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流浪的玩具猴 一個重聚的猶太家族

2021-01-08 青年參考
一隻流浪的玩具猴 一個重聚的猶太家族

作者 [美] 烏利·伯利納 編譯 史春樹   青年參考  ( 2018年12月26日   07 版)

    這是一隻有將近一個世紀歷史的猴子玩偶。它比我的手掌短一點兒,很多地方的皮毛已經磨損。在漫長的歲月裡,它陪伴我父親漂泊四方——逃離德國,前往瑞典、美國……最終,這隻上了年紀的猴子成了一條線索,改變了一個猶太家族的命運。

    父親格特·伯利納是玩具猴最初的主人。上世紀30年代,還是個孩子的他每次去柏林街頭騎車兜風,都不會忘記把這個小小的玩偶夾在車把上。

    「我喜歡它,」現年94歲的父親回憶道,「小猴子就像護身符,能帶來好運。」

    逃亡路上只有玩偶相伴

    在兒時的照片中,父親看起來信心十足,嘴角帶著笑意,有點兒叛逆。彼時的他不可能預料到,從親人、玩伴到財產,自己生命中重要的部分,將被仇恨逐一掏空。

    80年前的11月,在那個臭名昭著的「水晶之夜」,德國猶太人的商店、學校和家園被納粹分子焚燒、摧毀。種族主義鼓譟下的德國民眾,也加入了迫害同胞的行列。

    「我走到屋外,」父親描述起當時的情景,「地上有很多碎玻璃……警笛嘶鳴,猶太教堂火光沖天。」

    猶太人的財產消失了,自由消失了,最後,逃離家鄉的機會也消失了。唯一的希望是留給未成年人的,即「金德兒童」救援行動,絕望中的人們試圖藉此讓兒女逃離魔掌。成千上萬的孩子從此背井離鄉、寄人籬下,多數人去了英國,父親的目的地則是瑞典。

    1939年,14歲的他告別父母,登上了開往波羅的海沿岸城市卡爾瑪的火車。父親隨身只帶了一個小小的手提箱,屈指可數的幾件行李中,最「沒用」的就是那隻玩具猴。

    幸運的是,接納他的是個慷慨善良的家庭。父親對瑞典的第一印象是空氣。擺脫了柏林的暴力氛圍,他得以自由呼吸。「突然就覺得暢快,」他說,「就好像空氣不一樣了。」

    滯留在德國的親朋好友令父親心急如焚。戰爭爆發後,僅有的書信聯繫徹底斷絕了。1943年5月17日,我的祖父母被送往奧斯威辛集中營,在那裡失去了生命。

    孤獨與沉默困擾三代人

    納粹的覆滅並未促使父親返回德國,失去親人的他不再視那片土地為故鄉。22歲那年,他離開瑞典去了美國,孑然一身,舉目無親。又一次,他在旅行箱裡給猴子玩偶留了位置——它是父親轉瞬即逝的少年時代的殘骸,更是他與故土僅有的羈絆。

    那以後的大部分時間,父親住在紐約。作為攝影師和藝術家,他在新墨西哥州和義大利工作,始終和玩具猴形影不離。不過,小猴子一直「住」在父親抽屜最深處,隱藏得如此私密,以至於我有很多年根本沒意識到它的存在,更不了解它代表的一切。

    這只是我不知道,或者說父親不讓我知道的諸多事物之一。

    即便在我長大成人後,父親也很少和我討論他遭遇過什麼。他的父母是什麼樣的人?流浪四方的他有多麼孤獨?這段經歷如何影響了他的思想?他是個冷漠的老人,我是個冷漠的兒子。我們在一起的日子,總是被斷斷續續、令人不安的沉默困擾。

    要說我這些年最強烈的感受,就是我們的家真的很「小」。伯利納家族似乎只剩下三個人活在世間:父親、我和我兒子。我一度非常確信,他們倆也是這麼想的。

    之後,出乎意料的事發生了,年邁的玩具猴成了一場邂逅的牽線者。

    博物館裡的奇妙邂逅

    2003年,柏林猶太人博物館的檔案保管員奧布裡·龐莫倫斯造訪了父親位於曼哈頓的公寓。兩人之前見過幾面,這次,奧布裡是來尋求幫助的。他問父親:您在德國生活的時候有什麼小物件保存下來?可以讓參觀博物館的人親身體驗它嗎?

