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學緙絲,他耗費3年修緙絲編織的龍袍,孔雀羽毛用了6000餘根

2020-12-05 37度媒體

「一寸緙絲一寸金」說的就是緙絲,被譽為中國傳統絲綢藝術品中的精華,曾用於「龍袍」的編織手藝。

緙絲被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緙絲第六代傳承人的王建江,為了更好將技藝傳承,一直在思考如何將緙絲用於生活中。

王建江

低調的中國絲調藝術品

緙絲起源於何時現在已很難考察了,但到北宋時,緙絲前承唐代,花紋更加的精細華麗,主要用於書畫裝裱的包首,在藝術家的手上,把緙絲工藝引入藝術領域。

《蓮塘乳鴨圖》局部

電視節目《國家寶藏》上海博物館專場中,曾拿出朱克柔緙絲《蓮塘乳鴨圖》,使得不少觀眾驚嘆於緙絲技藝的魅力

《蓮塘乳鴨圖》羽毛部分

緙絲又稱為刻絲,以蠶絲和金錢為原料織就的一種藝術。「通經斷緯」是緙絲區別於其他織法的最大特點。

「通經斷緯」織法

縱向的經線穿過織物的整個幅面,橫向的緯絲則根據圖案花紋跟經絲交織,根據圖樣變一色就要換一色梭,緙絲也可說是通過這種「回緯」技法來織造

因為這一特點,緙絲特別適宜製作書畫作品。按照預先描繪的畫稿,在木織機上,手持舟形小梭和撥子,通經回緯,腳一踩,手一撥,一個作品能坐一天

緙絲色彩豐富和細膩,是機器沒辦法取代的,對線條的細節需要足夠的經驗,否則緙織時多出一絲線都可能破壞了畫面的美感

修復緙絲龍袍用了3年

王建江17歲就開始跟父親學緙絲,他的先祖先曾是清廷緙絲匠人,父親是第五代傳人王嘉良,制龍袍,官服,屏風,龍椅座墊等緙絲技藝都是繼承於父親

王建江曾為首都博物館復緙了明萬曆黃緙絲十二章福壽如意袞服,是明神宗最奢華的一件龍袍,大量採用捻金線和孔雀翠羽絨緙絲,光彩色絨線用色就多達二十八種。

修復的龍袍

紋樣以十二團龍為主體,每個團龍的姿態各不同,除了龍外,有279個卍字,256個壽字,301隻蝙蝠,271個如意,富意福壽如意。

為了復緙這件龍袍,王建江等5位緙絲傳人耗費了近3年時間,用去彩色絲線6斤,金線10萬米,孔雀羽毛6000餘根。

2012年,他又再度為首博複製了館藏清乾隆緙絲十二章龍袍。在王建江的眼裡,緙絲的用武之地還有很多。

技藝的傳承需用於生活

古有「婦人一衣,終歲方就」之說,緙絲至少要學三年方能出師,16道工藝流程,每一個作品的誕生需要幾十天至幾年的時間,裡面注入了手藝人大量的心血。

「緙絲技藝易學難精,工匠常常好幾個小時坐在紡機前不能離開。因為太辛苦,很多年輕人都靜不下心來學習。」

以前緙絲是皇室成員衣服才用得到的,如今可以做成扇子,拎包,圍巾,小屏風,裝飾擺件。要讓緙絲能夠傳承下去,就要讓緙絲走進日常生活中

緙絲的生命力在於不斷創新。」王建江說,他想製造更多生活中可以用的緙絲製品。

緙絲需要有著一顆匠心,耐著住寂寞,在經線與緯線的複雜交錯中,織就中華傳承的文化。

相關焦點

  • 歷史故事:緙絲陀羅尼經被,經歷了怎樣的曲折,得以拍出1.3億
    1795年,大清朝的乾隆皇帝去世,葬禮無比隆重,陪葬品也品目繁多,其中就有一條緙絲陀羅尼經被。這條緙絲陀羅尼經被,長2米,寬1.38米,面積大約3平方米,在《清會典·葬禮》中有明確記載,「織金梵字陀羅尼黃緞襲,繡九龍黃緞襲各一。內襯織金五色梵字陀羅尼緞五,各色織金龍彩緞八,凡十有三層。」
