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叔說事:貝聿銘逝世?|「現代建築最後的大師」讓光線來作設計

2020-12-05 央廣網

         著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逝世,享年102歲。 

 貝聿銘被譽為「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他折衷中西、融匯古今,將所學、所感都融入到自己的設計中。他的代表作包括巴黎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香港地標中銀大廈、蘇州博物館等。

 1983年,貝聿銘獲得建築界最高榮譽普利茲克獎。他曾說過,「最美的建築,應該是建築在時間之上的,時間會給出一切答案。」

【出身名門,卻獨愛建築設計】

 貝聿銘1917年4月26日出生於中國廣州。其祖上貝家原籍浙江蘭溪,明代中葉遷居蘇州,是吳中當地的名門望族,吳中貝氏,被媒體稱為「可能是中國唯一富過15代的家族」。

 清朝中期的貝慕庭為吳中巨富,與戈、毛、畢姓人家合稱為當時的「蘇州四富」;顏料大王貝潤生是貝聿銘的叔祖;其祖父貝理泰是清末著名的金融家,父親貝祖詒則是中國銀行的行長。 

 作為「富15代」,貝聿銘似乎無需努力便可坐享其成,但他偏不!

 他17歲高中畢業後,父親本來希望他赴英國攻讀經濟學。但是當時的貝聿銘卻對建築設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最終選擇了赴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建築,後轉學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建築工程,27歲時在哈佛大學建築研究所深造,1946年,他取得哈佛大學建築碩士學位。

 1948年,31歲的哈佛大學建築系助教貝聿銘離開安靜的校園,來到大城市紐約。貝聿銘加盟房地產開發商,擔任建築研究部主任。這成為貝聿銘人生軌跡轉變的一個節點。

 他從設計公寓起步,逐步轉向公共建築。1955年,他與在地產商齊氏威奈(Webb &Knapp)共事的建築師一同成立貝聿銘建築師事務所,事業逐漸起飛。1964年,貝聿銘獲得甘迺迪圖書館的設計權,這一建築令他聲名鵲起。

【獎項無數,建築作品遍布全球】

 70多年來,這位建築界的華裔奇才為世界帶來了各種精彩絕倫的作品。他的建築作品遍布全球,包括中國、法國、美國、德國、日本、澳大利亞、新加坡、加拿大、盧森堡、甚至遠至卡達。

 巴黎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甘迺迪圖書館、華盛頓國家藝術館東館、香港中國銀行大廈和蘇州博物館等,都是貝聿銘留下的傑作。

 據粗略統計,貝聿銘設計的大型建築在百項以上,獲獎五十次以上。他在美國設計的近50項大型建築中就有24項獲獎。貝聿銘1979年榮獲了美國建築學會金質獎章,美國建築學會還把當年定為「貝聿銘年」。1981年,他獲得法國建築學金獎。

 1983年,貝聿銘獲得建築界的諾貝爾獎——第五屆普利茲克獎,獲獎後,他拿出10萬美元成立了一個資助中國學生來美留學的獎學金,鼓勵中國學生學成之後回國效勞。

 1986年,貝聿銘獲得美國時任總統裡根頒發的自由獎章。1988年3月,法國時任總統密特朗為表彰貝聿銘在羅浮宮擴建工程中的卓越表現,在竣工金字塔內,授予貝聿銘法國最為尊貴的榮譽騎士勳章。 

 1989年,貝聿銘獲得日本帝賞獎。2009年,他獲得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金獎。

【「人不應該隨便放棄自己的原則」】

 「讓光線來做設計」是貝聿銘的名言。「建築是對陽光下的各種體量的精確的、正確的和卓越的處理。」

 提到貝聿銘的代表作,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羅浮宮拿破崙廣場的玻璃金字塔。不過,這一設計最初在法國卻遭到了眾多非議。法國各大主流報紙都嘲笑他,法國文化部長更是公開批評,羅浮宮前的這座金字塔是「一顆寒磣的鑽石」。

 但貝聿銘仍然堅持了下來,他這樣說:「當時對於這個項目的批評聲,令我難以獨自承受。但人應該堅持,不應該隨便放棄自己的原則。當然可以有很多種堅持的方式,很多說服對方的方式。但那並不是說,我的堅持和要求會打折扣,我和我的建築都像竹子,再大的風雨,也只是彎彎腰而已。」

