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好婆媳、好妯娌、好鄰居」事跡系列報導(三十一)
「好婆媳」陳麗琴:「80後」司法協理員悉心照料患病公婆
婆婆從小患有精神殘疾,生活不能自理;公公年老體弱,又因肺結核、心臟病、高血壓等疾病住院;小孩幼小,需要人照顧。面對重重困難,「80後」司法協理員陳麗琴沒有退縮,相反,她用無盡的愛和頑強的毅力勇敢挑起全家的生活重擔,悉心照顧公婆,將歷經磨難的家操持得井井有條。
不懼傳染照顧公公
由於公公長期從事體力勞動,導致身體的過度疲勞,引起氣血大量地透支,2013年因肺結核、心臟病、糖尿病等疾病入住醫院。此時,陳麗琴與丈夫才剛剛登記結婚,她沒有抱怨,沒有退縮,而是與丈夫一起撐起這個家,過起了「白天到醫院照料住院的公公,晚上又要回家照顧生活不能自理的婆婆」的生活。照顧公公期間,有時公公因劇烈的咳嗽使大量的痰液和嘔吐物從口腔內一下子噴了出來,就在這猝不及防的一刻,陳麗琴下意識地抽出紙巾接住痰,有時甚至會吐在陳麗琴的手裡。雖然知道肺結核病人,排菌量大、傳染性強,但卻毫不退縮,動作嫻熟麻利地幫公公處理完汙物、安頓妥當後,自己才去清理乾淨。在夫妻倆精心照顧下,老人家病情好轉出院,回家調養。
公公出院後,因公公婆婆住在南安老家,陳麗琴夫妻在泉港上班,雖然小姑子提出自願照顧公公婆婆,但為更好的照顧二老的生活起居,經過認真考慮後,陳麗琴還是毅然決定承擔起照顧二老的責任。為了方便照顧老人,在工作單位附近租房,開始了每天「工作、家庭兩頭跑」的生活。但好景不長,公公意外摔倒去世,而此時懷孕7個月的陳麗琴悲痛不已,但為了這個家,她承受著生理和心理的雙重壓力,堅強地與丈夫一起處理公公的身後事。
悉心照料患病婆婆
婆婆從小雖然生理方面與常人無異,但心理精神殘疾,行為舉止如同小孩。自從結婚後,陳麗琴便盡心盡力地照顧婆婆,幫她洗頭、洗澡、換衣服、洗衣服,如同照顧小孩一般。同時,陳麗琴牢記丈夫的話,侍奉母親很是用心。母親想吃什麼,她總是想方設法弄來,交流困難,她就一個個試著問。
在公公去世後,有人建議她把婆婆送到養老院,這樣她就能輕鬆些,但她擔心婆婆在養老院沒有親人陪伴會害怕,毅然決定把她帶在身邊照顧。小孩出生後,由於婆婆不能幫忙帶,而小孩又需要人照顧,陳麗琴夫妻倆產假結束後便請了一個阿姨幫忙,以便自己能繼續上班。面對家庭經濟壓力的增大她並沒有抱怨和不滿,相反,她相夫教子、敬老愛親,不僅親友稱讚,連租房的左鄰右舍都對她的行為連連稱讚。由於工作原因,丈夫有時候中午不能回家照顧家庭,她便讓阿姨帶小孩回家照顧,自己帶著婆婆到單位上班。她在工作,婆婆在一邊靜靜坐著;中午下班後,她總是先安排好婆婆的飲食,然後自己簡簡單單地吃上幾口;晚飯過後,她便幫婆婆洗浴。在大家眼裡,她雖然現在只生一個小孩,卻同時帶著2個,一個是親生骨肉,另一個是沒有血緣關係、心智如同小孩的婆婆。
孝道教育融入工作
社區矯正是司法所的一項重要工作,陳麗琴對所負責的社區服刑人員的犯罪情況、家庭背景等逐一摸排,登記造冊,分類管理。她清楚知道初次犯罪或剛從監獄出來的人,心理都是比較脆弱,因此都會對每一名社區服刑人員進行定期走訪、電話聯繫,並幫助他們排憂解難。在社區矯正對象監管教育中,更是以孝道教育為內容,教育他們要對父母負責,不能讓父母生活在痛苦之中,不要辜負父母對自己的期望負責,從而培養他們的家庭責任感、社會責任感,讓他們真心接受改造、服從監管,回歸社會後貢獻自己應有的力量。(泉港區文明網)
【來源:泉州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