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棵樹

2020-12-03 人民網寧夏站

  從一棵樹開始,可以成長為一片林海。

  在荒僻苦寒之地,造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一片人工林,榮獲聯合國環保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塞罕壩林場,創造了荒原變林海的綠色奇蹟。

  以一棵樹為起點,能夠築起一道「長城」。

  在沙漠戈壁之境,構築起我國三北(西北、華北、東北)地區一道堅實的生態屏障——三北防護林工程,被譽為「綠色長城」。

  流動的綠意,大地的史詩。從塞罕壩林場到三北防護林工程,離不開一位開拓者的謀篇和心血——劉文仕,曾任塞罕壩林場第一任場長、三北防護林建設局第一任副局長。

  這位黨齡74年的老黨員,紮根祖國生態建設最需要的「軟肋」,秉承墾荒播綠初心,固守腳下陣地。他將塞罕壩的經驗和精神,在三北防護林建設中傳承並發揚光大。

  8月10日凌晨,因病醫治無效,劉文仕在銀川逝世,享年93歲。

  2016年,劉文仕參加「重回塞罕壩,再續兩代情」活動,後輩人獻花致敬。(資料圖片)

  塞罕壩林場的倡議者和開拓者

  沒有第一代創業者,就沒有今天的塞罕壩。

  2016年,90歲高齡的劉文仕,在大兒子劉承豐的陪同下,重回塞罕壩。

  舉目遠眺,皆是老人當年騎著一匹棗紅馬馳騁過的土地。自上壩的那天起,寒來暑往,無論檢查整地造林、農耕秋收,在塞罕壩創業者的印象中,他總是騎著那匹棗紅馬,事無巨細。

  那個方向是馬蹄坑,三面環山,土壤肥沃,是機械造林最好的試驗地。

  那是「功勳樹」,那裡是瞭望樓……

  劉承豐回憶,父親走到哪裡,都反覆強調森林防火,「塞罕壩凝結了三代人的心血,林子起來了,你們要管護好。」

  時光回溯到1962年,為推廣河北連片植樹經驗,改變京津地帶風沙侵擾,國家林業部門決定建立塞罕壩機械林場,選拔時任承德專署林業局局長劉文仕,擔任第一任場長。

  劉文仕熟悉塞罕壩,任承德專署林業局局長時曾不止一次到此考察,也是在塞罕壩建立機械林場的倡議者。

  上任前,劉文仕就謀劃了機械林場的4個任務:人工栽種林木,建立京津綠色屏障;培養儲備優秀林業技術骨幹和管理人才;開創並總結創辦機械化林場的經驗;培育中小徑級用材,支撐國民經濟發展需求。

  飛鳥無棲樹,黃沙遮天日,是當時塞罕壩的寫照。35歲那年,劉文仕帶著一家老小,把家安在了壩上。

  出發前,劉文仕問母親戴廣英:「我想把家搬到壩上,那裡很苦,您能去嗎?」

  戴廣英是河北省豐寧縣的一名農會幹部,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曾掩護過不少革命同志。她回答:「我是黨員,不怕吃苦。」

  「當年我6歲,我媽抱著尚在襁褓中的三弟,和奶奶一起擠在大解放車的駕駛室裡,我和大姐、二弟坐在車廂裡,就這樣上了壩。」劉承豐回憶。

  在塞罕壩,大家喝的是雪水、雨水,吃的是黑莜麵窩頭和鹹菜。最難熬的是冬天,風吹到人身上刺骨地疼,睡覺時要穿著棉襖棉褲,早上起來眉毛上都是一層霜。

  劉文仕的二兒子劉鋼鐵,上壩時年僅5歲。他說:「當時,一天吃上一兩碗玉米面糊糊就很不錯了。還好,林場裡自力更生,種了一些莜麥、土豆,改善夥食。但分土豆也有講究,不能整個分,得把有芽的地方剜下來當種子,剩下的部分再分給職工。」

  在子女的印象中,他們和父親相處的時間很短暫,「他不是在工作,就是在出差。」

  今年80歲的陳金立是最早一批上塞罕壩的創業者,後來也跟隨劉文仕到了三北防護林建設局。據他回憶:「凌晨四五點,氣溫低至零下42攝氏度,屋裡毛巾都結上了冰,一下雪就有一米多深,連門都推不開。茫茫雪海,特別容易迷路,再遇上大風,走都走不動。」

