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橋兵變、杯酒釋兵權,原來趙匡胤的作業都是抄的

2021-01-11 小佛說史

說起趙匡胤,很多人對他印象特別好,為什麼呢?是他結束了五代十國混亂的局面,是他結束了安史之亂後地方節度使擁兵自擅的局面,是他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經濟最繁榮的朝代……

不過就普羅大眾而言,人們對他印象極深的事件莫過於「陳橋兵變」與兩次「杯酒釋兵權」。

後周顯德七年(960年)正月初一,後周朝廷風聞契丹和北漢聯兵南下,朝廷派趙匡胤統軍北上抵抗,次日軍隊走到陳橋驛這個地方,趙匡胤便被親信與眾軍士擁立為皇帝,史稱「陳橋兵變」。

而杯酒釋兵權,則是趙匡胤為了避免自己那些手握重兵的下屬,效仿當年的自己,於是通過通過酒宴方式,威脅利誘手握重兵的將領們,讓他們交出兵權,並將地方管理權交給文人。

這兩件事太有名了,很多人便認為都是趙匡胤首創,實際上,趙匡胤是抄了五代十國時期後周太祖郭威與南漢高祖劉的作業而已。

首先來說一說郭威的作業。

後漢高祖後漢高祖劉知遠統一中原後,重賞功臣、大將,郭威尤其被重用,後來隱帝即位,動了誅殺郭威的心思,郭威逃過一劫,還率軍攻入了後漢的京城,就這樣,郭威沒死,隱帝反而死了。郭威等人請皇太后臨朝稱制,同時為了麻痺當時可以與郭威抗衡的河東節度使劉崇,假意擁立其子劉贇為帝,為自己起事做準備。

那時,恰好契丹南下,皇太后能夠調動的將領只有郭威,便讓郭威辛苦一趟,北上阻擊契丹。郭威帶著軍隊浩浩蕩蕩出發,走到澶州時,手下士兵突然發生譁變,軍中會看天相的人對眾人說:紫氣直衝郭公馬前,郭公當為天子。郭威連連拒絕,兵士不管三七二十一,扯下一面黃旗,直接就裹在了郭威身上。郭威才是兵變中「黃袍加身」的第一人。《資治通鑑》與《舊五代史》中均有相關記載。

至澶州,是日旭旦,日邊有紫氣來,當帝(郭威)之馬首……軍士登牆越屋而入,請帝為天子。亂軍山積,登階匝陛,扶抱擁迫,或有裂黃旗以被帝體,以代赭袍,山呼震地。

將士逾垣登屋而入曰:"天子須侍中自為之,將士已與劉氏為仇,不可立也!"或裂黃旗以被威體,共扶抱之,呼萬歲震地,因擁威南行。

說完郭威的作業,咱們再來看一看劉的作業。

劉在歷史上的名聲挺臭的,都說他是荒淫殘暴、濫用酷刑、民眾不堪其苦,按理說,他的作業趙匡胤應該不會抄,實際上,趙匡胤解除藩鎮兵權,重用文官治理地方,真是抄劉的作業。只不過,趙匡胤的版本更加有名,人們就忽略了劉的作業。

劉在繼承哥哥劉隱位置之後,一直很重視那些從中原逃到南邊的士大夫們,願意和他們商量事情,並接受了兵部侍郎楊洞潛的意見,一改唐末以來以武人為刺史的弊端,主要任用士人為諸州刺史。

趙匡胤結束五代十國混亂政權之後,「杯酒釋兵權」,重用文人,與劉當初在南漢的做法,如出一轍。

正所謂,讀史使人明智,《資治通鑑》中記載韓信的成功與失敗,可以說是給了我們極深的印象,當初司馬光作《資治通鑑》就是為了總結歷史上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鑑,其實,裡面有很多前人之經驗教訓也是值得我們在為人處世與職場中借鑑。原版《資治通鑑》為文言文,閱讀吃力,小佛向大家推薦一套白話版《資治通鑑》。

