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會聽到龜友說:養龜就是養環境,養龜就是養水。無論怎樣,都是龜生存的環境條件。一般來說,養龜要怎樣的環境?那得看你的飼養規模了,還有你的野心了。我就是想隨便養養,增加和龜的歲月累積而已。簡單的飼養容器,水環境加上露出水面的曬臺,飼養在有陽光的地方就好。其他的奢華環境可以說都是基於這個基礎往上構建的。
那麼我們基礎的環境還是要滿足的。而且就養龜的環境而言,適當的生物生存的邏輯我們還是得明白的,可不是想當然啊。就好比種植物,都知道需要澆水,但是你天天澆,泥土一直溼漉漉的,根部直接無法呼吸爛了,還不是就種死了。那麼養龜的環境上也一樣,符合基本的邏輯才行。
往往很多次我們會看到,一個小盆子,裡面有超載數量的龜在,水位也不深,但是可以過背,有個曬臺。誒,這樣看上去條件不是都滿足嗎?但是這個壓縮個體生存空間,互相踩踏擠壓磕碰;水位淺,水量少,數量多,一下子水就不行了;小曬臺也容不下龜的休憩,難道還會讓它們各自排隊輪流上曬臺麼?而且互相擁擠也會容易引起應激反應。後期龜有什麼問題出現,這都是理所當然的。擠在那一堆,能有多少安全的機會呢。
有時候也是我們的僥倖心理在作祟。覺得養一隻的時候沒有問題,兩隻也不會有事,那麼再加一隻,擠擠,自己多留意著點,也不會有事。往往自己並沒有多留意,畢竟人是會鬆懈和疲勞的,龜養不好也在情理之中了。
這就是犯了邏輯上的錯誤了,飼養條件地滿足不是只有字面上的。生存空間是必須的,植物之間種植太密集也會互相爭奪養分。水體汙染嚴重,那麼根源呢?汙染源確定,就看水體量的大小來決定水質變壞的快慢了。就好比能毒死蚊子的東西毒不到人,也有和使用的物質有關,但是還是其中量的問題。所以,別總是抱怨水為什麼容易髒,汙染源,過濾的清理能力以及水體重量都是考慮的範圍。
或者說,龜需要躲避處,一些水中休息和玩耍的地方,就一股腦地將各種裝飾丟入水中,還認為龜很喜歡。其實這也是犯了以己度人的毛病,這是我們自己想的,並不是龜想要的。
所以,在這生存的基本邏輯上我們還是不能犯錯的。有時候你想不明白,就換位思考一下就好了,把自己放在龜的位置上想想就知道了,你會不會喜歡。當然,這個時候不能太情緒化:我就認為它能爬上去,它會吃這麼多,它能從那個洞裡鑽進鑽出。這就太不為龜考慮了,我們是站在它的角度模擬思考。除了與龜的消化機制以及身體控溫機制不同,很多生存上的需求還是很相近的。
養龜養龜,養好環境,真的省去蠻多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