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小學生語文教材裡有個東西,可能你都沒學過!

2020-12-05 媽媽智囊團

這兩天發現小孩在學一個東西,是一年級部編版語文教材裡的一部分內容。這個東西上海小囡大概都沒學過,群裡的爸媽議論紛紛,有的媽媽疑惑這是啥東西,拼音非拼音,英語非英語,有媽媽認為這是鍛鍊小朋友記憶力的東西,還有猜是德語、俄語的。

那這究竟是個啥玩意呢?我還真聽說過,是俺爹和俺娘小時候學過的東西,有一次娃她外公曾經提起過,當時我就覺得這是什麼鬼,跟我學的拼音完全不一樣,大概是什麼俄羅斯拼音。

結果前兩天我就震驚地發現,這個殭屍特麼死灰復燃了呀!小朋友回來給我說,她們學了一個很奇怪的拼音,她完全不會讀。我還心想,別特麼逗了,拼音也學了,英語也學了,還有你沒聽說過的。然後我一看,就昏了,這玩意也能隔代遺傳的嗎?

我從小就是個好奇寶寶,現在是個好奇媽媽了,不懂的東西就要搞明白,既然要鞭屍這隻殭屍,至少要搞清楚好伐。所以,請聽我八一下這個東西的前世今生。在講它之前,容我先吐槽一下一年級教材的詭異之處。至於兩者之間有啥聯繫,看到最後你就明白了。

英語教材的荒謬之處

上海一年級小孩學的是牛津版教材,它神就神在不從教字母開始,直接聽和說,當然教材裡是有配圖,但是呢,句子其實太複雜,圖並不能每一張都一眼看出來說的啥。其實我大概能get到編教材老師的點,小baby學語言都是從聽和說開始的。

問題是,一個孩子從生出來開始天天聽他媽嘮嗑,到能說出完整的句子,起碼要2年!中間有整整一年甚至更久,他是啞巴狀態的。而且嬰兒學話是在實物環境裡學的,意思是你教他蘋果,你肯定拿一個蘋果給他看、聞、吃,極少有父母孩子剛開始學說話就拿圖片教吧?

如果是一個零基礎,從來沒學過英語的小孩,初次接觸英語教材的狀態,就好像一個後媽,孩子剛出生一個月就逼著他開口講話,天天拿著圖片和字教小孩講話一樣。

這還不算,現在大部分爸媽不管英語水平如何,接受過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家長,應付一年級對話還是沒問題的,所以你們感受不到難度。來,我們換一門語言。你們體會一下。

這是一張藏語的句子。我告訴你讀音是「啊措那嘎」(還不是全部哦,僅僅是我愛你的發音),藏語有31個字母,而你從沒學過藏語字母,請問,我今天教你藏語「我愛你」,明天教你藏語「蘋果」,後天教你「我愛蘋果」,一個星期以後,你能不能用藏語進行簡單對話了?沒關係,我會把藏語寫出來給你讀的喲,你只需要指讀就可以了,親。行不行?就問你行不行吧!

所以學這套英語教材0基礎行不行?當然是不行的,你就是照瓢畫葫蘆,也得把字母認全才能一一對應起來,對不對?好了,結論是除非爹媽準備把小孩放生,所以一年級的娃,普遍自學過26個字母,真正的0基礎是不存在的,就算入學0基礎,靠補課跟上,也得把字母學了。請大家記住這個結論。

語文教材的陷阱

講語文教材前,我先扯得遠一點,這段淵源還蠻有意思的,不耐煩可以直接拉到最後看結論。中國人文盲率大概是全世界最低的,而中文字不是注音文字,是象形文字,恰恰是世界上最難的語言。不要看老外教育多先進,實際上老外就是有很多閱讀障礙、學習障礙的人,一輩子讀不了書,這個難題在中國卻是沒有的。

中國當年有茫茫多的文盲,古代會寫字的人佔總人口比例其實很少,那麼多的農村人口,都沒受過教育,掃盲運動是怎麼順利進行的呢?就是靠引進了拼音。本來中文字多如牛毛,一個個學過來真的學到吐血,但是有了拼音,一個生字,雖然是象形文字,但是馬上就可以把它讀出來了,拼音是多麼偉大的發明!嚴謹的小夥伴可以去搜一下掃盲教案,拼音都是必教的。

所以拼音是文盲翻身的一大法寶。你去看六十歲以上的大爺大媽發起微信都是嗖嗖的,就是因為他們學過拼音呀!再一個,有沒有發現會中文的老外越來越多了,你禁止他們學拼音,直接上漢字試試!

