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 -----
----- 廣告 -----
----- 廣告,也是一種資訊 -----
一個關於養蝦重鎮轉型的故事
文/圖 水產前沿 李釩
「這條苗救活了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莫興強笑道。
「畝產1000斤比比皆是,大部分人都賺錢了。」莫逢藝稱,很多外出打工的人都回來養蝦了。
他們所說的正是廣西的養蝦重鎮——黨江鎮,位於北海合浦縣,對蝦養殖歷史悠久,養殖面積近5萬畝,以土塘為主。鎮上、村裡小洋樓鱗次櫛比,便可想像當年養蝦業的光景。如同所有對蝦主產區一樣,黨江鎮也經歷過低潮,蝦塘荒蕪,蝦農一籌莫展。然而這兩年又重煥生機,塘租暴漲。這個養蝦重鎮,到底被誰「救」了。
合浦密集的蝦塘
雜草叢生的蝦塘,煥發出了新生機
合浦的對蝦養殖區主要集中在黨江和西場,以2-5畝的小面積土塘為主。其中漁江村、更樓村是黨江鎮養蝦水平最高的地方,年景好時畝產2000-3000斤也不為奇。然而這樣的好光景持續的時間並不太長。
「我養了三年快大苗,一分錢都虧完了。30天左右就容易出問題,轉肝期很難過,管理難度大,經常全軍覆沒。養普通苗大小不一,生長速度慢,養殖效益低。」莫祖芹回憶說,由於蝦難養,黨江出現很多空塘,雜草叢生,很多人都外出打工了。
「前些年300元/畝都沒有人要,現在塘租又漲到1500元/畝了,大家都回來養蝦了,蝦塘很搶手,現在黨江已沒有空塘。」莫祖芹今年開始轉養海壹的高抗苗,畝產600多斤,海壹高抗苗讓他重新燃起了養蝦的希望。
「海壹的高抗苗救活了很多人,包括我在內。」莫興強始終認為種苗佔了80%的成功因素,海壹高抗苗恰恰滿足現在的養殖需求:高病抗力,生長速度也不慢,出了問題好調整,不會「死光光」。他今年一個3.6畝的池塘總產量2976斤,畝產達826斤,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據悉,去年黨江市場高抗苗佔比高達8成,而前年還只是6成,2019年有望突破9成,高抗苗的普及使黨江的養蝦業煥發出了新生機。
黨江的蝦塘
高抗苗也高產:畝產1000斤的比比皆是,一年可養3造蝦
與其它「高抗苗+低密度」的養殖理念不同,黨江鎮繼續延續養殖快大苗時的理念,摸索出了一個極具特色的「高抗苗精養模式」,畝產過1000斤者比比皆是,也刷新了傳統對高抗苗只適合低密度養殖的認知。
據莫祖芹介紹,由於當地多以2-5畝的小面積塘口為主,追求高產,投苗密度一般在7-8萬尾/畝,高者可達10萬尾/畝。通過精細化的管理,以提高養殖效益。
莫逢藝便是其中的典型。2019年全部投放海壹的高抗苗,其中一個4畝的池塘總產量3875斤,畝產968斤,一年可養三茬蝦。莫逢藝總結高密度養殖高抗苗的幾個經驗:
1.早造蝦比中造蝦好養,成活率更高。莫逢藝介紹,海壹高抗苗耐受性強,春茬蝦的成活率反而比中造蝦高,生長速度也不錯,一般春茬蝦110天就可以達到30頭左右,按照這個節奏,一年養三批沒有問題。
「我們這裡一般會博春茬蝦,中造蝦休息,再養一批晚造蝦。可以避開高溫期,蝦價也更好。或者中造蝦放快大苗博一博,不行馬上清塘接著下一批。」莫逢藝說到。
2.低鹽度更好養。一般2‰-5‰鹽度比較好養,鹽度高生長速度稍慢,弧菌病易爆發。
3.少量多餐。一天投餵3-4餐,可以有效提高生長速度。倘若暴發白便,可停料三天,然後拌料內服乳酸菌,對防治白便有一定效果。
4.配備充足的增氧機。千萬不要以為投放海壹高抗苗就一勞永逸了,高強度的增氧更容易將海壹高抗苗的優良特性表現出來。
生石灰+益生菌,養蝦就是那麼簡單