  • 乾隆陵墓中的「緙絲陀羅尼經被」,到底有多值錢?
    但今天我們要說的不是這些常見的古董,而是乾隆皇帝陵墓中的「緙絲陀羅尼經被」,在2018年的「中美宏凱威的拍賣會」上,乾隆的這個物件最終成交價高達1.3億元。是什麼原因讓乾隆的這個遺物如此值錢?什麼是緙絲陀羅尼經被?很多人一聽到這個名字估計真的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所以我們首先在這裡科普一下。
  • 曾拍出1.3億天價的緙絲陀羅尼經被,是清朝哪位皇帝的御用之物
    (緙絲陀羅尼經被)那麼,這件拍品究竟是什麼呢?這件寶貝名叫緙絲陀羅尼經被,它最初的收藏者,完全是在無意間「撿漏」得來的。2005年,收藏愛好者秦先生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一場拍賣會。期間,有一塊看起來像是袈裟的清末黃色緞子無人問津,最終流拍。但直覺告訴秦先生,這件黃段子似乎非同一般。於是他湊上前去仔細端詳,發現這條緞子表面花紋精美,裡層暗紋精緻,隱約間還有字符浮現。
  • 海水江崖紋:古代龍袍必備的裝飾紋樣,寓意福山壽海江山一統!
    諸位讀者您好,今天為您介紹的是中華傳統紋樣之「海水江崖紋」,它小小一方圖案中寓意著福山壽海的美好希冀,更有一統江山的豪氣,常用作清代官服、嬪妃命婦吉服及皇帝龍袍下擺處,海水江崖紋在瓷器、文房四寶等方面也有應用,但本圖集主要介紹它在服飾上的效用。
  • 蔚縣打樹花、定州緙絲、樂亭大鼓……河北省15個項目入選第五批...
    定州緙絲織造技藝。資料片(新華社)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龔正龍)12月18日,文化和旅遊部對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予以公示。記者從河北省非遺保護中心獲悉,河北省有15個非遺項目入選,其中新入選項目5個,擴展項目10個。蔚縣打樹花。
  • 大叔九萬塊買下一塊破布,專家稱死人東西不值錢,他卻賣了六千萬
    秦先生是一位熱衷於收藏的業餘人士,2005年他參加了一場北京文物拍賣會,在拍賣會上有形色各異的文物,其中不錯的拍品都被買家拍走,唯獨剩下一件清末黃緞子袈裟流拍。 這件袈裟與普通款式的袈裟完全不同,一般的袈裟都是許多塊小布拼接縫製而成, 而這件袈裟只是一整塊布,看上去十分奇怪。
  • 9萬撿漏一件「髒被子」,3年後卻翻了700多倍,5年後又拍出1.3億
    回想當年孫殿英在洗劫清東陵的時候,那真的是被他們搶走了無數的文物,據悉都是用一卡車一卡車來搬運的,可是孫殿英一伙人畢竟對文物沒有什麼鑑定的經驗,為此對於他們來說,金銀珠寶就是最為珍貴的東西,而像一些古字畫之類的文物卻視而不見,更有甚者那是直接毀壞了乾隆墓中的那麼多珍藏的古字畫,實在是讓人心碎!
  • 童話故事《孔雀羽毛》
    末了,有個醫生說,只有用孔雀的羽毛才能使國王的眼睛復明。國王有三個兒子,他把他們叫到跟前,說:「孩子們,你們愛我嗎?」「父王,我們愛您,就像愛我們自己的生命一樣。」「那好,你們必須去弄一根孔雀羽毛,有了它,我的眼睛就能重見光明了。
  • 孔雀的歷史意義及人文價值
