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告誡:男人後半生的命運不是靠金錢和人脈,而是靠七字真言

2021-01-08 李青談史

想把工作做好,首先要利用那個器皿,這樣的道理即使放在男性身上也同樣適用。

好的男性雜誌在四方,要成為成功的男性需要很多要素,除了必不可少的人脈,王陽明的七字真言也很重要。

如果好好理解七字哲理,男人下半場的運氣會越來越好。 到底哪七個字,有這樣的力量?

男性說想成為大器,為了達成事業,需要廣闊的人脈和金錢,但王陽明認為,男性下半場的運氣不是金錢和人脈,而是記住七字的真相,僅此而已,人脈和金錢將持續下去。

因此王陽明在明朝的時候,深深地領悟到了這一點。 他出生於1472年,但流傳的道理,依然非常受歡迎。

王陽明出生於浙江餘姚市,從小努力學習,到了明朝弘治12年,參加科舉,獲得進士,從此踏入明朝官場。

曾經先後擔任龍場宿丞、刑部主事官、廬陵縣令、御史大人、巡撫大人乃至兩廣總督,對人生哲學、軍事、教育、書法做出傑出貢獻的正是明朝的「曾國藩」。

他匯集了一生的經驗和智慧,抽出「行、勤、知、底、心、誠、耐」七個字,警告世界它早日成為大器。

王陽明七字真言中,「行」是語言一定通過的意思,大夫上天,一舉一動的行為都被人記住,從自己的行為如何逃避別人的觀察來看,心口統一,行動風格與所說一致。

不要光說不做。 多說吧,別人反而會認為你是「虛空」而不相信你。 即使自己有怦然心動的追求,只要儘快付諸行動,就更容易成功。

當「行」字的真言使他形成良好的習慣時,他是個沉著受尊敬的男人。

人們常說「勤」是勤彌補拙劣。 業精勤奮,中國是農耕社會,農民把勤奮看作是質量好的精神。 所以,不管從事什麼領域,都需要上班。 你必須像學習我們一樣勤奮學習。 參加工作後,上司通常是勤奮的員工,懶惰的遲早會被淘汰。

一個男人想要成功,最後勤奮的字是必不可少的。 在一些人看來,勤奮是笨拙的做法,容易吃虧,但別忘了「吃虧就是幸福」這個老話。 所以,在成為大器之前,首先要磨練,所以可以幫助你早日擺脫困境,早日成功。王陽明警告說,男人後半生的運氣必須記住七字真言,而不是金錢和人脈。

「知」暗示人類需要自覺的明,立志成心,這意味著人是自覺的,人出生在這個世界上,無論什麼樣的王朝,那個人都需要有夢想地追求,特別應該掌握自覺的明。

明早王陽明早就要注意大家,建立正確的追求,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真正能力,不是熱血,而是盲目地追求,年輕的時候需要全力以赴,但要用正確的方向,清楚地正視自己的能力。

為自己確立客觀、符合現實的追求目的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在這裡,首先要學習「知道」,更加明確自己的想法,減少歪曲,使人際關係和事業的發展變得更好。

底線

「底」知道甚至支付寶(Alipay )都需要底線。 何況是人。 現在社會錯綜複雜,網絡誕生信息的爆發,與以往任何王朝都不同,人們的思想開放很多,但越來越放蕩,越來越沒有底線。

出乎意料的是,從祖先那裡傳來的禮義廉恥才是男人的立足之本。 做大器,必須有底線。 這條底線必須自己決定。 處於什麼樣的環境,面對什麼樣的人,受到什麼樣的誘惑。 這時一定要遵守自己的底線,不要被金錢的物慾衝昏頭腦。

當你心裡有明確的底線的時候,進退自如,人事都不能碰。 留下自己心中的聖境。 當你成為心底的人,別人自然會尊重你,考慮你的感受。

「心」是凡事用心,分心的話比較標準的東西,但俗語中「相由心生」是什麼樣的心和心情自然會出現在臉上,所以成功人士一定能培養出好的心。

特別是在現在這樣競爭激烈的社會,在職場上心情高漲的話,容易失去自己。

所以王陽明建議,所有的問題其實都是自己內心的問題,只有有正確的精神,更有力地修煉內心,即使處於困境,也能克服它,對人際關係和事業的發展越來越有信心。

「誠」對人誠實,成為誠實的人。 由此,可以賦予大人冷靜的責任感,在和別人交流的時候,可以毫不虛假地說實話表達真實的心情。

但是,這些真的是從點到停止的真,需要配合上述的「知識」,來緩和。 因此,給人以友好相處的體驗。 我認為值得和你合作。 信用很好,但各方面的資源傾向於你,比如貸款。王陽明警告說,男人後半生的運氣必須記住七字真言,而不是金錢和人脈。