好了,扯回來。現在一年級語文教材,拼音的課時只佔大概2-3周,美其名曰,讓孩子們直接閱讀。拜託,對於剛剛開始識字的小屁孩來說,直接讀文章的難度大概約等於你讀下面這張表,親,讀一個聽聽唄。所以沒有拼音,靠一學期加上拓展識字部分200-300個字的識字量,猴年馬月才能指望小孩閱讀?

所以幼兒園的小朋友,有時間一定要學拼音,如果實在0基礎入學了,那也一定要繼續補拼音。因為2-3周學完拼音基本上是mission impossible!再加上一條,你拼音都0基礎了,那英語多半也沒怎麼學,構築在26個英語字母體系上的拼音學起來肯定也慢。

就算你沒學過拼音但是學過英語,也很容易把這倆搞混的,所以還沒入學的娃,建議拼音和英語都要提前學,最好幼兒園裡就把該弄混的早點弄混,早混早分清,別等小學再混,那就真混了啊!

好了,現在回到真正的主題,啊、掰、猜、呆是個什麼鬼。這個東西實際上是一個英語字母順序的拼音變調。發音介於英語和拼音之間。這玩意幹嘛的呢?因為初學拼音是根據韻母歸韻母,聲母歸聲母的順序來,bpmfdtnl這樣子的,但是呢,我們的字典又是根據26個英語字母順序排的。

那麼問題來了,只會拼音不會英語的小孩,就學不會查字典咯。如果就用拼音發音順序排下來,讀起來就會很奇怪。所以就發明出啊、掰、猜、呆這麼一個畸形的四不像來,給不學英語的小孩查字典用。

說了這么半天,你們明白讓小孩學這個殭屍的神邏輯了吧?打個比方,有一座橋,原先過橋的都是瘸子,所以看橋的大爺就給每個要過橋的人發一根拐杖,讓他們平安過橋,皆大歡喜。現在時代變了,過橋的都是活蹦亂跳的健康人,大爺還是逼著過橋的每人必須拄一拐杖才準過橋,理由兩條,

1、這座橋之前沒有人不拄拐杖過橋,所以現在不管你們啥情況,反正必須把拐杖拄上。2、萬一要遇到不拄拐杖出了安全事故,學不會過橋的,我反正已經發了拐杖,盡到了責任。

對於普遍從幼兒園開始就唱字母歌ABCDEFG的娃來說,非要他們學這個啊、掰、猜、呆就是強行發拐杖的行為。而且就像健康人拄拐杖,有可能像邯鄲學步產生副作用一樣,剛剛在一年級上,甚至寒假裡才把拼音和字母分清楚的小孩,很可能因為這個老殭屍的幹擾,又一次暈頭轉向。

所以編教材的老師真的認真考慮一下我的吐槽。另外,我就吐個槽,給現在幼兒園的小朋友指條路,沒有別的意思哈。孩子還在上學,而且是枚學渣,求給娃減個負,腦子已經不夠用了,再塞個殭屍進去,估計就成漿糊了。

