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秋雨到中年,又踏上新的賽道去追求夢想,佩服有這麼大魄力的人

2021-01-08 趙趙的期待

餘秋雨不止會寫書,財運也很好,因為一項投資,身家暴增8298萬,10年回報率34倍。

據披露,餘秋雨持有518.6445萬股-上海徐家匯商城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

2001年12月,徐家匯商城決定解散職工持股權,將其持有的24.5%股權轉讓出去。餘秋雨當年以每股2.9239元的價格購入82.5萬股,出資為241.22萬元。後經過股份制改造轉增股本之後,如今餘秋雨的持股數量為518.6445萬股,目前價值超過8000萬元。

所以,餘秋雨當時的投資是「救人急」,根本不知道該股票什麼時候會上市,所以他的這種投資實屬正常。

在2010年回憶錄《我等不到了》裡面回憶來他和徐家匯商城的故事,書裡寫道「他當時對「上海六百」未來的前景並沒有把握,但最終決定參股。他做出入股的決定並不是因為那位經理的悲情動員,而是在30多年前,「上海六百」的一位「長得像觀音菩薩」的女職員曾經讓他用僅有的三元錢買了一套棉衣,在冰天雪地中活了下來。」

1991年,餘秋雨辭職,開始了他的「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自出版後,迅速風靡全球華文讀書界,不光是在大陸,在當時的香港地區、臺灣地區,新加坡等有華人的地方都很流行,被稱為「印刷量最大的現代華文文學書籍,餘秋雨也因此成了華人世界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

儘管出身貧寒,但餘秋雨在寫散文之前,已是學貫中西的學者,白先勇稱讚他為「詩化地思索天下」,

所以,他的著作才有與眾不同的風格,筆下萬物都有詩意飽滿的優美靈魂。

勇敢地辭去上海戲劇學院院長的職務,人到中年,又踏上新的賽道去追求夢想,別說是在30年前,就是放在今天,能有這麼大魄力的人也鳳毛麟角。

所以,有魄力的人的思想是最迷人的,他做了我們做不到的事,自然看到了我們看不到的風景,體會到了不一樣的山山水水和文化名城。

賈平凹說他:餘秋雨無疑拓展了當今文學的天空,貢獻巨大。這樣的人才百年難得,歷史將會敬重。

白先勇說他:「餘秋雨先生把唐宋八大家所建立的散文尊嚴又一次喚醒了,他重鑄了唐宋八大家詩化地思索天下的靈魂。他的著作,至今仍是世界各國華人社區的讀書會讀得最多的作品。他創造了中華文化在當代世界罕見的向心力奇蹟,我們應該向他致以最高的敬意。」

美國紐約人聞學會主席說:「秋雨先生的作品,優美、典雅、確切,兼具哲思和文獻價值。他對於我這樣的讀者,正用得上李義山的詩:「高松出眾木,伴我向天涯」。」

二十多年來,《文化苦旅》一書,收穫了無數榮譽:是上海讀者投票評選出的三十年來影響最大的文學書;是全國文學書籍十年排行榜前10名,是全球華文書籍十年排行榜前10名;還是全國中學推薦次數最多的課外讀物,是中國家長郵寄給留學子女最多的一本書,以及新課標中學課外閱讀推薦書目。

或許,有生之年我們不會去很多的地方,但讀《文化苦旅》,餘秋雨能用他的文字,帶我們領略絲綢之路、河西走廊、茶馬古道……這些壯麗景觀深厚的歷史與人文底蘊。

讀者能從文字中獲取新知,從閱讀中跨過平庸,從而獲得人生的進取:

