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7月31日訊 據西班牙《國家報》網站7月30日報導,科莫多巨蜥——這一令生物學界為之著迷的爬行動物不斷引起爭議和話題:它們通過口腔細菌還是分泌毒液來攻擊敵人?前些年的研究發現,這些長約三米、重約140多公斤,能夠攻擊包括野豬、山羊、鹿甚至水牛在內的巨型爬行動物的唾液中含有多種高度膿毒性細菌,受到攻擊的獵物即使逃脫,也會因傷口引發的敗血症而迅速衰竭直至死亡。
這種像鯊魚一樣有著鋒利牙齒,成群進攻的巨蜥也會攻擊人類——最有名的就是2001年發生在科莫多國家公園的一次攻擊事件。目擊者說,受害者身上多處被咬傷,血流如注,最後搶救無效死亡。在《野生動物醫學雜誌》六月刊的一篇文章中,研究人員確切指出,經過對科莫多巨蜥唾液和牙齦樣本進行檢驗後發現,在其口中並沒有比其他食肉動物更多的細菌,因此它們的咬傷並不會造成快速和致命的感染。
研究人員分析了16個巨蜥的口腔細菌群,並沒有找到致命細菌源。研究報告表示巨蜥的口腔環境比獅子的還要乾淨,有時它們甚至會用分叉的舌頭清晰面部。
正如人們一直開玩笑說科莫多巨蜥「不注意口腔衛生」,人們對其口腔無致命菌群這一結論持懷疑態度。然而研究顯示巨蜥長有一個毒腺,它們是通過毒液而不是細菌置人於死地的。2006年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布賴恩•弗萊說,在徹底檢查了兩條巨蜥的口腔環境後發現,它們的致命武器是一種毒液,當它們發動猛攻後,不是唾液裡的細菌而是毒液殺死了獵物。毒液能迅速降低獵物的血壓,阻止凝血,獵物甚至來不及掙扎就昏迷了。弗萊更加確定地說該毒液成分他們曾在一種世界最毒的蛇身上發現過。然而科莫多巨蜥並不能像毒蛇一樣瞬間把毒液注入獵物體內,所以它們緊緊抱住獵物,使毒液慢慢浸入。這種攻擊方式和北美洲的希拉毒蜥十分類似。然而也有一部分學者表示科莫多巨蜥和希拉毒蜥屬同一動物科純屬無稽之談。
科莫多巨蜥是世界上最可怕的食肉動物之一,留給生還者的逃生機會僅有10%,相比之下,獅口脫險30%的機會顯得略高一些。一直以來它們給人類的印象就是危險和致命的牙齒,電影《巨蜥科莫多》(1999)更是讓人類對這一神秘動物望而卻步,不寒而慄。
世界上大部分科莫多巨蜥棲息在印度尼西亞的四個島上,其中最有名、數量最大的一批被歐洲人於1910年意外發現。科莫多巨蜥生活在巖石或樹根之間的洞中。通常情況下,它們都儘量找那些已經死去的動物為食,但也攻擊過一些獨行的小孩。50年代末,大衛艾登堡在觀察之後寫下了著名的《巨蜥動物園》一書。60年代,美國爬行動物學家沃爾特•奧芬博格在科莫多島上研究11個月,捕獲50隻巨蜥,他同時也是科莫多巨蜥口腔細菌學說的創始人。2002年德克薩斯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聲稱在巨蜥口中找到了54種菌群,給實驗室白鼠注射後,白鼠全部死亡。(實習編譯:楊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