蘇比會大娘的養殖方式看起來更加「簡單粗暴」:連續兩年使用海壹高抗苗,放苗密度5萬尾/畝,「生石灰+益生菌」調水,其中一個5.5畝的池塘總產量6275斤,畝產1140,一造蝦賺了十幾萬。
「我養蝦沒有什麼絕招,最重要是選擇優質的高抗苗,其次就是調好水。我通常都是用生石灰調節酸鹼度,再使用益生菌穩定生態系統,現在養蝦真的輕鬆了很多。」蘇比會說到,「海壹高抗苗,高成數、有長速、有產量、有規格,早造蝦90天『出欄』,售價29元/斤,中造蝦80天『出欄』,規格38頭。70頭規格是生長速度是最明顯的階段,後勁足,不像土苗後期就不長了。」
海壹高抗苗養出的大蝦
海壹高抗苗養出的大蝦結實、壓秤,耐運輸,好加工
放早苗、小棚標粗、水袋保溫…不斷進步的黨江養蝦業
「黨江對於養蝦,生命不息,奮鬥不止。」一位當地養殖戶如此總結,在經歷過輝煌、低谷後,黨江近兩年的對蝦養殖業也在發生著潛移默化的轉變。
(一)、選擇優質高抗苗。目前黨江的高抗苗普及率達到8成,面對魚目混珠的市場,養殖戶越來越傾向於選擇大公司、大品牌的高抗苗,質量更有保障。
「我去年一共銷售了1億多尾海壹高抗苗,市場口碑已建立起來,銷量穩步提升。養殖戶相信海壹這個品牌,相信海壹是做良心苗的。」海壹黨江經銷商劉光海表示,根據去年良好的市場表現,預計海壹高抗苗今年在黨江的銷量還將翻一番。
(二)、放早苗,趕早市,趕高價。「我遲了一個星期賣蝦,價格低了12元/斤,不見了幾萬塊錢。」莫祖芹介紹,黨江向來有放早苗的習慣,最早的春節後就開始投苗,為了獲得更高的蝦價和避開高溫期的白便問題,黨江養殖戶放苗的時間越來越早,但2017年春造蝦由於氣侯原因,9成人虧本仍令人記憶猶新。但現在養殖戶對放早苗卻越來越有信心,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現在逐漸摸清楚海壹高抗苗的習性了,在低溫期仍然有很高的成活率,三月份水溫上升後,長速馬上就趕上來了,4月底5月初就可以出蝦。早造蝦一般100天左右就可以達到35-40頭左右,售價35-40元/斤左右,效益非常可觀。」莫興強興奮地說到,他今年打算繼續將放苗時間提前,順利的話一年要養3造蝦。
(三)、新嘗試:小棚標粗、水袋保溫。儘管海壹的高抗苗耐低溫能力出眾,但黨江傳統的放早苗模式仍然有很大的風險,靠天吃飯,用一種賭博的心態去養這條蝦。早春直放外塘的模式風險極高,升級模式迫在眉睫。
1.小棚標粗。近年來,黨江養殖戶開始嘗試小棚標粗模式,規避極端氣侯帶來的風險。小棚標粗具有造價低、放苗早、可控性高等優點,蝦苗在小棚內標粗到3-4公分,待水溫穩定後就可以分到外塘,一般4月底就可以出蝦,此時是對蝦上市「青黃不接」的時候,蝦價高位運行。
2.水袋保溫。由於黨江的池塘面積一般較小,塘基可利用的空間有限,所以當地養殖戶又因地制宜地創新了另一個蝦苗保溫方法:用塑料水袋鋪設塘底,將地下水抽入袋中,利用地下水水溫高的特點,蝦苗可以趴在水袋上保溫,以減少低溫期的風險。
黨江鎮使用PVC管搭建的小棚
在池塘底部鋪設水袋保溫
「2019首屆海壹土塘養蝦能手」
評選活動
水產前沿聯合海壹水產種苗有限公司,以「大數據▪大服務▪大升級」為主題,發起「2019首屆海壹土塘養蝦能手」評選活動。一方面,高手在民間,希望通過此次活動,將一線的養蝦能手挖掘出來,匯集民間智慧,從碎片化的經驗中,轉化成科學的數據和表述,供業者參考;另一方面,通過大面積的市場調研走訪,探索對蝦養殖中對「大數據」的收集、分析、研究的可行性及指導意義,同時協助企業探索全面的服務升級。以下為第四輪參賽者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