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精美《大隨求陀羅尼經咒》亮相永樂夏拍:佛教密宗影響了印刷術

2021-01-09 新京報

撰文丨林凡

8月8日,永樂拍賣在北京皇城藝術館舉辦了一場名為「模勒之光大隨求陀羅尼經咒」的學術研討會。研討會上,來自永樂拍賣、國家博物館、首都圖書館的周心慧,以及中國科學院大學、考古研究所、中國印刷博物館等多家機構的專家學者,從一件《大隨求陀羅尼經咒》的歷史創作時期、印刷技術、文字圖案、佛教文化等多角度進行了探討。

8月8日,「模勒之光大隨求陀羅尼經咒」學術研討會在北京皇城藝術館舉行。

據介紹,這件《大隨求陀羅尼經咒》也是「LEPRLUDE前奏丨永樂夏季拍賣會」即將登場的拍品。據此前消息,本次夏拍將在8月17日至18日於北京四季酒店5層開拍,目前正在預展之中。永樂方面表示,此件拍品經專家鑑定,初步判斷為8世紀至10世紀的刻本,鐫刻細膩,印刷繁複、填色鮮豔,是現存於世的唐代《大隨求陀羅尼經咒》十多件作品裡最為精美的一件。

唐代密宗出現以後,

俗稱的經咒就是「護身符」

李東溟在會議現場介紹,這件《大隨求陀羅尼經咒》出自陝西,打開以後因為粉化,在當地裝裱。實物為刻本,初步判斷為8世紀至10世紀。文字以悉曇字體寫成,有一定識讀困難。據現場援引資料介紹,《大隨求陀羅尼經咒》在印度、尼泊爾、吉爾吉特、印度尼西亞、菲律賓、中國、日本都很流行。梵語源本的形成時間大約在6世紀晚期。693年由寶思惟等人譯為漢語,後又有不空譯本,因不空的推廣而盛極一時。目前在國內發現的《大隨求陀羅尼經咒》繪本、印本、銘文有二十餘件,分布範圍遍及陝西、江蘇、新疆、雲南等地。《大隨求陀羅尼經咒》對研究唐代密教圖像、早期印刷術的發展都有著重要意義。

國家博物館研究員關雙喜也在會上談到,「唐代密宗出現以後,俗稱的經咒就是『護身符』。護身符大部分都是在青銅臂上,盒子裡邊是平的,半圓的,打開以後跟正方形手絹大小一樣。從目前陝西出土看到的這些東西,大部分在臂釧上的小銅盒裡。」

大隨求陀羅尼經咒經桶

約在公元7至9世紀間,印度佛教中的金剛乘逐漸傳入東南亞、東亞地區。合稱「開元三大士」的善無畏、金剛智與不空,在唐玄宗開元年間於長安弘揚密法,被視為唐密的開端。其中,由不空所譯的《普遍光明清淨熾盛如意寶印心無能勝大明王大隨求陀羅尼經》(簡稱《大隨求陀羅尼經》),也隨著密宗的傳開和深入,而逐漸流行開來。「陀羅尼」一詞源於梵文(dhāraī),是一種經咒,又稱「總持」,多以梵文寫成。在不空所譯的《大隨求陀羅尼經》中,提到「若有書寫帶佩於身,常應誦持深心思惟觀行,能除惡夢不祥之事,一切安樂皆得成就」。因此對於信眾來說,書寫、誦持陀羅尼經咒,便能得到護佑、積累功德。

在寶思惟譯製的《佛說隨求即得大自在陀羅尼神咒經》中,也曾提到,對於這部陀羅尼神咒經的持有者來說,「若能書寫帶在頸者若在臂者,是人能成一切善事最勝清淨。」也能得到神佛的護佑,消除病痛苦厄,從此獲益。

