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語文教材9月開學啟用:一年級小學生先識漢字再學拼音

2021-01-10 澎湃新聞

法制晚報消息,根據教育部通知,今年9月起,全國小學和初中的起始年級將統一使用教育部組織編寫的「部編本」語文教材。9月新學期一起啟用的還有歷史和道德與法治教材。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注意到,在部編版一年級教材中,一改此前上學就先學拼音的「傳統」,第一篇識字課文就是「天、地、人、你、我、他」。此外,增加了古詩文篇幅,較此前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達80%。初中教材則減少課文篇目,增加了增加了課外閱讀、名著導讀和寫作的「份量」。

教育部組織編寫的「部編版」語文教材。

歷時5年編寫完成 新教材9月開學啟用

今年6月,教育部下發《關於2017年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和小學科學教學用書有關事項的通知》。

通知指出,教育部組織編寫了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和歷史教材(以下簡稱統編教材),義務教育一、二年級品德與生活和七、八年級思想品德教材名稱統一更改為道德與法治。 其中,義務教育六·三學制的地區,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七年級和八年級下(法治教育專冊)統一使用統編教材,語文一年級、七年級統一使用統編教材,歷史七年級統一使用統編教材。

此次部編版教材可謂是「大有來頭」。2012年3月部編版教材啟動編寫,歷時5年多編寫完成,由於是教育部直接領導編寫,因此業界稱為「部編版」教材。教材編寫前後從全國調集五六十位專家、學者、作家、教研員、老師和編輯,組成編寫組,經過三十多輪評審,幾百名特級教師的審讀,以及多個省市幾十所學校的試教最終面世。

變化:入學先認字再學拼音 總課量有所減少

此次部編版教材更加強調4個標準,即經典性、文質兼美、適宜教學和時代性。以變化較大的語文科目為例,據語文一年級上下冊、七年級上下冊主編、北大語文研究所所長溫儒敏介紹,一年級語文把拼音學習推後,先認漢字,再學拼音,而且邊學拼音邊認字。

入學教育以後,第一篇識字課文,就是「天、地、人、你、我、他」六個楷體大字,接下來是「金、木、水、火、土」,「雲對雨 ,雪對風」。 溫儒敏表示,這樣安排可以使孩子們對語文的「第一印象」不是字母abc,而是漢字「天地人」,這個順序的改變是把漢語、漢字擺回到第一位,拼音只是輔助學漢字的工具,不是目的。

此外,部編版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人教版原來有41課,現在減少為32課。其中漢語拼音的課量減少,識字課卻增加;一年級下冊人教版原有39課,現在也減少為29課。

傳統文化篇目增加 小學古詩文增八成

雖然課文課數減少了,但部編版語文教材的古詩文篇目卻在增加。據溫儒敏介紹,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古詩,整個小學6個年級12冊共選有古詩文132篇,平均每個年級20篇左右,佔課文總數的30%左右,比原有人教版增加增幅達80%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新教材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讀」欄目,旨在激發讀書的興趣,讓孩子剛上學就喜歡語文,喜歡讀書。這也是幼小銜接的學習方式。

從初中語文來看,部編版也遵循了課文減少,增加課外閱讀、名著導讀和寫作,傳統文化篇目增加等特點。其中,初中原來七年級上冊和七年級下冊都是30篇課文,現在每一冊減為24篇。此外,初中古詩文選篇佔所有選篇的51.7%,比原來的人教版也有提高,平均每個年級40篇左右。

另外,部編版語文教材中,革命傳統教育的篇目也佔有較大的比重,小學選了40篇、初中29篇,魯迅的作品也選有《故鄉》《阿長與山海經》等9篇。

影響:糾正死記硬背方法 更注重閱讀和寫作

教育專家分析,新學期使用部編版教材之後,將對教學帶來直接影響。此外,新教材對一些家長過早引導低齡兒童學習拼音,以及死記硬背學習古詩詞都有「糾正」作用。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上午從北京多家中小學了解到,今年暑假開始,北京各區相關學科的老師陸續完成了新教材培訓。

學而思網校小學語文學科負責人程婧表示,一年級第一課就是學習「天、地、人、你、 我、他」這些基礎性的字,旨在幫助孩子建立對漢字的「原初感覺」。這個順序的改變是別有意味的,它告訴我們,要把漢語、漢字擺回到第一位,而拼音只是輔助學漢字的工具,不是語文學習的目的。對於剛剛上一年級的孩子而言,一上來學拼音可能會讓這些孩子產生畏難情緒,覺得語文很複雜,相反地,對於識字而言,更能設計出一些趣味性。

