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實事之七】城市生態工程 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

2021-01-10 新天水

【民生實事之七】城市生態工程 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

新天水記者孫鎮

承諾事項:建成藉河治理二期工程和岷山生態公園

辦理進展:已辦理

1月1日,天水市藉河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二期工程正式向市民開放。在這裡,候鳥低徊河中央,遊人徜徉堤岸旁的景象完美詮釋了綠色宜居的「生態天水」。

據悉,藉河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二期工程位於秦州麥積兩區之間藉河河道,西起藉河生態綜合治理一期續建工程末端(水家溝口),東至藉河入渭口,治理河段長度9.6千米,設計防洪標準均為100年一遇。本次整治河道劃分為蓄水區、生態溼地區兩部分,河道規劃按「3段溼地+2段蓄水」景觀治理總布局,自上遊開始分別為上遊溼地景觀區、上段蓄水區、中段溼地景觀區、下段蓄水區、下遊河口溼地景觀區。蓄水區採用中隔牆將河道分為南北兩部分,北側為景觀蓄水區,南側為洩洪槽,共布設8座攔水壩,形成蓄水總面積61萬平方米,一次蓄水量108萬立方米。三段溼地總長度3.77千米,總面積71.3萬平方米。截至去年底,工程完成景觀節點52個;完成步道12.8萬平方米;完成鋪裝9.7萬平方米;栽植喬木6343餘株,栽植灌木及花卉20約萬平方米,蓄水區也已蓄水。

待到寒冬過後春暖河開,作為城市河流生態景觀的藉河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二期工程,將呈現出「春江水暖鴨先知」的綠意盎然。

如今,在秦州城區也多了一個鍛鍊休閒的好去處——岷山生態公園。整個公園呈現出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景致,同時配套了健身步道等體育設施。這裡既是一個生態公園,也是一個文化運動公園。

岷山生態公園位於秦州區岷山路,西臨弘文西路,東臨弘文東路,北臨成紀大道中段,南臨岷山路,總佔地面積252.9畝,項目總投資3.20億元,計劃工期為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

記者從市城投公司了解到,岷山生態公園項目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對該區域保留的11座建築 (其中4座為文保建築)進行維修改造,新建地下停車場,建設運動場、配備健身器材,建造園林景觀,新建道路、鋪裝園路、新建地面停車場等內容。其中,11座保留特色建築中的原步校學堂將建設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步兵學校博物館,原孔繁錦造幣廠將建成天水錢幣博物館,原岷山廠精工三車間將建成岷山廠博物館,原步校營房將建成琴棋書畫院,書院中建有中華詩詞館及李杜紀念館,原岷山廠化工車間將建成天水農耕文明博物館,其餘廠房維修加固後將做為餐廳、茶室等。

漫步在岷山生態公園已向市民開放的區域,正如它的名字「弘文園」一樣,在這裡能感受到歷史的榮光,和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強勁脈搏。

去年,市委、市政府緊盯全市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集中力量辦好民生實事。其中,藉河治理二期工程和岷山生態公園的建成,不僅為城區增添了兩處環境優美、功能齊全、人文內涵豐富的公共休閒健身空間,更打造了城市靚麗名片,提升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市民感言:

太極拳愛好者馬豔紅:岷山生態公園的建成區域開放後,我和朋友們每天在這裡練拳健身。公園裡環境好、空氣好,政府為我們提供了這麼好的娛樂健身場所,我們很滿意、很高興。

自行車騎行愛好者郭建設:藉河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二期工程開放後,我和騎友們每天在河邊騎行健身,安全騎行在平坦的步道上,呼吸著新鮮的空氣,從秦州區五里舖騎行至麥積區,心情舒暢,感覺特別好。

