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兔三窟,陽明洞也有三處:不是王陽明狡猾,而是他想家

2021-01-11 情感大劈叉

弘治十五年(1502年),王陽明三十一歲。

是年,他向朝廷上書,請假回鄉養病。獲得批准後,他回到家鄉餘姚,築室於四明山之陽明洞。

王陽明洞共有三處,這是第一處,第二處在貴州龍場,第三處在江西南部。

狡兔三窟,但是三個陽明洞卻不是因為王陽明太狡猾,而是因為他的思鄉情結太深了。

01陽明這個號,就來自家鄉的陽明洞

陽明洞在四明山的陽坡,所以叫做"陽明"。

四明山平均海拔在700米左右,主峰1018米,有第二廬山之稱。山中林深茂密,青山碧水,各種鳥獸出沒其間,生態環境十分優越,被譽為天然"氧吧"。是休閒避暑的理想之地。

據《黃明大儒王陽明先生出身靖亂錄》記載:四明山是著名的道經第九洞天,芙蓉峰上有漢隸刻石於上,曰"四明山心"。洞旁有石窟,四面有天然透氣孔,白天的陽光和夜晚的星光都能進入洞中。王陽明非常喜歡這裡的景致,在此隱居,也因此自號"陽明"。

02餘姚陽明洞和道教洞天

明人張鼎思的《琅琊代醉篇》卷三中,也有關於四明山陽明洞的描述,引用了王陽明的再傳弟子的一句話:

"宛委山上有石匱,壁中有孔穴,號陽明洞,即《歸經》中所云三十六洞天之十一洞天也。"

道教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之說。洞天福地均為上天派遣群仙治理的地方。

而《雲笈七籤》記載:會稽山洞定為三十六小洞天的第十小洞天,由仙人郭華治之。

此外,唐代學者李宗諤編修的《龍瑞觀·禹穴·天經》中也有會稽山洞的記載,他引用的是《龜山白玉經》中的"會稽山周回三百五十裡,名陽明洞天"。

王陽明所謂的"築室陽明洞",可能就是王陽明在會稽山半山腰搭了個草堂,也就是說"陽明洞"並不是指真正的山洞。

根據浙江省社會科學院陽明學專家的調查發現,陽明洞並不是位於四明山陽坡,而是在四明山北坡,也就是現在禹王廟所在的位置。

03思念家鄉,另建兩處陽明洞

王陽明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回到家鄉講學,這也是他一生最開心的事兒。但是因為工作繁忙,多次申請辭職都沒被朝廷允許,所以始終沒有如願。

離家久了,想家的心情越來越迫切,怎麼辦呢?王陽明就在工作的地方建起了陽明洞,以慰藉思鄉之情。

先是在貴州龍場,在驛站旁邊不遠處有個山洞,就搬進去住,然後命名為"陽明小洞天"。其實是一個鐘乳石溶洞,能容納百人左右。

後來王陽明長期在江西工作,王陽明來到玉石雙洞天之後,特別喜歡這裡的景致,取名"陽明別洞"。後來王陽明還再次拜訪過此地。

三處"陽明洞",其實只有第三個才真正稱得上是山洞。

三處陽明洞,都牽扯著王陽明的思鄉之情,當然最愛還是家鄉餘姚的那個了。

當然,除了思鄉,"洞天"二字也體現了王陽明的道教情節,他在洞中修行,究極仙經秘旨,靜坐,沉浸於長生久視之道。

一代大儒王陽明,其實也有和普通人一樣的情感,思鄉,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生命情感。