佚名,《大隨求陀羅尼經咒》。

大部分面世唐朝的印刷品,

都來自成都和西安

對於該陀羅尼經咒的構圖形式,首都博物館研究員黃春和提到,在唐代流行的《大隨求陀羅尼經咒》中間是圓的,旁邊的經文是方形,邊上繪有圖像。雖然裝裱打亂了本件陀羅尼經咒的形制,但專家們仍然從能夠看到的圖像上對其進行了分析與討論。針對這件陀羅尼經咒上的圖像,首都圖書館原常務副館長、古籍專家周心慧談到,「……從佛教造型來看,有著非常濃厚唐代佛像的特點。」周心慧認為,該作表現了唐朝以肥為美的審美特徵,而且佛像造型不像後來那麼莊嚴,比較娟秀,「唐朝造像有一句話叫『似菩薩』,面目比較圓、眉毛比較長,鼻梁比較窄……臺基座6腳、8腳都是唐代造像。」

首都博物館研究館員、北京市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黃春和從此件陀羅尼經咒的佛像特徵、用色及圖像的大小等,判斷其可能為晚唐五代時期的作品,「晚唐的勾線造型非常規範,勾線嚴謹細膩,造型很規範、很端莊。這些造型變得世俗、線條粗一些,寫實性強一些。所以應該接近晚唐五代的風格。加上彩也是接近晚唐五代,可能更多一些彩,在唐代沒有見過,那些陀羅尼基本是黑白,沒有加彩的……」

大英博物館藏敦煌莫高窟出土的陀羅尼經咒(Ch.00151)。

中國印刷博物館研究員李英則更為關注這件印本作品的印刷史價值。圖像之中出現的「印-李-大」三個漢字引起了她的濃厚興趣。李英認為,經咒的受持者因為供養的需要,所以要親自填上自己的姓名。因為不是專業的抄經寫手,所以寫字水平並不高。

李英提到,耶魯大學藝術館也收藏了一件約為9世紀至10世紀晚期的類似藏品,保存於一枚圓型銅盒中。該藏品最初於河南發掘,後經柏林轉到紐約,最終被該藝術館收藏。在這幅作品的中央繪有菩薩及供養人,並寫有「受持者魏大娘一心供養」的字樣,而目前也已發現與此署名類似的經咒還有四件。李英還提到,在唐朝時期成都和西安是最重要的兩個印刷基地,大部分面世的唐朝印刷品都來自這兩個地方,因為成都保存起來較為困難,故而西安出土(唐朝印刷品)相對多一些。

那麼,此件《大隨求陀羅尼經咒》到底出自何年代呢?與會專家建議可以從研究的角度,對用紙進行檢測,以了解更多當時的造紙材料、顏料、印刷等歷史情況。

圖源:耶魯大學藝術館

《大隨求陀羅尼經咒》,

對研究早期印刷術具有重要意義

《大隨求陀羅尼經咒》作品為何會引發如此熱議?事實上,陀羅尼經咒作為一種流行的佛教文獻,因其在宗教信仰中具有的特殊意義,而受到信眾的追捧。除以梵文書寫和收藏於銅盒中以外,也被收藏於佛塔中。例如,在日本奈良發現藏於百萬塔中的漢文印製陀羅尼經,約為公元764至770間製作並供奉。韓國慶州佛國寺釋迦塔中也發現了藏有的《無垢淨光大陀羅尼經》漢文印本,曾因是否可以據此證明印刷術起源於朝鮮半島,而引起學者們的激烈討論。

日本奈良百萬塔及所藏陀羅尼經文。圖源: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辛德勇就曾在相關研究中提到,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就傳入中國的密教經咒,在進入唐代以後有大批新的相關「經軌」被譯成漢文。在唐朝出現的印製梵文陀羅尼經咒,應以漢譯本的流行為前提。因信奉者認為梵文經咒更具有法力,而受到追捧。而由於普通民眾一般無法書寫梵文,所以就借用源於印度的捺印佛像技術來印製陀羅尼經咒,以滿足信眾的需要。而印製梵文陀羅尼經還不是真正的雕版印刷術,後者的發明和應用還要更晚一些。由於經咒文字所需版面過大,因此由捺印改為印版朝上放置,鋪紙印刷。辛德勇認為,唐開元年間之後佛教密宗的全面興盛,是決定印刷術產生時間的關鍵因素。

