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個省份稅收養活全國:小帳大帳到底該怎麼算?

2021-01-12 正解局

◆我們同在一盤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正解局出品

哪個省富?

光看GDP不一定準確,稅收同樣是一種重要的「實際產出」。

這也是衡量各省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標。

可能出乎不少人的意料,中國大陸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裡,只有8個是淨上交,也就是給中央上交的錢比中央返還的要多,其他23個恰恰相反,需要中央的接濟。

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是8頭共和國現金奶牛養活了全國。

01

5省3市養活全國

我們用各省稅收-自留稅收-稅收返還,得到各省的稅收淨上繳額。

有錢多繳稅,沒錢少繳稅,甚至拿補貼,這樣就更加一目了然。

據2018年各省財政數據,得到下面這張表:

2018年各省市稅收淨上繳額排名(單位:億元)

可見,全國只有廣東、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山東、天津、福建5省3市稅收實現了淨上繳。

其中,廣東稅收淨上繳額達7938.97億元,更是共和國最壯實的現金奶牛。

北京、上海經濟發達,同時因為有很多央企總部,也是納稅大戶。

江浙地區歷來都是中國重要的財稅來源地,江蘇、浙江表現仍然證明了這一點。

山東是經濟大省,但明顯經濟發展的「含稅量」還不是太好。

天津雖然這兩年發展慢了點,但底子還是很好的。

福建對國家稅收貢獻為正,估計不少人也沒想到。

其他23個省份都靠中央調劑補貼,其中黑龍江缺口最大,達到了2108.67億。

整個東三省的缺口,和浙江的貢獻差不多。

這些數據,很多人可能沒什麼感覺。但如果換一種方式來看,恐怕會感受頗深。

以人均數據來看。

2018年各省人均稅收淨上繳(單位:元)

北京、上海因為有央企因素,我們不談。

像天津人均淨貢獻7122元,廣東7108元,浙江6676、江蘇5625元,基本都是當地普通人大半個月到一個月的工資。

就連排名第8的山東,每人都貢獻了1176元稅收。

西藏受益最大,人均淨獲得37767元。

02

有那麼多錢,建設自己家不好嗎?

這種稅收流動總的方向來看,可以概括成:東錢西送,南銀北流。

相比西氣東輸、南水北調、西煤東運,這種現象幾乎是沒法直接看到的。

對此,不同人有不同看法。

一種觀點,就認為5省3市,不該為其餘的23省市買單,畢竟沒有誰家的錢是大風颳來的。

江浙、粵閩等地區的富裕,誰不是一拳一腳打出來的?

況且,自家的地盤還沒實現均衡富裕,現在拿錢出去支持別的省份,心裡難免有疙瘩。

就拿貢獻最大的廣東來說,其實這些財富大多來自珠三角。

但實際上,粵西、粵北等地區還比較落後。甚至,有人帶有誇張成分地總結廣東內部差距:「珠三角像歐洲,粵西像非洲。」

體現在數據上,廣東21個地級市裡有12個稅收收入不到500億。

這些錢用在建設粵西北不更好嗎?

2018年廣東省各市稅收收入及增速

其實,盯著稅收的錢,沒錯,但這只是小帳。

03

更要算大帳

從整個國家的視野來看,還有更大的帳值得算。

像廣東、上海這些富裕省市就真的出力不討好嗎?

其實不然,命運共同體之下,城與城輔車相依。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另外,東錢西送、南銀北流,這是富裕者對落後者的幫助。

那麼,西氣東輸、西煤東運,何嘗不是落後者對富裕者發展的貢獻呢?

到2019年5月底,僅塔裡木油田,就累計向下遊供應天然氣231.5立方千米,輻射15個省份、120多個大中型城市、4億居民。

另一條大動脈:西煤東運,也不可忽略。

山西、陝西、內蒙古西部地區,通過鐵路、公路運輸,每年就為東部地區運送數億噸的煤炭。

東部發達地區當然可以去花錢買煤、買天然氣,但關鍵是來自中國國內的這些資源供應更加穩定、可靠。

不信,讓人家「卡脖子」試試?

