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讓人感懷的恐怕就是這個只活了三十年的納蘭性德。「慧極必傷、情深不壽」用來形容納蘭性德再合適不過。他雖然只有三十歲的壽命,但卻留下了三百多篇詩詞。在「人人爭唱飲水詞」的清朝,納蘭性德卻是無人懂的那一個。在他的詞作裡流露的都是寫不盡的憂傷。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納蘭性德最「冷」的一首詞《浣溪沙·殘雪凝輝冷畫屏》
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
詞作的上闕交代了一個無人的靜謐的夜晚。幽怨的笛聲遠遠地飄來,雪雖然已經停了,但是還沒有消融的殘雪泛著冷冷的光。就連那原本應該是溫暖的畫屏也變得寒冷了起來。梅花片片飄落。此時已經是半夜,四周沒有一個人,月亮發出清冷的光。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裡憶平生。
納蘭性德說:我是人間最多愁善感的過客。想起往事忍不住肝腸寸斷、淚流滿面。在幽怨的笛聲中,回憶起過去的點點滴滴。
詞裡所寫的「君」是誰?
這個有兩個解釋,都能夠解釋得通。一種是說:也許納蘭性德在看著某本書,沉浸在他人的故事裡,忍不住涕淚橫流。
還有一種解釋:「君」就是納蘭性德自己。因為納蘭性德是一個至情至性之人。他很多的詞作也都是因為懷念往事而憂傷到不能夠自拔。比如:「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便是看到了冰雪覆蓋的柳樹,想起春天的時候,他和她還在柳樹下,那時,那位心愛的女子眉若春山。而如今卻不可能再見。於是納蘭性德說我緊鎖的眉頭就算是再強勁的秋風也吹不開。
所以,這個「君」應該就是納蘭性德自己。他又陷入對往事的回憶當中不能自拔,以至於掩面痛哭。
這首詞裡所營造的「冷」
這首詞是非常有畫面感的。可以想像著一個身體孱弱的公子,站在窗前,看著梅花一片片飄落,看著殘雪慢慢消融,看著月亮也發出悽冷的光。他聽到一首特別憂傷的曲子,於是想起自己的過往,忍不住心如刀絞,痛不欲生。雪是冷的,月光是冷的,笛聲是冷的,最重要的是心也是冷的。
清朝憂傷的代言人: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所寫的詞裡,很少有笑,即便有也是回憶起當初的場景。相比那些隱而不發的感情,納蘭性德的這首詞更容易有代入感。有什麼比一個痛徹心扉的男人痛哭流涕更殘酷的畫面呢?也許每個人都是時光之旅的匆匆過客,但納蘭性德的一生只有少數幾年是快樂的,其餘的全都陷入在回憶和哀傷當中。
不肯放過自己的人最憂傷
納蘭性德擁有著顯赫的家世,光明的前途,但這些他都不以為意。即便是作為皇帝的一等侍衛,他也同樣不能開懷一笑。他的笑都給了他心裡那個不可能的人。於是,他憂傷,而且寧願自己憂傷,不肯自救,也不肯放過自己。可以說納蘭性德是固執的,是孩子氣的,也是最執拗和任性的。
也許只有這樣的納蘭性德才會寫出這麼多纏綿悱惻的作品,但我們在讀這些詞作時,卻又為他感到深深的惋惜。
我希望,讀這首詞的你,可以好好地活在當下。人生沒有回程票,也沒有非誰不可的感情。快樂一點吧,為自己。
感謝觀賞。
你的點讚和留言對我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