學而思培優語文教研部負責人王乃中表示,針對古詩文內容增加,如果課堂教法不夠多樣,文言選段本身的內容太艱深晦澀,容易讓學生感覺枯燥。而且文言文和詩詞本身也有難易層次區分,不過教材的編寫會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在各年級安排適合學生理解程度的文段,不至於因為難度大而引發牴觸情緒。

此外,對於認字的要求也有所降低,小學要求低年級認識常用字1600左右,比以前減少200字,其中800字左右會寫。 到了初中將更注重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中,每個單元都有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這將是「重頭戲」。

建議:學習古詩文可選多元方法切記「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部編本語文古詩文篇目的增多,說明國家也越來越關注到對國民文化培養的重要性。那麼,對於學生而言,如何培養古詩文的興趣?

程婧表示,第一,學生要認清學什麼,才能有目標、有方向的去學習,並且在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習興趣。這就需要一個科學的大綱體系來進行系統化學習,而不是走馬觀花的進行淺顯了解;第二,學生要知道怎麼去學。有的學生覺得只要把古詩文背下來,對考試內容就能輕車熟路、手到擒來。可是這樣,或許對短暫的考試有一定幫助,卻不能從根本上促使學生愛上語文或者文學。

程婧建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選擇多元化的學習方法,比如看一些與歷史相關的電影,參與一些古典文化的公開講座,或者聽一聽有趣的歷史故事來激發自己的學習興趣。當然,這種學習方式要堅持,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針對先識字後學拼音這個問題,很多一年級的家長都比較擔心,孩子剛一上來,不會讀先識字會不會有畏難情緒?「其實不然,以前蒙學的主要教育方法,就是讓孩子反覆誦讀,慢慢就會認字了。」程婧表示,部編本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講求「回歸傳統」。

記者訪談:

學而思培優語文教研部負責人王乃中

學而思網校小學語文學科負責人程婧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簡稱法晚·看法)

:此次新教材增加大量古詩詞,這對低齡學生來說如何來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王乃中:

在小學低年級段開始接觸古詩文,有助於降低學生的畏難情緒,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對古詩文感到習慣,對文言文和詩詞採取平常心看待。如果學生太晚接觸古詩文,錯過語言習得黃金期,文言詞彙積累不足,將來學起來就會非常吃力。因此,學文言和詩詞,要從詞彙積累開始,由積累詞彙到習慣文言的表達方式,培養對文言和詩詞的語感,進而得到讀懂陌生文段的成就感,是很重要的。同時要注重文言的教授形式,適當引入文史動畫、翻譯遊戲等形式,避免死記硬背。

另外,文言和詩詞只是形式載體,它們的內容本可以是有趣的。比如曹操和袁紹年輕時結伴去別人婚禮搗亂、韓愈爬華山被困在峰頂哭著寫遺書、蘇軾吹噓自己的釀酒秘方結果鄉親們喝完都腹瀉……這些富於生活趣味的材料本身也是用文言寫成的,但它給學生帶來的是新鮮感和親切感,他會覺得歷史人物和文言段子都離自己很近,而不是高高在上難以觸及。在這種潛移默化的閱讀中,他們可以積累足夠的詞彙量,習慣文言的特殊句法,從而逐步閱讀較難的文本。詩詞也一樣。

法晚·看法:

教材改變後對教育者而言如何引導孩子提高對語文興趣?

程婧:

對於教育者而言,需要通過多樣化、趣味性的教學手段,讓孩子愛上語文,提高對古詩文學習的興趣。比如,在課堂中,通過聲情並茂的故事講解,從文人生平激發孩子學習文學的好奇心;比如,設計多元化的講課方式,把講演結合、古今結合,會給課程增加更多的神秘感和新意。古代和現代的區別有哪些?能否把課堂換成一種闖關遊戲的形式?等等這些都是可以探索的。

教育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授,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對學生的鼓勵是對他們學習成果最大的認可,尤其是在古文化學習培養的過程中,要多使用不同的方式來鼓勵和讚美學生,使得他們的興趣得到更大的提升。

法晚·看法:

「和大人一起讀」是新教材的亮點之一。可以給家長一些什麼樣的意見?

