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對南極洲酷寒,企鵝表現出了過於驚人的數學「天分」(圖)

2020-09-05 全現在

在不自覺的情況下,企鵝群完成了一個近乎完美的排序。「我們想不出比這更好的群聚方法。」

全現在版權所有,轉載請聯繫授權並註明出處

字數 2352

閱讀約5分鐘

和人類一樣,面對寒冬,動物同樣有無數種抵禦寒冷的方式。比如鯨魚用厚厚的鯨脂隔絕寒冷;野牛會聚集於地熱溫泉附近;黑熊則躲進洞穴之中。至於帝企鵝們,它們面對南極洲的酷寒和強風時會抱團取暖。

美國加州大學默塞德分校的數學家弗朗索瓦·布蘭切特說:「企鵝的群聚看似混亂,卻充滿組織性。雖然每隻企鵝都在單獨行動,但整個企鵝群的熱量卻因此得到了平均分配。」

正如布蘭切特及其團隊發現的那樣,企鵝在群聚時數學效率極高。前不久,在南極洲阿特卡海灣,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專家丹尼爾·齊特巴特設計並安裝了高解析度攝像機,用來觀察企鵝在不受人類幹擾的情況下的群聚行為。

圖片:視覺中國


每年4月,成千上萬隻帝企鵝會浮出海面,跋涉50多英裡,前往它們在南極洲內陸的領地。繁殖之後,雌企鵝身體儲存的能量就會消耗殆盡,必須立即返回大海捕食。雄企鵝會接過孵化任務,把蛋放在腳掌上,用育兒袋包裹起來。孵化時間大約65天,而在這種沒有巢穴和食物的情況下,雄企鵝們會站在浮冰上,緊緊地擠在一起,最大限度地增加周圍的熱量,減少暴露,一起抵抗這糟糕的天氣。

此時,盛行風(風速大、風向總是不變的「南極下降風」)會把企鵝群腳下的浮冰往前推,企鵝們則會沿著冰面向前移動。布蘭切特及其團隊的模型清楚地表明,不同位置的企鵝的運動並不一致。群體中心的溫度達到100華氏度(約等於37.7攝氏度)時,站在中心的企鵝大多數一動不動。而發現自己站在迎風面的企鵝也快速移至溫暖的背風面。當離開迎風面的企鵝越來越多,身處中心的企鵝很快發現自己已經暴露在外,於是在適當的時候,這些企鵝也會前往背風面取暖。

通常情況下,企鵝「抱團」會持續幾個小時。在此期間,它們會從寒冷的外部轉到溫暖的內部,進行多次輪換。這個過程中,每隻企鵝都會優先考慮自己的溫暖,但企鵝群的熱量卻能共同享有。

圖片:Samuel Velasco / Susan D&39;Agostino / Quanta雜誌;基於研究人員建模


在不自覺的情況下,企鵝群完成了一個近乎完美的排序。「我們想不出比這更好的群聚方法。」布蘭切特說。

那是什麼促使企鵝群聚在一起呢?

齊特巴特說:「『企鵝感覺如何?』是很重要的,因為企鵝的感覺決定了它的行為,而我們需要測量企鵝的行為。」為了做到這一點,他的團隊發明了「表觀溫度」的概念。這個概念類似於人類的風寒效應(與風速相關的冷卻作用),能反映周圍的溫度、溼度、風速,以及太陽輻射如何影響企鵝對溫度的感知。

此外,他們還必須考慮企鵝進入繁殖周期的時間。因為在繁殖周期的早期,企鵝由於之前的覓食而變得豐滿,這讓它們可以在相對較冷的溫度下抱團取暖。而在繁殖周期的末期,企鵝會變得瘦弱,它們的脂肪儲備會在寒冷的幾個月中逐漸消耗殆盡,所以它們傾向於在更溫暖的溫度下開始抱團取暖。

齊特巴特的團隊已經收集了足夠的數據,並且可以根據這些因素做出越來越精確的預測。例如,根據繁殖周期時不同的時間點,他們預測−44.5華氏度的表觀溫度是一個臨界點,在這個溫度下,企鵝有50%的可能性會擠在一起。也就是說,在這個溫度下,企鵝群將從鬆散的形態過渡到密集的群聚。