「人生真是艱難,不上高峰發現不了他,上了高峰又不能與它親近。看來註定要不斷地上坡下坡、上坡下坡。」

很多人說如果一生中只讀一本書,那麼《文化苦旅》是我的首選。人生就像一場旅行,你會在路上遇到各種各樣的風景。

它不僅是我們的枕邊書,也是每個中國人的精神良藥。

這本經典之作只要38元。

點擊下方橫幅購買↓

相關焦點

  • 餘秋雨人到中年,又踏上嶄新賽道尋求夢想,佩服如此魄力非凡的人
    餘秋雨自己曾在2010年的回憶錄《我等不到了》中表述了他與徐家匯商城的典故。在這當中說道,那時候還叫「上海六百」的徐家匯要從國營企業改制為股份制時,他曾遇到過該公司的一名經理。他問餘秋雨能不能「在這些人改制的艱難時刻參一點兒股」,由於商城的職工基本都是餘秋雨的鐵桿讀者,要是餘能夠用寫書的稿費參一點兒股,肯定能「提高這些人的自信心,穩固他們的情緒。」
  • 餘秋雨「拋妻棄子」,和20多歲女演員再婚,至今依舊無兒無女
    可他沒有錄取李紅,卻看上了李紅,當時的李紅年輕貌美有氣質,於是餘秋雨就想盡各種辦法接近李紅,對她噓寒問暖。 試想一下,當時李紅所處的環境對她而言並不友善,有這麼一個人對她這麼好,關鍵還有文化,完全符合她內心對另一半的要求,和他在一起簡直就是順理成章。
  • 餘秋雨很精闢的一句名言,指出了無數人對待生命的錯誤,警醒世人
    所以很多人在開車時候,喜歡飆車,喜歡超車,他們就是不知道生命是有多麼的脆弱。更有些人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健康,不懂得照顧自己,認為沒有事,不會生病的,一到生病,是你後悔都來不及的。說起無數人對待生命的看法,我們不妨看看餘秋雨很精闢的一句名言,指出了無數人對待生命的錯誤,警醒世人,文字如下:有人把生命侷促於互窺互監、互猜互損,有人把生命釋放於大地長天、遠山滄海。
  • 人到中年,有什麼追求?讓《散步》告訴你人生最大的快樂與追求吧
    圖片展示:課題內容說明一、作者簡介:莫懷威(1951-2014),重慶人,作家。作品集有《莫懷威中短篇小說選》,代表作有小說《大律師現實錄》《透支時代》《花樣年月》等。二、題目解說:「散步」不僅直接點明本文敘述的主要事件,而且還是全文的線索,文章以「散步」把祖孫三代互敬互愛的幾個特寫鏡頭連綴起來,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
  • 餘秋雨水平究竟如何?陳丹青評價很犀利,不及金庸風趣幽默
    愛好文學的青年中年,以及老年人,都逃不過餘秋雨,他的散文開創了新的文體,那種加入想像,加入敘事,篇幅巨大長,縱橫捭闔,上天入地的散文,之前,還真沒有過。不管餘秋雨後來怎麼樣,他的開山之功,是不可磨滅的。而餘秋雨本人的爭議非常大,很多人不喜歡,甚至是公開抨擊。其中的原因,餘秋雨自己也曾說,是因為自己名聲大了,寫過的暢銷書太多了。
  • 讀餘秋雨《謝家門孔》
    我本以為,餘秋雨先生的這篇文章,是寫關於那個時代謝家的興衰,然而並不是。他寫得是現代的謝晉。謝晉,何許人也?他1923年11月21日出生於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電影導演。他在60歲的時候對餘秋雨說:「現在,我總算和全國人民一起成熟了。」他確實晚熟。餘秋雨是這麼說的:「他的藝術歷程可以分為兩段,前一段為探尋期,後一段為成熟期。
  • 從「門孔」感受一個不一樣的餘秋雨
    在餘秋雨過去的70多年時光中,他寫了很多書。寫空間意義上的中國,以《文化苦旅》為代表;寫時間意義上的中國,以《中國文脈》為代表在寫書的過程中,他接觸到了很多前輩如巴金、黃佐臨、謝晉、章培恆、白先勇、余光中……當這些「前輩」成為他筆下的主角,就有了今天的《門孔》。
  • 相差16歲,黃梅戲女皇馬蘭,為啥下嫁餘秋雨?韓寒的嘲諷太過分!
    同是「老夫少妻」組合,科學家楊振寧,從2004年起被群噴「老牛愛吃嫩草」到現在,16年來飽嘗五花八門的人身攻擊,始終無法解套。對於文化人,我們似乎就寬容太多了,餘秋雨與嬌妻馬蘭喜結良緣,好些年內,群眾無不拍手叫好。所謂文人,無非風流才子嘛;而你科學家,就得老老實實非禮勿視,反正這評判標準一直就很分裂,很雙重,很反差。
  • 人到中年,活得「精彩」的女人,一般都有這三個特徵
    人到中年,都會覺得生活很艱辛,人心會很累,感覺自己老了很多,穩重了很多,心智成熟了很多,身心也老了很多。其實,女人到中年,如果有這三種特徵,只會越活越年輕,因為她們有一個積極飽滿的狀態,而不是一味的付出,忘記了自我成長和完美。
  • 餘秋雨水平到底如何?易中天評價很犀利,不及金庸風趣幽默
