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前段時間網上放出一組雪豹與金錢豹在三江源保護區的同域分布照片之後,關於普通豹子與雪豹的討論話題就愈發增多,其中大多數都圍繞著「雙豹之爭」而展開的,的確,雖然雪豹與金錢豹同屬於貓科豹屬,在傳統意義上也都能夠稱之為大貓,但是無論是從體型還是實力上看,雪豹都要比金錢豹差一個等級,如果雙方「真刀真槍」相互碰一下的話,雪豹基本上是要吃虧的,這也是金錢豹與雪豹同域分布令人擔憂的原因。
實際上「雙豹」同域分布所帶來的危害遠不止於此,兩者在食性上存在很強的趨同性,隨著林線的上移,原本在低海拔地區生活的金錢豹,極有可能會向上擴散,進而壓縮雪豹的生存空間,使得原本就岌岌可危的雪豹進一步受到威脅。
隨著「雙豹」話題討論熱度的逐漸升溫,許多人表示雪豹的生存堪憂了,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如今金錢豹對雪豹的影響有多大?究竟有沒有對雪豹造成嚴重的威脅呢?
雪豹是一種非常漂亮的大型貓科動物,雪豹整體上與金錢豹類似,但身上的毛髮整體呈現白色或者灰白色,頭部、背部、側身、尾巴等都有玫瑰花結狀、塊狀的黑色斑紋。
由於常年生活在高寒的雪山之上,所以雪豹的毛髮十分柔軟蓬鬆且濃密,這些厚厚的毛髮雖然能夠幫助雪豹禦寒,但是到了夏季或者午間太陽最毒的時候,這些厚厚的毛髮就成了累贅了,所以在這個時間段裡面,雪豹總是躲在巖石陰影下休息。
雪豹
雪豹原產於青藏高原一帶,曾遍布中亞大部分地區,甚至延伸到東北亞一帶,只是後來隨著棲息地的喪失、被獵殺嚴重,導致雪豹的分布範圍一縮再縮,整體呈現「人進豹退」的趨勢,最終只剩下中亞小部分地區裡面有分布,而且棲息地已經不再完整,破碎化十分嚴重,在過去的20幾年間,雪豹的種群數量就銳減了近20%左右。
我國是雪豹大國,擁有4500隻雪豹,位於世界之最,同時也是雪豹棲息地最多的國家。
雪豹的分布圖
歷史上阿拉善全境、大興安嶺南段及陰山山脈等地都有雪豹分布,它的棲息地主要以裸巖地帶、山地為主。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時候,人們對臥龍的大熊貓進行調查時就發現了雪豹,但在隨後的日子裡,受多方面因素影響,雪豹的棲息地不斷縮小,整體分布也逐漸往更高、更人跡罕見的山上走。
在亞洲一些偏北方的地區裡,由於雪豹活動的區域海拔更低,與人類活動會有更多的交集,因此這些地區的雪豹受到的影響就更大,如今即便是林線以上,也難覓雪豹蹤跡。
花豹
金錢豹就是我們常說的豹子,它在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叫法,比如在非洲又被稱之為花豹,嚴格來說,只有這一類的豹子是真正的豹,雪豹、美洲豹、獵豹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豹。
原先分類方法不太完善,按照地域花豹可以分成27個亞種,後來基於遺傳學,全世界的花豹一共可以分成9個亞種,其中我國有4個亞種,分別是遠東豹、華北豹、華南豹、印度支那豹,這裡面需要說明下,如果沒有特殊指明,印度豹一般是指獵豹,但也有人將印度花豹簡稱為印度豹,其實印度花豹跟華南豹是一個亞種。
花豹的分布圖
我國大陸上曾廣泛分布著豹子,從西南腹地,到廣袤的林海雪原,幾乎有老虎分布的地方都有豹子,而相對於老虎來說,金錢豹的適應性更強,不管是山地、丘陵還是荒漠草原等地形,人們都能夠發現它們的蹤跡。
正是因為金錢豹對於人們來說,在很多方面都與老虎類似,所以當年五六十年代「除虎害」時,豹子與老虎的命運是相似的,這直接導致了我國大部分森林的金錢豹相繼滅絕。其實不僅僅在國內,整個世界的花豹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裡面種群數量都是急劇下降的,即便是野生動物資源豐富的非洲大陸,花豹的分布範圍也較歷史縮小了30%以上。
我國當代金錢豹的分布圖
今年二月份的時候,人們整理三江源保護區紅外相機拍到的監測數據時,發現金錢豹與雪豹在同一地點先後出現。
無獨有偶,早在2016年2月的時候,架設在四川貢嘎山保護區的一處紅外相機就拍到了金錢豹與雪豹同域分布的畫面,當時在大貓愛好者群體中也引起了較大的轟動。
金錢豹與雪豹同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只是金錢豹生活在低海拔的森林中,被稱為森林生態系統的旗艦物種,而雪豹則生活在高海拔的地區,被稱為雪山生態系統的旗艦物種。
不同生態系統下的明星物種在同一地域相遇了,這的確能夠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但是是不是這就意味著雪豹的生存受到了威脅呢?說毫無影響那是騙人的,但事實上就目前來說,雪豹受金錢豹的影響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大,至少在二者在生存競爭上面的衝突還比較小。