參考資料: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zMzg2MTQwNw==&mid=2247491437&idx=1&sn=ffa4b880fa2f16abb0ec2236ddbd13ee&chksm=e8fe671ddf89ee0b4d5fb4f459f03e32bf6605d0c87e8b7ac653d2b96e7ff1faa62c586501b8#rd

https://artgallery.yale.edu/collections/objects/8550

https://www.metmuseum.org/art/collection/search/44955

作者丨林凡

編輯丨董牧孜

校對丨陳荻雁

相關焦點

  • 慈禧「陀羅尼經被」等30餘件珍貴文物亮相清東陵
    據清東陵文物管理處研究室主任李寅介紹,「陀羅尼經被」是慈禧生前特意準備的,死後蓋在屍體上,幫助慈禧超度,採用捻金線和特殊的工藝打造,三米見方,上面大概有兩萬個左右的漢字,還有很多佛經、佛像、佛塔、花紋等。「陀羅尼經被」是佛教密宗的宗教用品,只有皇帝、皇后、皇太子死後才配得上這種陪葬品,其面積跟現在的雙人被差不多。
  • 曾拍出1.3億天價的緙絲陀羅尼經被,是清朝哪位皇帝的御用之物
    (緙絲陀羅尼經被)那麼,這件拍品究竟是什麼呢?為何會如此深受藏家們的青睞?它為什麼又會拍出這樣的天價?這件寶貝名叫緙絲陀羅尼經被,它最初的收藏者,完全是在無意間「撿漏」得來的。後來,秦先生多方找人鑑定,終於得出結論,這是一件價值連城的緙絲陀羅尼經被。緙絲陀羅尼經被俗稱「往生被」, 是死者入礆時在棺中覆蓋遺體的織物,上面有多種由梵文書寫的諸佛菩薩真言密咒。佛教密宗認為,人逝後用經被覆體,倚仗經被密咒加持,可讓死者往生極樂世界,得到快速超脫。那麼,這件緙絲陀羅尼經被的主人究竟是誰呢?
  • 趙縣還有一個全國之最:陀羅尼經幢
    在我們趙縣除了趙州橋,還有一個全國之最,這就是趙州陀羅尼經幢。凡是到趙縣觀賞大石橋的遊客,幾乎都要順道往訪這座石刻藝術珍品。陀羅尼經幢位於趙縣城內南大街與石塔路相交的十字路口處,這裡原是唐代開元寺的舊址,經幢為開元寺的建築物,後寺廢而經幢仍存。
  • 佛教十宗之金剛頂宗(密宗)
    密宗簡要密宗,又稱為真言宗、金剛頂宗、毘盧遮那宗、秘密乘、金剛乘。綜合各國的傳承,統稱為「密教」。密教興起於印度大乘佛教晚期七世紀至十一世紀間,直至印度佛教全面被破壞滅亡為止。密教雖在印度消失,卻在中國、西藏、日本、韓國傳播開來,成為中國佛教八大宗派之一。傳至西藏,形成了以密教為骨幹的藏教特色。乃至今日與禪、淨土,同為世界佛教的主流之一。
  • 密宗佛像文殊菩薩的地位高不高?
    文殊菩薩佛像在密宗佛像中具有非凡、崇高、特殊的地位及神格。密宗佛像中的文殊菩薩佛像具有鮮明的特徵,被大眾所廣泛熟知。從文殊菩薩佛像信仰來說:在密宗佛像的信仰中,觀世音菩薩象徵著慈悲,與雪域藏族的信仰聯繫密切,而密宗佛像文殊菩薩則象徵著智慧。
  • 御用陀羅尼經被昨拍6550萬元(組圖)
    主體是一座佛塔,塔內緙滿梵文陀羅尼經經文,塔周圍有精美繁複的花紋。西山大覺寺研究員伊葆力對於宗教用品有較深研究。他告訴記者,陀羅尼經被是佛教密宗的宗教用品,相傳將它覆蓋在死者身上,可以令死者得到超度。因此,這件緙絲陀羅尼經被一經面世,便被佛教界奉為聖物。去年10月它在河南開封大相國寺展出時,曾經轟動一時,引來觀者如雲。  伊葆力說,在死者身上覆蓋陀羅尼經被的墓葬形式最早起源於元代。
  • 慈禧遺物織金陀羅尼經被首面世 揭慈禧驚人陪葬品