    有關於藍孔雀最古老的傳說和宗教信仰可以追溯至公元前1700-1500 年前的印度,在印度教裡孔雀被供奉為神。最早出現孔雀的文學作品是公元前1500年的印度經典《梨俱吠陀》和《奧義書》;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中,孔雀也出現在其中。4000 年前,印度藍孔雀的數量很龐大,以至於武士用的箭都用孔雀的羽毛做裝飾。
  • 少兒創意美術《孔雀手工》,好漂亮的羽毛!
    知識點:課時設置:2課時教學對象:3—6歲教學材料:各色超輕粘土、彩色卡紙、雙面膠教學目標:2、學會用粘土製作小孔雀,在製作時,孔雀的羽毛用圓形進行表示,鍛鍊學生對複雜物體轉換為簡單圖形的的概括能力。3、通過對孔雀的學習,呼籲學生熱愛、保護動物,熱愛大自然。教學重點:1、孔雀的屏要伸展,構圖飽滿,羽毛的面積要佔紙張的一半以上。
  • 大熊貓用孔雀羽毛剔牙,向爸爸炫耀,父親很驚訝:怎麼了?
    大熊貓用孔雀羽毛剔牙,向爸爸炫耀,父親很驚訝:怎麼了?歡迎收看本期世界新聞。大熊貓是一種非常可愛動物,因為他是我國的國寶,所以到處都享受動物園貴賓待遇。大多數時候,人們被大熊貓樸實的外表所欺騙,這只可愛的動物一點也不誠實。
  • 拔光孔雀羽毛,砸斷袋鼠腳趾:虐待動物的人都是潛在殺人犯!
    2015年,圓通山動物園內一名身穿紅色T恤的男子趁孔雀開屏之際,突然一個箭步衝上去,將孔雀尾部的一根羽毛拔了下來,遞給自己的孩子,然後高高興興地離開了,而這已經是他第二次拔了!2016年春節期間,雲南野生動物園內,遊客強行拔孔雀毛,2隻孔雀因過度驚嚇致死!
  • 當孔雀開屏遇到了貓咪,漂亮羽毛成了逗貓棒,孔雀:給我留點羽毛
    其實孔雀並不是很罕見的一種動物,可以說在每一個動物園裡都能夠見到。而最近在國外就有一位遊客就見到了孔雀,同時也看到了孔雀開屏的過程,但比起開屏來說更有意思的是孔雀旁邊有幾隻可愛的小貓咪,它們將孔雀的羽毛當成了逗貓棒,過程十分有趣!
  • 胡杏兒內地節目秀紫色孔雀裝玩隱約性感,完全不輸範冰冰龍袍裝
    視後胡杏兒近年將重心轉移內地發展做得有聲有色,集中參與綜藝節目的她,除了在《演員請就位》第二季中有出色的表現之外,近日在央視節目《衣尚中國》中擔任模特兒,穿上各種極具中國韻味的服裝,其中一件孔雀禮服獲得最多稱讚,同範冰冰的龍袍裝有異曲同工的味道,完全不輸對方。
  • 《七根孔雀羽毛》:追問我們行色匆匆的靈魂
    「河北省十佳青年作家」之一,2011年入圍「未來文學大家TOP20」。2012年7月,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二部小說集《七根孔雀羽毛》。  1  斯繼東:張楚你好,首先恭喜你的中篇小說集《七根孔雀羽毛》付梓出版!  張 楚:謝謝繼東!  2  斯繼東:《七根孔雀羽毛》是中篇小說集。我們都知道,現在這方面的出版很難。
  • 葉羅麗:仙子們都有契約物,孔雀的是羽毛,其他人的你還記得嗎?
    葉羅麗:仙子們都有契約物,孔雀的是羽毛,其他人的你還記得嗎?這部動漫從2013年開播至今已經將近6年的時間了,過了這麼久不知道大家對仙子們的契約物分別是什麼還有印象嗎?現在就讓小編帶大家重新回顧一下,每個仙子的契約物是什麼東西吧!羅麗仙子:點綴著寶石的心形物體羅麗仙子是這部動漫中最早與人類締結契約的葉羅麗仙子,自稱是仙境中最高貴的公主,她的心裡藏有許多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