圖片:視覺中國


齊特巴特認為,企鵝群聚在數學上非常精確,因此它們過渡到群聚時的表觀溫度可以間接衡量企鵝的平均脂肪含量和能量儲備:「我們不是給每隻企鵝稱重,而是同時給兩萬五千隻企鵝稱重。」

現在,他的團隊正在努力確定最初的群聚溫度是否能揭示企鵝群的健康狀況會隨時間而變化——能長期獲得穩定食物量的企鵝,每年到達它們的繁殖地時,其能量儲備和脂肪應該是相同的。因此,它們擠在一起時的表觀溫度(取決於繁殖周期中的時間點)也應該隨著時間的推移保持一致。齊特巴特提出一個假設:如果企鵝在高於預期的表觀溫度下開始擠在一起,這可能意味著食物供應的改變或氣候變化對它們覓食會產生負面影響。

「我們只需要拍下企鵝群聚的照片。與乘坐研究船、開車兜風和釣魚相比,這項花費要少得多。」齊特巴特說,「我們正在努力處理十年來的數據。」

參考資料:

https://www.theatlantic.com/science/archive/2020/08/penguins-huddle-math/615595/

https://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050277

https://www.quantamagazine.org/math-of-the-penguins-20200817/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352711019302018

————

請搜索關注公眾號「全現在」,朋友圈的世界也會不一樣。


相關焦點

  • 南極洲氣候特徵:極地氣候廣泛分布,表現為酷寒、大風和降水稀少
    南極大陸由於南極洲的緯度範圍基本上位於南緯60°以南地區,其中大部分陸地位於南極圈(南緯66.5°)以南,屬於高緯度地區,年太陽輻射總量十分稀少,主要受到了極地高壓和東南信風帶的控制,形成了全年寒冷的「極地氣候」,南極洲是世界上極地氣候分布範圍最廣的大洲,此外南極洲的氣候類型十分單一,幾乎就只有這一種氣候類型。
  • 趣知識;南極洲與北極地區的動物、南極冷還是北極冷
    (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氣溫降至零下62度,當地美女曬凍睫毛成為時尚。)(雪白、纖長、濃密的睫毛,俄羅斯的姑娘美的象冰天雪地裡的精靈。)b,南極洲僅2%的地方無長年冰雪覆蓋,動植物能夠生存。南極洲為世界最冷和風暴最多、風力最大的陸地(風速一般達每秒17~18米,最大達每秒90米以上)。(像外星建築的南極科考站)全洲年平均降水量為55毫米,極點附近幾乎無降水,空氣非常乾燥,有「白色荒漠」之稱。
  • 南極洲的科學家們,從企鵝糞便中得到了笑聲
    ,以食物為能源,一旦被加工,就需要逃走。企鵝糞便在科學界被稱為鳥糞,它會釋放出一種副產品,讓科學家們有點毛骨悚然。哥本哈根大學的科學家們為了弄清南極洲的溫室氣體問題而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收集和研究的鳥糞中含有高濃度的一氧化二氮。
  • 南極洲除了企鵝還有其它動植物嗎?都長啥樣?一文帶你全面了解
    太空南極洲衛星圖很多人都知道南極洲非常寒冷,事實上,南極真實的自然條件比我們平常想像的還要惡劣。然而,在這種自然條件下,卻仍然有數量眾多的生命在那裡生存繁衍。鳥類南極鳥類都是海鳥,總共約41種,除了企鵝外,剩餘的可大致歸為三類:信天翁類、海燕類和海鷗類。南極常見的海鳥有企鵝、信天翁、雪海燕、巨海燕、南極燕鷗、南極鴿、海鷗、南極賊鷗等,它們主要以磷蝦等海洋生物為食。南極鳥類,除企鵝不能飛翔外,其它海鳥都能飛翔,除了企鵝和雪海燕是南極的「土著居民」外,其它鳥類都是「異洲僑民」,它們會隨著季節變化進行遷徙。
