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魚進窩,我們卻不知道,那是因為這些跡象我們都錯過了

2021-01-08 愚者論漁

野釣守大物時,需要有耐心,要坐得住,當然,找到合適的釣點,或者老釣友們戲稱的,屁股要坐對,這就很重要了,但是好些釣友,總是抱怨,大物少見,大魚難釣,守個一天,腰酸腿疼,換了好多次餌,浮漂都不帶動一下的,緣慳一面啊。

守釣大物,除了耐心之外,到還真沒有特別的技巧而言,大魚出沒的釣點、魚窩、魚道,大多都是自己想出來的。這樣說並不是沒有道理的,不管是什麼魚種,體型到了一定的大小,生存經驗都非常豐富,相應的,就是警惕性非常高;加上體型大,食量需求是很誇張的,大魚成群聚集,最終的後果,就是水域的生態平衡,徹底被破壞,小魚、水草被吃完,最終水域中沒有魚;

好在生物都有生存本能,一旦魚長到了一定的體型,都會主動離群獨居,因為沒有規律,唯獨能判斷的,就是哪裡有吃的,哪裡就有可能,請記住,是有可能,並不是我們理解的,窩子打下去,半小時之內就發窩,不管垂釣場合如何,想要守釣大物,必須要遵循這麼幾點,否則,大魚進窩,我們可能都不知道。

第一點,窩料比釣餌更重要,守釣大物,釣餌是什麼?其實重要性不如窩料,窩料的狀態、味型適合,釣餌味道不那麼濃鬱,淡一些,或者乾脆不霧化,其實都是可以的。野生大魚,對食物的需求和自身的安全是並列的,只有安全的環境,才有進食;怎麼確定是否安全呢?第一是環境要安靜,第二就是食物素淡本味,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每一條大魚,都是滑口魚,但是不是每一條滑口魚,都是大魚,就差不多是這個意思。

第二點,窩料要充足,發窩要有準備,在野釣的時候,窩料的數量多少才夠呢?這個其實沒有什麼標準,但是可以肯定的就是少了肯定是不夠的,為什麼呢?因為發窩慢,除非運氣好,附近就有大魚,否則3~5小時沒口,這是常事,既可以歸結為,大魚的警惕性高,也可以理解為,水面大,可能等到發窩,吸引過來的魚,可能都在,幾公裡之外,這一點是很需要注意的,如果實在沒有這個耐心,還是把目標放到小體型魚比較好。

第三,大物進窩,漂相是有規律的,大物進窩,或者說到了窩點的附近,其實有很多跡象很明顯,但是往往會被我們所忽略,比如最常見的,小頓口,浮漂會突然下頓,然後恢復,這是大魚進窩,魚身蹭漂了;再比如,小魚突然就沒了,就算用腥餌作釣,小雜魚也絲毫不鬧窩,再比如,窩料附近突然出現魚星。這些都是不經意間出現的,除非耐心觀察,一般都不怎麼被注意到。

第四,釣點放到窩子後面,不要放到窩子前面,其實這個爭議是比較大的,大家都知道,理想的狀態應該是鉤餌最好就落在窩子上,但是這種情況只適合垂釣小體型魚,大體型的魚,會因為窩點上的異物,吃吃不進窩,最好就是窩子的後面下杆,這樣大物的警惕性最低,中鉤概率更大一些。

第五,儘量用長竿打遠,而且拋竿的頻率不要太多;野釣大物,水越深,用的漂就越大,鉛墜就越重,打的頻率越多,窩子裡動靜越大,就越容易驚魚;同樣,杆子越長,水越深,中大物了,卸力的效果也好,脫鉤跑魚的機率也會小很多。