相關焦點

  • 白銀市:小廁所關乎大民生 群眾幸福感穩提升
    小廁所關乎大民生 群眾幸福感穩提升白銀日報記者 王明瓊農村「廁所革命」,一頭牽著人居環境的改善,一頭連著群眾生活品質的提升。「廁所革命」是城鄉文明建設的重要方面,既提高了群眾的文明意識,也提升了群眾的生活品質。我市堅持把群眾思想工作作為推動農村「廁所革命」的主要著力點和突破口,持續加大宣傳力度,教育引導農村群眾逐步轉變陳舊觀念和不良生活習慣,使農戶積極主動參與到改廁工作中來。共開展農村「廁所革命」宣傳活動1713場次、25萬人次,發放宣傳資料8.2萬份,張貼宣傳標語5476條,發動群眾7.9萬人次。
  • 提升城市品質 改善生態環境_視點新聞_樂山頻道_四川在線
    ——專訪市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局長毛先貴樂山市迎接省級衛生城市覆審工作正如火如荼展開。市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作為城市規劃和建設部門及創衛工作的主力軍,如何開展好創衛工作?日前,記者專訪了市住建局局長毛先貴。記者:市住建局的創衛重點工作有哪些?
  • 《實幹2018,奮進2019》系列報導(11):辦實民生事 提升幸福感(配圖)
    跨入2019年的門檻,站在新的節點回望,一項項惠民工程、一件件民生實事,無不讓人感受到沉甸甸的「民生分量」,讓2018年的民生畫卷厚重而溫暖,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實。惠民實事溫暖群眾仔細梳理我市今年來的民生實事,在時間的推移中,每一件實事都與百姓利益聯繫更加緊密,更加精準回應百姓「最關心、最迫切」的訴求,更加順應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期待。——對全市所有幼兒園和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校學生眼科疾病篩查治療,初篩已完成68432人,初篩完成率105.28%。
  • 河口區城市品質提升試點片區建設讓群眾收穫滿滿
    2020年以來,河口區以城市品質提升試點片區建設為引領,堅持精緻建設、精細管理、精美呈現、精明增長,夯實「硬指標」,提升「軟環境」,在建設現代化濱湖特色溼地城市的同時,也讓群眾收穫了實實在在的幸福感。  項目建設為龍頭,夯實基礎「硬指標」  品質提升,「硬體」先行。
  • 市北區遼源路街道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市北區遼源路街道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0-01-28 12: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來自機關幹部的西寧幸福感 - 西寧晚報·數字報刊
    近年來,城北區文體旅遊科技局以文化宣傳為陣地「守初心、擔使命」,加大對城鄉基層文化建設投入力度,不斷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組織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各項文化惠民工程,使各類文化服務更好地向城鄉基層末梢延伸,大力實施文化精品創作、非遺傳承等系列工程,讓群眾享有健康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 人民觀點:民生改善,成就美好生活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十三五」時期,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於中國闊步前進的每一個瞬間 聚焦人民群眾普遍關心關注的民生問題,採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一件一件抓落實,一年接著一年幹,才能讓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 探索美麗村居新範式,提升群眾幸福感和滿意度
    2020-12-23 08:48:28 來源: 民生話題 舉報
  • 【我們的2020】——百姓幸福感在家門口「升級」
    2020年,鄂託克旗以創建全國縣級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為目標,把握民生需求,完善空間規劃,促進多規合一,塑造「小而精、小而特、小而美」的城鎮風貌。實施「市政提升」工程和「百姓安居」工程,進一步改善居民生活環境和居住條件,優化城市人居環境,提升居民幸福感。
  • 一座最具幸福感城市的解碼
    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提升「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溫度,增進高水平全面小康的民生福祉全面小康,民生為先。長沙始終「把群眾的小事當成天大的事」來抓,落實發展要處處見「人」的理念,將公共財政支出向民生領域傾斜,民生支出佔一般公共預算比例達70%以上,努力構建「勞有厚得、學有優教、病有良醫、民有強保、老有頤養」的民生保障體系,城鄉居民幸福感不斷提高、獲得感不斷增強、安全感更有保障。
  • 【地評線】荔枝網評:打造便民服務暖心平臺 ,提升人民群眾「生活...
