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宅在家幹什麼?父母看看電視劇,培養孩子好品德

2020-11-29 布丁媽媽私享會

最近宅在家裡無事,看了一部超火的古裝懸疑劇《錦衣之下》,瞬間變成了陸大人的小迷妹。劇外也是好一個安利任嘉倫這個演員,了解這個演員越多,越覺得這是個寶藏男孩,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這位演員身上有哪些好的能力,是爸爸媽媽可以教給孩子們的:

感恩孝順

吃苦的能力

有擔當

一、感恩孝順

為什麼要教孩子感恩孝順,其實我覺得這就是在教孩子一種反饋愛的一種能力。父母是這個世界上最愛孩子的人,但不能讓孩子僅享受著被別人關愛,只坐享其成是自私的,所以我們要教會孩子愛別人的能力。

當孩子長大了以後都要走向社會,有一個和睦的家庭是他步入社會最根本的保障,相信父慈子孝的家庭一定要和睦的,有了這樣一個保障孩子才能更好的在事業上有所發展。

爸爸媽媽該怎麼培養孩子的孝心呢?

1.父母的言傳身教,也就是說你現在對老人的態度決定了以後你孩子對你的態度。生活當中父母就是孩子的標杆,孩子耳濡目染,自然會學習效仿!

2.先讓孩子體驗一下父母的不易。生活中我們有時不妨多放手的讓孩子去試一試父母的不容易。有條件的可以帶孩子去自己的工作崗位看一看,體驗一下掙錢的不易。在家時也可以讓孩子從做一些家務小事中體驗生活的不容易,想要吃的好,必須用心去做飯;想要每天穿上乾淨的衣服,就要用心了去清潔……只有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辛苦,才能激發出孩子的愛心和同情心,才能主動的愛別人!

二、吃苦的能力

任嘉倫,以前是個桌球運動員,大家都知道,運動員這個職業是很辛苦的,每次訓練回來累的只剩下睡覺的力氣,小小年紀,每天都是家學連,訓練室,三點一線。後來因為身體受傷無法再繼續下去,才改行做了歌手。但他自己都說他很感謝有過這麼一段經歷,對他以後的工作有些很大的幫助。

這裡提到的小朋友要有的吃苦的能力,不僅僅是指吃學習之苦的能力,也是指當孩子面臨困難時解決的能力!

現在的孩子一般都比較嬌生慣養,承受能力也都很小,我經常能看到一些家庭的孩子,常常行為表現為輸不起,平時在家裡被父母讓習慣了,如果在外面玩遊戲輸了,很多哭鼻涕,發脾氣的,這個就是解決能力不夠。這樣的孩子一旦到了社會上,他會非常不適應,會整天怨天尤人,這樣的孩子註定沒出息!

孩子需要學習的吃苦能力,父母對3-6歲的孩子講學習之苦,一點也不早。有些人會認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才剛剛上幼兒園或是小學,哪裡會有什麼吃學習的苦。可是好的習慣都是從小培養出來的。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家長大多都給報了很多輔導班,興趣班。有的家長認為也沒指望讓孩子在哪方面有什麼大成就,就是培養培養興趣愛好,就由著孩子想去的時候就去,或是各種理由請假,或是並不能帶領孩子及時的複習打卡,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時間長了以後,孩子也就覺得學不學也沒那麼重要了!

爸爸媽媽該怎麼培養孩子的吃苦能力呢?

1.父母根據孩子的能力,給孩子設定目標。每次設定的目標都要比孩子現在的能力高一些,要他做起來有些難度但通過努力還是可以達到的。先培養孩子的自信心,然後慢慢增加難度。

2.以身作則,不在孩子面前輕言放棄!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你的一舉一動,你的品質都是孩子學習和效仿的榜樣!

3.不隨便給孩子找理由請假,每天及時帶著孩子完成每天的目標,培養孩子的毅力!

