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聯體即醫療改革聯合體,是為了解決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而組成的醫院聯盟。如果聯盟成員醫院的人、財、物統一調配,經濟利益一體化,則屬於緊密型醫聯體,從目前來看,是較為有效的醫聯體形式。
隨著公立醫院改革向前推進,安徽省天長市醫共體漸漸揭開神秘的面紗。作為緊密型醫聯體的一種模式,它帶來了哪些新的活力?緊密型醫聯體複製還有哪些難度?
安徽天長李坡村衛生室加入了醫共體 圖/彭豔
緊密型醫聯體紛紛出現
醫聯體逐漸從鬆散型向緊密型過渡,各地均在積極探索,尤其是近一兩年為甚。
有文章指出,緊密型醫聯體是指各地級市以一家三甲醫院為首,向下整合專科醫院和社區醫院,通過政府出資,集團管理的辦法,組建真正的醫療集團。而據健康界記者整理發現,如今緊密型醫聯體已經不再局限於以三甲醫院為龍頭。
2014年8月,北京房山良鄉醫院與長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立緊密型聯合體。2016年2月,青海省西寧市大通縣建立緊密型醫聯體,以縣人民醫院、區第二人民醫院和縣中醫院三家公立醫院為核心醫院,將27家鄉鎮衛生院和3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統一納入緊密型醫療聯合體內。
安徽天長作為縣級市,則分別以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醫院、一家民營醫院為龍頭,形成了三個醫共體。
當然,更多的地方是以市醫院甚至是省醫院為龍頭。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江蘇常州、安徽宣城、河南南陽、山東濟南、湖南長沙等地都有緊密型醫聯體的身影,在這些地方,都是以市醫院為龍頭。在陝西,以陝西省人民醫院這一省級醫院為核心,關中地區12家基層公立醫院參與組建了陝西省人民醫院醫療聯合體集團。
越來越像「一家人」 緊密型醫聯體為最終目標
如果說鬆散型醫聯體是「做朋友」的話,緊密型醫聯體則更像「一家人」。
在鬆散型醫聯體中,大醫院向下級醫院提供專家和技術支持,實現聯盟內的信息互認、轉診等,但在人員調配、利益分配等方面並未統一,相對獨立。而緊密型醫聯體內則人、財、物統一調配,經濟利益一體化。首都醫科大學衛生管理與教育學院教授崔小波曾公開表示,目前還是要肯定鬆散型醫聯體的存在,不過,最終的目標是形成緊密型醫聯體,讓醫療格局更加合理。
放眼全國的緊密型醫聯體,都有各自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