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5年,大清朝的乾隆皇帝去世,葬禮無比隆重,陪葬品也品目繁多,其中就有一條緙絲陀羅尼經被。這條緙絲陀羅尼經被,長2米,寬1.38米,面積大約3平方米,在《清會典·葬禮》中有明確記載,「織金梵字陀羅尼黃緞襲,繡九龍黃緞襲各一。內襯織金五色梵字陀羅尼緞五,各色織金龍彩緞八,凡十有三層。」
要造就這樣一件「緙絲極品」,是不簡單的,一位熟練技師,用藏羚羊絨、香樟絨、金線等材料,採用雙面緙絲織就,得耗時好幾年的時間。據專家估算,如果按照每天工作八小時計算,一個人至少得2208天才能完成。故此有了「一寸緙絲一寸金」的說法,足見其珍貴無比。
如此珍貴的陪葬品,本來要跟著皇帝老兒在地底下永遠埋沒的。但是,到了民國時期,事情出了轉機。有個叫做孫殿英的軍閥,手裡缺錢,打起了清東陵的主意。曹操缺軍費,派「摸金校尉」暗中行動,偷偷摸摸地幹活。孫殿英夠牛氣,不需要「摸金校尉」,直接開炸。當然,他也害怕輿論,就假借軍演之名,行盜墓之實。
1928年夏天,孫殿英派士兵炸開了慈禧的定東陵,瘋狂地搶劫。可是,他覺得東西太少,又打起了乾隆裕陵的主意,令士兵炸開了地宮的石門,將墓室的財物洗劫一空,整整裝了幾十輛大馬車。
但是,孫殿英絕對是一個大老粗,眼裡只有金銀珠寶和古玩,卻錯過了很多價值連城的文物。比如,乾隆墓中大量的字畫,被他忽視了。或許,他知道乾隆非常喜歡這些名家字畫,留著給這位皇帝老兒在地底下解悶。當然,蓋在慈禧和乾隆屍身上的兩條緙絲陀羅尼經被,也被這些穿著軍裝的強盜忽視了。
儘管孫殿英找了藉口,盜墓的事實終究還是暴露了。末代皇帝溥儀得到消息,於悲憤之餘,派人前去查看,整理墓室,安撫地下亡魂。此時的清皇室,早已經沒有威望了,這些派去查看的人,趁機把剩餘的寶貝截留了,帶回家中。乾隆的這條緙絲陀羅尼經被,就此流落民間。
時間過得飛快,時間轉眼到了2005年,在北京舉行的一場拍賣會上,這條緙絲陀羅尼經被出現在拍賣會上。那時標價8萬元,標牌上寫著「清末黃緞子袈裟」。這件絕世珍寶,在當時竟然無人識貨。
這時,一位姓秦的先生看到了這件拍品,他其實也不識貨,不過他喜歡收藏,當時覺得這件袈裟比較怪異,真正的袈裟都是一小塊一小塊的布片縫製而成的,這件袈裟卻是用一整塊黃緞子製成的,而且袈裟表面花紋精美,裡層暗紋精緻,隱約間還能看見字符。直覺告訴他,這不是一件普通的袈裟,當即以9萬元買下來了。
回到家後,秦先生迫不及待地把袈裟拆開一條口子,想確定裡面是什麼東西。一件布滿梵文密咒的經被,出現在眼前。就此,這條緙絲陀羅尼經被得以面世。為此,秦先生還特意找到乾隆皇帝的第六世孫「愛新覺羅.毓從」,經過他辨認,確定是乾隆皇帝的緙絲陀羅尼經被。後來,經過專家們詳細考證,也證實為乾隆皇帝的遺物。
秦先生無意間,撿了個「大漏」,價值連城。
緙絲陀羅尼經被,被民間稱為「往生被」,死者入棺時,覆蓋在遺體上,上面繡著梵文的諸佛菩薩真言密咒,可以讓死者快速超脫,往生極樂世界。
大約三年後,也就是2008年,北京華都飯店,舉行了新年第一次拍賣會,來了好多收藏家。不過,他們都是衝著那條緙絲陀羅尼經被來的。最後,經過11輪的激烈競價,最終以7205萬元成交。
對於這個價格,秦先生並不滿意,認為還有不少的上升空間。
五年後的2013年,這條乾隆的緙絲陀羅尼經被,再次現身拍賣會現場,最終以1.3億的天價成交,轟動一時。
(圖片來自網絡,如涉及到侵權,聯繫秒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