  • 企鵝並不是只生活在南極洲,赤道附近甚至北半球都有野生企鵝分布
    但不管是走路還是滑冰,企鵝的各種行為都透著一股呆萌的氣質,就差把傻乎乎三個字直接寫在臉上了。企鵝現存十餘種,其中最出名的無疑是帝企鵝Aptenodytes forsteri(上圖),BBC出過不少關於企鵝的紀錄片,其中帝企鵝的戲份是最足的,它們的形象還被製作成各種漫畫形象、表情包和實體周邊,基本上坐穩了企鵝界一哥的位置。
  • 南極洲暴發疫情 企鵝也要做病毒檢測了?
    據美聯社23日報導,智利當局宣布,截至目前,包括智利在南極洲的兩處基地,以及一艘前往南極大陸的海軍艦艇「阿爾迪亞中士」號(Sergeant Aldea)上,累計已有58人的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智利當局曾在本周一(21日)證實智利在南極的科考基地「貝爾納多·奧伊金斯·裡克爾梅基地(Gen.
  • 南極最大的陸生動物,不是企鵝,而是「南極洲的大象」
    而在南極,植物群落很少,直飲淡水更少,所以陸生動物相對稀少,在那裡最大的陸生動物被稱為「南極洲的大象」,要比企鵝小很多很多。至於是什麼?我們先不急著揭開答案。北極橫跨歐洲、亞洲和北美,動物們可以在冬天遷徙到溫暖的地區,然後夏天再回來享受那裡的多產和陽光。大多數北極動物生活在苔原(針葉林以北的開闊平原)。
  • 南極洲大融化之企鵝與海豹
    作家克雷格·韋爾奇(Craig Welch)2017年與保羅·尼克倫等三位攝影師包租迪奧·龐賽特的漢斯·漢森號輪船前往南極,考察了南極半島,並在《國家地理》雜誌網發表題為大融化的文章詳細介紹了南極洲大融化的狀況。面對融化得面目全非的南極大陸,在南極洲出生和長大的龐賽特感嘆道:「沒有料到會這樣。」
  • 企鵝大便的衛星圖像能反映氣候變化? 是真的
    一群研究阿德利企鵝以及氣候變化的科學家發現,企鵝糞便的顏色表明它們是否吃了磷蝦(紅橙色)和銀魚(藍色)。這種區別很有意思,因為企鵝的飲食可以作為海洋生態系統對氣候變化反應的指標。另一項獨立的研究顯示,被迫依賴磷蝦作為其主要食物來源的幼年企鵝的成長發育不如那些以魚為食的企鵝。巖石是企鵝的聚集地,隨著時間的推移,企鵝的糞便堆積在這些巖石裸露的表面上,形成了色彩斑斕的地標。
  • 南極洲發現超大規模企鵝棲息地
    阿德利企鵝(Adélie penguins)是兩種純正的南極企鵝之一,它們正在遭受氣候變化的威脅。 攝影:CRISTINA MITTERMEIER,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企鵝的棲息地廣闊無垠,但其中一些正在遭受威脅。
  • 企鵝群聚取暖背後的數學奧秘
    因為大自然的千變萬化,自然界中的各種生物為了生存需要不斷進化,因此,動物們也進化出了無數種方式來抵禦寒冷。Blanchette 和他的團隊所建立的模型清楚地表明,聚集在中心的企鵝,那裡的溫度達到了令人悶熱的 100 華氏度(37.8 攝氏度),但是大部分企鵝仍然一動不動地立在那裡。而只要一隻企鵝發現自己在迎風的那一邊,很快便會被驅趕到溫暖的背風的那一邊。隨著越來越多的企鵝離開迎風面,中間的企鵝很快就會發現自己暴露在外。
  • 南極洲冷的時候,企鵝們抱團取暖,最外層的企鵝怎麼辦?
    有網友問,「南極洲冷的時候,企鵝抱團取暖,最外層的企鵝怎麼辦?」企鵝們待在寒冷的冰冷王國之中,南極洲廣袤的冷凍大陸上生存著數十萬隻的企鵝,特別是南極洲迎來極夜的時候,氣溫可以低到零下四十攝氏度去,企鵝也是冷的瑟瑟發抖。冷了怎麼辦,就得要抱團。
  • 在南極洲 企鵝和象海豹的一點點糞便會大有幫助