  陳金立在塞罕壩時擔任司機,「那時路特別難走,沒有路了就用車開出一條路來。遇到河,就走水裡,道路翻漿陷車的情況時有發生。」他說,「雖然條件很艱苦,但劉文仕熱愛林業,幹起工作來認真果斷有魄力,是林業戰線上的一員猛將。」

  1977年10月下旬,塞罕壩普降大雪,出現雨凇現象。樹木承受不了沉重的冰掛,開始彎腰斷折。據《林場場志》記載:「森林受害57.2萬畝。據抽樣測算,樹高3米、10年生的落葉松每株掛冰250公斤。」

  樹木斷裂的響聲,撕扯著塞罕壩人的心。劉文仕抹去淚水,帶領大家展開救災生產大會戰,保護幼樹,伐掉被壓木,在「天窗」地塊及時補造林木。受災林整整持續了一年多才清理結束。

  劉文仕與上百名年輕的大學生一起,艱苦奮鬥,使得在自然狀態下至少需要上百年才能修復的生態,重現盎然生機。

  塞罕壩現任副場長房漢文告訴記者:「沒有第一代創業者打下的基礎,沒有幾代人的堅守,就沒有今天的塞罕壩。」

  像建塞罕壩一樣建好三北防護林

  1978年11月,國家啟動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建設。原國家林業部決定將三北防護林工程的辦事機關設在寧夏銀川市。

  籌建人選是當務之急:既要有經驗又要有擔當,還要有極強的事業心,誰能擔此重任?

  原國家林業部最終將目光鎖定劉文仕,要求他「像建塞罕壩一樣籌建好三北防護林。」

  1979年,劉文仕離開了奮戰17年的塞罕壩。當時,林場大面積造林已近尾聲,塞罕壩也迎來了豐收年,林場收入達165萬元。

  據《河北省志·林業志》記載:「1976年末,8個機械林場中只有塞罕壩機械林場按照設計進度完成了造林任務。」

  這一年,年過半百的劉文仕調任三北防護林建設局副局長。家中老小,又相繼跟隨他來到銀川。

  曾任三北防護林建設局辦公室副主任的劉國棟,當年去火車站接劉文仕。他還記得那時雖已立春,但天還是很冷,劉文仕從塞罕壩來到寧夏,「幾乎沒有什麼行李,他身材魁梧,穿著樸素。」

  剛來銀川時,沒有房子,劉文仕就在招待所住了一兩年。

  「當時三北防護林建設局防護林工程涉及三四百個縣,這些縣劉文仕老局長絕大多數都跑過來了,光我跟著就跑了200多個縣。我們就帶一輛吉普車,通常一走就是一個多月,每個省區的防護林工程重點縣全都跑過來了。」現任寧夏農林科學院院長的李月祥,1982年畢業後被分配到三北防護林建設局,工作了11年。回想起與劉文仕共事的一幕幕,猶在眼前。

  「我們走走停停,隨時下車,每到一處,便會鍬挖鎬掘手刨,看看土質如何,樹長得怎麼樣,該種什麼樹。」

  「上車後還要立馬記錄,記錄完了,劉局長還要查看記錄了什麼。途中不能打盹,一打盹,他就會把我叫醒,讓我注意沿路觀察樹木的長勢。晚上再開會交流,有啥問題,如何解決?每天晚上工作到十點多才能結束。」

  「有問題不怕,可以刨開土看看為啥樹栽不活,一起想對策。」

  李月祥回想,劉文仕嗓門大,幹起工作雷厲風行,「那時候,單位許多難辦的事情都交給劉局長幹,肯定沒問題。」

  劉文仕有個外號叫「劉鐵嘴」,沒有經過調查研究的,從來不說。三北造林的各種數據,他全部記在腦子裡,講話從不打底稿。

  在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範圍內,寧夏是唯一全境列入的省區。劉文仕關心支持的鹽池機械化林場、六盤山林區,如今已是綠蔭遍地。

  三北工程實施前,寧夏林業生產總值0.15億元,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為1.15%。三北工程實施以來,全區林業生產總值突破200億元,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上升至5.4%。

  《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40年綜合評價報告》顯示,三北工程40年累計完成造林保存面積3014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由5.05%提高到13.57%,工程區年均沙塵暴日數從6.8天下降為2.4天。