三、有擔當的能力

任嘉倫在出演《大唐榮耀》後大火了一把,可是他卻選擇在這個時候公布戀情,公布自己當了爸爸,很多人都說他自毀前程,可是更多的人卻認為很有擔當,最後不隱瞞欺騙粉絲,收穫了一批鐵粉,給妻子安全感,收穫家庭的幸福,也依然通過自己幾年來默默無聞的努力,再一次成功!

爸爸媽媽為什麼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呢?

個人認為培養責任感就是培養孩子一種自我獨立的能力。學會自己對自己的事情負責!不管是父母還是朋友,沒有人能一直陪在你身邊,未來的路上只有自己對自己負責!

爸爸媽媽該怎麼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呢?

1.讓孩子對自己安排和負責

不管是生活還是學習,父母一定不要大操大辦,更不要越俎代庖

2.給孩子空間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有時可能會和父母存在意見分歧,這個時候,希望父母能夠尊重孩子的意見。有錯誤是必然的也是可以理解的,沒有受挫就沒有成長!

3.給孩子充分的愛和信任

對孩子責任感的培養,是需要以孩子的信任感和安全感為基礎的。當孩子遇到困難,遇到挫折時,我們應該陪在孩子身邊予以鼓勵,而不是一味的打擊!

可能很多人會問,為什麼一定是要在3-6歲來培養這些能力呢,因為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可塑性最強!不過家長們還是要循序漸進,堅持不懈!

