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安公主是唐中宗李顯庶出的第三女,她一生結過三次婚,死後她與第一任丈夫所生的兒子和第三任丈夫為了爭人葬在哪裡差點兒打起來,也算得上是一齣好戲。
定安公主的童年只不過是普通的平民生活,她的父親李顯即位36天就被武則天所廢,在偏遠的均州、房州流放軟禁了十四年。
晚年的武則天將李顯召回長安後重立為皇太子,迎來了鐘鳴鼎食式貴族生活的定安先是被皇祖母武則天封新寧郡主,又改封為安定郡主,被安排著嫁給了世家子弟王同皎。
王同皎的曾祖王寬,娶的是南朝陳的公主,王同皎則做了唐中宗的女婿,之後定安公主與王同皎生有一子王繇,娶了唐玄宗李隆基的長女永穆公主。王繇與永穆公主的長子王詮,後來又尚了唐肅宗第六女永和公主。反正王家人一溜下來都是給皇帝做女婿的。
王同皎家世良好,自己也算個人物。當初皇太子李顯、宰相張柬之、崔玄暐等人發動神龍政變,逼迫武則天退位時,是女婿王同皎把猶豫不決的李顯抱到馬上,並一路陪同到玄武門,「斬關而入」。
事後作為功臣之一的王同皎升為右千牛將軍、琅邪郡公,又賜實封五百戶。定安郡主也跟著皇帝爹升為定安公主,實封一千三百戶,地位水漲船高的王同皎被封為駙馬都尉,升銀青光祿大夫。
之後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與韋皇后、安樂公主等人勾結,對此頗為義憤的王同皎密謀誅殺武三思,遭到宋之問與宋之遜兄弟出賣後被武三思誣陷而殺,直到唐睿宗即位,才為之平反,陪葬唐中宗的定陵。
宋之問這個人才華是真的有,他的詩比如「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奈何人品也是真的稀巴爛。
與王同皎成婚不到五年的定安公主,第一次當了寡婦,又迅速在嫡母韋皇后的安排下改嫁韋濯。「濯即韋皇后從祖弟」,韋濯的祖父韋弘慶和韋皇后祖父韋弘表是兄弟。因此韋濯算定安公主名義上的遠房堂舅了,婚後兩人生有一子韋會,韋濯還有個孫女是唐德宗的韋賢妃。
無奈定安公主的這段婚姻也不得圓滿,公元710年,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發動唐隆政變。韋皇后、安樂公主、上官婉兒被殺,韋氏家族悉數被殺,「襁褓兒無免者」,韋濯自然沒能倖免。
至於韋濯和定安公主之子韋會,可能是靠著公主媽逃過一劫,後來娶了唐肅宗李亨與韋妃之女永穆公主,不過永穆嫁給他時應該還是個郡主。
沒錯,王繇和韋會這一對同母異父兄弟,妻子的封號同為永穆,且互為姑侄。
不過韋會這個人因為大嘴巴得罪了唐玄宗時權傾朝野的王鉷,被其黨羽抓入長安獄後縊死,第二天早上屍體被送回韋家。
唐玄宗的堂外甥兼孫女婿,被人殺了都沒有人敢吭聲,可見王鉷是真的囂張!最後還是因為弟弟王焊謀反,被坐罪誅殺。
總而言之,時隔四年,定安公主第二次當上了寡婦。
殺了人家老公,怎麼說也得給人補一個吧,精挑細選後看中了出身名門博陵崔氏的太府卿崔銑,這次定安公主終於能與丈夫安安穩穩地恩愛到底,直到公元733年,定安公主先行離世。
公主死後,先後嫁過三次人的她,關於到底跟誰埋在一起,又起了風波。
她與第一任丈夫王同皎之子王繇,當然希望父母合葬,唐玄宗一聽大女婿這麼說,立刻同意了。
而定安公主的現任丈夫崔銑不同意了,兩個人結婚二十多年了,現在老婆死了跟前夫葬在一起算個什麼事呀。
雙方互不讓步,朝堂上吵得那叫一個天昏地暗。
給事中夏侯銛忍不住出來說話,上了一個《定安公主不得合葬王同皎墓議》。
文如其名,大意是公主兩次結婚都死了老公,活著的時候就已經跟前夫義絕了,死了以後當然要跟後夫葬在一起。要是照王繇的請求,將兩人合葬,怕是王同皎泉下魂魄有知,也不願意。王繇你這個要求很不講道理呀!
話比較難聽,但蠻有道理,反正這一下把王繇氣的夠嗆。唐玄宗也被王繇和崔銑兩邊人弄得頭疼的不行,最後判決讓定安公主與崔銑合葬,同時為了讓王繇心裡平衡一點,把夏侯銛貶為瀘州都督。
不過定安公主與崔銑合葬後,最後還是陪葬在唐中宗的定陵,而她的第一任老公王同皎,已經同在定陵等了快二十多年。如若黃泉之下魂魄真有所知,不知道又是什麼樣的尷尬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