另外,說出「誠」的真心話,也有助於成為誠實有氣概的成功男人。

「耐」需要耐心,人生變化無常,很多人在平凡中度過,但這個過程很長一段時間,在自己處於不理想的狀況時需要耐心。

所以,要成為大器,忍耐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學習「耐」才是第一天。 否則,在平凡的過程中崩潰,從此打亂自己的方向,度過混沌的普通日子,結束一生。

王陽明的七字真言:「行、勤、知、底、心、誠、耐」確實囊括了人生的許多哲理,取決於大家是否真的能理解。

王陽明一生都是傳說中的,從反抗的少年成長為一代聖賢,他的心學智慧被學者稱為圭臬。

在修心、以仁愛誠信等方面,也強調修身處世的人生智慧。

王陽明的智慧,深邃入骨,常常是一語道破,一點不拖泥帶水,直指問題根源。

人生多學習王陽明,便能少走一段彎路,何樂而不為呢?

幾百年來,王陽明的思想影響了海內外無數人,張居正、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都從中受益。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斷言,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傳習錄》是中國歷史上極為罕見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王陽明的重要著作,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的重要資料。

《知行合一》是王陽明心學的核心,記載了很多故事,從官場故事,或者是民間有趣但又值得人深省的故事中,我們學到為人處世的智慧。

當內心浮躁的時候,當遇到困境的時候,無論什麼時候,讀一讀王陽明,自然是能更上一層樓!

兩本書一共加起來89元,一頓飯錢,卻能帶給你不一樣的感悟。而且還能代代相傳,收藏或者送朋友,都是非常有價值的!