 面對壓力,貝聿銘將各種非議和懷疑拋諸腦後,堅持將自己的設計完善並建造出來。結果,金字塔的設計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甚至和艾菲爾鐵塔一樣,成為了巴黎的標誌。法國人還稱讚金字塔是「羅浮宮裡飛來的一顆巨大寶石」。

 1988年3月,為表彰貝聿銘在羅浮宮擴建工程中的卓越表現,法國時任總統密特朗在竣工的金字塔內,向貝聿銘授予了法國最為尊貴的榮譽騎士勳章。 

 2019年3月29日,法國羅浮宮紀念玻璃金字塔入口紀念落成30周年。時間證明了貝聿銘的正確,反對和質疑之聲早已平息,玻璃金字塔成為了巴黎的地標。 

【「我仍是一個十足的中國人」】

 儘管受到過多年西方教育,貝聿銘卻從沒忘記過祖國,「我在中國度過了吸收能力最強的少年時代,有種中國性,深深地留在我的身上,無論如何也很難改變。我仍是一個十足的中國人。」

 為祖國,他更是留下了不少令人眼前一亮的建築設計,包括中國銀行總部、香山飯店、香港中銀大廈等。

 2002年,85歲高齡的貝聿銘應邀回到蘇州,早在1990年就宣布退休的他,接手了他晚年「最大的挑戰」——蘇州博物館新館的設計。他將自己晚年這一力作視作「最親愛的小女兒」。對他來說,建造的過程就是一條虔誠的歸鄉路。

 為了尊重蘇州園林的特色,貝聿銘特地將古典與現代相結合,將蘇州博物館建成了這個城市最具靈氣的地方。

 在蘇州博物館的開館儀式上,貝聿銘說:「我73年前離開中國,但根在中國、在蘇州。這個博物館新館,就是我對家鄉的一點小小貢獻,有生之年還能有機會,為故鄉留下一個紀念,我倍感感恩榮幸。」

 這位華裔老人曾說過「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他留下了諸多傑作,激勵了無數華人,他的一生,是一部既充滿詩意又盪氣迴腸的史詩!

