃圾桶,河道這麼長,不能指望管理員到處檢查督促,還是得咱自己知道珍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