當然,還有更多隱形的東西。

比如,為了涵養水源,保證南水北調水源質量,河南、陝西、湖北一些地區一二十年前就開始執行了嚴格的環保措施,工業甚至農業生產都受到控制。

還比如,人才流入,西部對東部出力甚大。

比較典型的就是蘭州大學,有人因此調侃:「蘭州大學流失的高水平人才,完全可以再辦一所同樣的大學」「學生出去一火車,回來就剩一卡車」。

蘭州大學的人才流失一直備受關注

東北也是如此。

據國家發改委所述,早在2000-2010年間,東北淨流出人口就已達180萬,其中高層、管理層和生產線的骨幹力量佔了多數。

對國家財政的貢獻度,並不等於對國家的貢獻度。

在國家安全方面,中西部、東北等地區,戰功卓著。

比如說糧食安全。

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關於2019年糧食產量數據的公告》,全國各省(區、市)糧食產量前五位依次是:黑龍江7503萬噸、河南6695萬噸、山東5357萬噸、安徽4054萬噸、吉林3878萬噸。

排名第一的黑龍江,人口不到4000萬,卻可以養活近四億人。

作為第一產業,農業對稅收的貢獻極小。

但黑龍江、河南、吉林等地以犧牲稅收的代價,成就了共和國的糧食安全。

黑龍江是名副其實的「中華大糧倉」

所以,8省市稅收補助23省市,也是一種補償。

04

接濟的錢,是怎麼花的?

那麼,東部8省市轉移的財富,另外23個省市是如何處理的呢?

如果坐吃山空,就算考慮到大局為重,也不免令人寒心。

實際上,中央調劑的稅收轉移,主要用在了三個地方。

一是專項轉移支付,是為了中央的特定事項而做的,即中央給地方錢,由地方代做。

甘肅省農業農村廳關於農業生產發展專項轉移支付的一份文件

二是部分省市的大規模投資,短期內造成「錢荒」。而在控制負債率的前提下,地方政府不能盲目發債,需要中央財政的調劑轉移。

作為GDP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投資在每個省份的騰飛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而投資,也就意味著需要錢。

2008年以後,中部和西南地區,逐漸成為國內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投資需求也大為上升。

對於基礎設施薄弱、外資吸引力相對滯後的中西部來說,接受國內先進省份的稅收轉移,無疑是一個最為直接、高效的途徑。

中西部地區部分省份近11年GDP及增速

其三,用於東北三省、山西、內蒙古等省份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

或是曾經的共和國長子,或是資源大戶,東北三省和山西、內蒙古等省份,都有過輝煌的過去。

但不論如何,輝煌終歸雨打風吹去。現在的他們,要想再度迎來經濟增長的春天,就必須做出改變,實現產業結構的升級。

但這條路,荊棘叢生。至少他們的前輩底特律,至今還在衰退的沼澤中掙扎。

輝煌不再的底特律

比如,2018年,黑龍江、吉林分別淘汰關閉小煤炭245處、礦井26處,退出落後產能1483萬噸、605萬噸。

2013-2018年,河北至少壓減了6000萬噸鋼鐵產能,影響60萬人就業,稅收減少500多億元,資產損失近千億。

拆除落後設施、改進生產線、發放養老金等等,都需要大把的現金流。

外資和私人投資暫時還靠不住,就需要輸血。

當然,還有很多錢,來保障落後地區人民的基本生活所需。

05

家大業大,要算大帳

調劑餘缺,其目的在於平衡的重建。

稅收的轉移支付,大抵也如此。

至於成效如何,絕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看清,真正的關注點在於未來。

對川渝、中部五省等潛力巨大的省市來說,投資後的收益如何?

對東三省、山西等急需轉型的省份來說,產業結構的調整能否成功?

更重要的是,對於整個國家來說,資源均等化、多極化發展、國家安全等目標能否順利實現?

國內區域發展程度大體可以分為四部分

其實,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家大業大。

國家治理,從來都是著眼於算大帳。

在歷史上,這樣的例子就舉不勝舉。

比如,著名的南北榜之爭。

我們知道,唐朝以後,中國經濟文化中心開始南移。

南方教育日隆,在科舉考試中,考取的南方人也遠遠多於北方人。

到了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就想了一個辦法:南北分卷考試,最後按南方60%、北方40%的標準取士,通過這種方法來讓南北方入仕的官員人數大致相同。