前面說過,雪豹的主要活動場所在林線以上,而金錢豹的主要活動在林線以下,只是全球氣溫變化導致林線上移,雙方的活動範圍才有所重疊。
這裡面需要引入微生境的概念,比如在同一片森林中,老虎生活在陸地上,而魚類則生活在森林的溪流中,所以在大環境上,我們可以說老虎與魚具有相同分布區,但各自的微生境卻不同,再類比過來,就能夠分清金錢豹與雪豹之間在棲息地上的差異了。
事實上我們印象中同域分布的許多物種都存在微生境上的差異,比如東北虎與黑熊,印象中東北虎會捕食黑熊,覺得它們的活動區域存在很大重疊,但實際上黑熊主要生活在較高海拔的山區,而東北虎則主要生活在較低海拔的林地,從微生境上看,東北的棕熊與老虎的活動區域倒差不多。
老虎與黑熊、棕熊在微生境上的差異
絕大多數動物都有領地意識,而它們的領地,大多數時候都有著面積的限制,比如老虎,受到亞種和環境等因素的限制,雖然活動空間的大小不一,但老虎的活動範圍多數集中在100-400平方千米左右,另外,雄獸的領地會與多個雄獸的領地存在交集,所以一般情況下,大貓裡面雄獸的領地會是雌獸的2-3倍。
蒙古國南戈壁省的研究者在2008-2014年間曾做過這樣一個研究,它們定位並追蹤了16隻雪豹的活動軌跡,最終得出雄性花豹的活動範圍是200平方千米,雌花豹的活動範圍是120平方千米。金錢豹的活動範圍會比雪豹略小,大約在70平方千米以下,甚至更小。
貓科動物基本上都是機會主義的獵人,所以在食物充沛的情況下,它們的活動範圍會很小,而當缺乏食物的時候,活動範圍會變得更大,但大多數時候不會超出自己的領地,比如莫雷納山脈上的猞猁,當兔子受疾病數量下降,由原來每公頃含1-3隻下降到每公頃不到一隻時,猞猁遭受車禍而死亡的數據也攀升,後來人們研究發現,原來當食物匱乏時,猞猁的捕食範圍會變大,也就增加了橫穿馬路的次數,進而增加發生車禍的概率。
因車禍死亡的猞猁
上邊提到,金錢豹的主要活動場所在林線以下,雪豹的主要活動場所在林線以上,那麼中間的林線層無疑就是這兩種大貓的活動邊緣了,所以當食物相對較多時,它們會在邊緣地區遊蕩的次數會變得較少,那麼雙方相遇進而發生爭鬥的概率就會變得非常渺小。
另外,領地意識基本上都是針對同種動物,甚至是同性別而言的,即便是那些有對愛情忠貞之名的動物也不例外,比如一夫一妻制的黑背胡狼,就被發現雄獸與雄獸之間領地神聖不可侵犯,但對雄獸對其他雌獸的容忍度卻較高,反之亦然。加上野生動物趨利避害的本性,即便是金錢豹與雪豹相遇了,我相信二者會發生強烈爭執的概率也不大。
或許有人會說,金錢豹對雪豹的威脅不是在武力上碾壓它,而是由於二者食性類似,金錢豹會在獵物上與雪豹競爭,那麼是不是真的呢?小概率或者對個例的研究都是無意義的,它們的確會在食物上存在競爭,但競爭的程度卻不是很大,因為金錢豹在裸巖地帶上會表現出「生存無力」。
什麼意思?簡單來說就是金錢豹雖然偶爾會在林線以上活動,但這卻不是它的主要捕食場所,一旦進入雪豹的捕食範圍,金錢豹會很難捕獲到獵物。
林間的豹子
由於長久繁衍和生存,大多數動物都會對環境表現出適應性,比如老虎在森林,獅子在草原,即便是亞洲森林裡面的獅子,主要的捕食場所也是林間開闊地帶,而金錢豹的捕食場所與老虎類似,它們都需要藉助草木的掩護,來增加自己捕食的成功率。
而在中亞一大片高山裡面,植被非常稀少,夏季時巖石裸露,當冬季來臨時則被大雪覆蓋,甚至有些高山乾脆全年被冰雪覆蓋。
金錢豹爬樹本領很強,但是在裸巖地帶或者雪地裡的行動能力卻不如雪豹,它沒有寬厚腳掌也沒有長且粗的尾巴,加上森林偽裝色等因素,所以金錢豹在這些區域裡面會很難捕捉到獵物,從而令它無法生存。
裸巖上的雪豹
其實金錢豹與雪豹現在在同一個場景裡面是一種信號,表明全球氣溫變暖已經影響到雪豹的生存了。
目前雪豹最集中的棲息地是以青藏高原為中心,輻射到周圍十二個國家裡面。在喜馬拉雅山脈,雪豹的主要活動範圍在海拔3000-5000米之間,這是由於環境和獵物等因素共同決定的,但是全球氣候變化,逐漸在改變這一現狀。
氣溫變化會影響降雨,改變水源供應、改變植被分布,甚至是重構當地生態系統。覆巢之下,豈有完卵,雪豹又如何「獨善其身」?然而在過去的20年間,青藏高原的溫度已經上升了3攝氏度。
當然氣候變化對雪豹的影響是多方面且相當複雜的,比如在過去的不同氣候時期,雪豹的棲息地也發生了不同的變化,整體來說表現出擴張、收縮以及破碎這三種特徵,而氣溫升高,會加速雪豹棲息地變得破碎、零星塊狀分布,而棲息地破碎對物種的危害,我們是相當清楚的。
所以目前乃至未來雪豹最大的威脅並不在於金錢豹,而是棲息地喪失及氣候變化導致的種種影響。
2016年時,美國的一些科學家通過電腦建模等手段,研究了地球最後一次盛冰期到2070年間雪豹棲息地的變化,發現在未來氣候變化時,會有65%的雪豹棲息地受到嚴重影響,僅剩下青藏高原一帶的棲息地相對穩定,也就是說這裡或將成為雪豹最後的家園。
所以金錢豹的出現是一個信號,目前來說它對雪豹的影響甚微,但其背後的意義卻十分重大,大到足夠警醒世人、引起人們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