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11月5日訊(記者張皓)11月4日,北京門頭溝藍天救援隊收到獲救驢友快遞送來的一面錦旗,有參與救援的隊員表示「太不尊重」,這種感謝方式令人無法接受。此事一經曝光迅速在網上形成熱議,有人認為錦旗應該親自送上門,否則不如不送;有人覺得錦旗只是形式,感謝的心意到了就行,救援隊員不必過於苛責。網絡上關於此事的閱讀和各種討論達到數億次。
救援隊員收到快遞來的錦旗「很受傷」
4日上午,北京門頭溝藍天救援隊收到了從河北石家莊一個村子寄來的包裹,打開一看,是一面錦旗,落款為「靈山十三名被困群眾敬贈」。
看到錦旗,曾參與救援的藍天隊員劉桐卻並未因此高興,反而氣憤無比,他表示無法接受:「我們救人完全自費,不求回報,被快遞錦旗,是一種不尊重!」
今年10月29日,該救援隊聯合多方力量,深夜進山救下13名被困在靈山主峰的驢友。劉桐說,當天9名藍天隊員接到救援任務後集結,和消防員一起上山。整個救援過程藍天隊員輾轉230餘公裡,夜間搜山行進20餘公裡,用時18多個小時,「有好幾名藍天隊員住在城裡,他們早上一下山顧不上休息就往單位趕。」劉桐說,其中有兩名隊員還崴腳受了傷。
「10月30日上午,救援人員將13名被困驢友救下山後,其中一名男領隊問自己要了消防救援站、派出所和藍天救援隊的地址,沒想到他們會以這種方式表示感謝。」劉桐說,在微信上,劉桐和驢友團領隊確認了這是他們寄來的錦旗,當即向其表示:「我要是知道你快遞錦旗,我就不給你地址了,您要有心就來了,我們不缺錦旗,謝您啦。」
獲救驢友表示這是大家的一點心意
聽說劉桐要將錦旗退回,獲救驢友團隊領隊微信上回覆:別啊,這是大家的一點心意,請您們笑納。
(圖片來源網絡)
這名領隊解釋,他們是本來想親自去,因為有些驢友工作特殊,此前被報導影響了正常生活,所以不想再引起關注,就選擇了快遞錦旗的表達謝意的方式。
該領隊最後還表示,他和被解救驢友特別感激藍天隊員,寄錦旗不是不尊重看不起人,希望藍天隊員不要誤會。
不過,劉桐並不認可領隊的這一說法,錦旗像是直接在網上下單寄來的,而且送錦旗和工作特殊、是否受到關注沒有關係,「這是最起碼的禮貌問題。」
今日上午,楚天都市報記者聯繫上北京門頭溝藍天救援隊牛隊長,詢問對方有沒有來人「補救」、錦旗是否退回等進展,牛隊長表示:這只是快遞錦旗的方式不當,此事到此為止。
禮儀專家表示感恩值得肯定能夠踐行更好
獲救者快遞送錦旗,而非當面道謝,這樣做合適嗎?此事一經曝光,在網上迅速形成熱議。
有人認為,千裡送鵝毛,禮輕情意重,中國人看重的是誠意,快遞送錦旗之所以遭人反感,就是因為沒有體現出誠意,你不送錦旗都沒事,送卻是找快遞送,還不如不送,這是起碼的禮貌問題。這種網上訂個錦旗快遞送恩人的做法未必太簡單隨意。別人不怕山高路遠,免費義務救你,不該親自登門表示感謝嗎?難道13個獲救者就抽不出來兩個人?不想登門感謝的理由有千萬個,而只要你真正懂得感恩,上門送個錦旗,肯定不是啥難事。因為,送錦旗的目的是要表達對救命之恩的感謝之情,錦旗僅僅是道具,能真正承載感情的,是具體的人。
也有人認為,快遞已經是種普遍的正常生活服務了,快遞錦旗沒有絲毫不尊重救人者的意思,雖然場面上是比親臨現場差了點,但送錦旗主要是表示心意,也不一定就是非要親臨現場。救援隊員救人值得讚揚,但是拒絕快遞錦旗反應過度,顯得有點矯情,救援隊員公益救人,用不著在乎是否有錦旗回報,更不用在乎錦旗的送達方式。獲救者想表達謝意,形式其實並不重要,每個人有不同的表達謝意的方式,快遞送錦旗並不能說明被救者不重視。加之,出於各種原因,要求所有的被救者按要求的形式答謝,未免有道德綁架之嫌,我們不應吹毛求疵。
湖北省禮儀學會會長武漢大學李榮建教授認為,獲救者快遞錦旗感恩的心意是值得肯定的,送錦旗表達感恩,是道德實踐精神的一種自覺活動,要是能夠當面送那就更好了。如果不能當面送,可以提前溝通,想得周到一些,比如視頻通話,言明自身在生活或工作方面的不當,也不至於讓突然收到快遞錦旗的隊員產生反感情緒。多數情況下,救援隊看的是心意而不是形式,心意到位了,即便不送錦旗,也能得到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