    有那麼一陣子,父親覺得自己的心被撕裂了。他不想捨棄那獨一無二的玩具猴,它是他兒時最親密的夥伴。我也勸他毫不猶豫地回絕對方的提議。但父親最後還是決定,玩具猴應該回到外面的世界,作為一塊微不足道的歷史碎片,做更多有意義的事。

    就這樣,小猴子回到了柏林,這次是住在博物館裡,而不是夾在小男孩的自行車上。從此,數以百萬計的遊客在博物館的展覽中與這無名的玩偶面對面,聆聽它和昔日主人的故事。

    其中一位遊客是艾麗卡·佩特森。2015年,她和男友約希姆走進博物館,當時展出的是納粹時期猶太兒童的生活。展品包括一些帶蓋子的木盒,參觀者可以打開細觀其中的文物。

    盒蓋開啟的一刻,艾麗卡發現其中的物件有些特別。「是一個毛絨玩具和一張小男孩的照片,一個叫格特·伯利納的孩子,」她回憶說,「純屬巧合嗎?我母親也姓伯利納。」

    艾麗卡覺得意外,她的母親阿格尼塔聞訊卻浮想聯翩。母女倆是瑞典公民,祖籍在德國柏林。阿格尼塔試著用父親的名字上網搜索,立刻找到了後者的個人網站,上頭有小猴子玩偶的照片。

    「還有電子郵件地址。」她後來告訴我,「我有點兒猶豫,這也許只是個陌生人,但我終究抑制不住好奇,發了一封郵件給你父親——難道我們是親戚?」

    我清楚地記得,向來嚴肅的父親那天仿佛換了個人,在打給我的電話裡竟有些語無倫次:「因為這隻猴子玩偶,我突然接到了一個電話,有人從瑞典打給我,說,我覺得你是我表兄。」

    放棄寶物 收穫親情

    此後不久,趁著父親在柏林舉辦攝影展,阿格尼塔和她的妹妹蘇珊娜,以及蘇珊娜的兒子丹尼爾安排我們見面了。

    素昧平生的兩家人就這樣走到了一起。是的,伯利納家族並非只有我們祖孫三人。

    原來,我的祖父有個叫卡爾的哥哥。卡爾·伯利納有兩個孩子,他們在戰爭爆發前也流亡到了瑞典,但不是通過「金德兒童」行動逃離的,而是去了偏遠鄉村的農場,從此在當地定居。也就是說,這兩個孩子是我父親的表兄弟,但他們彼此從未有過聯繫。

    80年後,藉助一隻古舊的猴子玩偶,血緣的紐帶重新被連接起來。

    最近,我去了趟瑞典,與「失而復得」的親戚們見面,還尋訪了父親當年的足跡。冬至節當天,瑞典傳統的盛宴持續到深夜,大家品嘗肉丸、鮭魚,暢飲杜松子酒,蛋糕上的草莓比我以往見過的都多。儘管相識沒多久,我還是在遠方的親人身上找到了熟悉的感覺。我從未如此強烈地感到,自己是一個大家族的成員,這個家族度過了艱難歲月,開枝散葉。

    年邁的父親沒有到場。於是,所有人一起給身在紐約的他打了電話——艾麗卡、阿格尼塔和我都守在話筒旁,把所見所感與他分享。這是個五味雜陳的電話。我知道,父親原本打算靜靜地度過最後的人生歲月,他習慣了獨自待在公寓裡,重溫逝去的時光。

    直到寫下這些文字,我依然無法透徹理解父親和家族經歷的事情,但我越來越相信,從父親把那隻玩具猴裝進手提箱的一刻起,所有人便註定會重逢。

    勇敢地放棄見證過歷史的寶物,父親收穫了失落多年的親情。「這是最棒的禮物,」他對我感嘆道,「在遲暮之年,我發現咱們的家竟然這麼大。」

    美國國家公共電臺網站

    這是一隻有將近一個世紀歷史的猴子玩偶。它比我的手掌短一點兒,很多地方的皮毛已經磨損。在漫長的歲月裡,它陪伴我父親漂泊四方——逃離德國,前往瑞典、美國……最終,這隻上了年紀的猴子成了一條線索,改變了一個猶太家族的命運。

