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之間最大的不公不是金錢和地位,甚至不是智商,而是智慧

2020-12-05 行者啊

公平是相對的,不公平才是絕對的。

人和人出生在不同的家庭,成長中遇到的人事環境不同,就有了差距,再加上每個人的基因不同,加劇了差距,這種差距從某個角度來說就是不公。

表面上,人與人之間最大的不公是金錢和地位,貧富差距巨大,等級森嚴,百分之二十的人擁有百分之八十的財富、權利,而百分之八十的人只擁有百分之二十的財富,還要服從那百分之二十的人的意志。

有人說,出生決定了貧富貴賤,財富可以世襲,似乎智商也可以世襲。

據研究,人的智商由基因決定,後天的努力只不過是在框定的智商範圍內最大限度地發揮,不會有數量級的提升。這也從生物學的角度解釋了世襲。

基因不僅決定了智商,還決定了人的大部分體質,體質是適應環境的基礎。據統計,影響人壽命的第一要素就是基因。

拋開祖輩積累的財富不說,表面上金錢和地位的巨大差距背後可以說就是基因主導的智商和體質的差距。

人們用聰明形容一個人的智商高。

聰明可以量化,聰明與否,一道數學題立分高下。

聰明人善於總結套路,用最小的代價換取最豐厚的回報,可以是金錢、地位,也可以是關係、友情。聰明總是和「技巧」、「精明」、「精幹」聯繫起來。

然而,我們也經常見到「聰明反被聰明誤」、「耍小聰明」的說法。所以有了富不過三代,有了創業容易守業難。

這樣看來,聰明並非最大的不公。擁有智慧的多少才是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

聰明人以成敗論英雄,智慧者以心安論成敗。智慧者不一定聰明,聰明人可能沒智慧。

聰明人一生都在做加法,盛極而衰是他們的宿命。智慧者知道做減法,往往是否極泰來。聰明人只想把事情做到極致,而智慧的人總是留有餘地。聰明人喜歡辯論,以勝為目的,論點鮮明論據充足,步步緊逼,而智慧者的辯論以真理為目的,他們懂得適時退讓,息事寧人。

聰明和智慧的邊界很模糊,有時候進一步就是智慧。

聰明人看到螳螂捕蟬,智慧者看到黃雀在後,聰明人看到了塞翁失馬,智慧者看到蔫知非福。聰明人精於進退,智慧者善於轉化。

聰明一世糊塗一時,不聰明影響一時,而沒有智慧影響一世。

聰明人總是覺得不夠,要做到盡善盡美,而智慧者懂得水滿則溢,知道如何斷、舍、離。

智慧是戰略,聰明是戰術。聰明人精於工,智慧者知道路。聰明人總結方法,智慧者提煉規律。

智慧者的表現多不是很聰明,但有明顯的特點。

智慧者善於平衡。

不管處於什麼階層,混得怎麼樣,智慧的人善於自我平衡,就算拿了一手爛牌,也會努力儘可能地打好,無論輸贏,也可以打得心胸開闊,隨遇而安。

智慧者不為成功,而為心安。

忍耐和堅持本身就是智慧,寬容本身也是智慧。智慧者懂得何時取捨,知道什麼時候利用聰明,什麼時候將聰明藏起來。

智慧需要磨練和修行。

智慧與智商不同,智商的高低已經由基因框定,而智慧人生皆有,只不過被埋藏,需要用讀書、經歷、自省、貴人點撥、磨練去顯露。顯露的智慧沒有增加,只是起了作用,顯露得越多,起的作用越大,受益越多。

智慧和聰明不同,聰明人的高處總有更聰明的人,所以聰明人的遊戲就如在叢林中遇到猛獸,快人一步就能勝出,而智慧猶如暗室明燈,互相照亮。

聰明離智慧很近,只需要不那麼急功近利,就能跨越到智慧。願天下的聰明人都擁有智慧,人與人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社會越來越公平。