相關焦點

  • 王陽明告誡:男人後半生走向,不是靠人脈和錢,要牢記這七言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句話放在男人身上也同樣適用。沒有人做什麼都是一帆風順的,在過程中都會經歷磨難,這些都是成功的必經之路。都說男子想要成就一番事業都需要廣大的人脈和金錢,但是王陽明卻認為,男人的後半生走向,不是靠人脈和錢,而是牢記七字真言。只有這樣。
  • 王陽明告誡:人後半生運勢,靠的不是錢和人脈,需牢記七字真言
    王陽明告誡:人後半生運勢,靠的不是錢和人脈,需牢記七字真言在春秋戰國時代有個叫鬼谷子的大神,他的徒弟各個出將入相,在他眼中江山便是一局棋,數千年很多人都自稱為是他的徒弟。鬼谷子以後,在明代又出了一名叫王陽明的大神,這兩個人一個是避世大神,一個是哲學大家,他們的觀念和著作都影響到著成千上萬後人之人,備受青睞。
  • 王陽明忠告:男人後半生的運勢,靠的不僅是金錢,應謹記三字真言
    尤其是男人,一家之主,背上擔負著很重的擔子,可能前半輩子闖蕩在風雨中,但有的男人往往就是後半輩子開始轉折。有的男人,後半輩子能從窮到富有,有的男人則恰好相反。王陽明忠告:男人後半生的運勢,靠的不僅是金錢,應謹記三字真言做王陽明講知行合一,意思就是:想都是問題,做才是答案,知行合一,講究的就是想和做。
  • 王陽明:男人40歲後,靠的不是錢和人脈,而是這7字真言
    一個男人想要成就大事,事前的準備很重要。男人40歲之前,想要成功需要金錢和人脈,但40歲之後,王陽明認為,外在的物質已經無法在支撐,一個男人應該牢記這七字真言,注重修煉靈魂。一、心相由心生。二、知做人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實力,而不是盲目追求一些目前還無法做到的事,拼搏也找到方向和目標,明確正視自己的能力。三、行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 。一個男人要注意謹慎發言,說話要算話,言行要一致,別人才會對你產生信任,自己也能早日成功。
  • 老祖宗告誡:人後半生運勢,靠的不是錢和人脈,需牢記3字真言
    特別是是男人,是一個家庭的頂梁柱,身上肩負著很重的擔子,可能前半輩子都闖蕩在風雨中,但有的男人通常會後半生開始轉折。有的男人,後半生從窮到富有,而有的男人則恰好相反。所以,不管你人生處於什麼樣的階段,境遇有多麼的糟糕,都有翻轉人生的可能性。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 鬼谷子:男人要想成就大業,先要修行這3字真言,才能飛黃騰達
    當然不是,不管你人生處於什麼樣的階段,境遇有多麼的糟糕,都有翻轉人生的可能性。「謀聖」鬼谷子在兩千多前就告訴了我們,人生沒有起色的時候,男人後半生的運勢,靠的不僅是金錢,應謹記三字真言做想都是問題,做才是答案,知行合一,講究的就是想和做。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人失敗,不是因為沒有思考,而是猶豫不決,遲遲不做出行動。
  • 有野心的窮人,沒錢沒人脈時,牢記李嘉誠的3字真言,勇走創業路
    志、識、恆這也是李嘉誠白手起家成功創業的3字真言,有野心的窮人,沒錢沒人脈時,牢記李嘉誠的3字真言,同樣可以勇走創業路。 先說「志」字真言,和許多因為貧窮而創業的人類似,李嘉誠最初的從商動力也是來源於現實生活的經濟壓力。
  • 王陽明:決定一個人內心強大的,不是金錢的多少,而是本性的回歸
    王陽明:決定一個人內心強大的,不是金錢的多少,而是本性的回歸在中國歷史上,有這麼一個說法:「立德立功立言」的完人有「兩個半」,王陽明是其中一個,另一個是諸葛亮,還有半個完人是曾國藩。王陽明在日本、新加坡、韓國被視為聖人,尤其是日本人把王的「心學」視為經世治國之學。其智慧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和感悟。
  • 王陽明:能力不是唯一,男人慾成大器,需修煉好這12字心訣
    很多時候,男人們想要成就一番偉業,能力並不是唯一,很大程度上要重視修煉自己的內心。心無雜念,則無異動,心若妄動,勢必妄行。王陽明告誡世間人:欲成大器,需得修煉好這12字心訣。世間嘈雜,紛紛擾擾,男人只有靜下心來,常思己過,少談是非,才能由內而外地實現突破。若只盯著外界的是非恩怨,反倒擾了自己的心,做起事來也是很難順利的。4、用心:勤能補拙男人想成大事,做事需用心,只有付出自己的精力和汗水,才能獲得回報。
  • 《周易》:一個男人後半生好的運勢,從扔掉這3樣東西開始