歡迎關注我哦

相關焦點

  • 周杰倫歌曲入選語文教材 教材修訂讓人耳目一新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一說到「語文」,大家都有好多話要說,今天咱們就和聽眾一起聊聊小學語文教材修訂的那點事兒。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當前的語文教材狀況。  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前50多年的中小學教材都是全國統編的,最近幾年才開始實行一綱多本,就是說在一本大綱裡的,內容都是一樣的,但是卻可以有多個版本。比如大家熟悉的人教版、蘇教版等等。
  • 部編版語文教材9月開學啟用:一年級小學生先識漢字再學拼音
    法制晚報消息,根據教育部通知,今年9月起,全國小學和初中的起始年級將統一使用教育部組織編寫的「部編本」語文教材。9月新學期一起啟用的還有歷史和道德與法治教材。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注意到,在部編版一年級教材中,一改此前上學就先學拼音的「傳統」,第一篇識字課文就是「天、地、人、你、我、他」。
  • 小學語文教材收錄周杰倫《蝸牛》
    《我愛學語文》裡有3幅圖片:第一幅圖是兩個小朋友在寫字,一個對另一個說,我會寫自己的名字;第二幅圖畫的是兩個小朋友在圖書館裡讀書,一個說:「我愛看故事書」,另一個捧著科普書說:「我要上火星玩兒」;第三幅圖畫的是兩個學生在交流識字,一個說:「耳朵的耳字像耳朵一樣,真有趣!」另外一個小朋友說:「我愛背誦故事。」    一名小學生很感興趣,認真地讀了起來。
  • 小學語文教材收錄周杰倫歌曲《蝸牛》
    《我愛學語文》裡有3幅圖片:第一幅圖是兩個小朋友在寫字,一個對另一個說,我會寫自己的名字;第二幅圖畫的是兩個小朋友在圖書館裡讀書,一個說:「我愛看故事書」,另一個捧著科普書說:「我要上火星玩兒」;第三幅圖畫的是兩個學生在交流識字,一個說:「耳朵的耳字像耳朵一樣,真有趣!」另外一個小朋友說:「我愛背誦故事。」一名小學生很感興趣,認真地讀了起來。
  • 廣州小學新版語文課本大變臉:不學拼音先識字
    小學生捧著新版一年級、二年級教材,一年級語文課本比往年版本尺寸更大些。南都記者馮宙鋒實習生 林安迪 攝  今後,一年級小朋友的學習問題或許不再讓爸媽太傷腦筋了。教材第一單元的入學教育中提出閱讀教育,把閱讀習慣提升到識字、寫字同等重要的地位;語文園地欄目中新增「書寫提示」。  口語交際放在突出的位置  此外,新版教材在每一模塊的課文學習後,都有「口語交際」欄目。舊版教材也有口語訓練要求,但不如新版教材目標明確。  比如,同樣是遊戲的題材,新版教材第一個口語交際名稱是「我說你做」。
  • 小學語文教材上所有需要背誦的詩詞彙總,適合一到六年級的學生用
    在最新版語文教材裡,小學生需要掌握的詩詞大概在100首左右,而這份詩詞分類彙編素材,可以更系統更方便孩子學習詩詞,家長來給孩子看看,適合一到六年級的學生。都說「腹有詩書氣自華」,如果想要給孩子培養出溫柔儒雅的文人氣質,那麼學習優秀古詩文,應該是最好的選擇之一,作為我國的傳統文化裡的精華,古時吟詩作賦是文人墨客最喜聞樂見的娛樂活動。詩詞是語文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不管是小學還是中學,每次考試都避不開詩詞內容,通常以詩詞填空和詩詞賞析為主要的考查方式出題。
  • 統編語文教材怎麼用?閱讀書目怎麼選?24個問題,教材總主編溫儒敏...
    當然你說你的小孩是天才,在幼兒園就會讀是另外一回事,但是我們不提倡。大家要注意,一年級上冊後面附了一個識字寫字的基本字表,要求300個字當中100個字是會寫的,一年級下冊附了一個表是400個字會認、200個會寫。小孩的字必須要過渡到閱讀,比如說「蝴蝶」這兩個字很難寫,但小孩必須要認識它,因為他要讀童話,「蝴蝶」這兩個字會經常出現,字出現的頻率最高的。
  • 「免費分享」日本小學生1~6年級的國語教材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自學日語的新思路^^,可以跟著日本小學生的國語教材來自學日語。這部教材是由日本教育部所推行,想必更符合日語學習的標準。咱們能自學完這部教材,看日劇、動漫或是去日本旅遊,日語都不需求人了。教材共分10本,其中1-4年級分上冊和下冊共,5、6年級各一本。
  • 小學語文教師使用統編新教材,一定要注意這3個問題!
    針對這一問題,我曾在「鄉村小學語文教師核心素養」培訓班上,問與會教師「這篇課文三年級學生學起來難不難」,他們認為「不難」。 為什麼農村的學生學起來「不難」?與會教師給出的理由很簡單:因為學生喜歡讀這篇童話。而認為這篇課文難的教師有沒有研究過「難」在哪裡,是從教學的角度理解、看待教材選文,還是從兒童學習的角度理解教材選文呢?有沒有認清、把握好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呢?