  一輩子認真做好種樹一件事

  「國家科技成果完成者證書」「林業部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林業高級工程師」……

  劉文仕去世後,子女收拾遺物時,才第一次看到父親的各項榮譽和證書。

  他深藏功名,退休後依然為塞罕壩綠色發展提供建議,為三北防護林建設發揮餘熱。

  兒女們回憶,退休後,父親每天下午準時看報,直至病重入院。父親與子女談得最多的,也是國家的政策方針。

  「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在兒女們看來,12個字,就是父親留下來的最寶貴的財富。

  「父親一生光明磊落,淡泊名利,堅守信仰。」劉鋼鐵說。

  劉文仕是副廳級幹部,可老伴卻是掃大街的。

  「母親為貼補家用,自己找了份掃大街的活。我們經常幫母親去掃街,從三北防護林建設局到銀川十中那一段。」劉鋼鐵回憶,那時候還是土街,一掃就塵土飛揚,母親就這樣掃了近10年。

  「母親常腿疼,有一天,她疼得實在走不動了,讓我們抬她上床。就在我們將母親往床上抬的時候,『嘎嘣』一聲,從她左腿大腿處傳來骨折的聲音」,三兒子劉團結說,「把母親送到醫院,一查竟是骨癌。我們才知道,是母親長年忍著病痛掃大街,早都患上了肺癌,之後又轉為骨癌。不久,母親永遠離開了我們。」

  「父親一門心思撲在工作上,無法兼顧家庭。母親一生勤儉持家,走的時候僅57歲。」劉團結至今還將母親送的一角錢珍藏著,「母親去世前的1個月來我家,掏出一捆捆包紮整齊的一角錢遞到孫子手中……」

  劉鋼鐵說:「在塞罕壩的時候,作為場長的子女,我們沒有任何特殊待遇。投苗、拔草、推水車……林場的領導與廣大職工都是同吃同住同勞動,許多人都是帶著家屬義無反顧地從城市去壩上,一生艱苦奮鬥,這也是讓我們最敬佩的地方。」

  在塞罕壩時,老家的一位親戚因家裡生活困難,來到林場幹零活,後來想讓姑父劉文仕幫忙當個營林工,劉文仕沒有答應,拒絕安插,硬生生將親戚打發回了老家。

  來到三北防護林建設局後,劉文仕作風依舊。

  陳金立回憶,「劉場長到各分場檢查工作,有的分場會給劉場長專門準備細糧饅頭,但劉場長只吃窩頭,他說:『工人吃啥我吃啥』。」

  李月祥介紹,遇上到原國家林業部出差,住在招待所,劉文仕可以享受開小灶的待遇,但是劉文仕堅持與同事一起吃。

  劉鋼鐵說,父親晚年買了一套新房,還是兄弟姐妹一起湊的錢。後來他把老房子賣了,把錢悉數還給子女。

  2018年年底,劉文仕在銀川住院,在普通病房住了好幾個月,「我是共產黨員,給組織能省就省點」。

  今年7月1日,正在輸液的劉文仕,提醒兒女「今天是黨的生日」。

  劉鋼鐵說,父親黨齡74年,一直惦記著交黨費的時間,按時繳納。

  「父親一輩子就是奔著綠水青山去的。」劉鋼鐵說,父親一生奉獻給林業,如今,兒女的心願是把父母連同奶奶的骨灰,一起帶回老家,與爺爺一起安葬。他們將在周圍栽種樹木,讓綠意環繞,長青陪伴。

  劉文仕曾表示,自己這一輩子,就是認真做好種樹這一件事。

  你就是一棵樹!(記者 毛雪皎 陳永峰 王鼎 葛龍)

(責編:趙茉鈺、寬容)

