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知乎回答」改編成短視頻也會侵權

2021-01-10 環球網

原告辛先生訴稱,2016年11月24日,其在「知乎」網站標題為「有哪一瞬間讓你覺得被撩到或者成功撩到別人?」的網帖下,發表了以自己的真實經歷為內容創作的文字回答(下稱權利作品),依法享有著作權。2017年,辛先生發現新片場公司在新浪微博帳號「小情書LOVOTE」所上傳的播放量超過1400萬次的《第一天的開始,一輩子的堅持》短視頻(下稱被訴視頻)在人物設置、臺詞、故事情節等方面都和辛先生發表的權利作品一致。同時,被訴視頻也在騰訊網、優酷網進行了上傳。

後據辛先生了解,被訴視頻是新片場公司委託王先生攝製的。辛先生認為,新片場公司和王先生不僅共同侵犯了其對權利作品享有的攝製權,還與新浪微博的運營方微夢公司共同侵犯了其對權利作品享有的信息網絡傳播權。故辛先生訴至法院,要求新片場公司刪除在優酷網上發布的被訴視頻,同時要求三被告共同賠償其經濟損失50萬元及合理開支13709元。

被告新片場公司、王先生辯稱,權利作品屬於慣常表達且篇幅較短,缺乏獨創性,不認可辛先生為權利作品的作者。被告微夢公司辯稱,新浪微博上僅存在被訴視頻的連結,點擊播放時會跳轉到第三方網站,同時微夢公司為信息網絡服務平臺,被訴視頻已經及時刪除,微夢公司不構成侵權。

法院經審理後認為,原告辛先生主張權利的內容為發表於知乎網上的一段關於「有哪一瞬間讓你覺得被撩到或者成功撩到別人?」的文字回答,雖然篇幅較短,但通過一系列的人物設置及情節串聯等完整地描述了男女主角之間的愛情故事,在文字內容的創作上體現了獨創性,屬於獨創性表達,且可以通過有形形式複製,故應被認定為我國著作權法上所列舉的文字作品。辛先生提交的相關證據,可以認定其為權利作品作者,享有權利作品的著作權。

本案中,被訴視頻與權利作品雖在作品形式上有所不同,但二者仍存在表達上構成實質性相似的可能。在進行實質性相似判斷時,人物設置與故事情節之間具有不可分割的關係。根據本案中辛先生所提交的比對表,權利作品和被訴視頻中均包含了「男生堅持每天削一個蘋果送給女生」等情節,相似的人物設置與故事情節通過組合編排構成了被訴視頻與權利作品的主要內容,且各個情節均包含了人物、場景、發展經過及結果等細節。雖然,權利作品作為文字作品僅以書面文字體現表達,被訴視頻則由畫面、臺詞等動態影像表達組合而成,內容更為豐富,但在辛先生主張的相同情節構成獨創性表達的前提下,上述不同不足以影響法院認定被訴視頻和權利作品在情節的表達上構成實質性相似。此外,結合本案證據可知,權利作品發布時間早於被訴視頻創作時間,法院認定創作被訴視頻時,王先生有接觸權利作品的可能。

在「接觸+實質性相似」要件均滿足,且在案證據無法證明被訴視頻是王先生獨立創作的基礎上,辛先生要求新片場公司刪除被訴視頻,及要求新片場公司與王先生共同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的訴訟請求,法院予以支持。關於微夢公司的責任,法院認為微夢公司作為新浪微博的經營者,是信息存儲空間服務提供商,已履行適當注意義務,不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最終,法院判決被告新片場公司和王先生共同賠償原告辛先生經濟損失5萬元及合理開支13709元。

【分析】

本案的典型意義有兩處。

一是關於知乎回答是否能構成著作權法所保護的作品這一問題的論證。知乎回答是知乎用戶針對其他用戶在知乎平臺上所發布問題作出的回答,近年來,知乎回答已發展成為一種較為常見的公眾在線分享經驗的新方式。隨著這一交流方式的發展,與之相關的著作權糾紛也隨之增多。本案所涉及的知乎回答字數雖少,但通過一系列的人物設置及情節串聯等完整地描述了男女主角之間的愛情故事,在文字內容的創作上體現了獨創性,同時該回答可以通過有形形式複製,屬於受我國著作權法所保護的文字作品。

其二是關於不同形式的作品間抄襲的認定。在認定兩作品之間是否構成抄襲時,除需要依據「接觸+實質性相似」規則進行判斷以外,還應當明確根據著作權法的相關理論,完全獨立創作完成的兩個作品,即使符合「接觸+實質性相似」的要件,也可以分別享有著作權,不必然會被認定為構成抄襲。因此法院在本案中首先論證了權利作品和被訴視頻之間存在實質性相似,隨後考察了被告具備接觸權利作品可能性,最後結合被告無法證明被訴視頻系獨立創作這一事實,認定侵權行為成立。