    據外媒The Verge報導,企鵝和象海豹的糞便有助於將營養物質傳播到令人驚訝的大片南極洲土地上。根據發表在《Current Biology》上的一項新研究,在這種肥料堆積的區域,如蟎類,跳蟲(有時也被稱為雪跳蚤)和其他微小生物的數量比其他缺少糞便的區域多二至五倍。這一發現可以幫助研究人員密切關注這些脆弱和偏遠地區的生態系統,而不會冒著危險前往南極洲的極端景觀。
  • 基因研究揭秘企鵝如何在寒冷南極洲生存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11日報導,基因研究揭示了企鵝進化到擁有更多羽毛和更厚的皮膚,以及為何它們的翅膀粗短的原因。眾所周知,企鵝是抵禦地球上最貧瘠荒蕪的陸地上的惡劣氣候的象徵。如今,科學家突破性地發現了企鵝如何成功抵禦南極洲的極寒、大風和連續幾個月的昏暗。
  • 南極洲出現大片神秘的粉紅色,科學家深入勘探,發現是企鵝搞的鬼
    筆者:三體-小遙在人們的普遍認知中,南極洲作為地球上最後一片淨土,始終是純潔的冰雪世界。即便人類的科學技術十分發達,這裡惡劣的自然條件也很難讓人維持長久的生活,所以南極洲的環境應該沒有出現太大的改變。實際上,南極洲雖然只有一小部分植被,並且以地衣為主,但是這裡其實還有其他的顏色,比如鮮嫩的粉色,而造成這種獨特景觀的正是憨態可掬的企鵝。科學家們表示,南極洲的粉紅色來自企鵝的糞便,它們之所以擁有這樣獨特的生理反應,很大程度上離不開日常食用的磷蝦以及甲殼類動物。由於食物中含有大量的蝦青素,排洩出來的物質也會呈現出這種天然色素的顏色。
  • 南極洲:最神秘大陸上不只有冰雪和企鵝
    因此,加布裡埃爾·沃克的《南極洲:最神秘大陸的親密肖像》可謂生逢其時,它帶給讀者大量關於南極的鮮活資料,那裡不僅有萬年冰雪和隨季節遷徙的企鵝,還有太多值得我們去了解的東西。沃克以前是《自然》雜誌特約撰稿人,為完成這本書,她閱讀了能找到的所有關於南極的科學資料,並反覆踏足這片苦寒之地。
  • 企鵝是南極洲的吉祥物?最先研究發現,企鵝最早可能來自北極
    《sciencealert》是美國的權威科學報告,有一項關於企鵝化石的報告令大家眼前一亮。在我們的印象中,南極洲的代表就是企鵝,而北極洲的代表則是北極熊。南極與北極作為地球的兩個端點,路程可以說是相當地遙遠。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訴你,南極洲的企鵝最早來自於北極,你會有怎樣的想法呢?
  • 企鵝是南極洲的吉祥物?最先研究發現,企鵝最早可能來自北極
    《sciencealert》是美國的權威科學報告,有一項關於企鵝化石的報告令大家眼前一亮。在我們的印象中,南極洲的代表就是企鵝,而北極洲的代表則是北極熊。南極與北極作為地球的兩個端點,路程可以說是相當地遙遠。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訴你,南極洲的企鵝最早來自於北極,你會有怎樣的想法呢?如果這是真的,企鵝又是怎麼從遙遠的北極飛到南極呢?
  • 研究人員:從企鵝大便的衛星圖像...
    一些研究人員通過捕捉動物在南極洲的糞便沉積物的圖像,找到了一種利用衛星來弄清楚企鵝飲食的新方法。一群研究阿德利企鵝和氣候變化的科學家發現,企鵝糞便的顏色表明動物是吃了蝦狀磷蝦(紅橙色)還是銀魚(藍色)。這種區別很有意思,因為企鵝的飲食可以作為海洋生態系統對氣候變化反應的指標。
  • 古城遼陽「羽出驚人」(十七)
    (遼陽日報)古城遼陽,山清水秀,人傑地靈,不僅有綿延厚重的歷史文化供我們去追尋、探索,更有無數渾然天成的自然景觀讓我們去欣賞、發現。而日益改善的生態環境,逐步提高的保護意識,更是吸引了無數鳥類前來栖息、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