相關焦點

  • 這棵樹獨木成林,僅一棵樹就佔地15000平方米,你知道是什麼樹嗎
    自然界的每一片森林都由成千上萬不同種類的樹木組成,構成綠色生態圈,使許多動植物繁衍, 一棵樹的體型無論多大,都不佔面積,頂多是發達的根系在地下蔓延, 你聽說一棵樹就構成森林的奇景嗎?這種現象也被稱為獨木成林,是非常罕見的自然景觀, 一棵樹是個體,形成了巨大的森林, 印度地區有大面積的植物園,從外面看植物園的樹木非常繁茂,枝葉非常濃密, 很多遊客第一次來這個植物園,以為這是森林,種了很多樹, 其實看起來像一片青森,但這裡只有一棵樹。
  • 抖音一朵花一棵樹是什麼歌 歌曲歌詞介紹
    抖音一朵花一棵樹是什麼歌 歌曲歌詞介紹時間:2018-03-06 23:18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抖音一朵花一棵樹是什麼歌 歌曲歌詞介紹 這首歌最近在抖音出的頻率也蠻高的,問題是還慢好聽,越聽月洗腦了,但是很多小夥伴找不到歌名,一起來看看吧!
  • 種種跡象表明, 趙西風的死是因為一棵樹
    要說誰不行,阿遊真是孬種,一棵樹掉下來就蔫了,也怪不得剛才趙西風數落他。來來來,我幫你一把,把這棵樹給扶起來。納了個悶了,你說樹能擋住馬。繞個道不行啊!下馬把樹搬到一邊不行啊!魏舒遊被一棵樹虐了,趙西風帶人繼續追趕。要說這Flag不能隨便立,趙西風剛讓手下跟緊一些。笑岔氣了都,這距離拉的,啥意思,風哥的話當放屁呀!
  • 抖音一朵花一棵樹是什麼歌誰唱的 紅山果歌詞是什麼
    抖音一朵花一棵樹是什麼歌誰唱的一朵花一棵樹歌名是《紅山果》安與騎兵演唱的。喜歡這種調調,好像背著背簍在山間石板路上跳跳,好自由好歡快。這個版本比《三年三天》EP裡的版本添了更多現代元素,也添了更多嬌嗔,甜度立馬上升十個加號。安與騎兵:組合成員,安靜(女)、騎兵(男)。內地音樂唱作組合。
  • 抖音一朵花一棵樹是什麼歌誰唱的 紅山果完整歌詞介紹
    抖音一朵花一棵樹是什麼歌誰唱的 紅山果完整歌詞介紹  抖音一朵花一棵樹一座房子是什麼歌  據悉,這首歌曲的歌名叫做《紅山果》。  抖音一朵花一棵樹歌詞  一朵花,一顆樹  一座房子,一條路  一座山,一條河  一隻小船,一個我  一顆心,一把火  一個木瓜,一個你  划著船,過了河  你在水邊看著我  一年前,你路過  我家門前的那條路  我悄悄地看著你
  • 當你覺得畫畫很輕鬆的時候,不妨試試先畫好一棵樹
    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你有試過畫一棵樹嗎?其實樹木在繪畫題材中是非常複雜又深奧的,相信繪畫愛好者都知道希金斯風景油畫。他是俄國風景畫發展上的一個獨立學派,一個裡程碑式的人物。大自然的美麗是很難刻畫的,想要畫好一棵簡單的樹,也需要過硬的素描基礎。
  • 截至2019年8月底螞蟻森林一共種成了多少棵樹 一起來看看吧
    截至2019年8月底螞蟻森林一共種成了多少棵樹 一起來看看吧時間:2020-08-08 10:06   來源:格雷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截至2019年8月底螞蟻森林一共種成了多少棵樹 一起來看看吧 截至2019年8月底,螞蟻森林一共種成了多少棵樹?
  • 抖音一朵花一棵樹一座房子是什麼歌誰唱的 紅山果歌詞介紹
    抖音一朵花一棵樹一座房子是什麼歌據悉,這首歌曲的歌名叫做《紅山果》。紅山果為第三季中國達人秀人民大會堂半決賽中表演曲目,也是2012年度星光大道總決賽的冠軍曲目。該歌曲由安與騎兵作詞作曲並演唱。
  • 畫畫心得:一棵樹莫名其妙的樹
    今天怎麼為什麼畫的都是樹買的顏料沒到,想畫複雜的,發現沒有留白液特別不方便,基本好多畫都需要留白液,就一直在畫這顆樹,而且我覺得我畫的樹比我用水彩鉛筆好,能長點信心,大家畫畫都得需要信心不然很容易放棄,最好記錄下來才能有進步這顆柳樹就是沒有用縫隙大的扇形畫筆造成的一坨葉子
  • 做到這些7天種好一棵樹!
    大家之所以那麼喜歡螞蟻森林,除了可以打發時間之外,重要的還是因為當能量積攢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能種上一棵屬於自己的樹。對於上班族來說,沒有時間自己去種樹,卻能以這樣的方式為國家的綠化做出貢獻,感覺還是很不錯的!