    由捻金線織成的陀羅尼經被 資料圖 人民網北京9月29日電  (陳苑)慈禧遺物織金陀羅尼經被首面世引關注。 慈禧遺物織金陀羅尼經被首面世 據中國新聞網報導,28日,河北遵化清東陵保護區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展開了第一次與世人見面的織金陀羅尼經被。金黃的經被約三米見方,明黃緞底,由捻金線織成。被面上織有眾多佛經、佛像、佛塔、花紋等裝飾,既有佛教的神聖,又不失皇室的威嚴。
  • 春節祈福念什麼經咒好?
    在佛教經典中本來就有非常實用的經咒可用來祈福,只要我們能虔誠念誦,至誠頂禮,實在要比跑去寺院擠破頭去燒什麼「頭香」要有用得多,須知佛教從來就沒有燒頭香一說,所以不論是為親人祈福,還是為自己祝禱來年好運,或是求財富,求姻緣,事業、婚姻順利等等、均能心想事成,功德無量。
  • 神秘的藏傳佛教密宗法器 金剛鈴
    神秘的藏傳佛教密宗法器 金剛鈴時間:2021-01-06 11:5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 神秘的藏傳佛教密宗法器金剛鈴 藏傳佛教,又稱藏語系佛教,或俗稱喇嘛教,起源可以追溯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古象雄王朝,是指傳入中國西藏的佛教分支。
  • 乾隆皇帝的陀羅尼經被為什麼那麼值錢!
    在2008年的一次拍賣會上,有件緙絲陀羅尼經被拍出6550萬元的價格。僅僅兩年之後,也就是2010年,這條緙絲陀羅尼經被又出現在了拍賣會上,這次盡拍出了1.3億元的天價。其實這件「經被」是乾隆皇帝去世時,在他屍身上蓋了的那塊布,也就是人們所說的「裹屍布」,它的真正名字叫「陀羅尼經被」,長為2米,寬為1.38米。經被是清代皇帝皇后等皇族專用的祭祀用品,而這件經被是屬於祭祀物品中的最高等級,選用藏羚羊羊絨、獐子絨、真絲等一些非常昂貴的材料,而且用的是藏羚羊的羊尾上的少量毛,這種毛具有「軟黃金」的別稱,是當年西藏活佛為乾隆皇帝量身製作的。
  • 鈞魂分享:中國國家博物館裡的藏傳佛教金銅造像
    中國國家博物館裡的藏傳佛教金銅造像鈞魂鈞魂:青銅專業委員會理事,愛好古陶瓷/青銅器/金銀器研究;熱衷於古代藝術品收藏。「古代中國陳列」是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基本陳列,它以王朝更替為主要脈絡,分為遠古時期、夏商西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秦漢時期、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隋唐五代時期、遼宋夏金元時期和明清時期八個部分。
  • 慈禧遺物陀羅尼經被首面世 曾被"東陵大盜"遺棄
    而他當年的隨手遺棄,卻成全了織金陀羅尼經被一個世紀之後的首次面世。  28日,河北遵化清東陵保護區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展開了第一次與世人見面的織金陀羅尼經被。金黃的經被約三米見方,明黃緞底,由捻金線織成。被面上織有眾多佛經、佛像、佛塔、花紋等裝飾,既有佛教的神聖,又不失皇室的威嚴。  清東陵保護區研究室主任李寅向中新網記者介紹,慈禧十八歲入宮,曾被鹹豐皇帝封為蘭貴人。
  • 慈禧陵中陀羅尼經被面世 東陵大盜不識貨曾遺棄