如果只從考試角度來看,這肯定是不公平的,應該誰題答得好就用誰。

朱元璋當然也懂這個道理。

但他搞個南北榜,其實就是在算大帳:讓落後地區人產生接受教育澤被的主動性,增加入仕的希望。

最終,其實是有助於國家統一、安寧和長治久安。

這就是大帳了。

相關焦點

  • 留學生的大帳和小帳:留學到底還值不值?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周刊】;留學生的大帳和小帳文/閆肖鋒都知道當前歸國機票一票難求。想必很多留學生是單程機票,歸國不再離去。同時又有很多孩子收到歐美大學的offer,正在兩難之間。有道是,有人漏夜趕考場,有人辭官歸故裡。而更多的人則在備戰高考。
  • 這筆帳,可算明白了!
    「魯隊長,我遇到個難題,在辦公會上,有人提出加大環保投入,但是有人反對,現在經濟競爭激烈,投入意味著增加成本,也將降低產品的競爭力,你說我該怎麼算這筆帳?」在一次例行檢查中,揚州市儀徵雄偉科技機械有限公司負責人向開發區中隊中隊長魯曉策提出了這個問題。
  • 全國有能力獨立供養自己的省份有哪幾個?
    從這點上來看,以十二五期間的數據(十三五尚未完全結束,沒有完整的數據,故以十二五的數據來分析),國內能完全供養自己的僅僅只有9個省市可以做到,其餘省份均處於虧空狀態。如下圖所示,我們可以看到,十二五以來,31個省份中對國家財政有財力貢獻的為9個省份,分別為:北京、廣東、上海、江蘇、浙江、天津、山東、福建、遼寧。
  • 市政建設要算好大帳
    日前,又計劃在光明路、東部客運站等6個地點架設人行天橋。人行天橋的架設對於市民來說無疑是利好消息,它不僅可以保障市民安全過街,完善步行交通環境,還可緩解道路擁堵,減少市民與車流「鬥智鬥勇」的機會,帶來更加安全方便的出行體驗,值得期待。但有些工程卻屢遭市民吐槽。
  • 退休年齡到底該怎麼算?今天可算是知道了
    退休年齡到底該怎麼算?今天可算是知道了現在購買社保不僅可以讓我們在醫療方面有個保障,還可以讓我們退休以後的生活有一定的保障。我們只要交夠了足夠的年限,那麼我們在滿了退休的年齡以後,就可以享受相關的社保福利了。
  • 徵兵宣傳多算「大帳」
    ■趙國娟把個人夢想匯入強軍事業,讓蓬勃青春與家國情懷同頻共振,可以圓心中夢想,成快意人生,實現從「小我」到「大我」的嬗變。梳理各地徵兵宣傳的「帳本」,內容主要包括參軍入伍的前途帳、經濟帳、閱歷帳、健康帳、榮譽帳等,這些「帳目」關乎應徵青年的切身利益,寫清楚講明白十分必要。近年來高素質、高學歷兵員比例逐年攀升,與國家不斷推出的優惠政策不無關係。但要看到,徵兵宣傳僅僅靠算「小帳」,容易放大經濟利益對人們思想行為的驅動作用,將參軍入伍功利化。
  • 人生必須算的七筆帳,每一筆都至關重要,你算好了嗎?
    其實,人生也是如此,每個人都有必須要算的帳,每一筆都至關重要,這話說著可能不太好聽,但卻是實實在在的人生大智慧。假如你精於算帳,那你的人生就會明朗清晰,一片開闊;假如你不會算帳,那你的人生就會混亂繁雜,如一團亂麻。說到這裡,有人或許會問:「那跟誰算帳呀?」當然是跟人算帳了。想想人生一世,打交道最多的不正是人嗎。那麼,人生都需要跟哪些人算好哪些帳呢?
  • 全國各省市彩禮排行,華東的這個省份彩禮高達35萬元
    最近,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又開始了,各省市的男女比例也被廣受關注。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和各省市近年統計數據,目前位於華東的江西省男女人數差異最大,90後男性人數是女性的120.79%。分析發現,男女人數差異南部省份跟北部省份區別較大,西部省份與東部省份差異較大。男女比例失衡比較嚴重的區域主要集中在華東、華南、華中三個板塊。其中尤以華中地區90後男女人數差異最大。
  • 算明白「免票遊」的「大帳」
    據報導,截至9月8日,武漢23家原本收費的A級景區開展預約免票已滿一個月時間。近一個月來,「免票遊」降低了旅遊門檻,提升了旅遊積極性,帶動了一連串的消費鏈條,收到了舍一地門票收入,得全城復甦活力之良好效果。
  • 算好「舍」和「得」這筆大帳
    本報通訊員 趙璇  今年初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鋼鐵行業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為保證疫情防控和生產經營兩不誤,沙鋼集團東北特鋼積極應對市場形勢變化,以「產銷結構調整」和「降本增效攻關」為抓手,及時調整經營戰略部署,算好了「舍」與「得」這筆大帳,努力走穩高質量發展之路。
  • 保護東北虎的經濟帳怎麼算?值不值得?
    為了保護東北虎,我們國家付出了很多的人力物力,那保護東北虎的經濟帳怎麼算?到底值不值得。  01保護東北虎付出的成本  一是圈養的成本。前文提到,目前圈養的東北虎數量已經增長到1000多隻,而且這個數量還將不斷增長,我們來算算餵養一隻成年東北虎的成本。