相關焦點

  • 世界頂級華人建築設計大師—貝聿銘經典作品欣賞
    貝聿銘,1917年4月26日出生於中國廣州,祖籍蘇州,美籍華人建築師。曾先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就讀建築學。其作品以公共建築、文教建築為主,被歸類為現代主義建築,善用鋼材、混凝土、玻璃與石材。他的代表建築有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藝廊東廂、法國巴黎羅浮宮擴建工程。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 貝聿銘的百年傳奇人生,只為呈現極致設計!
    玻璃與石材,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消息一出全法國炸開了鍋,一個崇尚自由的國度,一個自身充滿優越感的民族,怎能邀請一個美國的華裔建築師來擴建羅浮宮,貝聿銘頂著巨大的壓力拿出了設計方案,可前衛的玻璃金字塔設計激起了更大反對浪潮,被法國文化部長形容為便宜的鑽石,法國人也呼喊羅浮宮不需要埃及的金字塔。
  • 澳門科學館:貝聿銘與小城的不解情緣
    新華社澳門5月17日電(記者王晨曦)知名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在紐約曼哈頓一家醫院逝世,享年102歲。貝聿銘與小城澳門有著不解的情緣,澳門的標誌性建築之一澳門科學館就是他親自設計的傑作。  澳門科學館當天發布新聞稿對貝聿銘辭世表示哀悼,並向其家人致以深切慰問。新聞稿說,貝聿銘先生堪稱現代建築界的傳奇。
  • 蘇州博物館現代與傳統相交合,建築構造讓人大開眼界!
    蘇博的建築設計,一定會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蘇博是由建築大師貝律銘設計的,將蘇州博物館置於院落之間,博物館本身不大,但是設計的緊湊,既有中國傳統建築庭院的設計風格,又用清淡的色彩、簡單的線條勾勒出衝淡蘇州婉約風格的簡約蘇博確實讓我覺得很驚豔。
  • 國際建築大師貝聿銘辭世,發一組他設計的澳門科學館表示悼念
    今天一打開電腦,就看到很多關於國際華人建築大師貝聿銘先生辭世的消息,國人紛紛表示哀悼,就如同去年金庸大俠辭世時一樣,作為一位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華人大師,它的離開無疑建築設計界的巨大損失。他的代表建築有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藝廊東廂、法國巴黎羅浮宮擴建工程等,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他在國內的作品也有很多,比如北京香山飯店、香港中銀大廈、蘇州博物館、上海藝術博物館等皆出自他手。打開電腦,渝帆也曾拍過不少他之前設計的建築作品,其中澳門科學館便是其中之一,之前也沒有發過,現在正好發出來,算是對貝聿銘大師的悼念。
  • 貝聿銘: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
    來源:景觀中國網 1978年,華盛頓國家藝術館東館的設計建造成功,便已奠定貝聿銘作為世界級建築大師的地位了 .當時的美國總統卡特在東館的開幕儀式上稱,「它不但是華盛頓市和諧而周全的一部份
  • 美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最優秀的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
    10歲隨父親來到上海,18歲到美國,先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學習建築,於1955年建立建築事務所,1990年退休。  風格  作為最後一個現代主義建築「大師」,他被人描述成為一個注重於抽象形式的建築師。他喜好的材料包括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鋼。  作為20世紀世界最成功的建築師之一,貝聿銘設計了大量的劃時代建築。
  • 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丨緬懷大師貝聿銘
    1948年,貝聿銘接受美國著名地產商威廉·齊肯多夫的邀請成為設計師,將在象牙塔中的純學術用於建築。「對我而言,建築就是建築。沒有什麼現代建築、後現代建築、解構主義。如果你願意,你可以使用你所有想用的主義稱謂。但我不相信這些,它們如過眼雲煙,而真正留存下來的那一個還是建築本身——各個時代的建築。
  • 澳門科學館——貝聿銘
    2002年3月,澳門政府派出的澳門基金會代表團到達美國,邀請國際著名建築師貝聿銘和貝氏建築事務所為科學館設計圖紙。2005年12月上旬,澳門政府正式在澳門文化中心對出海面為澳門科學館的興建進行填海達六萬二千平方米的填海地;翌年10月19日,澳門科學館主體建築工程正式展開,2009年年中落成。
  • 用建築來認識臺中!超美13座精選建築是臺中獨有的風景