備註:圖自網絡侵刪

作者:嘞一李,曾經是武警老兵,今天在鬧市修行,和你一起修心,傳播正能量。

如果喜歡,請點讚、轉發,分享給其他朋友。

更多內容請關注:@情感大劈叉

相關焦點

  • 王陽明:人到中年,要懂得「狡兔三窟」,凡事給自己「留一手」
    人到中年,狡兔三窟為何意?狡兔三窟原意為狡猾的兔子為自己準備了好幾個藏身的窩,那人到中年為何需要狡兔三窟呢?這是源自於王陽明的《知行合一》中記載的一個故事,王陽明曾被人陷害貶斥,後因頓悟「心學」後明白了一個道理,兔子尚且知道狡兔三窟,多為自己準備幾個藏身之處,那我們卻不知道給自己「留一手」。人到中年,躲避災禍的最好方法就是凡事給自己「留一手」,有些事情不能夠全盤託出,否則晚年必然會惹禍上身、餘生容易命苦。
  • 明朝歷史談:他是王陽明,為何能成功的原因
    王陽明的稱呼就是這樣得來的,他的學說被稱為陽明學。王陽明生於明朝中期, 戰火不斷,人們也沒有文化,王陽明的出現才扭轉乾坤,解決了很多有識之士,教給他們善良做人,他的學說不僅對中國影響巨大,甚至傳到了日本與東南亞,包括全世界都在倡導他的學說。王陽明並不是我們所熟知的那種貧寒子弟努力奮鬥的代表,相反,他出身富貴人家,父親中過狀元,還是一名尚書。王陽明出生的時候,據說有神跡顯現。
  • 做人,要懂得狡兔三窟
    狡兔三窟,世人多把狡兔理解為狡猾的兔子,其實不然,狡兔三窟的真正含義是說:機警的兔子有三個藏身之洞,引申為聰明的人要懂得多種躲避災害的方法。這個成語語出《戰國策》的名篇《馮諼客孟嘗君》:「狡兔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
  • 王陽明:決定一個人內心強大的,不是金錢的多少,而是本性的回歸
    王陽明:決定一個人內心強大的,不是金錢的多少,而是本性的回歸在中國歷史上,有這麼一個說法:「立德立功立言」的完人有「兩個半」,王陽明是其中一個,另一個是諸葛亮,還有半個完人是曾國藩。王陽明在日本、新加坡、韓國被視為聖人,尤其是日本人把王的「心學」視為經世治國之學。其智慧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和感悟。
  • 「500多歲」的王陽明出表情包 關於他你了解多少?
    圖為修文的陽明先生塑像。  貴陽孔學堂供圖  這個問題有點複雜,讓我想一想…↓↓  王陽明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被譽為「真三不朽者」。貴陽孔學堂供圖  秉承著光明的內心,為人處事,問心無愧↓↓  也許你想像不到,這樣一組Q版表情包設計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經過十多版的改稿才最終確定。  表情包的創作團隊成員之一黃盛裕介紹說,在創作上分為內容和形象兩部分,內容上選取耳熟能詳的關於王陽明的典故,挑取其中的思想精華用當下網絡用語表達出來。
  • 狡兔三窟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狡兔三窟,窟:洞穴。狡猾的兔子有三個洞穴。原比喻藏身的地方特別多;用來躲避災難禍患。現多比喻掩蓋的方法多;隱身的計劃周密。出自:西漢·劉向《戰國策 齊策四》:「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
  • 王陽明告誡:男人後半生的命運不是靠金錢和人脈,而是靠七字真言
    想把工作做好,首先要利用那個器皿,這樣的道理即使放在男性身上也同樣適用。好的男性雜誌在四方,要成為成功的男性需要很多要素,除了必不可少的人脈,王陽明的七字真言也很重要。如果好好理解七字哲理,男人下半場的運氣會越來越好。 到底哪七個字,有這樣的力量?
  • 王陽明:真正內心強大的人,從來不是冷漠與麻木,而是越來越溫柔
    事實上內心強大的人,不是變得越來越硬,而是內心變得越來越柔軟。01強大的人從來不會過於冷漠很多人以為內心強大的人是非常的冷漠,這是對內心強大的一種誤區。真正內心強大的人,不是讓世事把自己變得麻木。據說王陽明曾後來傳授心學也是如此。他本來打算出家,但是後來發現自己還沒有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他意識到這個之後,就放棄了出家的想法。而後他問那些出家的人,有沒有思念自己的父母,那些出家的人回答是,他這才明白,尊重自己的人性是人之常情。一個內心強大的人也是如此,他會正視我們內心的正常需求,而不是過於掩飾自己,把自己變成毫無人情味的人。
  • 五百年前的王陽明,為何直到今天仍然備受推崇?
    道教的養生導引、佛教的深山禪修,雖讓病情有所好轉,但出世出家的修煉,還是抵不過他治國平天下的入世情懷,31 歲又決裂佛道二教,直至34 歲在北京遇見心學家湛若水,兩人一見定交,共倡儒學。王陽明為學三變,如身處暗室。精神的出口在哪?濟世的光明在哪?
  • 王陽明:男人想成功,做到這2點,逆境變順境,你就是人生贏家