    從江南到江北,從戈壁到崇阿,從荒山古剎到鄉野牌坊,從遠古的風塵到迷離的煙雨,從西北的戈壁到江南的樓閣,從陽關到敦煌,從洞庭到三峽,旅行者穿梭於飽含著文化元素的山水之間,走進了歷史和文化的深處,用腳步丈量著文化的厚度,用思想叩問歷史的深度,它包羅太多,承載太重,如一幅歷史和文化的巨幅徐徐拉開,展現給我們一片片異樣的風景。
  • 人到中年失業怎麼辦?下一步該怎麼走?
    人到中年失業怎麼辦?下一步該怎麼走?最近有一朋友,就遇到了典型的「中年失業」。今年36歲了,本來在公司做得好好的,因為疫情,公司大裁員,很不幸的,他成為了被裁員的其中一個。失業後,他整個人都頹廢了,用失魂落魄來形容都不為過。上有老,下有小,而且還有房貸要還。一下子失去了經濟來源。
  • 每個人都是一隻孤獨的「刺蝟」,卸下那些刺,勇敢追求夢想與愛吧
    荷妮在大家眼裡是個脾氣暴躁的中年婦女,但巴洛瑪卻看出她和別人不一樣。其實荷妮是一隻把自己保護得嚴嚴實實的刺蝟,她有一個房間,裡面全是書,那就是她的藏身之所。荷妮和新來的男房客小津成為了好朋友,在相處中,兩個文化人覺得遇到了知己。可是,生活總是充滿意外,有天早上,荷妮卻被車撞死了。明白了死亡到底是何物的巴洛瑪,開始改變她的想法。
  • 人到中年,對於男人來說,什麼樣的女人才算有魅力?
    人到了中年之後,與青年時期的自己相比,可以說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所以,對於男人來說,擁有以下六個特點的女人,才算得上有魅力:不因小事就與對方爭吵大家都知道,女人的情感是比較豐富的,而且很多時候,都很難控制自己的情感,尤其是涉及到自己關注的人和事的時候,多半是會變得特別的敏感的,還希望別人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如果對方沒有這樣做,自己的心情就會變得特別的低落。
  • 餘秋雨提倡讀與自己對路的作品:不喜歡不要強求
    餘秋雨:不能這麼說,這事比較複雜。社會公德是滑坡了,重建比較難。在古代,人們認為「舉頭三尺有神明」,總有一種力量在看著人們的行為,大家都倡導積德行善。自古以來,我們建立了禮義廉恥的文化結構,「恥」作為文化結構的最後一道閥門,是底線。恥辱沒有了,水都會流光。有人講,中華文化是恥感文化。君子之道,也是以恥作為最後的防線。自己感到羞愧,別人為他而羞愧,這樣的文化氛圍,亟須倡導。
  • 《文化苦旅》:餘秋雨,一個像郭沫若的人,你怎麼看他的書?
    《文化苦旅》:餘秋雨,一個像郭沫若的人,你怎麼看他的書?為什麼這麼多人罵餘秋雨?朋友瞟了一眼我手中的書說,他就像郭沫若,你說該不該罵?你竟然還看他的書!聽完我略有明白,當然讀完全書,在人生之旅這一章,我也能找到一些答案。
  • 餘秋雨:炊煙起了,我在門口等你!生命累了,我在天堂等你
    在朱自清和錢鍾書之後,出了餘秋雨。——余光中將餘秋雨和朱自清、錢鍾書相提並論,足以見得余光中先生對餘秋雨的評價之高。餘秋雨是我國著名散文學家,我們喜歡他的文字,有種深刻通透的空靈。「炊煙起了,我在門口等你。夕陽下了,我在山邊等你。葉子黃了,我在樹下等你。
  • 人到中年學會自渡,才能渡人
    有句話說:「人到中年不如狗」年輕的時候,以為人生還很長,還有大把可以揮霍的青春在等著。可以去談一段轟轟烈烈的戀愛,可以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可以仗劍天涯詩酒花。而人到中年,不知不覺保溫杯裡泡上了枸杞,不知不覺頭上有了白髮,眼角有了皺紋。不敢生病,不敢失業。想想上有老,下有小,一肩挑著兩頭,重擔縱有千金也咬著牙向前走。
  • 餘秋雨題詞熊膽企業被批:百般人姿 一派熊道
    網傳餘秋雨參觀黑寶藥業時在黑寶熊樂園題詞:「百般熊姿,一派人道」。餘秋雨 資料圖本月17日,同濟大學文化批評研究所教授朱大可發布微博稱:「學者餘秋雨參觀黑寶藥業時在黑寶熊樂園的題詞:百般熊姿,一派人道。」
  • 餘秋雨新計劃:開書院、招博士、搞文化
    在書中,餘秋雨從學理、生命、大地、古典四個方面闡釋了「何謂文化」這一根本性問題。餘秋雨稱,這本書最讓他動情的部分,是回憶一些已經離世的文化巨匠,他認為這些大師親身用生命揭示了文化的深層奧秘,對「何謂文化」作出了生命的回答。在書中,餘秋雨用最動情的散文化語言回憶了與自己有過不尋常交往的多位文化巨匠,如謝晉、黃佐臨、巴金、章培恆,以及臺灣文化耆宿林懷民、白先勇和余光中。
  • 靜水:中年老媽子,還敢有夢想?
    她問我:「媽,你還有夢想嗎?」「有,並且這個夢想還不小。」我微笑著回她。此刻我坐在電腦前,回想起這兩年多的生活,依舊是龍馬奔騰,一言難盡。每次遇到前同事,都會被友好地問起,靜水下一波又有什麼大動作?聽到這些,我既心酸又欣慰。其實,靜水當初裸辭並非義無反顧,而是痛定思痛後的孤注一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