相關焦點

  • 發現這些現象就要做好上大物的準備,大魚進窩時都有什麼預兆
    在突然遇到大物的情況下,如果我們準備的不充分,運氣好沒有什麼損失,還可能鉤上一兩片魚鱗,運氣差那就是損失慘重。我們在野釣時如果仔細觀察,有經驗的釣友會通過一些跡象發現大魚的到來,就可以提前做好準備,成功的將大魚入護。今天聊的是我們垂釣小型目標魚時,大魚突然進入窩子的跡象。最明顯的大魚進窩的跡象,就是浮漂緩慢的上下移動。這種浮漂的信號往往是很緩慢的上升,然後很緩慢的下降。
  • 野釣必須注意的三個信號,否則大魚進窩了都不知道
    然而,有不少釣友在面對大魚時往往措手不及,究其原因,主要是沒有提前做好準備,提竿後方知是大物,結果手忙腳亂。實際上,大魚進窩很容易就可以判斷,下面就說一下最明顯的三個信號。小魚停口野釣有個比較煩人的現象,就是小魚相對較多,特別喜歡鬧窩,對此我們一般通過調整餌料狀態以及浮漂靈頓來進行規避。但是,當你發現下鉤後小魚停口,就需要提高警惕了。
  • 打窩不發窩,不見得是窩裡沒進魚,看這兩點,就知道魚進沒進窩
    不管是黑坑、競技釣,還是野釣,最怕的,就是打窩之後,浮漂紋絲不動,完全不知道到底有沒有魚進窩;很多釣友會認為,魚進窩,不是會帶動浮漂,有小碎口麼,沒魚進窩,那浮漂就沒什麼動靜了,這不是很簡單麼?漂浮的雜物落水的跡象,和魚花非常相似不管颳風還不颳風,只要空氣中有漂浮的雜物,如塵埃、羽毛、樹葉等,落水後一樣導致水面起波紋,跡象和魚花非常相似,如果水面平靜,落水的雜物體積大,可能看起來還比較明顯;但是,如果水面本身有波浪,而落水物的體積很小,那幾乎很難識別出來,到底是魚花,還是雜物落水後導致的水面波紋;淤泥翻湧的沼氣泡和魚星非常相似
  • 大魚太狡猾所以很難釣?只需掌握4個小技巧,讓大魚進窩並不難
    一年之中春秋2個季節都是釣魚人的黃金季節,但是釣友們更多的是喜歡秋季,為啥呢?因為秋季比春季更適合釣大魚。但是很多釣友也吐槽說自己從來沒釣到過大魚,原因是什麼呢?自然水域大魚數量相對比較少,除了釣位要選對以外,想要釣到它們最關鍵的是要把它們誘進窩並且留住它們。所以,窩料和餌料就顯得格外重要。
  • 釣魚人打窩後,如何判斷是否有魚進窩?四個小技巧為你解惑。
    俗話說:「釣魚不打窩,釣的也不多。」足以說明打窩在我們垂釣中的重要性。不管是野釣也好,黑坑釣也罷,作釣的前期都是需要靠打窩來誘魚的。比如野釣的手拋窩,搓餌或者拉餌抽窩,以及黑坑釣的散炮做窩都是為了引誘更多的魚兒進窩。當然,窩子能不能誘來魚兒,還得看你窩料的效果,效果好,魚兒自然多。
  • 水庫釣魚該怎麼避開小魚,窩裡有魚泡但是大魚不吃鉤怎麼辦?
    大多數水庫都是小雜魚鬧窩,解決的辦法比較簡單:夜釣。一到晚上,它們就安靜下來,因為它們喜光。如果白天垂釣,用青玉米作釣餌或用霧化效果不好的餌料即可。最難的解決的是目標魚的幼魚鬧窩。這些小魚苗和它們的長輩們食性一樣,它們長輩愛吃的東西,它們也愛吃,哪怕用嫩玉米也躲不開它們。它們還有一個它們的長輩所不具備的特點——進食動作更兇猛粗魯。
  • 野外釣魚你得會「看星」,否則魚進窩了你都不知道
    我們在選擇釣位,或者判斷是否有魚進窩,有沒有魚星都是一個很重要的參考因素。不同的魚所產生的「魚星」是不一樣的,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區分呢?接下來就跟大家聊聊這個問題。 所以,當我們看到成串甚至成片的水泡漂起,很有可能就是大鯉魚進窩了,要隨時注意漂相。 鯽魚魚星
  • 野釣有魚進窩總抓不住口,多是因為黑坑的這三個習慣帶來的
    但是,習慣野釣的釣友,玩幾把黑坑,亦或者習慣黑坑的釣友,玩幾次野釣,都會出現強烈的不適應,尤其是習慣黑坑的釣友,去野釣時,往往會因為這三個習慣,導致魚群進窩,也總是抓不住口,甚至釣不上大魚。習慣一、扎堆釣所謂的扎堆釣,就是喜歡和其他釣友坐在一起,乍一看,這並不算個毛病,但是,這確實是個影響很大的習慣。
  • "大魚海棠"導演:我們表達的點觀眾不一定get到
    因為就像很多人讚揚,可能你會在那一千條讚揚裡面,如果突然有幾個人跳出來說你這兒不好,那不好,你也會比較留意,因為你在想不是真的自己是有問題。但是我覺得可能很多東西觀眾有觀眾的理解,可能導演本身也有他自己想表達的東西,可能只是說觀眾不一定能get到那個點。」兩位導演從最初在清華的相識,聊到後來的創業初始,再到《大魚海棠》的整個12年,直到現在,終於把這部沉甸甸的作品交了出來。
  • 小魚鬧窩很心煩,那是因為你不知道這些方法,快試試吧
    面對這麼瘋狂的小雜魚,我們在進行釣魚的時候,魚餌經常無法沉到底,就算到底的話,也很快被這些小雜魚分食了。小編最近也經常進行釣魚,卻很少釣到小雜魚。小編在處理小魚鬧窩的問題上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下我所使用的一些方法以及我們使用這些方法能夠帶來怎樣的好處。小編在這裡要提醒的一句就是,這些方法並不是能夠處理所有的問題,各位釣友要根據自己垂釣過程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行適當調整。