【我是勵志職場辣媽,多平臺邀約原創作者,專注孕產、親子、育兒,親子閱讀踐行者,健康育兒倡導者。】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疫情之下宅在家,可樓上小孩跑來跑去很吵!找了也沒用,怎麼破?
    現在,疫情當下,這個問題比平時更難解決。(一)在疫情之前,好說!沒有新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時候,孩子們上午下午都可以到外面去瘋一瘋,鬧一鬧,天氣不太冷的時候,吃完晚飯也能出去玩一陣。孩子本來就精力旺盛,如果天天圈在家裡面,是很難不製造聲響的。
  • 宅家抗疫情:務必補上這一課,看看辱罵鍾南山的那二貨,你就懂了
    疫情還在繼續,白衣戰士依然在前線奮戰。很多人也依然宅在家裡,在後方配合國家抗擊疫情。學生也還在家裡,這幾天看到最多的就是停課不停學,老師和家長都忙得焦頭爛額,一副兵荒馬亂的景象。父母都這樣了,理該孩子扛起家庭的責任了。然而,令人扼腕的是,父母沉浸在悲愴中,兒子淡定打著遊戲,連對父母的一句問候都沒有!可怕的是,這種事並非個例,在這條消息,有多條留言,竟然都是類似的一幕,有的未成年,有的已經成年,但都是如此冷漠冷血!家長都抱怨著,養這樣的孩子有何用?可是沒有人反思,孩子為何變成這樣的,是天生的?
  • 學姐來了|西雅圖日記——疫情之下的海外生活
    導語:在國內疫情趨於平穩的時候,國外的疫情卻突發猛漲。在大洋彼岸的美國,疫情的嚴重程度已經令人無法忽視。本期專欄,學姐採訪了居住在美國西雅圖的許白(筆名)老師,通過她的講述,我們可以了解疫情之下當地人的真實生活,此外,還有學姐專欄的科普知識,一起來看看吧!
  • 疫情宅在家,不如陪孩子看看這些必看經典電影吧!
    「一部好電影,改變一個人看待世界的方式。」「電影的發明,將人的生命延長了3倍。」都說,最炫富的行為是在朋友圈炫耀陪孩子的種種,現在的大部分家庭,孩子在姥姥奶奶的陪伴下長大,我給這種父母,取名叫「周末父母」。
  • 呆在家的你會幹什麼?是死肥宅?還是悶聲幹大事?
    由於疫情的原因,有部分的人都不得不呆在家裡辦公,或者是上網課,亦或者待業。反正呆在家裡,除了必要的學習,工作外,你會選擇幹什麼?你選擇喝著「肥仔水」,嘆著熱氣騰騰的茶,還是躺著刷手機?就我而言,我呆在家裡,就是想吃吃睡睡,刷刷劇,這樣就很「死肥宅」了。
  • 品德教育滲入行為習慣培養
    良好的品德行為,需要從小開始培養樹立,且終生受益。在幼兒時期進行品德行為習慣的培養,是對幼兒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對幼兒以後的成長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如何對學前兒童開展德育?惠城區各幼兒園的做法是,將德育貫穿於幼兒生活及各項活動之中,做到「時時有德育,處處有德育」。既注重德育的顯性滲透,也不忽視德育的隱性滲透,真正把德育要求落實到每個幼兒。
  • 「出去浪」和「宅在家」的娃,長大後差距很明顯,不僅是性格
    其實生活中我們就不難發現,「出去浪」和「宅在家」的差距,最先表現的就是性格上,其次就是自己成長的心態也不一樣。「出去浪」和「宅在家」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明顯,不止是性格一、社交能力其實說白了,「出去浪」的孩子其實就是容易比較和「宅在家」的更有人緣,「出去浪」的孩子們更會表達自己,容易和周圍的人打成一片,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就會比較強。
  • 疫情之下推遲開學 學生娃宅在家中,如何安排好學習?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使全省各地大專院校、中小學、幼兒園推遲開學,學生戶外活動計劃紛紛取消。宅在家中,如何安排好學生學習?各類學校、培訓機構的老師們紛紛運用各類家校聯繫方式,以微信、QQ、直播、網絡授課等形式與學生「見面」,讓學生居家也過得充實有意義。
  • 疫情之下,「宅娛樂」的爭議化出圈
    朋友圈裡開始了久違的QQ空間點名,微博上也有#在家的我被逼成什麼樣子了#、#宅家裡宅出的新花樣#等話題,閱讀量也分別為5252萬和1.1億。當然,在全民宅在家的時候,筆者的家人因為在體制內的關係,也是忙得團團轉,初一起就開始上班,為小區的疫情防控工作費心費力,想多在家裡呆幾分鐘都不行。這也應了那句老話,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
  • 孩子總是「宅」在家裡,不願跟陌生人接觸,長大後3個差距很明顯