相關焦點

  • 知乎回答被改編成短視頻,拍攝方被法院判侵權賠6萬餘元
    網民辛先生在知乎網站某網帖下發表了以自己的真實經歷為內容創作的文字回答,後發現這些文字被改編成短視頻,故將短視頻的製作方、網絡傳播方等單位訴至法庭,索賠損失。近日,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對此案審理後,認定回答文字構成文字作品,受法律保護。
  • 「知乎回答」被改編成短視頻 拍攝公司和拍攝者共擔責-知乎 作品...
    原標題:「偷」用300字知乎問答拍視頻判賠6萬  辛先生在「知乎」網帖下發表了以自己的真實經歷為內容創作的文字回答後,發現該文字被改編成短視頻。為此,辛先生將拍攝者、拍攝公司和發布平臺告上法院,要求三被告共同賠償其經濟損失50萬元及合理開支1萬餘元。  昨天,北京青年報記者獲悉,海澱法院審結了此案。
  • 「知乎回答」被改編成短視頻,拍攝方被訴,法院這樣判
    辛先生在「知乎」網站某網帖下發表了以自己的真實經歷為內容創作的文字回答,後發現該文字被改編成短視頻,遂將北京新片場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王先生等告上法庭。今天記者獲悉,海澱法院判決新片場公司停止侵權,與王先生共同賠償辛先生經濟損失5萬元及合理開支13709元。
  • 巫師財經知乎「落馬」啟示錄
    日前,一條標題名為《巫師財經的投行經歷是抄襲的》帖子引起各方網友圍觀,該帖子主要從巫師財經的人設和視頻文案內容方面進行分析,指出其介紹自己投行經歷的視頻《金融各細分行業概覽+鄙視鏈+職業發展,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路人》文案被扒出源自某個網友4年前在知乎的匿名回答。同時,其熱度頗高的《楊超越與資本博弈之路,起底幕後老闆和資本運作,【資本與明星01集】》、《逆風翻盤!
  • B站抖音合圍,視頻這碗飯知乎要怎麼吃?
    這一年,在意識到知識內容與視頻的結合點後,知識平臺紛紛布局短視頻,Quora在2017年7月內測視頻版塊,當用戶搜索問題時,相關視頻會在信息流中一併被推送;知乎也在2017年低調開始了視頻的嘗試,如今視頻分散在知乎各個板塊,成為圖文內容的有力補充,然而由於沒有像微博故事、頭條西瓜這樣的視頻入口,因此知乎的視頻給人感覺存在感很弱。
  • 知乎上市,「錢途」未卜
    早在2018年6月初,知乎便對App和首頁進行了改版,在原有的關注、熱榜、推薦的首頁結構上,新增「視頻」專區。2019年3月初,知乎App再次改版,視頻產品和功能進一步升級,並增加「視頻回答」入口。與此同時,知乎又快馬加鞭德地推出旗下短視頻項目「即影」,然而令人沒有想到的是,該項目僅內測一個月便宣布解散,知乎的短視頻業務也一度陷入沉寂當中。
  • 盤點短視頻的17個素材來源,讓你也能輕鬆做出高質量內容!
    在短視頻這一塊,內容是爆款的必備條件,優質的內容一方面要看創作者對信息的整合能力,一方面要看創作者的素材挖掘能力。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知乎大V為什麼能在不同的領域都寫出爆款的問答?因為他們的素材挖掘能力強,能在專業的地方找到專業的內容素材;因為他們的信息整合能力強,能用不同的素材來組合出一篇優質的回答。
  • 郎朗知乎回答二次元問題,與鋼琴結緣竟因《貓和老鼠》
    了解郎朗的粉絲都知道,他是一名知乎的重度用戶。11月6日,應@知乎動畫邀請,郎朗回答了問題「把ACG文化和音樂結合起來會怎樣呢?」,分享自己與ACG領域之間的不解之緣。漫畫改編電影版的結束方式,也非常浪漫,讓人為之心動。為電影彈奏曲子的時候,我腦海中又浮現出了很多童年時的回憶。」在今年二月,郎朗與虛擬歌手洛天依舉辦了一場全息演唱會,現場合作《茉莉花》等曲目,這次經歷也使他感受到了ACG文化愛好者們的熱情和活力。
  • 企鵝號知乎攜手成立聯盟打擊盜版「搬運工」
    同時,對於內容創作者維權難問題,企鵝號還聯合知乎、視覺中國、中國聯通等多家機構共同發起「內容版權聯盟」,打擊侵權盜版,從源頭保護創作者權益。流量資金平臺扶持,三個100億助力原創者騰訊推出的「百億計劃」將以100億流量、100億資金和100億產業資源,在流量和變現、投資孵化、線下文創基地等領域全面扶植內容創業者。