    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充滿了對人民群眾的殷切關懷,為黨員幹部提高基層服務能力,不斷完善基層公共服務體系謀劃了具體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為群眾提供優質的公共服務是黨員幹部的義務和責任。基層公共服務是否有成效,關鍵要看基層公共服務是否做出了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實績,打基礎、利長遠的民生工作有無真抓實幹,群眾的「生活質感」和「幸福感」有沒有到位。
  • 擘畫城市文明新圖景
    七年創建之路,城市每一天細微的變化,都鐫刻著文明的烙印。堅持「創建為民、創建惠民、創建靠民」,讓城市更宜居、人民生活更幸福,是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持續改善生活環境,補齊民生「短板」,內外兼修,久久為功,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文明城市創建,讓城市實現華麗蝶變。
  • 南京各區帶來民生大禮包
    新年到來,南京各區紛紛推出民生「大禮包」。這一年市民們將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感受到怎樣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揚子晚報記者近日分赴各區,採集而來一件件暖心、提氣的惠民計劃,這些民生大禮包將在新一年裡,帶領大伙兒一起奔向嶄新的美好生活。
  • 人民日報人民時評:謹防「移石造景」成形象工程
    這一源於古代園林營造的石景藝術,為現代城市景觀增添了新的意趣,也涵養著民眾的審美情趣。然而,有媒體調查發現,有的地方在城鄉建設中熱衷花重金「移石造景」,所用景石大多由政府採購,價格畸高,有的一塊石頭數萬元,高的逾百萬元。這類工程同時還助推一些地方在河道無序取石,在山中亂採濫挖,破壞生態環境。為求巨石、名石不惜公帑,自古便備受爭議,現代社會更不可取。
  • ...陳勇調研民生實事進展情況!今年的50件「民生大事」進展咋樣了?
    昨日,市委書記陳勇調研我市民生實事工程推進情況,在實地察看和了解工程建設進展情況後,陳勇強調,要對今年上半年實施的民生實事進行認真盤點,按照既定的序時進度,高質量快節奏推進,把每一件民生實事辦實辦好辦到位,讓百姓充分享受到高質量民生實事帶來的實惠,提升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
  • 以人民為中心!紮實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記者下午從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禮」系列發布會上了解到,「十三五」期間,我省民政部門在聚焦脫貧攻堅、聚焦特殊群體、聚焦群眾關切,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等發揮了重要作用,成效顯著,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續增強。
  • 寧波入選「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鎮海鄞州餘姚慈谿上榜
    11月18日下午,2020中國幸福城市論壇在杭州舉行,現場發布了2020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系列榜單,寧波又一次成為了這份榜單中的「常勝將軍」——獲得最具幸福感城市(省會及計劃單列市)第三名,並榮獲「企業家幸福感最強市」第一名。這是寧波第11次入選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 【抓項目保民生解難題促發展】甘肅清水:以群眾滿意為最高標準...
    從群眾安全住房全面覆蓋到道路交通迅猛發展,從農村安全飲水到群眾就醫難問題全面解決,從教育均衡發展到社會保障不斷提升,一項項民生項目、一樁樁民生實事在清水大地落地生根,惠及千家萬戶。十三五以來,清水縣始終堅持「抓項目、保民生、解難題、促發展」,緊緊圍繞發展所需、民心所盼、民生所系,著力補齊短板,努力提升群眾幸福度和獲得感,通過實施民生項目,辦好民生實事,繪就了百姓安居樂業、幸福祥和的小康畫卷。
  • 金寨縣以賽促宣 教育民生工程宣傳見成效
    這裡是金寨縣斑竹園實驗學校舉行的教育民生工程知識競賽搶答現場,選手們個個熱情高昂,靜氣凝神,氛圍緊張激烈。2020年金寨縣民生工程「集中宣傳月」期間,在縣民生辦開展攝影和徵文比賽活動的背景下,縣教育局精心組織,制定工作方案,開展民生工程宣傳活動,要求豐富宣傳方式,重視宣傳成效。各校充分利用校本資源,紮實開展宣傳工作,通過徵文比賽、黑板報大賽、知識競答等方式,取得了彰顯成效。
  • 人民日報刊發張維國署名文章:讓城市更文明 讓人民更幸福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始終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矢志不渝創建文明城市,從群眾關注點找準工作切入點,系統謀劃,整體推進,在服務大局推動發展中持續深化文明創建,有力助推城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發展,有力推進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不斷提升,切實把城市的文明指數轉化為人民的幸福指數。文明城市創建成為十堰的響亮名片,也為十堰發展注入了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