    例如,當你看到一個遇到困難的人,產生去幫助他的念頭,這便已經是行了;如果這個念頭只是一閃而過,你又沒有去幫助他,便是良知又被遮蔽。一善念產生,便已是行了,在王陽明看來,一惡念產生,便也是行了;而絕其惡念,同樣是行。很多道理人們自認為從小就知道,可是這些道理並沒有體現在他們的行為當中,在王陽明看來,這並不是真知。
  • 王陽明:男人40歲後,靠的不是錢和人脈,而是這7字真言
    男人40歲之前,想要成功需要金錢和人脈,但40歲之後,王陽明認為,外在的物質已經無法在支撐,一個男人應該牢記這七字真言,注重修煉靈魂。一、心相由心生。一個人的內心如何,會外在表現。內心浮躁、不堅定之人,容易受到外界的誘惑,迷失本性。
  • 王陽明忠告:男人後半生的運勢,靠的不僅是金錢,應謹記三字真言
    王陽明忠告:男人後半生的運勢,靠的不僅是金錢,應謹記三字真言做王陽明講知行合一,意思就是:想都是問題,做才是答案,知行合一,講究的就是想和做。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人失敗,不是因為沒有思考,而是猶豫不決,遲遲不做出行動。男人想要後半生運勢好,自己在腦子裡幻想是不可能的,必須付出行動。
  • 王陽明「龍場悟道」之地調整區劃:新設龍場、陽明洞街道
    據貴州廣電旗下「動靜貴州」微信公眾號5月18日消息:經研究,貴州省政府近日對貴陽市報送的《關於調整一市三縣部分行政區劃科學規範設立街道的請示》作出批覆。其中,一、同意開陽縣撤銷城關鎮,調整雙流鎮部分行政區劃,設立硒城、雲開、紫興街道。
  • 王陽明究竟有何厲害之處?中國五千年兩個半聖人為何有他?
    但這些「聖」都是某一方面造詣突出,達到了常人無法企及的高度,稱之為「聖」,但這些聖人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聖人。真正意義上的聖人,是思想上的聖人,是精神上的聖人,是民族的精神導師,是超脫凡人的軀殼,接近於神的聖人,這樣的聖人就寥寥無幾了。
  • 王陽明告誡:人後半生運勢,靠的不是錢和人脈,需牢記七字真言
    王陽明告誡:人後半生運勢,靠的不是錢和人脈,需牢記七字真言在春秋戰國時代有個叫鬼谷子的大神,他的徒弟各個出將入相,在他眼中江山便是一局棋,數千年很多人都自稱為是他的徒弟。鬼谷子以後,在明代又出了一名叫王陽明的大神,這兩個人一個是避世大神,一個是哲學大家,他們的觀念和著作都影響到著成千上萬後人之人,備受青睞。
  • 知行合一王陽明1:聖人王陽明從小就是一個熊孩子
    我們開始 先講一下王陽明的平生事跡,只有了解他的平生經歷,才能更好地理解心學1472年,王陽明生於浙江餘姚王家,他從小就比較活潑,七八歲的時候就迷上了中國象棋,那時候的王陽明為了象棋可以做到廢寢忘食,不是在下棋,就是在去下棋的路上,身邊隨時擺著棋譜,他的父親王華,覺得他是玩物喪志,於是乾脆把它的象棋扔掉了,這讓王陽明傷心不已,不過這個孩子確實比較怪,他很快就把象棋的事情忘掉了,但是也並未去讀什麼聖賢之道
  • 王陽明:想成大業的人,建議先學會這4點,克己才是真功夫
    王陽明:想成大業的人,建議先學會這4點,克己才是真功夫在中國歷史上,有這麼一個人。他少有大志,目標堅定,一生為了自己的目標燒到油盡燈枯,死而無憾。雖天資聰慧,學習時卻投入得像個瘋子。對著竹子去格物,一格就是七天,以至於病倒。年輕時遍讀考亭之書,結婚時和道士坐而論道以至忘了結婚。
  • 王陽明:心術不正之人,臉上多半有3種怪相,別等跌倒了才知道!
    作為著名的「明代一哥」,王陽明對「心學」有著深厚的研究,他一生致力於儒學研究,講求「修身於心」,他的心學廣受歡迎,在海外也有很多弟子。所謂「相由心生」,是指一個人內心的變化,雖然看不見,但可以從他的微表情中看出,久久凝固,形成所謂的面相。王陽明的心學體系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心術不正的人,臉上多半會有這三種怪相,早知早得。」
  • 王陽明心學最大的意義:提醒我們回到「做人」這個根本
    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不是性格決定行為,而是行為決定性格。並不是因為你是摩羯座,有了一個固定的性格來決定你的行為,恰恰相反,是你的行為在決定你的性格。 02 王陽明的立志成聖之道 說到「做人」,不能不提中國明代思想家王陽明。他是心學的集大成者,他的「知行合一」對後世影響巨大。
  • 狡兔三窟,他會挖洞
    而之所以單獨提到山東淄博的這個土匪楊大山,他除了無惡不作,還僥倖的成為了漏網之魚,直至抗戰勝利後都沒有被抓捕正法,可以說是非常的難辦與狡猾了。就連他的土匪隊伍中都很少有人見過他的真面目,他的謹慎程度已經達到了如此地步,可謂是心機深,為自己留足了後路,一起來看看這個老奸巨猾的淄博土匪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