    父親格特·伯利納是玩具猴最初的主人。上世紀30年代,還是個孩子的他每次去柏林街頭騎車兜風,都不會忘記把這個小小的玩偶夾在車把上。

    「我喜歡它,」現年94歲的父親回憶道,「小猴子就像護身符,能帶來好運。」

    逃亡路上只有玩偶相伴

    在兒時的照片中,父親看起來信心十足,嘴角帶著笑意,有點兒叛逆。彼時的他不可能預料到,從親人、玩伴到財產,自己生命中重要的部分,將被仇恨逐一掏空。

    80年前的11月,在那個臭名昭著的「水晶之夜」,德國猶太人的商店、學校和家園被納粹分子焚燒、摧毀。種族主義鼓譟下的德國民眾,也加入了迫害同胞的行列。

    「我走到屋外,」父親描述起當時的情景,「地上有很多碎玻璃……警笛嘶鳴,猶太教堂火光沖天。」

    猶太人的財產消失了,自由消失了,最後,逃離家鄉的機會也消失了。唯一的希望是留給未成年人的,即「金德兒童」救援行動,絕望中的人們試圖藉此讓兒女逃離魔掌。成千上萬的孩子從此背井離鄉、寄人籬下,多數人去了英國,父親的目的地則是瑞典。

    1939年,14歲的他告別父母,登上了開往波羅的海沿岸城市卡爾瑪的火車。父親隨身只帶了一個小小的手提箱,屈指可數的幾件行李中,最「沒用」的就是那隻玩具猴。

    幸運的是,接納他的是個慷慨善良的家庭。父親對瑞典的第一印象是空氣。擺脫了柏林的暴力氛圍,他得以自由呼吸。「突然就覺得暢快,」他說,「就好像空氣不一樣了。」

    滯留在德國的親朋好友令父親心急如焚。戰爭爆發後,僅有的書信聯繫徹底斷絕了。1943年5月17日,我的祖父母被送往奧斯威辛集中營,在那裡失去了生命。

    孤獨與沉默困擾三代人

    納粹的覆滅並未促使父親返回德國,失去親人的他不再視那片土地為故鄉。22歲那年,他離開瑞典去了美國,孑然一身,舉目無親。又一次,他在旅行箱裡給猴子玩偶留了位置——它是父親轉瞬即逝的少年時代的殘骸,更是他與故土僅有的羈絆。

    那以後的大部分時間,父親住在紐約。作為攝影師和藝術家,他在新墨西哥州和義大利工作,始終和玩具猴形影不離。不過,小猴子一直「住」在父親抽屜最深處,隱藏得如此私密,以至於我有很多年根本沒意識到它的存在,更不了解它代表的一切。

    這只是我不知道,或者說父親不讓我知道的諸多事物之一。

    即便在我長大成人後,父親也很少和我討論他遭遇過什麼。他的父母是什麼樣的人?流浪四方的他有多麼孤獨?這段經歷如何影響了他的思想?他是個冷漠的老人,我是個冷漠的兒子。我們在一起的日子,總是被斷斷續續、令人不安的沉默困擾。

    要說我這些年最強烈的感受,就是我們的家真的很「小」。伯利納家族似乎只剩下三個人活在世間:父親、我和我兒子。我一度非常確信,他們倆也是這麼想的。

    之後,出乎意料的事發生了,年邁的玩具猴成了一場邂逅的牽線者。

    博物館裡的奇妙邂逅

    2003年,柏林猶太人博物館的檔案保管員奧布裡·龐莫倫斯造訪了父親位於曼哈頓的公寓。兩人之前見過幾面,這次,奧布裡是來尋求幫助的。他問父親:您在德國生活的時候有什麼小物件保存下來?可以讓參觀博物館的人親身體驗它嗎?

    有那麼一陣子,父親覺得自己的心被撕裂了。他不想捨棄那獨一無二的玩具猴,它是他兒時最親密的夥伴。我也勸他毫不猶豫地回絕對方的提議。但父親最後還是決定,玩具猴應該回到外面的世界,作為一塊微不足道的歷史碎片,做更多有意義的事。