  • 退休年齡到底該怎麼算?看完漲知識了
    退休年齡到底該怎麼算?看完漲知識了在現在,我們的經濟迅速發展,直線上升。社會福利制度也是完善很快,而伴隨著我們經濟水平增高的還有我們退休工人的退休金。說起了退休工人我們就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來研究一下養老金中所說的退休年齡這個問題究竟怎麼算。
  • 生態補償這筆帳咋算?全國政協調研組在新安江流域找答案……
    算清生態補償這筆帳,這並不容易。誰應該是補償主體?按什麼標準補償?補償多久?被補償方應該承擔什麼責任?怎麼處理好環境保護和發展的關係?企業和社會公眾應如何參與生態補償?△調研組在安徽省調研為了尋找這些答案,5月12~17日,全國政協副主席李斌率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建立生態補償機制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專題調研組奔赴安徽和浙江,對我國首個跨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即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深入調研
  • 吊頂手工費到底該怎麼算?木工師傅是這樣說的,總感覺被坑了
    尤其是木工這塊,打柜子我知道是按項目來算的,也就是打多少個柜子,根據柜子的大小來算手工費。可是吊頂的手工費到底該怎麼算呢?雖然木工師傅是這樣說的,但最後在結帳時,總感覺被坑了。師傅說,他吊頂都是按米數來收費的,至於單價多少,一般是根據造型來定的。比如我家這種走一圈的造型,劃到60塊一米。
  • 萬億城市服務的「大盤小帳」
    具體業務層面需要細「摳」利潤、算小帳。初步探索萬科物業某個城市公司負責人向皓,向經濟觀察報記者講述了項目從0到1的探索過程。此前,萬科物業與某城投公司成立一家合資公司。半年時間裡,向皓主要做了組建團隊、註冊公司、與當地有關部門建立聯繫、介紹萬科物業等前期工作。
  • 到了年底該追帳了,才意識到應收帳款的危害!
    我們都知道產業鏈上遊的供應商非常弱勢,特別是在應收帳款方面,不僅要嚴格遵照客戶的對帳數據(很多供應商在對帳時都是被動確認訂單數量,這意味著所有損耗都算在了供應商頭上),而且還必須遵守不同客戶制定的霸王條款,比如3-6月的付款周期、價格按每年降低5-15%、VIM庫存管理費用等,這些條件導致了我國供應鏈發展不平衡的特點
  • 臺灣2019年GDP出爐,超過全國25個省份,人均呢?
    目前為止,2020年已經過去了2個多月時間,各地2019年的GDP也紛紛出爐。從我國各省份的最新GDP數據來看,排名前三位的是廣東、江蘇和山東,GDP總量分別達到10.76萬億、9.96萬億、7.1萬億。其中,廣東省成為唯一一個GDP突破10萬億元大關的省份,經濟體量基本上相當於整個俄羅斯(2018年GDP為11.5萬億元)。
  • 各省份上市公司大比拼:京粵滬市值穩居前三
    廣東證監局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廣東664家上市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5.14萬億元,同比增幅由上半年的-0.99%轉為3.12%,高於全國上市公司2.72個百分點。  北京與上海上市公司整體表現則與前三季度GDP城市排名較為吻合。經濟發展較為發達地區江蘇、浙江、福建、安徽等省份的上市公司市值表現也較為突出。
  • 為民減負 依法治稅——打開2020年國家稅收「成績單」
    稅收是經濟運行的「晴雨表」。全國稅務工作會議8日在北京舉行,「十三五」收官之年,國家交出怎樣的稅收「成績單」?增減之間如何確保實體經濟「實打實」受益?「十四五」新開局,稅收工作將帶來哪些新實惠?
  • 辦稅服務「小妙招」 減稅降費「大實惠」
    自第28個全國稅收宣傳月啟動以來,各地稅務機關緊扣「落實減稅降費,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宣傳主題,對標納稅人需求,推出一系列辦稅實招、妙招,破解了辦稅難題,提升了辦稅效率,讓減稅降費政策落細落實。新方法試行首日,開發區稅務局完成了對565戶納稅人1029個已知銀行帳號的測試,篩選出正常帳戶431個,傳遞給金庫退稅數據670條。「雖然理論上可行,但實際操作效果還有待驗證。」陳德錄坦言,所以大家心裡始終都是緊繃的。終於,消息傳來:「這批3.8萬元退稅已全部打入帳戶,咱們這次傳遞給金庫的670條退稅數據一次性通過,準確率100%。」新辦法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