相關焦點

  • 若後周世宗柴榮察覺了趙匡胤有反意,有能力阻止陳橋兵變的發生?
    這個時候的趙匡胤已經羽翼漸滿,兵權在手,就算周世宗柴榮察覺到了趙匡胤有反意,也沒有能力組織陳橋兵變的發生。在公元960年,後周禁軍統帥趙匡胤在陳橋驛發起兵變,藉助黃袍加身,率軍進入開封,脅迫周恭帝禪位,奪權了皇位,經過十餘年的南徵北戰,結束了封建軍閥割據的局面,建立了大宋王朝。
  •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愛卿們喝了這杯酒,都交出兵符全回家享福去吧
    當時北周的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與掌控北周禁軍主將石守信掌控軍權,權傾朝野。公元960年初,傳說契丹入侵,趙匡胤率兵北上,走到陳橋的時候,趙普等人在陳橋發動兵變,用黃袍加身的方式擁護趙匡胤為皇帝。趙匡胤被逼無奈只好當上了皇帝。趙匡胤勢力十分強大,率軍回到開封,禁軍守將石守信打開城門迎接趙匡胤。於是率軍進入朝廷逼迫後周幼主退位。於是,後周滅亡,北宋建立。
  •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
    話說趙匡胤當了皇帝後,寢食不安,坐立不寧,你道為什麼啊,原來自從他黃袍加身後,心裏面就琢磨:「我的上司,我的老師郭威黃袍加身,我也是,我的部下會不會也有人跟著學,來個黃袍加身呢?」你說心裡老這麼想,能好嗎?
  • 趙匡胤黃袍加身,學的是前任老闆,先南後北、杯酒釋兵權居功至偉
    讀《通鑑》,學《通鑑》,用《通鑑》,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宋太祖趙匡胤。宋太祖趙匡胤是中國北宋王朝的開國皇帝。他生於動蕩的五代十國時期,早年隨周世宗徵戰天下,戰功赫赫。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開始了南徵北戰的統一大業。
  • 趙匡胤和石守信的微妙博弈
    石守信,杯酒釋兵權中的主角之一。相信大家對這個人物肯定有所耳聞,因為中學歷史中出現的"杯酒釋兵權"中有這個人的名字。石守信是趙匡胤的死黨,趙匡胤沒有當皇帝之前升任後周的殿前都點檢時,他原來的官職殿前都指揮使就由石守信接任。
  • 宋史:酒釋兵權,一舉兩得,功臣得以長保富貴,趙匡胤得到了兵權
    兵權是趙匡胤最大的心頭之痛,他一直都想把禁軍的兵權握在自己的手裡,所以舉辦了一次宴會,邀請群臣共飲。趙匡胤放下酒杯,面帶憂色地說:「眾卿輔佐之功,蒼天可鑑,即使卿等不言,朕亦深記於心矣。朕今為天子,位居人上,萬民景仰,殊不知,天子也有天子的難處,遠不如為節度使之樂!」石守信等道:「陛下何出此言?天子之貴豈可節度使所能比?」
  • 柴榮見方面大耳的武將都要殺掉,卻遺漏趙匡胤,果然丟了江山
    趙匡胤是一個很"浪"的皇帝,至少種種史料中都這麼記載。他很喜歡微服私訪,忽視自己的防備。有人勸說趙匡胤,趙匡胤就說自己是天命所歸,別人傷害不了他。趙匡胤還提到一件事:柴榮非常忌憚方面大耳的武將,看到就要殺掉,而卻放過自己。證明自己是天命所歸。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這件事。
  • 宋高宗給嶽飛的親筆信,寫得真親熱,乾隆都表示不解
    然後說了點掏心窩子的體己話,「朝廷以淮西軍叛之後,每加過慮」,淮西軍叛可是給朕做下病了,想著都哆嗦!哥們兒,「長江上流一帶,緩急之際,全藉卿軍照管」,長江一帶可就全交給你了,咱們的半壁江山就靠這了。你先訓練好水陸兩軍,準備把洞庭楊么那幫匪患先滅了。「淮西兵變」史稱「苗劉兵變」, 高宗上臺後罷免了主戰的李綱,重用宦官王淵。
  • 趙匡胤一生唯有一件「桃色往事」比較出名,其餘后妃下場均很悽慘
    提起趙匡胤這個人,大家會想起什麼?是不是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之後再上演的一場「杯酒釋兵權」,除了這件事情比較出名外,關於趙匡胤的感情生活卻鮮有記載。唯一有一件「桃色新聞」比較轟動,那就是與「花蕊夫人」的一段往事,也唯有這件感情生活,給宋太祖趙匡胤的往事中增添了一抹豔麗的色彩。
  • 劉備三兄弟桃園結義大家都知道,那你知道趙匡胤義社十兄弟都有誰
    到了周朝趙匡胤十個軍中兄弟也學起了劉關張,結拜為義社十兄弟,最終兄弟們齊心合力助趙匡胤「黃袍加身」做了宋太祖。何時結成「義社兄弟」,最初以何人為首,正史都無記載,但十兄弟名字都有記錄:即趙匡胤、楊光義 、石守信 、李繼勳 、王審琦 、劉慶義 、劉守忠 、劉廷讓 、韓重贇 、王政忠。
  • 為什麼古時候有些開國功臣都兔死狗烹?
    幾千年的封建歷史上,都在周而復始的上演,就像一個歷史的怪圈。比如李斯、蒙恬、韓信、英布、彭越等,最著名的莫過於朱元璋的清洗行動了,幾乎所有的功臣全部被清洗,逃脫者寥寥無幾。那麼,為什麼會造成這種情況呢?說白了,還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任何一次對功臣的殺戮都離不開這個原因。
  • 趙匡胤為何將白起移出武廟十哲?以後世角度來看,趙匡胤做的沒錯
    武廟又叫武成王廟,初建於唐朝唐玄宗時期,祭祀的是兵家鼻祖姜子牙,武廟的級別和祭祀規格與「文聖」孔子一樣,所以姜子牙也被尊為「 武聖」;但文廟中除了祭祀孔子外,還有十哲及72弟子(後期增加為4配12哲148先賢),所以武廟中也要有十哲和72子;從春秋戰國至唐玄宗時期,所誕生過的名將何止千員,但能入選的只有這麼些,所以競爭也是十分激烈的,能上榜的都是名將中的佼佼者
  • 成也是他,敗也是他,趙匡胤開國就種下滅亡的禍根
    在趙匡胤奪得政權後,首先解決的大事就是預防藩鎮局面的再度出現,他通過杯酒釋兵權收取了軍隊核心將領的兵權,採用「強幹弱枝」策略,把精銳部隊集中到中央直接指揮,而中央軍(禁軍)又拆解分屬幾個政府部門指揮,徹底解除了潛在威脅;趙匡胤又派文臣到地方掌管行政資源,削弱地方軍隊的影響力;設置轉運使,架空地方財權。一套組合拳下來,想要在大宋王朝重新建立藩鎮那就是痴心妄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