    就這樣,小猴子回到了柏林,這次是住在博物館裡,而不是夾在小男孩的自行車上。從此,數以百萬計的遊客在博物館的展覽中與這無名的玩偶面對面,聆聽它和昔日主人的故事。

    其中一位遊客是艾麗卡·佩特森。2015年,她和男友約希姆走進博物館,當時展出的是納粹時期猶太兒童的生活。展品包括一些帶蓋子的木盒,參觀者可以打開細觀其中的文物。

    盒蓋開啟的一刻,艾麗卡發現其中的物件有些特別。「是一個毛絨玩具和一張小男孩的照片,一個叫格特·伯利納的孩子,」她回憶說,「純屬巧合嗎?我母親也姓伯利納。」

    艾麗卡覺得意外,她的母親阿格尼塔聞訊卻浮想聯翩。母女倆是瑞典公民,祖籍在德國柏林。阿格尼塔試著用父親的名字上網搜索,立刻找到了後者的個人網站,上頭有小猴子玩偶的照片。

    「還有電子郵件地址。」她後來告訴我,「我有點兒猶豫,這也許只是個陌生人,但我終究抑制不住好奇,發了一封郵件給你父親——難道我們是親戚?」

    我清楚地記得,向來嚴肅的父親那天仿佛換了個人,在打給我的電話裡竟有些語無倫次:「因為這隻猴子玩偶,我突然接到了一個電話,有人從瑞典打給我,說,我覺得你是我表兄。」

    放棄寶物 收穫親情

    此後不久,趁著父親在柏林舉辦攝影展,阿格尼塔和她的妹妹蘇珊娜,以及蘇珊娜的兒子丹尼爾安排我們見面了。

    素昧平生的兩家人就這樣走到了一起。是的,伯利納家族並非只有我們祖孫三人。

    原來,我的祖父有個叫卡爾的哥哥。卡爾·伯利納有兩個孩子,他們在戰爭爆發前也流亡到了瑞典,但不是通過「金德兒童」行動逃離的,而是去了偏遠鄉村的農場,從此在當地定居。也就是說,這兩個孩子是我父親的表兄弟,但他們彼此從未有過聯繫。

    80年後,藉助一隻古舊的猴子玩偶,血緣的紐帶重新被連接起來。

    最近,我去了趟瑞典,與「失而復得」的親戚們見面,還尋訪了父親當年的足跡。冬至節當天,瑞典傳統的盛宴持續到深夜,大家品嘗肉丸、鮭魚,暢飲杜松子酒,蛋糕上的草莓比我以往見過的都多。儘管相識沒多久,我還是在遠方的親人身上找到了熟悉的感覺。我從未如此強烈地感到,自己是一個大家族的成員,這個家族度過了艱難歲月,開枝散葉。

    年邁的父親沒有到場。於是,所有人一起給身在紐約的他打了電話——艾麗卡、阿格尼塔和我都守在話筒旁,把所見所感與他分享。這是個五味雜陳的電話。我知道,父親原本打算靜靜地度過最後的人生歲月,他習慣了獨自待在公寓裡,重溫逝去的時光。

