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龜,只是一個愛好,或者一份事業,或者只是一個打發時間的娛樂。傳統文化,泛指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繫嗎?好像沒有吧。但是小編通過自己的這些年的飼養了解之後,覺得養龜這東西吧,還是有提倡的價值。它其實和我們的「傳統文化」還是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以下只是小編自己一點淺見,說的不對的還請見諒和指出。一直想寫一篇這內容,這不有多點時間,好好的揮筆一下(不對,是敲鍵盤)。雖然小編只是一介理科生,還是想班門弄斧,表述一下心中所思。
眾所周知,龜在我國歷史記錄中還是很早就出現了,而且龜的青銅器皿早在商朝就已經出現了,在漢代則更是盛行。到唐朝之時,把中國的龜崇拜推到高峰,把龜的靈威用於皇權的方方面面。此時,綠毛龜的飼養更是得到權貴們的喜愛。龜崇拜到宋代普及到民間,作為一種全民族的信仰,進入了正常的運行軌道。元明時期開始走向衰弱,所以至今你聽到的「烏龜」這個詞,其實並沒有含有多少褒義成分。
總的來說,龜在我國的淵遠文化中一直留有足跡,也是傳統文化的一種。
而今,我們又有多少傳統文化正在遺失呢?忠孝仁義信禮智勇、四書五經、任俠之氣、匹夫有責以及民風民俗,很多都在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的流失。新生代的年輕人開始相信聖誕老人,開始在麥當勞必勝客過生日。他們不知道沒放過風箏,沒見過長命鎖,沒爬過大門檻,所以,傳統的東西在很多人看來,是沒有質感的,是蒼白的。現在時代科技的發展迅速,很多人都需要物質來滿足生活的最基本要求,所以漸漸的人們的價值觀開始改變,也忽略了對這些傳統文化的認知。
同時,很多精湛的傳統技藝也在消失。像是捏麵人、吹糖技術、 磚雕工藝、剪花樣等等,也在逐漸的退出歷史舞臺。從「端午」申遺到「漢字之爭」、「中醫之爭」,再到近期的「風水之爭」,近幾年來,在「申遺」問題上,中韓一直摩擦不斷。其實也側面反映我們對於傳統文化的不重視。文化的傳承,是上一代交給下一代的,可以算得上是民族的魂魄!
說回咱們養龜愛好者,雖然只是一種普普通通的愛好,或許在很多人看來還是較為異類的人群。但是我們潛移默化的在過程中接受這屬於自己的文化。我國的「墨」自古就有名,與咱們深受喜愛的墨龜不謀而合。這也是墨龜雖然只是普通的草龜,但一直以來都深受廣大愛好者喜愛的原因之一。配合風水玄學之說,也是頗有韻味(小編想說:其實正確的風水是門科學,沒有包含太多的玄幻色彩,所以大家還是要正確看待風水一說哦)。
即使現在市場上的龜種多樣,已經不僅限於我們的國龜了,無論哪個品種都有屬於它的粉絲存在。但是就像體育競技部分國界一樣,龜雖然來自不同地區,能給你帶來的養龜精髓還是可以大同小異的(不過這裡鱷龜估計有那麼點不同)。
養龜的過程中不僅磨鍊了自己的心性,沉住了耐性,不知不覺中也更多的接受了很多國學方面的思維和事物。哈哈,不是小編說的這麼玄乎,大家想想,多數喜歡養龜的朋友,他們也喜歡毛筆、水墨、吹笛或者園藝等等安靜的愛好。而這些安靜的愛好,很多都是與我們美好的傳統有關。
我們在養龜的時候,其實是一種對國學的認識,一種因為興趣被動的接受不少文化傳統,一種另類的方式在堅守對我國文化的認知……
你肯定會想:哈哈,小編你忽悠著,就是一愛好而已,沒有那麼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其實很多事物道理都是源於平凡之中。像很多「雞湯文」的大道理還不是通過用美麗的辭藻包裝,讓你從另一個角度積極看待問題,變成勵志篇章的?只能說一個心態是非常重要的,只是往往我們做不到這個好心態罷了。
不過,你愛龜,你養龜亦或者只是一個淺淺的愛好而已,但多少都給了你一個羈絆。諸如:今天工作遇阻了;心情不舒爽了;麻煩事一大堆……但是想想家裡還有等著你餵食換水的龜在,總是有一份動力在驅使著你前行。當你忙完之後,看著龜龜那呆頭呆腦的樣子,又會忘卻之前的煩惱,重新拾回自信向前走。往往很多次都是因為一時的心緒或者想不開,才覺得情緒不好。當你因為有另一件事情代替了之後,在回過頭來想想,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養龜不僅可以是一個簡單的愛好,也可以成為你生活的一種羈絆,一種生活狀態,更可以以此為「跳板」,了解更深層次的文化情節,提升自我。雖然大家可能覺得小編只是誇大其詞,但是細細想來,就和「雞湯文」同理,換一個角度積極思考看問題和對待事物,或許就有不一樣的收穫了。
一個簡單的愛好其實也可以用不一樣的定義去詮釋。
這個充滿我國文化底蘊的動物,也可以側面代表著飼主們在堅守著對民族文化的堅持,對傳統文化的認同。
這只是小編個人一廂情願的看法而已,感覺有點牽強,但是自己也有仔細思考過。我們有時候總是標板著對龜怎樣的熱愛,但是曾幾何時是不是真的思考過「它」究竟扮演著個怎樣的角色呢?無論什麼角色,你覺得最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小編在此就嘰嘰歪歪到這了,不知道各位龜友可還認同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