王乃中:

我們認為,親子共讀是閱讀中很好的一種方式,對低年齡段的孩子來說非常重要,一方面是引導他們實現閱讀入門,另一方面也是用榜樣來培養習慣,家長們每天如果能按照計劃和孩子共讀一段時間,不用太久,就能有效開啟孩子的語言能力。

大人在陪伴孩子共讀時,可以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首先,在孩子識字量不高、也不會拼音的時候,親子共讀要以指讀的方式進行,家長一邊指示書本上的漢字一邊連讀,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注意觀察,趁機把讀音和字形進行結合,幫助孩子學習新字。

等到孩子識字量有了進步,或學習了拼音後,就可以交換角色,由孩子來指讀認讀,家長在旁觀看,適時進行輔導和幫助,解決一些孩子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最後,家長可以完全成為聽眾,聽孩子為自己朗讀故事,逐漸進入孩子先讀、再給家長複述的階段,一步步開啟閱讀能力。

(原題為《「部編本」語文教材9月開學啟用 小學生先識字後學拼音》)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國慶期間小學生拼音練習卷,部編一年級第二單元的拼音練習
    漢語拼音的學習是小學一年級學習的一個重點和難點。說是重點,是由漢語拼音的作用決定的。小學期間的常用字大部分都是通過漢語拼音來認識,能否正確的拼讀也決定了後邊漢字讀音是否標準。漢語拼音8zh將這些集中到一個月左右的課時進行教學,小學生的學習壓力也是很大的,平時課後要多加練習。課堂教學由老師帶領大家朗讀,而課後,小學生讀不準拼音的時候,很多家長會找一些視頻或者是錄音給孩子聽一下看一下,但錄製的視頻或者錄音有的水平並不高,和我們學習的部編版語文也不是同步,家長找輔導資料的時候要注意一下。
  • 安徽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大變臉 新生開設《科學》課
    今年起,我省一年級小學生發到手的《語文》教材將迎來「大變臉」,由往年的「蘇教版」換為「部編本」教材,與此同時,初一年級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三科將啟用全新的國家統編教材。8月30日下午,江淮晨報、江淮網記者提前看到「胖了一圈」的語文教材,由以前的「先拼音後識字」變為「先識字後拼音」。
  • 小學語文: 一年級語文讀拼音寫漢字練習,孩子學學拼音夠用了
    當小同學初入小學學習語文,首先接觸的便是漢語拼音。學習好漢語拼音對於小同學以後學習語文有很大影響,漢語拼音是學習語文的基礎。大熊提醒,面對一年級的小學生,請老師、家長一定要講得通俗易懂。通過小同學自己拼讀,就能將當時忘記的字記起來,不去問別人,自己也能複習,這就是學好拼音與學不好拼音的區別之處,望家長們定要重視起來。在學拼音的過程中,家長、老師一定要適度要求,靜心等待。面對小同學,心中要有一把合適的尺寸,這尺寸,首先能正確度量孩子學習漢語拼音的一個「度」。
  • 先學天地人 再學a o e 語文老師告訴你一年級新教材怎麼學
    翻開小學語文新教材,原本佔據第一課的「a、o、e」被「天、地、人、你、我、他、金、木、水、火、土」取代。9月1日起,進入一年級的孩子們將先認漢字,大約一個多月後再學拼音。而在去年,重慶部分試點學校一年級已開始使用此版國家統編教材。新版教材怎麼學?
  • 今年起小學語文第一課不學拼音學這個? 真相在這裡
    ,這條微信中還有大量新教材的配圖。▲朋友圈熱傳的新一年級教材圖片記者向教育主管部門求證,得到的答覆是:今年9月,浙江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可能會更換教材了。相關負責人透露:「雖然沒有接到正式的文件通知,但8月份,浙江一些市級的教研員要參加部編教材的培訓,全國大部分省份應該都會有教研員參加。」
  • 一年級期末複習:看圖寫拼音、看拼音寫詞語、漢字注音練習匯總