    直到寫下這些文字,我依然無法透徹理解父親和家族經歷的事情,但我越來越相信,從父親把那隻玩具猴裝進手提箱的一刻起,所有人便註定會重逢。

    勇敢地放棄見證過歷史的寶物,父親收穫了失落多年的親情。「這是最棒的禮物,」他對我感嘆道,「在遲暮之年,我發現咱們的家竟然這麼大。」

    美國國家公共電臺網站

相關焦點

  • 一隻流浪的玩具猴與一個重聚的猶太家族
    作者:[美]烏利·伯利納,編譯:史春樹,摘編自美國國家公共電臺網站這是一隻有將近一個世紀歷史的猴子玩偶。它比我的手掌短一點兒,很多地方的皮毛已經磨損。在漫長的歲月裡,它陪伴我父親漂泊四方——逃離德國,前往瑞典、美國……最終,這隻上了年紀的猴子成了一條線索,改變了一個猶太家族的命運。
  • 《猶太媽媽不買玩具》:比起玩具,猶太媽媽更重視的3個教養秘訣
    孩子玩具堆成山,很多都是玩一兩次就閒置了,甚至還會跟媽媽說:「我好無聊,都沒有好玩的玩具」。對孩子來說,玩具永遠都不嫌多。而作為父母,給孩子買玩具,不光是孩子愛玩,還將玩具當成了能鍛鍊孩子思維的工具。然而那些號稱「開發大腦」的玩具真的能刺激孩子的大腦嗎?真正能陪伴孩子成長的,除了玩具,更重要的是什麼呢?《猶太媽媽不買玩具》這本書中就給了我們答案。
  • 猶太復活運動是「流浪」的革命,城鄉花園建設能否改變這場革命?
    猶太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對於猶太最大的認知是來至於猶太的家園建設:鄉村和城市花園。猶太起初是一個流浪民族,雖然猶太的整體實力非常強大,但卻一直缺乏家園理念,在隨著猶太的不斷壯大,家園也在逐漸形成中,猶太復國運動就是建設家園的標誌。在復國運動中猶太把傳統的家園理念,代入家園的建設理念中,但在家園的整體布局和設計中,卻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形成猶太特有的家園標誌。
  • HBO確認《權力的遊戲》將會有家族重聚特別篇
    據外媒報導,維斯特洛的9個貴族家族就要重聚了。HBO周三證實,《權力的遊戲》重聚的特輯已於今年早些時候在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拍攝完成,粉絲們將有機會看到它--但不會在HBO網絡電視上。據其披露,這一特殊的重聚一部分要感謝柯南·奧布萊恩,這位脫口秀主持人主持了這場晚會。現在,Entertainment Weekly報導稱,該團聚將只出現在一個巨大的家庭視頻套裝中--包含所有八季內容。HBO證實了這一銷售,但沒有立即證實這一團聚是否會在其他媒體上播出。
  • 世界歷史:流浪的猶太民族,竟然還有這樣的經歷
    世界歷史:流浪的猶太民族,竟然還有這樣的經歷 在非洲和亞洲中間,有一片叫做阿拉伯的大沙漠。4000年以前,一個被叫做「塞姆族」(又被稱為「閃族」)的遊牧民族為了尋找水草,趕著他們的羊群在這片沙漠中到處尋找牧場。 在大沙漠的北方,有一塊特別富饒的土地。
  • 賭王「頭七」家族成員重聚,子女卻早已反目!
    賭王"頭七"家族成員重聚,子女卻早已反目!一代傳奇賭王何鴻燊在香港養和醫院逝世,享年98歲。賭王何鴻燊逝世後的第七天,民間俗稱"頭七",這一天對逝者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一天。除了必要的哀悼,還有很多其他需要準備的活動。
  • 猴家族——各種奇葩臉的長尾猴Cercopithecus
    黛安娜長尾猴的壽命達20歲。而且,它們還能將「撲呀斯」和「嗨克斯」這兩種發音,以不同的次數和組合表達不同的意思,因此,它們被看作是人類以外第一種被發現會用句子式語言交流的動物。也就是說,3聲「撲呀斯」+4聲「嗨克斯」=「我們走吧」———這已經是一個包含有語法的簡單句子。
  • 《楚留香》怎麼獲得玩具竄天猴 竄天猴獲得方法介紹
    導 讀 楚留香手遊玩具竄天猴是新推出的一個道具,玩法特別有意思,那麼玩具竄天猴是怎麼獲得?玩具竄天猴特效什麼樣?一起來看看吧!
  • 貴州水城:黑葉猴家族嬉戲林中 猴寶寶表情包萌翻了
    家族合影。(圖/王貴軍)猴寶寶跟媽媽一起爬樹。(圖/王貴軍)在猴媽媽懷裡的寶寶。(圖/王貴軍)一隻成年黑葉猴在覓食。(圖/王貴軍)中國天氣網訊 7月15日,在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縣野鍾鄉黑葉猴自然保護區,黑葉猴家族正在林中嬉戲,猴寶寶表情包可愛至極,萌翻了。
  • 獨特的歷史樣本 | 上海猶太社區