    現在的社會盛產宅男宅女,連原本活潑外向的孩子也愛待在家裡,不愛出去和別人一起玩耍。只知道在家裡看電視、打遊戲、玩玩具等,這些活動佔據了他們大部分的業餘時間,可是這樣真的對孩子好嗎?貝貝媽媽是個上班族,平時忙得團團轉,貝貝就由姥姥在照顧,成天在家看動畫片或者拿姥姥的手機玩遊戲。這個周末媽媽帶貝貝去參加自己的同學會,卻突然發現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不一樣。
  • 疫情之下,農村「硬核」標語上線,話糙理不糙,不妨看看
    如今,疫情之下,全國各地眾志成城,為打贏疫情的「狙擊戰」而努力,白衣天使奮不顧身的在一些奮戰,而對於偌大的農村,也迎來了阻斷疫情傳播的「新戰線」!為了確保一方平安,各地農村聯防聯控,「硬核」防控標語也在各地上線,雖然有些比較誇大,但是,話糙理不糙,對於打贏這場關鍵的「狙擊戰」也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筆者收集了各地15句標語,大家不妨看看!在這裡,筆者強烈建議大家,少出門,少聚集,出門一定要戴口罩!
  • 疫情之下如何保護好孩子的眼睛
    【來源:法制日報】一場猝不及防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廣大學生擁有了一次最長「寒假」,並迎來了「停課不停學」的新學期。 如果問疫情期間廣大學生家長最為擔心的問題有哪些,孩子的視力問題絕對會榜上有名。一方面,出於疫情防控需要,孩子們需要自我居家隔離,減少室外活動,不利於視力保護。
  • 鼠年春節宅在家,實小三年級師生、家長一起做「親子閱讀韻律操」
    閱讀的好習慣需要「陪養」 常常有家長朋友問閱讀習慣怎麼培養?這個假期,給了我們更多的時間。怎麼「培」?其實也就一個字,就是「陪」。 「國家有難,咱不添亂。宅在家裡,就是貢獻。」鼠年春節,家長有更充裕的時間和孩子在一起,閱讀有品質的書籍,在豐富知識、提高能力的同時,增進感情親密度。
  • 宅在家裡無聊?不!就看你會不會玩
    最近這非常時期,讓很多人不得不待在家裡,這才不到一周,就有不少小夥伴們喊著無聊,對於初三就已經開始早出晚歸上班的人來說,著實非常羨慕能宅在家裡的你們。要知道,每天戴著眼鏡再戴上口罩,上班路上大街上空空蕩蕩的,心裡慌慌的程度不亞於你們呀!
  • 疫情之下的「宅娛樂」與「數位技術革新」
    宅娛樂在疫情的影響下,這個春節假期,對於大部分的普通人來說,都是一個極為漫長的日子。雖然線下社交進行不了線上就開始了,朋友圈裡開始了久違的點名、熟悉度測試、真心話、曬桌面屏保、以及還有人在朋友圈曬坦克、火車等表情符號,讓人好像重溫了一遍學生時代的QQ空間。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父母嘗試4個方法,孩子才會有好未來
    是在後天的生活實踐和學習中培養起來的。教育專家認為:孩子有沒有自信與老師和家長的教育密切相關。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教師需要鼓勵更多的孩子,多鼓勵,讓孩子樹立積極的態度和有控制的潛在概念,困難面前說:"你行,你一定能行"。用遊戲的方式幫孩子體驗成功玩假裝遊戲可以給寶寶一種掌控感。孩子特別喜歡玩假裝遊戲,一開始,她學會哄娃娃睡覺,嘴裡還哼著睡眠曲。
  • 疫情在家的寒假,父母看電視不該成為你不學習的藉口
    疫情在家的這個寒假,每個人都是英雄,不出門,不聚集。為防控疫情,我們共同在一起。遵守鍾南山院士的話,一起打贏這場戰役。那和家人待在家的你都在做些什麼呢?父母在家無聊,於是選擇看電視打發時間。電視劇一集一集的播放,這一部看完了還有下一部。
  • 幼兒園孩子不上學在家幹什麼?狗子被「摧殘」,網友:生無可戀狀
    如今剛到3月份,有的公司開始陸續上班,但也有的依舊在家待工。不過孩子們依舊未開學,各地區也闡明了在家學習,3月份是否開學還是個未知數。大一點的孩子倒還好,自己在家隨便找點樂子就行,幼兒園孩子就麻煩了,不能出去玩,天天待在家自然黏父母。父母若忙,孩子就得找其他事物消遣,「遭殃」的就不知是誰了。
  • 你眼中的乖寶寶為何疫情之下成了「神獸」
    在感慨的同時我們不禁要問家長眼中的乖寶寶們怎麼在疫情期間進化成了「神獸」?這裡不得不提及中國式的親子關係,受「子不教,父之過」的傳統觀念,中國的父母享受這種把兒女培養成龍成鳳的這種成就感,必然要發揮自己的年齡優勢。曾經一個孩子質問父母,你不就是比我大幾歲嗎,為什麼我就要聽你的話,你自己都做不到。
  • 現在宅在家裡無聊,不知道幹什麼?大家應該好好跟和珅學學
    不僅僅是因為疫情的嚴重,還因為在這個春節,全國老百姓史無前例的在家裡過了一個超長的假期。很多人說,終於明白為什麼狗出去放風時撒歡地跳啊跑得了。10多天的憋在家裡,很多人都快憋出病來了。看看網友曬出來的各種無聊視頻,也是讓人忍俊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