  • 同樣是打重窩,你的為什麼會死窩,而別人就可以釣大魚
    說到重窩這個問題,相信所有的釣友都會不約而同的想起一個人,一位遊釣大師,我是一個小人物,所以不敢提及大師的名號,坊間各種戲傳,不勝枚舉,比如,大師一來,水位上漲,除了這些戲言之外,各位釣友,有沒有想過?
  • 螺鯉系列,用的好上鉤的都是大魚,用不好都是小魚鬧窩
    螺鯉系列一共有三個型號,螺鯉1號本味,螺鯉2號腥香,螺鯉3號酒香,當然這只是商家的標註,這是一款老鳥用之如虎添翼,新手用之愛恨交加,黑坑用好,連杆爆護不在話下,野釣用好,大魚進窩小魚不鬧,如果非要給國產商品餌列一個排行榜,螺鯉系列肯定不能拔得頭籌,但是前十必有其席位;
  • 《大魚海棠》:我們逝去的瘋狂年代
    初時,我們是懵懂的稚子,依賴於父母;後來我們長成了少年,恣意瘋狂,初涉世事,不知險惡:最後我們成為中老年人,向生活妥協,當我們想起那段瘋狂的歲月,是否還會為那個少年心動?「我記得他的樣子,我不知道他的名字。」多年後椿說到。椿與鯤,湫與椿,緣起緣又落《大魚海棠》於2016年7月在中國內地上映,立刻引起強烈反響。
  • 仲秋野釣守大魚,用好青玉米,大鯉大草大青都給口
    釣大魚,釣大鯉、大草、大青,好用的餌料有很多,但是仲秋時節,效果最好的,還得是青玉米;什麼是青玉米呢,就是應季鮮玉米,因為每到8~9月,秋玉米應季上市,苞衣未除,所以這種青苞玉米,也被稱為青玉米,這種玉米,價位不高,花不了多少錢就能買不少,不管是用來打窩還是做釣餌,在大水面水域守釣
  • 因為你不了解誘魚的核心原理
    無論是垂釣小體型的鯽魚,還是垂釣大體型的鯉魚、草魚、青魚,無論是釣底還是釣浮,誘魚進窩都是能夠釣到魚的前提條件,並且誘進窩點中的魚數量越多,釣獲量自然也就越多。例如,使用牛糞或其它動物糞便打窩能夠快速誘魚進窩,這些動物的糞便對魚類來說並不是臭味,而是食物的氣味。魚類的嗅覺不僅比人類更加靈敏,很多魚種的嗅覺甚至比狗更靈敏,所以利用窩料和餌料的氣味誘魚是最主要的誘魚手段。同時,這也提示人們其實並不需要使用氣味特別濃重的窩料和餌料照樣也能夠起到誘魚的作用,例如很多釣魚人在垂釣野生大魚時會使用氣味非常清淡的玉米打窩,垂釣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 釣大魚用什麼釣法比較好?
    每個釣魚人都想釣到大魚,但是自然水域裡野生的大魚確實不是那麼容易釣到的。釣大魚不能用釣小魚的方法釣,我們釣小魚可以選擇調釣靈敏的懸墜式釣法,小魚往往聚而成群,用靈敏的懸墜式釣法上魚速度更快,收穫更豐富。但是這個釣法用來釣大魚就未必那麼好了。
  • 大魚不一定藏在深水,但是釣魚人必須會釣深水,這些技巧不可不知
    前言:深水藏大魚的誤區很多釣魚人都認為大魚總是藏在深水中,所以想釣到大魚就一定要釣深水,淺水區是不會有大魚的。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大魚不僅有可能到淺水區覓食,而且就我國的氣候特點來說,在淺水區釣到大魚的可能性反而要更大一些。
  • 學會做這款神奇的「打窩球」,打一次窩能連用兩天,都不用補窩子
    如果連魚都誘不來,那就更別提釣到了。前兩天剛跟一位有多年垂釣經驗的老師現場學習了製作一款「打窩球」,這是老師自己研究並且這些年一直使用的。這款窩料成本並不高,但是非常好用,而且留窩極其持久,且以大魚為主。就單單一個不到拳頭大的小球,在夏季都可以用一天一夜不用補窩,大點的球留窩時間更是可達三十小時甚至兩天兩夜。當時現場拍攝了製作實景,後續還會放出視頻版,有興趣的釣友,千萬不要錯過!
  • 想要釣大魚不知道用啥好?這些不起眼的小蟲子,才是釣大魚利器!
    說起釣大魚的餌料,大部分釣魚人首先想起的應該都是玉米小麥等糧食作物。當然糧食作物對於釣養殖大魚來說,確實有很大的優勢,畢竟對於很多養殖魚來說,基本都是直接用糧食作物或者糧食加工出來的顆粒餵養出來的。而我們野釣經常作釣的水域,大多都是江河湖泊或者水庫等自然水域。
  • 源於英國的鯉魚釣法,為什麼針對國內大魚也有效,或許是因為這些
    如何釣並不矛盾,只是想完美的發揮出歐鯉釣的特色,那麼我們最好去使用拋竿作釣,只要帶導環的竿子,能把丸餌和鉛墜拋投出去,那麼都是完全可以用作歐鯉釣法的釣竿。 歐鯉釣法裝備組成: 魚竿、漁輪、報警器、釣組、前導系統、鉛墜、主線、前導線、魚鉤、丸餌組成,竿子使用海竿、路亞竿、磯釣竿、歐鯉竿等竿子都完全可以作為歐鯉釣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