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鳳凰網科技 鳳凰新聞客戶端
綜合整理 | 簫雨
參考來源 | Financial Times
軟銀集團大量買入美國科技公司看漲期權的消息令其股東感到不安,這一未經解釋的戰略轉移導致軟銀股價重挫10%。現在,股東們呼籲軟銀這頭「納斯達克巨鯨」公布是誰在掌控實施如此龐大交易的新資產管理部門。
知情人士稱,自從軟銀CEO孫正義(Masayoshi Son)在上月披露成立新資產管理部門來購買上市公司股票以來,投資者未能從軟銀口中挖出新資產管理部門的細節。現在,軟銀以如此具有侵略性的方式進軍美國股票期權領域,引發了投資者對於其內部對衝基金正在開展何種業務,願意承擔多大風險的困惑。
軟銀三緘其口
「股東們的顧慮主要在於缺少這一交易活動背後的策略信息,以及誰在負責這些不同的活動。」知情人士簡要介紹了機構股東的觀點。該知情人士稱,除了看重軟銀持有的大量阿里巴巴集團股份,資產管理公司一般不會投資軟銀,因為他們希望能夠建倉自己能夠輕易買到的上市公司股票。「孫正義對於一隻對衝基金的微觀管理存在某種個人興趣,這有些瘋狂,畢竟它還是一家大型公司的掌舵者。」知情人士稱。
多位大型機構投資者表示,過去幾周,有時是在軟銀的股票期權交易被曝光前,他們曾試圖搞清楚軟銀的資產管理部門是如何管理的,尤其是誰在負責管理它的日常運營。這些投資者稱,儘管他們進行了這些努力,但是軟銀拒絕披露是誰在掌控該資產管理部門,只安撫他們稱孫正義密切參與其中。
軟銀表示,公司只能確認孫正義是投資委員會的成員之一,並未公布其他委員會成員以及該資產管理部門成立的時間。軟銀拒絕進一步置評。軟銀上月向股東們告知了該資產管理部門的存在,初始資本為5.55億美元,部分資金來自孫正義。不過,該部門可自行支配的資金要遠遠多得多,這是因為它會使用軟銀龐大資產負債表中的現金貸款和公開交易證券來投資上市公司股票。分析師和 其他對衝基金經理表示,這一購買規模已大到足以推動這些股票迎來新的上漲階段。
自從3月份全球市場動蕩以來,軟銀股價已經增長了一倍,目前為止今年依舊累計增長了20%。但是在周三,軟銀股價較前一周的收盤價下跌了10%。
背後操盤手
8月中旬,軟銀在一份監管文件中稱,公司已經買入了近40億美元的科技公司股票,包括亞馬遜、微軟、特斯拉以及谷歌母公司Alphabet。但是,知情人士稱,過去一個月,軟銀還買入了與其中一些股票掛鈎的40億美元期權,大部分是看漲期權,押注股價的進一步上漲,總共承擔了約300億美元的名義期權敞口。
知情人士稱,軟銀1000億美元願景基金負責人拉吉夫·米斯拉(Rajeev Misra)、前德意志銀行交易員和米斯拉的密友阿克沙依·納赫塔(Akshay Naheta)都密切參與了軟銀針對選定美國科技股進行的龐大衍生品押注,但是孫正義是軟銀實施期權交易決定的推手。
儘管納赫塔在一些媒體報導中被認為是軟銀資產管理部門的負責人,但是這位39歲的軟銀高管並沒有正式掌管這一部門。納赫塔擁有實施複雜股權衍生工具交易的歷史,不管是此前在軟銀願景基金時,還是在他加盟軟銀前管理的對衝基金Knight Assets時。不過,這些交易一般牽扯到針對特定公司的複雜押注,例如軟銀去年對曝出醜聞的德國支付公司Wirecard的備受爭議的結構性投資,而不是根據市場走勢作出決定。
儘管全球投資者對於軟銀的這些交易表達了擔憂之情,但是亞洲基金經理表示,軟銀股票的長期持有者知道,他們實際上買入的是一家由孫正義控制的公司股份,對此感到不安的投資者可能就不會投資了。
然而,一位香港股東表示,軟銀在美國實施的這些交易已經引發了投資者對於軟銀作為一家公司的基本理念的質疑。「我會說,這種理念在本周變得沒那麼清晰了。」他表示。
更多一手新聞,歡迎下載鳳凰新聞客戶端訂閱鳳凰網科技你的每一個在看,都是對我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