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一直都是生物生存的基礎。地球最早還沒有形成穩定的自然,也是沒有生物存在的。後來有了水源和氧氣之後,才出現生命的。物種起源就不是我們討論的了,只能說明無論是植物還是動物的生存,都離不開環境。沒有好的環境會威脅生命的存在。就好比空氣汙染嚴重的地方,人們的呼吸道疾病也是發病率較高的。
合適的養龜飼養環境是養活,乃至於養好的基礎。重點在於合適,不一定是多麼的奢華哦,要分清楚。
所以你在入龜之前,最好就是先搞好環境,至少腦子裡得有個基礎構思吧。我們通常通常稱呼劃分龜:水龜、半水龜、陸龜,都是以龜的習性來的。不過觀賞之用的還得兼顧一個觀賞性啊,環境的布置還得結合自己的審美要求。
而且說到環境上,給龜布置環境也是很多龜友的一個重大樂趣點之一。總覺得很多龜友不是在以養龜為樂,而是以擺弄環境為樂的。
水的重要性自不用說了。如果站在龜的角度來說,它首先是爬行動物,不是兩棲動物。即便是我們劃分為的水龜,也是要有一定的陸地面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曬臺,當然你可以提供陸地這是最好的了。無論是大佬們玩繁殖還是我們普通飼養,陸地都是必不可少的、曬背和自我調節的必備場所。
水深高度很多龜友都會在糾結對吧。這個還得依據具體的龜種和龜的大小來看了。因為在自然界中是不會有像我們玻璃缸或者周轉箱這樣的平底環境了。人工飼養下,要麼你可以模擬這種生活環境,深淺都有區域;要不就根據具體情況調整深度。其實水龜深水有曬臺是沒問題的,只是對於太小的苗子不建議一上來就是無差別的深水區,有風險。
通風和陽光,也是任何龜都需要的基礎。一些輕微的腐皮啥的也能通過陽光得到解決。很多龜殼的真菌感染也是因為缺乏直接的日曬和環境通風差造成的。
食物偏好,說到底,其實食物也可以是環境的一部分。通常人工飼養和自然狀態不同,食物在我們的把關下也不會出現什麼黴變的情況。
相對於人的觀賞角度來說的話,養龜的環境最好還是要簡潔但不失美觀,乾淨,這樣龜住得舒服,你看著也舒服。
好的壞的環境,其實是在一個安全的前提下的,需要一個動態的平衡。怎麼去理解呢,就好比我們不喜歡溫室龜一樣,因為很多加溫過頭的龜,長期處於一個相對溫度適宜的環境下,對外界溫度波動很敏感,容易致病。處於正常環境下的龜可以感受這種寬泛的空間變化就好很多了。
繁瑣的仿生態環境和人工簡單環境,其實兩種模式並沒有好壞高下之分,只能說是我們因地制宜,或根據不同的龜,不同的大小來靈活安排。
有精力的朋友布置仿生態環境,這樣養的龜最接近原生態,龜的狀態也是最為自然,同時人也可以欣賞到更自然野性的美。但是簡單的環境更便於我們觀察到龜的狀態。
很多龜友追求野生龜的品相,色澤和紋理上都追求自然形態,但是我們購買的總不能說明我們飼養的就好。其實很多人工飼養場所也能出一些類似自然的精品,就是很好的證明,好的飼養一樣出好龜。還能減少對野生資源的剝奪。
我們常說的養龜四要素:陽光、溫度、水質和陽光,其實都是為了做好環境。當然,做好環境也還是得從基本功做起,任何一項都是出於對龜的考慮,合理餵養科學飼養,這樣龜才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