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史前生物,大家都會想到恐龍,恐龍的骨架的巨大相比每一個人都有感觸,無論是遊樂園還是博物館,總會有恐龍的復原的化石或者是動物雕像。那麼史前生物個個巨大無比,這是為什麼?專家告訴你其中緣由。
首先要糾正大家一個觀點,並不是之前所有的史前生物都有像恐龍一樣大。
因為當時與他們生活在一片土地的,還有其他動物的原始種類,他們大多數只有現在的老鼠這麼大,小可以說是非常的小了。而根據化石看,曾經最小的恐龍,也只有40cm大,那時候的動物並不一定比今天的同類大。生活在6000萬年前的古新世世紀的一種蟒蛇,比一輛大卡車還要長,相當於一輛小汽車的重量,比現在的的蟒蛇都大得多,但是與他生活在同一個時期的馬卻比現在的馬小的多,他只有40cm高,僅僅像一隻狐狸一樣大。
那麼為什麼之前的某些物種長得這麼大呢?
原來是在史前生物生活的那個時代,空氣中有很多氧氣,甚至有可能達到30%。氧氣高了,動物的存活性也高,他們的細胞機能也更活躍,所以說他們自然而然會生長得比較大。有的動物比現在要小的原因是因為當時他們的基因進化還沒有完成後天通過一步一步的進化,適應環境,所以才越來越大的。
另外,專家通過對現存的化石研究後,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個時候的動物可能沒有抑制生長的因子。現在的每一個動物都會有抑制生長的基因,就是生長到大概的程度下,就不會再生長了,這也就是人會有高矮,而不是無節制的生長下去的原因,但那個時候的動物沒有生長出來,他們會一直無節制的生長下去,直到死亡,所以說這也是他們變得比較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