  • 山東小夥用8年種出天然椅子,一棵樹就是一把椅子
    近日,山東濟寧泗水縣中冊村民張永朋用了8年的時間在地裡種出椅子一事在網上引發了一眾網友的關注。張永朋介紹,種出來的椅子是一把生態藝術且實用的椅子,經歷了八年的時間才將其種出,要在植物生長的過程中人為幹預讓植物自然長到一起,一棵樹就是一把椅子。
  • 抖音一朵花一棵樹是什麼歌 曾是2012屆星光大道冠軍成名曲
    抖音一首民族歌曲火了起來,經典就是經典,再被眾人翻唱,依然很動聽,那麼抖音一朵花一棵樹是什麼歌呢?據悉,這首歌曲的歌名叫做《紅山果》,是組合安與騎兵唱的,不過近幾年很少能聽見安與騎兵的消息了,安與騎兵是兩個人組成,二人是情侶。
  • 纏枝、挺杆、屈節、鈕裂、一棵樹如何畫?看了這篇你絕對能學會
    枝幹先畫主線(也稱「傾向線」),以便掌握整棵樹的氣勢。 七、樹分四枝 樹分四枝,指的是一棵樹應有前後左右四面伸展的枝梢。如從左右兩面出枝只有平面的感覺,如若四面出枝即四面有形就有了立體感。
  • 家門口的石榴樹,是離母親最近的一棵樹了
    同一棵石榴樹,在我腦海裡留下不同的印象,仿佛家門口有無數棵石榴樹。家門口的石榴樹,是離母親最近的一棵樹了。母親最喜歡的樹就是它了。母親出門散步,總要在樹下站一會兒,總要仰頭望一會兒,看它開的花,看它結的果,沒花沒果的時候就看葉子。母親把石榴樹當成我來看了吧?因為她和我說過:在五月出生的孩子,都是屬石榴花的,五月是石榴的花季。
  • 三毛:如果有來生,我要做一棵樹
    在重慶的三毛如果有來生,我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恆,沒有悲歡的姿勢,一半在塵土裡安詳,一半在風裡飛揚;一半灑落蔭涼,一半沐浴陽光,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如果有來生,我要化成一陣風,一瞬間也能成為永恆。
  • 科學家:一鯨相當於20億棵樹!
    但還有一種生物你們絕對想不到,它也是可以很好的吸收二氧化碳,那麼你知道是什麼嗎?這種是生物就是鯨魚,是不是感覺很神奇?為什麼海洋中最大的哺乳動物被稱為是對抗全球變暖的利器呢?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給出的結論,即鯨魚在固定碳和維持海洋生態健康方面的價值超出了1萬億美元。因此可以得知,在應對全球變暖的這個問題上,鯨魚可是出力不少。
  • 《怦然心動》:在愛情中要做一棵樹,不要做一枝花
    《怦然心動》:在愛情中要做一棵樹,不要做一枝花這部電影中的女主朱莉,一直虔誠地相信三件事:樹是聖潔的(特別是她最愛的梧桐樹)、她在自己家後院養的雞生出來的雞蛋是很衛生很乾淨的、有一天他一定會布萊斯接吻。
  • 用蘋果砸牛頓的那棵樹現在怎麼樣了?現在5個人手拉手都抱不住
    用蘋果砸牛頓的那棵樹現在怎麼樣了?現在5個人手拉手都抱不住我們現在的科學能發展到這個地步實屬不易,現在我們對於科學的探索都是建立在前人的科研成果之上的,沒有前輩的多次試驗總結,我們現在的科研成果肯定也會止步不前。
  • 明星紋身:譚維維紋花臂,江疏影紋星星,而他直接紋了「一棵樹」
    小夥伴們大家好,小編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明星紋身:譚維維紋花臂,江疏影紋星星,而他直接紋了「一棵樹」。 嚴屹寬是一個很低調的演員,近兩年雖然沒什麼新的作品,但是早年在《水滸傳》中飾演的浪子燕青,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前胸後背都紋滿了紋身,胸前紋了一隻燕子和一棵樹,還是一棵松柏,
  • 沙漠中的「瓶子樹」:一棵樹能儲存2噸水,關鍵時刻能救命!
    這種樹呢也叫做紡錘樹,就是因為形狀的原因,它的肚子部分是很大的,裡面有很多的水,一棵樹能儲存2噸水,可以說是非常多了,其實也是原因環境讓這種樹進化成這樣的。在雨季的時候就拼命存水,這樣才能熬過旱季,如果你在沙漠之中遇到這種樹的話就可以劃開它的樹皮,就有水流出來了,關鍵時刻能救命!不知道你有沒有見過這種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