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實事之七】城市生態工程 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
■新天水記者孫鎮
承諾事項:建成藉河治理二期工程和岷山生態公園
辦理進展:已辦理
1月1日,天水市藉河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二期工程正式向市民開放。在這裡,候鳥低徊河中央,遊人徜徉堤岸旁的景象完美詮釋了綠色宜居的「生態天水」。
據悉,藉河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二期工程位於秦州麥積兩區之間藉河河道,西起藉河生態綜合治理一期續建工程末端(水家溝口),東至藉河入渭口,治理河段長度9.6千米,設計防洪標準均為100年一遇。本次整治河道劃分為蓄水區、生態溼地區兩部分,河道規劃按「3段溼地+2段蓄水」景觀治理總布局,自上遊開始分別為上遊溼地景觀區、上段蓄水區、中段溼地景觀區、下段蓄水區、下遊河口溼地景觀區。蓄水區採用中隔牆將河道分為南北兩部分,北側為景觀蓄水區,南側為洩洪槽,共布設8座攔水壩,形成蓄水總面積61萬平方米,一次蓄水量108萬立方米。三段溼地總長度3.77千米,總面積71.3萬平方米。截至去年底,工程完成景觀節點52個;完成步道12.8萬平方米;完成鋪裝9.7萬平方米;栽植喬木6343餘株,栽植灌木及花卉20約萬平方米,蓄水區也已蓄水。
待到寒冬過後春暖河開,作為城市河流生態景觀的藉河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二期工程,將呈現出「春江水暖鴨先知」的綠意盎然。
如今,在秦州城區也多了一個鍛鍊休閒的好去處——岷山生態公園。整個公園呈現出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景致,同時配套了健身步道等體育設施。這裡既是一個生態公園,也是一個文化運動公園。
岷山生態公園位於秦州區岷山路,西臨弘文西路,東臨弘文東路,北臨成紀大道中段,南臨岷山路,總佔地面積252.9畝,項目總投資3.20億元,計劃工期為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
記者從市城投公司了解到,岷山生態公園項目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對該區域保留的11座建築 (其中4座為文保建築)進行維修改造,新建地下停車場,建設運動場、配備健身器材,建造園林景觀,新建道路、鋪裝園路、新建地面停車場等內容。其中,11座保留特色建築中的原步校學堂將建設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步兵學校博物館,原孔繁錦造幣廠將建成天水錢幣博物館,原岷山廠精工三車間將建成岷山廠博物館,原步校營房將建成琴棋書畫院,書院中建有中華詩詞館及李杜紀念館,原岷山廠化工車間將建成天水農耕文明博物館,其餘廠房維修加固後將做為餐廳、茶室等。
漫步在岷山生態公園已向市民開放的區域,正如它的名字「弘文園」一樣,在這裡能感受到歷史的榮光,和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強勁脈搏。
去年,市委、市政府緊盯全市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集中力量辦好民生實事。其中,藉河治理二期工程和岷山生態公園的建成,不僅為城區增添了兩處環境優美、功能齊全、人文內涵豐富的公共休閒健身空間,更打造了城市靚麗名片,提升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市民感言:
太極拳愛好者馬豔紅:岷山生態公園的建成區域開放後,我和朋友們每天在這裡練拳健身。公園裡環境好、空氣好,政府為我們提供了這麼好的娛樂健身場所,我們很滿意、很高興。
自行車騎行愛好者郭建設:藉河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二期工程開放後,我和騎友們每天在河邊騎行健身,安全騎行在平坦的步道上,呼吸著新鮮的空氣,從秦州區五里舖騎行至麥積區,心情舒暢,感覺特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