  • 小學生數學考試作弊火了,偷翻字典逗笑老師:你語文怎麼學的?
    但是這一次,老師把試卷的單選題改成多選題,每道題都可能有2~4個答案,小紅咳嗽的次數根本看不出答案啊!老師看到小紅和小明的舉動後,笑著說道:「慢點咳,不著急,別累到」不得不說,這位老師的妙招太棒了,小明和小紅都快被氣哭了。2.小學生數學考試作弊火了,偷翻字典逗笑老師:數學是語文老師教的?
  • 外國人用的中文教材,實在太過社會,中國小學生直言:看不下去!
    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組外國人用的中文教材,到底有多社會?一、英美用的中文教材我們中國的小學生,從三年級開始接觸英語,那個時候國內能標準發音的老師還不多,所以許多同學,記不住音標就會用中文漢字來代替。
  • 小學新生語文教材變臉 傳統教育增多難度降低
    新修訂教材難度有所降低   新修訂的蘇教版教材做了諸多的調整,難度方面也有所降低。 「一年級上冊語文課本中的拼音學習是個難點,往年都是利用一個月的時間,集中把這些拼音學完。可以說時間比較倉促,學生學起來容易掌握不紮實。
  • 安徽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大變臉 新生開設《科學》課
    此前,針對新教材的變化,全校各年級的語文老師集中進行培訓,隨後學校也組織了備課。  記者翻開嶄新的書本,首先被鮮豔活潑的56個民族小朋友的合照吸引住了,課本的第四頁還有熟悉的《上學歌》。  「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朗朗上口的歌詞讓孩子們學起來很輕鬆。
  • 昆明小學生要讀36首古詩詞
    目前統一使用的教材裡有詩歌60多首,其中有36首古詩詞  2014年初,一項國民素質調查顯示:完整接受過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民眾,平均能記憶和背誦兩至三首古詩,學歷越高,能背誦的古詩越多。而這種記憶,均來自小學和中學語文課本。
  • 句子長得「讓人斷氣」 中小學語文教材部分內容存在瑕疵
    廈門網訊 (文/廈門晚報 記者 林珊 郭文娟 李小慶 實習生 王豔 漫畫/小牛)「『微風吹拂著千萬條才展開帶黃色的嫩葉的柳絲』,小學三年級語文課本裡怎麼有這麼長的句子?」新學期伊始,家長吳先生陪女兒背誦課文,發現一個長句差點讓人斷氣。「我得給教材挑挑刺!」吳先生忍不住跟朋友吐槽。無獨有偶,另一名家長李女士也表示,她為了幫助兒子記住這句話,也費了很大的勁。
  • 小學生為何喜歡民國的語文課本
    20個一線語文教師組成的「第一線教育研究小組」關於現行語文教材批判的新書上月出版,很快也引起教育界以及人文學者、媒體以及更多是家長們的廣泛討論。為了揀選出幾部合適的老課本再版,當時,她的案頭堆滿了各種蒙學讀本和新式課堂教材。有《三字經》的民國新排本,做成了識字卡片的樣子;也有清末的欽定新式讀本,少不得講經尊孔。最後選定再版的這三套老課本裡,「最先確定的是葉聖陶和豐子愷一起編寫的開明書局版」。為此陳寧寧還聯繫上豐子愷的女兒,時在上海社會科學院任職的豐一吟,「沒想到那麼多年過去,她對這套課本的記憶還很鮮活。」
  • 王旭明給二年級學生上語文課:推薦一部動畫片
    口語交際亦是語文能力退休前,王旭明最後一個崗位是語文出版社社長,對老師們剛啟用的新版語文國標教材有著自己獨到的理解。在很多老師看來,口語交際課可有可無,上起來也可能變味成一堂字詞句的學習課,可王旭明認為讓孩子們在課堂上健談起來也是提高語文素養的一部分。
  • 周杰倫《蝸牛》或入選小學語文 出版社稱新教材脫胎換骨
    「新版教材更貼近兒童」  目前,語文版教材在廣東、湖南、福建、廣西、雲南、河南、寧夏等部分地區使用,共面向2000多萬名學生。  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昨日表示,周杰倫的《蝸牛》進不進入三年級的延伸閱讀部分尚未最後確定。
  • 教材編寫組解答統編語文八年級下冊27個常見問題
    在統編語文中,同學們常常會發現一些「錯別字」、描述不一致的前後文、與自己認知不符的描述,從而感到疑惑。人民教育出版社統計了統編語文八年級下冊中的27個「錯誤」,進行一一解答。1、第4頁,《社戲》中「模胡在遠處的月夜中」的「胡」字是錯別字嗎?答:不是。
  • 先學漢字還是先學拼音 改版後的教材讓幼升小的孩子們不再糾結
    但是學生學語文的第一步是學拼音,這已經達成了共識,幾十年來的小學語文教材也都是從拼音字母開始學起。不過,從2016年開始的部編新教材終於大膽改革,將一年級上冊的語文課本進行了一次全新的改版。第一單元的課文也不再是拼音,而是從一些常用的簡單漢字開始學起。就連課文中的這些簡單的漢字也沒有注音,只單純地識字,所以學生在第一單元的學習裡是看不到拼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