相關焦點

  •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不是情商和智商,而是
    人和人相處最基本的原則,其實就是互相理解,換位思考,平時跟學生講了那麼多智商情商的知識,卻很少提醒他們多動腦,勤動腦,改變習慣性思維,改變思維模式。重新備課是為上策。既要讀萬卷書,也要走萬裡踣,還要換位思考等我認為我什麼都好就是記憶力太差,今天知道了我還有一個最大的缺點,思維模式太差,最初級的轉換思維模式的方法是什麼,多讀書,改變你理解世界的思維模式。每個人的思維模式都各有所長。個人淺解,其實最大的差距就是重視規則,學習規矩和敬畏法則。
  •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不是智商,不是出身,而是……
    凡是辦大事,首先需要的見識和眼光,才能只是輔助。 秦朝末年,劉邦率軍率先攻入鹹陽。 諸將一窩蜂的去爭搶財物、美女,而蕭何一不貪戀金銀財物,二不迷戀美女,而是迅速跑到丞相府。
  • 試管嬰兒和正常嬰兒的差別,不是壽命,不是智商,而是這一點
    試管嬰兒和正常嬰兒的差別,不是壽命,不是智商,而是這一點 傳統的生育方式自人類出現以來,一直持續到今天,自然受精,十月懷孕,人類繁殖孕育,但隨著環境汙染,以及各種問題,總會出現各種不孕問題,或隨著年齡的增長,錯過了最佳生育年齡。如今試管嬰兒,代孕和其他現代技術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
  •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不是情商,不是智商,而是思維方式
    許多人問這位朋友為什麼每次參加同學會都這樣穿戴,而他卻說:「大部分老同學物質條件沒有自己好,不是因為他們不努力,運氣差,而是因為自己出生在上海,父母是上海第一批成功的商人,自己的起點就比許多同學起點高。選擇換下昂貴西裝,打車去跟同學聚會,是為了照顧更多同學的感受,讓他們不會有距離感,心理也不會有落差,不妄自菲薄,輕易否定自己的人生。」
  • 聰明的人不是智商高,而是被稱作有智慧
    在我們的周圍,相信有很多的聰明人,有的人認為聰明的人智商都很高,但小編不這麼認為,我覺得聰明的人應該是被稱作有智慧。聰明的人並不一定是智商高就可以,他還需要懂得人情世故,這樣才算真正的智者,真正聰明的人一般都有以下的這3個特徵,看看你有沒有?
  • 真正讓人拉開差距的,不是情商智商,而是這3個原因
    其實,造成這種現象的,不是情商智商,也與資源、天賦無關,根本就在這3點。一、每一次的選擇是否能立足長遠人生說白了就是一個不斷選擇的過程,做不同的選擇就會有不同的境遇。幾年後,再次相聚,浩子已經成了企業的高管,但小黑在職場上發展得卻並不順利,當初為了更好的待遇選擇了自己並不擅長的行業,工作吃力老闆也不重視他,即沒賺到錢,整個人變得又消極又自卑。除開性格人品不說,小黑的能力真不差,甚至比浩子更勝一籌,但卻因為一次不當的選擇扼殺了自己的前途。
  • 王煜全:人與人真正的區別不是智商、情商,而是經歷
    我認為這兩個範式轉移對中國企業乃至中國經濟的未來發展,甚至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因為範式的突破會給我們帶來嶄新的世界,也會推動中國繼續向前進步。 一、探索10大黑科技前,你要知道的事 「人與人真正的區別不是智商、情商,而是經歷。」
  • 為什麼說人活著,拼到最後的不是財富與地位,而是健康?
    人在年輕時有思路,有想法,一般都敢拼敢幹。為了前途命運,為了金錢財富,使出渾身解數,不惜透支生命與健康。應該說年輕時多吃點苦,受點累很正常,到老了能有一個好的歸宿,這才是福分。年紀大了,不貪圖大富大貴,有個健康的好身體,生活有質量,最後能有尊嚴的離去,所謂財富地位,最後都是過眼煙雲。
  • 真正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不是情商,不是智商,而是……
    拉開人與人差距的,不是情商和智商01複利思維:世界第八大奇蹟先問一個問題:假設一張0.04m的普通紙張足夠大,將其對摺,再對摺,如此重複對摺64次,大概會有多高?問題是:有多少人,能持續做到100年每年5%的回報率。——不是能力上能否做到,而是沒有這個耐心。要麼覺得回報率太低,不屑去做;要麼覺得回報率太低,摁不住蠢蠢欲動的瘋狂舉動。這就是富人和窮人最根本的區別。
  • 王陽明告誡:男人後半生的命運不是靠金錢和人脈,而是靠七字真言
    男性說想成為大器,為了達成事業,需要廣闊的人脈和金錢,但王陽明認為,男性下半場的運氣不是金錢和人脈,而是記住七字的真相,僅此而已,人脈和金錢將持續下去。因此王陽明在明朝的時候,深深地領悟到了這一點。 他出生於1472年,但流傳的道理,依然非常受歡迎。王陽明出生於浙江餘姚市,從小努力學習,到了明朝弘治12年,參加科舉,獲得進士,從此踏入明朝官場。
