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學蟲洞
隨著永久凍土層融化,自然界的"冰棺"打開,一些史前生物屍體重見天日。之前,科學家們又在永久凍土層找到了一隻灰狼幼崽的遺體。這本來是一個好消息,但科學家卻擔憂不已,這是為什麼呢?
北極出現史前生物屍體
其實史前生物屍體從凍土層中面世,並非最近才有的事情。在2019年11月,西伯利亞永久凍土層中出土了一隻保存完好的小狗遺骸。
2020年3月,《傳播生物學》上發表了一篇有關史前鳥類的研究,科學家對一具46000年前的鳥類完整遺骸做出研究。
這具遺骸,是科學家在西伯利亞東北部的永久凍土層中找到的,經過研究遺傳信息,科學家將其歸為角百靈的一種。
2020年8月,依舊是西伯利亞永久凍土層,出土了一隻保存良好的披毛犀屍體,研究人員表示它生活在冰河時代,也許可以追溯到34000年前甚至更早。
前段時間,來自凍土層的史前生物再次引發人們的關注。《當代生物學》雜誌上一篇論文表示,科研人員在北極的凍土層中出土了一隻57000年前的灰狼幼崽遺骸,他們把這隻小狼稱為祖爾(Zhùr)。
這隻灰狼的頭部、四肢、牙齒等部位都保存得非常完好,通過研究,科學家發現祖爾是雌性,死因並非餓死,而是在6-7周大的時候因為洞穴坍塌等原因而意外離世。
人類一直對史前生物抱有巨大的好奇心,按道理說,這樣的發現是令人欣喜的,但科學家在高興之餘,卻感到了更深的擔憂。
確實,保存良好的史前生物屍體對生物學考古是有很大幫助的,比如科學家可以從中了解更多關於古生物、具體物種進化的內容,但永久凍土融化這一現象,對人類本身來說並不是好消息。
凍土層融化威脅當地人類
儘管北極圈內生活的人類很少,但不等於沒有,比如芬蘭的羅瓦涅米、俄羅斯北部、加拿大北部等領土就位於北極圈內,很多陸地都被永久凍土層覆蓋著。
在有人類活動的情況下,永久凍土層的融化無疑會造成威脅,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地表下陷。北極區的很多地區都有在凍土之上建造基礎設施,一旦凍土層融化,這些設施的安全性就岌岌可危了。
2020年5月下旬,由於凍土層融化,俄羅斯諾裡爾斯克地區被封凍多年的燃料箱爆炸,導致超過2萬噸的柴油流入河中,汙染了至少350萬平方公裡的區域。
這些汙染會危害水資源、魚類資源,影響當地生態,據專家估計,如果想修復生態問題,需要花費不低於101.2億元人民幣(換算後數字)。
加劇全球變暖
永久凍土層逐漸融化、史前生物不斷現世,這意味著一個問題:全球變暖形勢依舊嚴峻。除此之外,凍土層的融化還會加劇全球變暖的進程。
研究表明,凍土層不僅埋藏著遠古生物,還存在不少碳儲量,將會以二氧化碳和甲烷的形式釋放出來。
如果這些深埋在凍土層中的溫室氣體"出籠",那麼我們現在的氣候條件無疑會更加惡化,不僅蟲害增加、糧食減產,災害性天氣也會多發,其他生物的生存會更加舉步維艱。
地球上發生過5次物種大滅絕,在2.5億年前發生的第三次物種大滅絕,起源正是溫室氣體在大氣含量中劇烈上升,導致全球不斷變暖、氣候失控。
歷史告訴我們,溫室效應一旦失控,人類遭遇的打擊很可能是毀滅性的。
遠古病毒和細菌在甦醒
除了遠古動物、溫室氣體之外,永久凍土層還封存著許多遠古細菌和病毒,隨著凍土層的融化,它們會被喚醒。
在2016年,俄羅斯位於北極圈內的亞馬爾半島上,一名12歲男孩因為感染炭疽(jū)而死亡,數十人被嚴重感染,需要住院治療。
科學家推斷,這位男孩的病毒應該來源於馴鹿。根據推測,在大約75年前,當地有馴鹿感染炭疽病毒死去並且掩埋在凍土層之下,2016年因為熱浪的襲擊而重見天日,並且釋放出炭疽病菌感染馴鹿,最後引發人類感染。
讓人擔憂的是,凍土層掩埋的病毒絕不僅僅這一種,還有其他病原體。2015年,研究人員在西伯利亞冰層中發現了一種超級病毒,即使被冰封了3萬年,它依然具有傳染性。雖然它對人類沒有威脅,但科學家們依舊擔憂不已。
遠古致病菌對人類的威脅難以預估,一旦復甦,是有可能對人類造成感染的。對此科學家們只能更加謹慎,比如建立完善的資料庫等等;我們也要付出努力,為減緩全球變暖速度而做出行動。
樂觀的是,並非所有遠古病毒都能直接傷害到人類,比如方才提到的"超級病毒"。
而且,有很多病毒最開始是來自動物,比如愛滋病毒最早存在於黑猩猩體內,後來非洲人在跟黑猩猩的接觸中感染了,導致愛滋病在全世界傳播,這說明人類一定程度上能夠預防病毒的跨物種傳播,例如保持跟大自然的距離。
此外,科學家們也在觀察和研究相關方面的情況,讓我們對凍土層、全球變暖、遠古病菌等方面能夠有更多的了解。就像有研究人員發現,北極生活著消耗甲烷的微生物,它們能夠幫忙抵消一些溫室氣體。
————————————
本文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