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的11月18日,早上一睜眼,就在手機上看到了網友發布的11月17日山東濟寧、菏澤、棗莊、滕州以及河南新鄉等地下雨又打雷的消息。而如今早已經進入了立冬節氣,於是有人又把那句「雷打冬,十個牛欄九個空」的農村俗語,翻出了故紙堆,在評論區你言我語地討論了起來。
其實,關於「雷打冬,十個牛欄九個空」的說法,每年到了立冬節氣前後的幾天時間,都會被人提及,相信它要表達的意思,大家早已經都心知肚明,這裡也沒有什麼必要再解釋了。有人擔心,冬天打雷,氣候異常,容易發生某些災害,可以說這也符合大多數人思維的常理。
打雷是大氣中的一种放電現象,雷聲也是在積雨雲放電時發生的。打雷的現象容易在氣候溫暖的春、夏、秋三季的降雨天氣裡發生,冬天之所以很少會打雷,只是因為冬天的氣候與春、夏、秋不同,不容易構成打雷的氣象條件。一旦條件成熟,冬天照樣可以打雷。按照氣象學上的說法,這是不值得大驚小怪的。
如果讓一個從事氣象工作的專業人士為我們解釋為什麼會打雷?他會非常專業地告訴我們,下雨天容易打雷,是因為在積雨雲中通常有三個帶電體,其中的雲頂帶正電,而雲的底部帶負電,雲底的上升氣流比較強烈的區域又帶正電,並且象影子一樣隨雲流動,它們之間的電位差能達1000千伏/米。下雨時,空氣潮溼,當兩塊帶異種電荷的雲相遇或是帶異種電荷的雲與大地相距較近時,就會發生放電現象,我們也會因此看到閃電。
在前述放電的過程中,負電荷以高速度穿過空氣,同空氣摩擦,會產生大量的熱量,將周圍的空氣加熱到1——3萬度左右,至少會比太陽表面的溫度高一倍多。閃電發生後,受熱而劇烈膨脹的熱空氣會以極高速度向四面衝撞,同時推擠周圍的空氣,使空氣產生振動,而此時產生的巨大衝擊波就是雷聲。
空氣潮溼、雲也夠大是雷電發生的必要條件。11月17日山東濟寧、菏澤、棗莊、滕州以及河南新鄉等地既下雨又打雷,說明那些地方構成了打雷的所有氣象條件,沒有必要也無需過度解讀。
我國冬季的氣溫在正常的情況下應該是較低,當陰天空氣潮溼時容易出現降雪天氣。個別地方在冬前或者是翌年後的冬季即將結束的時候出現下雨打雷現象,說明哪裡空氣潮溼,氣溫也相對較高,這往往會給農田病蟲害的發生提供便利條件。在過去的老時年間,農業生產上的科技水平低,更容易受到氣候因素的影響,讓農民束手無策。而現代農業生產,有科學的預警和預測,也有科學的監測和指導為農業生產添柴助力,還講什麼「雷打冬,十個牛欄九個空」,早就已經不合時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