    而他當年的隨手遺棄,卻成全了織金陀羅尼經被一個世紀之後的首次面世。 世界文化遺產清東陵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宏大、體系最完整的帝王陵墓建築群,共建有順治、康熙、乾隆等皇陵五座、慈禧等後陵四座,埋葬14個皇后和136個妃嬪。 經被覆蓋價值連城的珍寶 9月28日,河北遵化清東陵保護區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展開了第一次與世人見面的織金陀羅尼經被。
  • 藏傳佛教三傑,蓮花生、阿底峽和宗喀巴
    佛教源於印度,弘傳於印度之外的其他國家和地區,形成了具有一定影響的南傳巴利語系佛教、北傳漢語系佛教和藏傳藏語系佛教等三系佛教。蓮花生大師被認為是釋迦牟尼佛、觀音菩薩、阿彌陀佛身、口、意三密的化身,藏傳佛教實際的開創者與奠基人,藏傳佛教寧瑪派的創始人,對藏傳佛教的建立以及後世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因此為藏傳佛教各宗派所尊崇。他不僅為僧侶們所熟知,同時也為普通藏民們所知曉,在西藏各處流傳著大量有關大師的唐卡、雕塑和故事。
  • 佛教:八大菩薩都是哪幾位?最後一尊在佛教密宗中地位非凡!
    自魏晉南北朝時期,北魏孝文帝大力推崇佛教之後,漢地的的佛教地位開始穩步上升。達摩祖師來到漢地之後,說道:此地一片大乘景象,真乃佛法棲身之所。不可否認,大乘佛教與漢地文化相互影響,後又誕生出八大菩薩、四大菩薩等等多出神祗,讓眾信徒所嚮往。
  • 佛教養生入門系列之九:密宗的手印養生法!
    佛教養生,妙不可言,今天我們來講講佛教密宗的手印養生法!手印,即用雙手所做的各種姿勢,它是藏傳密宗「三密」之一---身密的主要特徵。多種多樣的手印,其含義均按固定的規則組成,左手一般表示禪定,以右手表示「方便」(辦事)。
  • 密宗不神秘!三分鐘了解佛教密宗的基本修持法:三密相應!
    密宗,源出於古印度佛教中的密教。唐開元初,善無畏、金剛智、不空三人先後來華翻譯傳播,形成宗派,以《大日經》和《金剛頂經》為依據,把大乘佛教的煩瑣理論運用在簡化通俗的誦咒祈禱方面,認為口誦真言(口密)、手結印契(身密)、心作觀想(意密)「三密」同時相應,可以即身成佛。
  • 慈禧太后下葬時覆身的織金陀羅尼經被今起展出
    圖片來源:中國絲綢博物館官網據新華社報導,我國著名的紡織品文物遺產專家、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趙豐研究員介紹,慈禧太后下葬時覆身的織金陀羅尼經被,長290釐米,寬275釐米。當時的造價達16萬兩白銀。但慈禧陵曾被盜掘,經被上的820顆珍珠也已經散失。
  • 【大象視界】現場直擊4年來最震撼人心的民間佛教藝術大展!
    今天我們的標題說,這是「4年來最震撼人心的民間佛教藝術大展」,大象還是有所指的,因為在古天一【緣起】特展之前,上一個讓大象有如此深刻印象的以民間藏品為主的佛教藝術展,大概就是2013年11月在首都博物館舉辦的【佛韻】特展。
  • 【六味禪】神秘的故宮藏傳佛教世界
    造型準確,五官秀美,頗具永樂時期造像的神韻。造像背光、底座為錘揲而成,裝飾獅、象等六拏具,玲瓏剔透,精美華麗。其工藝風格帶有鮮明的西藏特徵,可稱是一尊藏漢風格完美結合的造像精品。明朝對西藏的管理基本沿襲了元代的辦法,明朝改變元朝獨尊薩迦的政策,採取「多封眾建尚用僧徒」辦法,對各教派領袖人物,只要歸順朝廷朝貢請封的,全給予封號,賜予印信,他們定期進京朝貢,朝廷給予優厚的賞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