  • 短視頻時代,侵權正在瞄準自媒體人
    版權問題,就像一個定時炸彈,沒有人能預料到苦心經營的成果會在哪一天被摧毀。近日,有讀者爆料稱,某字體公司正在針對性排查抖音的字體侵權問題。不過遺憾的是,我們目前暫時還無法核實該字體公司的具體名稱。但毋庸置疑的是,侵權事件已然日趨常見。
  • 短視頻素材要從哪裡來? 推薦幾款好用的素材搜集軟體
    短視頻做的好能賺錢,所以吸引了很多人來創作短視頻。那麼你知道短視頻素材要從哪裡來嗎?今天在這裡推薦幾款好用的素材搜集軟體,下面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 網絡主播拍短視頻如何避免侵權?法官提示:「合理使用」才能不承擔...
    來源:經濟日報短視頻跟風現象多,如果表演或者錄製完全模仿別人的視頻。這種算不算著作權侵權呢?如果都是短視頻創作者自行錄製的視頻節目侵權,平臺是否也要承擔責任?給電影或電視劇中的片段進行配音,錄製了自己的錄音,這樣算侵犯著作權嗎?
  • 知乎IPO,十年「舍」與「得」
    就像如今很多人不能理解盲盒被炒到高價一樣,當時許多人也不理解知乎的邀請碼為什麼能夠被炒到幾百元一個。這種形式讓知乎迅速吸引到了高質量的用戶,彼時,知乎被稱為是高精尖人群的聚集地。用戶在上面的提問,往往能夠得到非常專業的回答。回答問題的人,常常是業內大咖。就連創新工場的創始人李開復也是知乎的活躍用戶。憑藉高調性的邀請註冊方式,知乎在近兩年的時間裡積累了40萬註冊用戶。
  • 娛樂社交版「抖音+知乎」?陌陌旗下App「誰說」用問答形式切入短視頻
    近日36氪發現了一款短視頻App「誰說」,該應用目前在蘋果App Store的評分達4.9分。集問答、短視頻、社交等功能為一體,玩起來有點類似抖音和知乎的合體。首次登陸誰說,會有一個漂亮的小姐姐用短視頻形式向你介紹怎麼用誰說。其實功能、操作上,和其他短視頻App基本一樣。視頻錄製頁面有美顏功能、加戲貼紙,以及十餘款濾鏡。你可以瀏覽別人的短視頻,也可以參與錄製、回答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或者自己創建問題。體驗完總的來說,其話題門檻低、比較有趣、小哥哥小姐姐顏值都在線,也有一些非一線明星入駐。
  • 知乎十年,內容社區的鏡與燈
    他說,希望知乎成為基礎設施級的產品,像搜索一樣滿足了人的普遍基礎需求,最終形態會是一個知識中樞,把各種需求和各種人在一個問題上連接了起來,形式上非常高效。 六年後的今天,知乎做到了嗎?一份知乎十年百問榜單或許能回答這個問題。
  • 內容啟示錄:知乎十年,我們看懂了什麼?
    2、再來看社會熱點流量,知乎更像是「深度版微博」,它已經變成諸多社會公共事件策源發酵的地方,今天的知乎熱榜已經成為類似微博熱搜的存在。這就為知乎創造了一個更加高頻的用戶場景,你每天會去微博上看發生了什麼熱點?那你會不會想知道這個熱點的來龍去脈,想挖掘背後更深入的東西,那麼來知乎吧。熱點型流量的特點是更加高頻、爆發性強。
  • 知乎拆「牆」
    張榮樂說,長期來看,知乎並不希望所有「鹽選會員」的內容都來自名人貢獻,相反,需要特別注重挖掘和培養知乎社區內各個領域的優秀回答者。 付費內容的選取標準,一是專業性,二是趣味性。能否把知識以簡單且結構化的方式傳遞給他人,這是知乎最為關心的。社區內作者的優勢在於了解用戶喜好。此外,內容分享如果一直是單項輸出,很容造成「這次講過了,下次就沒得講了」。
  • 知乎分析報告:用知識連接社區
    為了規避以上風險因素,市場後入者的信息服務切入點開始走向社會化和垂直化,尤其是在移動網際網路技術日趨興盛的近幾年,催生出在線直播、短視頻、個性化信息流等豐富多樣的產品形態,不斷從巨頭企業未涉及的垂直領域獲取用戶的使用時長,實現爭奪流量的目的。
  • 從知乎大學,望見知乎十年後的模樣
    知乎大學是如何誕生的誕生到現在,知乎已經從當初的「烏託邦」成長成為了一個「普惠社區」。而 2016 年上線的「值乎」是其開始向知識付費市場邁進的標誌。這之後的兩年裡,通過知乎 live、書店、私家課等不同產品形態的探索,這個普惠社區的「平臺」屬性越來越強。依賴早就構建起的社區氛圍,知乎的知識付費服務已成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