  • 生存的智慧:一個人最穩妥的靠山不是自己,而是內在的良知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有人說,人最大的靠山是自己,其實錯了,人真正的靠山也不是自己,而是內在的良知。人的良知才是一個人最穩妥的靠山。內在的良知決定我們的行動力,更決定我們是否能夠擁有更好的命運。人的良知也是我們成長的智慧,指引我們做出最好的行動,更指引我們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
  • 聰明的人和智慧的人區別在哪裡?看這三個細節一目了然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很多都弄不清楚聰明的人和智慧的人有什麼區別,其實聰明和智慧是兩回事。聰明的人有可能喜歡證明自己的厲害,但是智慧的人卻看到的是眾生。如何區分聰明的人和智慧的人,從這四個地方看下就一目了然了:一、聰明人往往不吃虧,能吃虧的大都是智者聰明的人和智者的區別的往往在於,聰明的人會過於在乎利益的得失。而智者卻在乎是自己所做的事情是不是正確的事情,是不是有利於眾生。我曾非常佩服吳清友老師,他開的誠品書店虧了15年,但是他一直堅持在做這件事。
  • 人最大的教養不是有禮貌,不是不懂禮貌,而是……
    這句話充分說明了人與人之間溝通處事,雖然能力很重要,但是會不會說話,往往可以直接決定一個人成功與否,或者一段關係發展好壞。很多人吃虧,就在於不會說話,或者說話不好聽。心壞沒有人知道,嘴巴壞的話,所有人都討厭,而那些嘴巴「甜」的人,卻總能受人歡迎,被人誇教養好,處處事事獲益。
  • 王陽明:決定一個人內心強大的,不是金錢的多少,而是本性的回歸
    王陽明:決定一個人內心強大的,不是金錢的多少,而是本性的回歸在中國歷史上,有這麼一個說法:「立德立功立言」的完人有「兩個半」,王陽明是其中一個,另一個是諸葛亮,還有半個完人是曾國藩。王陽明在日本、新加坡、韓國被視為聖人,尤其是日本人把王的「心學」視為經世治國之學。其智慧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和感悟。
  • 朋友圈免費「動態」的背後:世上最貴的,不是金錢,而是「人情」
    朋友圈上的各色各樣的動態,有人曬今天去了哪裡旅行,有人炫今天去了哪裡開派對,還有人在朋友圈裡發著各種各樣的微商廣告。無論是那些人,看似「免費」的動態說說,卻蘊含著世上最昂貴的事物——人情。和物質金錢相比,人情是無形的,甚至什麼時候出現我們也不知道。
  • 一個人最頂級的智慧,不是聰明,不是精明,而是……
    真正頂級的智慧,不是聰明絕頂,不是精明算計,而是恰到好處的幽默風趣。南懷瑾大師也說,人不能做老頑固,要做老頑童。他看似嚴厲,但說話常常詼諧幽默,是弟子們心裡的「老頑童」。有智慧的人,多半都是懂得幽默的。
  • 人最大的教養,不是禮貌,不是客氣,而是……
    所以經常是忍一個冬天不洗澡,脖子和耳後跟就長期被一層泥垢包裹著。四年級時班裡來了新班主任,經常請他和另外一名同學到家裡做煤球。每次幹完活身上都髒乎乎的,老師就提出讓他們洗乾淨再回家。多年後的一次校友聚會上,這位頗有成就的網友就笑著把小時候每次去老師家裡幫忙,都能夠痛快洗澡的事情當作趣事跟大家分享。
  • 最可悲的男人不是沒錢,也不是沒權,而是……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東西難以割捨:金錢、權力、地位、事業、愛……但柏拉圖說過一句話:「人生最大的遺憾,莫過於,固執的堅持了不該堅持的,輕易的放棄了不該放棄的。」曾經總以為擁有了金錢名利,就叫成功的人生。直到虛度半百才發現,再多的錢、再多的利,也不過過眼雲煙。
  • 平庸不是無能,而是懶惰
    勤奮的人不是天生就勤奮,而是有自己的自制能力,自己的行為和意識能夠按照自己內心來掌控。只要內心有強烈要改變命運的願望身體上就要克服懶惰的騷擾,懶惰是人生下來時就已附加在人身上的,需要人通過後天的努力來慢慢克服和擺脫,擺脫懶惰是人生的一大修煉。
  • 一個人最強大的靠山,不是金錢,不是子女,而是……
    -01-人品好的人,自有福報《左傳》記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傳之久遠,此之謂不朽。」這裡所指的「立德」,就是強調做人要有良好的德行和人品。有好的人品的人,命運自然也不會虧待他。曾經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二戰時期的一天,大雪紛飛,道路泥濘,盟軍統帥艾森·豪威爾卻因為有要事在身,不得不奉命開車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