    以往談起臺中最知名的建築,在地人一定會想到名建築師貝聿銘設計的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特別的造型是臺中經典地標,也是不少人到臺中必去的景點,其實除了「它」之外,臺中還有很多厲害的建築呦。●普立茲克獎設計師作品,住在臺中的建築迷很幸福,算上興建中的案子,臺中就有多達6位普立茲克得獎設計師,7件作品(還未完成)互相輝映,震撼人心的建築之美也是臺中特有的風景。│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建築師:貝聿銘(1983年獲獎)、陳其寬。位於臺灣臺中市西屯區東海大學的基督新教禮拜堂,為著名臺灣建築師陳其寬與美國華裔建築師貝聿銘之作。
  • 臺中亞洲現代美術館:安藤忠雄臺灣首座建築,了解真正的建築大師
    大家應該對臺中霧峰 亞洲現代美術館Asia Modern 還相當不熟悉,位於亞洲大學校區內,2013/10才正式開幕啟用,這可是臺灣第一個 安藤忠雄 設計完成的作品,來這走一趟,就能了解什麼叫做真正的建築大師,完全顛覆臺灣人對建築想像的可能性!!!
  • 貝聿銘設計澳門科學館 特區政府耗資約7億澳門元
    中新網澳門8月15日消息:澳門基金會昨日表示,由世界著名建築師貝聿銘為澳門設計的科技館將定名為「澳門科學館」。科學館的設計費用將由澳門基金會負責,共六至七億澳門元的建築費及展品購置款項則由政府負責。
  • 澳門科學館敲定貝聿銘設計的外觀圓弧形方案
    中新網2月27日電 澳門基金會信託委員會26日舉行會議,會上通過採納由國際知名建築師貝聿銘設計、外觀呈圓弧形的澳門科學館概念設計方案,有關方案將在完成相關的行政程序後對外公布。  據澳門日報報導,澳門基金會信託委員會26日在政府總部舉行會議,會議由身兼信託委員會主席的行政長官何厚鏵主持,歷時約3個小時。
  • 在大師眼中,蓋房子與造椅子的區別在哪?
    椅子就像一個微縮的建築其中濃縮了設計師的設計理念和思想成為了傳播設計理念的完美載體因此,想要走近一位建築大師不妨從一把椅子開始扎哈·哈迪德Zaha柯布西耶,他是20世紀最重要的建築師之一,是功能主義建築的泰鬥,是現代建築的「先鋒旗手」。
  • 蘇州園林式建築,藏品完美擺設,景點太多,它都排不上號
    博物館在我國的每一座城市都有著它的身影,今天要說的這一座則是有世界著名建築大師貝聿銘先生親自擔任操刀設計的。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它到底有多美吧~說到蘇州博物館,想必大家都非常的了解,今天要講的則是它的新館。在10多年前,經市委、市政府積極推進聯繫祖籍蘇州的貝聿銘先生,貝聿銘先生也是非常的激動,對於家鄉的建設他肯定是積極響應的。
  • 盤點我樂家居個性獨特的櫃門拉手設計
    以「設計鼻祖」著稱、高端時尚的定製家居品牌我樂家居(股票代碼:603326)擁有的這些原創設計拉手數量之多,可謂行業少有。今天就帶你來細數一下我樂家居這些個性獨特的櫃門拉手。 萊奧系列金字塔幾何拉手:古典與現代的完美融合我樂家居的新品「萊奧」系列,是對世界級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大師的紀念之作。
  • 澳門科學館設計概念圖則已獲澳基會通過
    【據新華社澳門8月15日電】著名建築設計大師貝聿銘為未來的澳門科學館設計的概念圖則目前已經獲得澳門基金會的通過。澳門基金會主席吳榮恪表示,預期澳門科學館的興建工程能在兩年內完成。  吳榮恪告訴記者,澳基會已通過貝聿銘為科學館設計的概念圖則,但技術圖則比較複雜,有關方面應該能於明年初完成具體的設計方案。
  • 澳門科學館設計概念已獲通過 預計兩年完成
    新華網澳門8月15日電 著名建築設計大師貝聿銘為未來的澳門科學館設計的概念圖則目前獲得澳門基金會的通過,澳門科學館的興建工程預期將在兩年內完成。澳門基金會主席吳榮恪說,澳基會已通過貝聿銘為科學館設計的概念圖則,但技術圖則比較複雜,有關方面應該於明年初完成具體的設計方案。  據悉,貝聿銘為澳門科學館設計的圖則與他原來的風格有很大分別。
  • 3層中空LOW-E玻璃、窗牆比超40%...帶你看港龍建築藝術表達
    建築大師梁思成、林徽因在《平郊建築雜錄》談到:「以貌取人或者不可,『以貌取建』卻是個好態度」。越是優美的建築越值得欣賞,越值得收藏。光與影在界定空間中呈現出另類的美感,作為時間與記憶的載體,建築猶如一個「時光寶盒」,開始細述自己的故事。而港龍·君望,以現代審美對話東方美學,極簡線條與色彩的完美融合,訴說這座城市裡屬於自己的故事。玻璃幕牆,現代建築的藝術表達建築給人的初印象,是外立面所賦予的。
  • 全球華人世界十大著名風水策劃大師與新加坡建築設計中暗藏的風水...
    小到居民買房,大到地標性建築,都暗藏風水玄學~雖然在新加坡也並非所有人都相信風水的神奇力量,但是據說新加坡眾多標誌性建築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來吸引財富和正能量。就算看過也會覺得設計巧妙,不會想到別的!今天小編就來給你聊點別的,看下面這張圖你看到草坪的設計就像一個阿拉伯數字 「 9」 嗎?這不僅是為了美觀,風水上可有講究呢~這裡的數字9象徵著長壽,長長久久!因此這兒也是情侶們約會的好地點!當然濱海堤壩在世界華人十大風水大師顏廷利先生的易經風水上還有另一個解釋,說它是濱海灣盆地的一個塞子,可以防止河流或「雙龍」駛向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