    至同治十三年(1874年),新、老沙遜公司共僱傭20多位塞法迪猶太人,形成上海猶太社區的核心,沙遜家族的成功帶動更多塞法迪猶太人來滬發展,這些族群多以經商為主,極盛時人數近千人。猶太公墓和猶太會堂的出現,往往是猶太社區形成的標誌,在上海情況也是如此。1862年,沙遜家族捐資在馬霍路(今黃陂北路)興建上海第一座猶太公墓,取名「以色列公墓」,這是有關上海猶太社區活動的最早記錄。1870年,上海塞法迪猶太人成立了一個會堂委員會,負責籌建上海猶太會堂和猶太學校。
  • 了解猶太歷史,讀這13本書就夠了
    猶太民族與中國的交流自古綿延,自漢代直至二戰乃至而今,兩個民族間的友誼常被人津津樂道。 這兩個被稱為最聰明勤奮的民族間,又曾有過怎樣的交往故事? 作為專門從事世界史、尤其是猶太歷史研究的潘光教授,從自己數年研究中精選出13本適合大眾閱讀的著作,帶你縱覽猶太歷史,探尋一個民族古往今來的隱秘往事。
  • 盲盒的實質是玩具開箱,不信看看趣玩家族、小伶玩具
    接下來的步驟就是把盲盒中的小配件裝飾到主體上,形成一隻完整的娃娃。 這樣一個流程下來,你們有沒有覺得很像玩具開箱?不信,一起來看看趣玩家族和小伶玩具。 趣玩家族是一檔新上映的玩具開箱欄目。視頻一開始由主持人介紹當期的玩具,接下來就是玩具拆盒步驟,將玩具裡的所有配件都拆出來介紹,接著將配件和主體玩具搭配,形成場景或者造型。
  • 手指猴Fingerlings玩具的高危風險提示
    手指猴,指尖猴 英文叫Fingerlings或者 FingerlingsMonkey 我和你說的可不是下面這種萌到吐血的小猴子 該款產品的李思婷以及Review數量並不多 可見該產品在亞馬遜還處於萌芽初期 除沃威品牌外已經出現了部分其他Brand的手指猴玩具的Listing 價格主要集中在15-30美金(單猴的價格
  • 猶太商戰幽默
    (一)看家的狗 一位牽著一條小狗的男子,怒氣衝衝地闖進一家猶太商人開的寵物店,對老闆說:「我買你的這條狗看門,但昨天晚上,有個小偷溜進我家,偷走我200美元,可這條狗眼睜睜地看著發生的一切愣是一聲沒吭。」
  • 庫克用猶太教獨有的方式,宗教與民族主義結合,形成猶太復國主義
    庫克用猶太教獨有的方式,宗教與民族主義結合,形成猶太復國主義大家好,歡迎大家閱讀。從歷史來看,庫克的宗教復國主義救贖理論雖然對於猶太復國主義政治運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其理論的形成和發展卻並非一蹴而就,而是有一個逐漸演變和發展的歷史過程。
  • 趣玩家族、小伶玩具:除了動畫片外,孩子的另一個觀看選擇!
    目前,國內比較知名的玩具開箱節目有小伶玩具、趣玩家族以及奇奇和悅悅的玩具。 小伶玩具從2017年就開始製作玩具開箱視頻,一開始只有小伶一個主持人,背景和內容也比較簡單。
  • 怪咖星球|葉泡蛙家族的老大,會搓澡會塗蠟的巨型「猴樹蛙」
    在南美洲的熱帶雨林中,有這樣一個特別的傢伙。,它們與蠟白猴樹蛙同為葉泡蛙屬(Phyllomedusa)的成員,而且是葉泡蛙家族中體型最為龐大的那個。
  • 《塔木德》猶太智慧:三隻青蛙同時掉進牛奶裡,只有第三隻跳出來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則寓言故事:有三隻青蛙一同掉進一隻裝滿鮮奶的桶中。第一隻青蛙說:「這是神的旨意。」於是,它縮起後腿,一動也不動。第二隻青蛙說:「這隻木桶太深了,我實在沒有辦法跳出去。」說完,也同樣動也不動了,不久,這兩隻青蛙都被淹死了。
  • 仙人掌家族的「魅惑狐妖」,真想把猴尾柱當寵物養!
    今天向大家介紹一種超漂亮的仙人掌科屬猴尾柱,看到猴尾柱的那瞬間感覺它身上的刺都散發著可愛的氣息,甚至想摸上一把!但還是要控制住,不管怎樣,人家還是屬於仙人掌家族。猴尾柱株型奇特,細長的白毛柱和猴子的尾巴酷似,是理想的垂吊型盆栽植物,也是花王推薦品種。在幼年的時候,它的刺色會較顯金黃、也較硬質,隨著年齡增長逐漸轉白色,並變軟刺。
  • 趣玩家族、小伶玩具:為什麼玩具開箱視頻這麼受孩子歡迎?
    不少家長會發現,原本活潑好動、一刻也停不下來的孩子,竟然能夠安靜地坐在一旁,津津有味地看著玩具開箱節目。再看一看孩子沉迷其中的視頻,家長們都會產生疑問:難道不就是主持人在玩玩具嗎?這有什麼好看的? 今天,我們就從孩子的角度來談一談,趣玩家族、小伶玩具等玩具開箱節目為什麼能那麼受孩子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