    而作為男人,尤其是到了後半生,更應該對自己的家庭負責。很多男人都喜歡貪圖一時的新鮮感,但是卻會付出沉重的代價,或是影響夫妻的和睦關係,或是直接導致一個美滿家庭的破裂。一個男人到了後半生,自己的孩子基本上都已經具備了獨立生存的能力,這時候作為父母,不應該過度的去為孩子擔憂。如果一個人執意要插手孩子的人生,那麼只會引發家庭中的矛盾,最後的結果只能是「庸人自擾」,自討苦處。
  • 狡兔三窟,陽明洞也有三處:不是王陽明狡猾,而是他想家
    弘治十五年(1502年),王陽明三十一歲。是年,他向朝廷上書,請假回鄉養病。獲得批准後,他回到家鄉餘姚,築室於四明山之陽明洞。王陽明洞共有三處,這是第一處,第二處在貴州龍場,第三處在江西南部。狡兔三窟,但是三個陽明洞卻不是因為王陽明太狡猾,而是因為他的思鄉情結太深了。
  • 人脈的關鍵是什麼?社會上多少人認為的人脈是面子和貪心裝的?
    其實,人脈最關鍵的並不是金錢,而是人與人之間的聯繫,你有他的聯繫究竟是怎樣建立起來的?是臨時抱佛腳到時候大不了比別人多花一點兒錢而建立起來的短期人脈,還是經過數年或者很長時間的磨合而建立起來的一種真正的人脈。兩者的結果是完全不同的,大家都是聰明人,究竟你是臨時抱佛腳跟我搭上關係的,還是我們之間的交情真的有,而且真的牢不可破,誰心裡都有杆稱。
  • 知行合一王陽明1:聖人王陽明從小就是一個熊孩子
    我們開始 先講一下王陽明的平生事跡,只有了解他的平生經歷,才能更好地理解心學1472年,王陽明生於浙江餘姚王家,他從小就比較活潑,七八歲的時候就迷上了中國象棋,那時候的王陽明為了象棋可以做到廢寢忘食,不是在下棋,就是在去下棋的路上,身邊隨時擺著棋譜,他的父親王華,覺得他是玩物喪志,於是乾脆把它的象棋扔掉了,這讓王陽明傷心不已,不過這個孩子確實比較怪,他很快就把象棋的事情忘掉了,但是也並未去讀什麼聖賢之道
  • 王陽明:一個男人須堅持「2不問3不爭」,方能成大事
    有人脈有錢就是成功人嗎,就是有本事的人嗎;不,有本事的人是在什麼困境下都能夠圓滿走出來的人。有個叫王陽明的人,一生經歷坎坷,幼時喪母,父親冷淡相對,繼母嚴苛相待,入仕途後,又被宦官劉瑾陷害被貶,既如此,依舊走向輝煌,還悟出王陽明心學。
  • 王陽明心學智慧:「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五十多情,雞犬不寧」
    因此 40作為人生道路最終分界點通常還要大家更為慎重,是因為大家的肩膀不但承擔著自個的後半生也有妻兒老小的將來。我們賺錢是為了使自己和家人更好地生活,而不是一味地犧牲陪伴親人和享受生命的時間。欲望,與生俱來,一定程度上,是鞭策自己努力向上的軟工具,也是有所作為屹立於世的硬實力。「四十多欲,大勢已去」,則是指40歲的年紀,身心狀態已然不如青少年,對自己對生活不能有太多奢求。 要學會克制欲望,活在現實,否則,被欲望挾持,往往不會有下場。
  • 鮮為人知的「種子字」和「真言」的由來及含義
    而諸佛菩薩的名稱、心要精華等透過彼等的示現,以單的梵字顯示,這就是種子字。種子字以其具有「自一字可生多字,多字可賅於一字」之意,所以,總體而言有攝持、引生二種意義。攝持,是表示一字中含藏有無量法、無量義。引生,是從字引生微細的各種功德。另外種子字還有了因、生因、本有三種意義。
  • 電影《土撥鼠之日》:愛情,靠的不是套路,而是吸引
    雖然這是一部勵志電影,它告訴人們,不是時間在重複,而是你在重複,想要改變這一困境,只有努力改變自己,但電影中愛情的部分也值得深思。 菲爾意外地停留在「土撥鼠之日」,每天早上醒來都是這一天,似乎一切都停止了,他不得不重複這樣的一天又一天。
  • 佛教:念誦六字真言,其意義是什麼?
    觀世音菩薩像據說釋迦牟尼佛住世時,有一位名叫除蓋障的菩薩,懇求釋迦牟尼傳授六字大明咒,佛告訴他,這個咒並不是他的發明,而是從蓮花象王佛那裡學到的,他說當年蓮花象王佛在西方極樂世界謁見阿彌陀佛時,特地肯請觀世音菩薩傳授的,
  • 致獨立女性:你們都靠自己去吧,我只想找個男人靠
    02.最好的狀態是,我想靠男人就靠男人,想靠自己就靠自己還是說這個小姐姐哈。你以為這個小姐姐沒有掙錢的能力嗎?當然不。小姐姐是個室內設計師,無論什麼樣子的房子,打眼一瞅,什麼地方該做什麼樣的造型,小姐姐心裡都有譜。給你們看一下小姐姐設計的房子。很多領導、商界人士都來找小姐姐設計房子。
  • 王陽明的這5句話,才是解決人生問題的「靈丹妙藥」
    王陽明一生歷經坎坷,遭廷杖、下詔獄、貶龍場、功高被忌、被誣謀反,可謂受盡了命運的折磨,放在平常人那裡,估計早就被鬱悶死了,但是王陽明卻在生活中一直保持著積極樂觀的情緒,在龍場的時候,跟他去的隨從都相繼病倒,只有他自己安然無恙。在王陽明看來,保持快樂不是一種天賦,而是一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