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社交網絡,我們最離不開的,便是微信朋友圈。有人說,從小小的朋友圈,便能看清社會背後的真相。這個圈子,就是一個小社會。
朋友圈上的各色各樣的動態,有人曬今天去了哪裡旅行,有人炫今天去了哪裡開派對,還有人在朋友圈裡發著各種各樣的微商廣告。
無論是那些人,看似「免費」的動態說說,卻蘊含著世上最昂貴的事物——人情。和物質金錢相比,人情是無形的,甚至什麼時候出現我們也不知道。
為何現在很多人都選擇屏蔽拉黑,可能是因為厭惡,也有可能是因為不能「顯現」於人前,失了自己的人情,欠了別人的人情。
白巖松曾說:「世上免費的東西,往往是最貴的。」
一條動態,也許你在針砭時弊,抒發感慨,可有人卻認為你在「指指點點」,針對自己,隨之的冷戰、抬槓便由此展開。
免費的動態,看似免費,卻讓許多人付出了錢財難以估量的代價。朋友圈,看似是自己的空間,其實它早已牽扯到更多人的心情和利益,讓人防不勝防。
世上最貴的事物,也許不是金錢,因為金錢看得明,也數得清。而人情,看不明,理不清,成了世上最難懂,也最不好還的事物。
朋友圈,易欠「人情」
曾經有個朋友,他一直從事著微商的工作。可最近他跟我說,他不想幹了,也不想再和人打交道了。
在剛做微商的時候,朋友其實不願在朋友圈上發廣告,可看到別人也在「源源不斷」地發著動態,他也想分一杯羹。
當他的同事看到他的產品後,便很好奇,進行了一番詢問。朋友看到生意來了,便在邊哄邊吹噓中開出了第一張單。
隨後,他接的單越來越多,但多是身邊人的單子。很多人去找他,不是因為他的產品有多好,而是因為他以前的人品還不錯,有個人信譽的「金字招牌」。
但好景不長,有些人用了他推銷的產品後皮膚敏感去了醫院。這件事一傳十,十傳百,那些人追著他要求退貨,可他知道這只是個例,但百口莫辯。
於是乎,他紛紛被人屏蔽拉黑,甚至有些人專門建了個群去詆毀他。慢慢地,他的名聲也就「一落千丈」,變成了「人人喊打」的對象。
面對身邊朋友親戚的排擠和厭惡,他深感無助。他感慨,原來世上最難還的,不是金錢,而是那些道不明言不清的「人情」。
朋友圈是一個是非之地,別人對你施以援手,也許你會認為你未來的「湧泉相報」能更好地維繫這段關係。殊不知,這只是你的一廂情願。
人情是什麼?就是別人對你的情誼,你不僅要百分之一百地還清,還要償還多倍於此的「利息」。不然,別人不會安心,而我們也不會好過。
朋友圈,最容易得罪人
在「人情」的背後,就是對人的得罪。朋友圈怎麼發動態是自己的事,可隨著圈子越來越大,看的人越來越多,它就成了「修羅場」。
你去到一個5A級的旅遊風景區準備拍照留念,順便上傳到朋友圈。可不一會,便看到一些或諷刺或奉承的留言,讓你的心特別不自在。
你去到一個高級餐館準備和家人慶祝,順帶發張照片傳到朋友圈。可最後你會發現,下面的留言多是羨慕和「奇怪」的言論。
生活本就是如魚飲水,冷暖自知的過程。人的心最容易生發的便是羨慕之感,你的幸福和美滿,別人看在眼裡,卻「刺」在心裡。很多人,大多見不得人好。
所以,這些人就會說你沒有人情味,有錢去吃喝玩樂,也沒錢幫助他們。這種邏輯,聽起來振振有詞,但卻是一堆的「歪理」。
自己有錢自己去玩,這有錯嗎?對於外人親戚,幫是人情,不幫是本分。可總有人喜歡拿人情說事,也就是「人情」,讓我們惹上一身腥。
朋友圈,自己過得太好是罪,因為別人會說你「利己主義」,毫無「幫扶」的人性。可說自己過得不如意呢,別人又會說你「矯情」,讓朋友圈的風氣變得消極。
朋友圈上的人,多是兩面人,也都是「雙標」人。拿著「人情」去說事,卻不曾反省,自己真的做到「人前留一線」的人情姿態嗎?
朋友圈社交,寧缺毋濫
不知從何時起,朋友圈的動態說說成了人們心中的「束縛」之所。它讓我們做事總是思前顧後,生怕一條說說便會得罪人一樣。
朋友圈社交,明面上說的是「朋友」,可背地裡卻是一群毫不相識,萍水相逢的陌生人。這群人沒別的特長,就是喜歡拿別人的生活說事。
曾聽過這樣一句話:「朋友圈的初衷便是要讓相知相伴的人能分享各自的生活,可過久了便變味了,生活變成了爭鬥,分享也成了一種「罪惡」。」
我們在日常的人際交往中,總喜歡廣交各路的朋友,認為「多個朋友多條路」,這句話沒錯。可慢慢地你會發現,沒有利益關係,又有誰是朋友呢?
人的精力就那麼多,沒可能讓所有人都順心如意。所以,那些看不得人好,總是抬槓羨慕的人,不妨請他們離開自己的朋友圈。
也許他們會說我們這樣做毫無「人情」可言。「人情」是很貴,可「人情」終究比不過自己生活的幸福。
人情,不僅是對他人有「人情」,還是對自己有「人情」。倘若對自己有「人情」了,那麼,便是對自己對社會最大的尊重。
朋友圈社交,始於「人情」,也終於「人情」。最貴的人情,與其說是對他人負責,不如說是對自己負責,因為自己的「人情」,永遠只尊重自己。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