    一年級拼音是學好漢語的基礎,有不少孩子因為漢語拼音學得不好,直接影響了學習成績。一年級的孩子剛學拼音,難度很大,既要記音,又要記形,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這樣和那樣的問題,家長不要著急。學習漢語拼音並沒有什麼捷徑可走,主要還是靠孩子平時多讀多練,熟能生巧。
  • 先學漢字還是先學拼音 改版後的教材讓幼升小的孩子們不再糾結
    但是學生學語文的第一步是學拼音,這已經達成了共識,幾十年來的小學語文教材也都是從拼音字母開始學起。不過,從2016年開始的部編新教材終於大膽改革,將一年級上冊的語文課本進行了一次全新的改版。第一單元的課文也不再是拼音,而是從一些常用的簡單漢字開始學起。就連課文中的這些簡單的漢字也沒有注音,只單純地識字,所以學生在第一單元的學習裡是看不到拼音的。
  • 一年級小學生語文教材裡有個東西,可能你都沒學過!
    這兩天發現小孩在學一個東西,是一年級部編版語文教材裡的一部分內容。這個東西上海小囡大概都沒學過,群裡的爸媽議論紛紛,有的媽媽疑惑這是啥東西,拼音非拼音,英語非英語,有媽媽認為這是鍛鍊小朋友記憶力的東西,還有猜是德語、俄語的。那這究竟是個啥玩意呢?
  • 小學新生語文教材變臉 傳統教育增多難度降低
    拼音學習過程中配以文字兒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據了解,蘇教版一年級上冊語文教材,原先編13篇課文,《江南》《我叫「神舟號」》《東方明珠》《秋姑娘的信》《大海睡了》《冰花》等6篇課文刪除或移用到了其他課本,保留了7篇。最新修訂的蘇教版語文教材有12篇課文,《秋姑娘》《給劉洋阿姨的信》《河裡的月亮》3篇課文為新編入課文,《雨點》則是提用原一年級下冊一篇課文,移用2001年版一年級上冊一篇《小雪花》。
  • 《上學歌》「唱」進語文課本
    小學一年級上冊使用的教材為教育部2016年審定,將要先學漢字,再學拼音,而初中一年級的語文教材,不僅新增了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同時古詩文選篇的題材也更加多樣化。記者張迪     今秋開學中小學一年級啟用5本全新教材,語文教材變化最大     今年下半年,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使用的語文教材,和之前相比有了較大的變化。
  • 幼兒園該不該學拼音
    我家就是因為聽到這種傳說,提前參加了一個課外輔導班,在大班畢業後,學了一個月拼音,叫做「幼小銜接拼音班」的。幼兒園大班很多小朋友都報名參加了類似的拼音輔導班,生怕到了小學一年級,真的沒有教拼音,就開始使用拼音,孩子會跟不上學習進度。
  • 小學語文:一年級26個拼音字母表讀法,教孩子學拼音的最好方法!
    小學語文的重要基礎,便非要屬漢語拼音、漢字字形字音的考核。但是,值得注意一點的是,剛剛步入小學的很多小同學都覺得拼音學不懂!相信輔導過小同學的家長知道,孩子經常會在拼音這塊栽跟頭。雖說學校有老師教,但是老師要管很多學生,哪能每個同學都兼顧!對於小同學來說,學拼音的負擔很重。
  • 廣州小學新版語文課本大變臉:不學拼音先識字
    小學生捧著新版一年級、二年級教材,一年級語文課本比往年版本尺寸更大些。南都記者馮宙鋒實習生 林安迪 攝  今後,一年級小朋友的學習問題或許不再讓爸媽太傷腦筋了。昨日南都記者了解到,今秋開學,廣州小學新生人教版語文教材將大變臉。其中最重要的變化是,學拼音不再是語文第一課,學生們將從簡單漢字學起繼而再過渡到學拼音。此外,新版教材對識字量的要求也有所降低,識字量由舊版的400個減少到新版的300個,口語交際放在更突出的位置。
  • 小學一年級不教拼音是謠言 拼音教改緣何屢被「誤讀」
    事實上,小學語文對拼音教學有著非常明確的階段要求。據記者的實地了解,在開學後兩周至一個月的學習準備期內,教師會有意識滲透發音規律的介紹,例如,提醒孩子們讀音的時候「把舌頭卷一卷」。隨後的5到6周為拼音教學強化階段,和漢字教學同步,這一階段通常在50課時左右。例如,拼音「ji」和漢字「雞」讀音相同,在老師引導下,孩子們可以自己發現讀音規律。
  • 小學一年級語文,根據漢字寫拼音練習題,老師:拼音基礎要打牢
    #小學一年級語文學習#小學一年級語文,根據漢字寫拼音練習題,老師:拼音基礎要打牢。一年級語文的學習,主要是以學習漢語拼音和生字詞語及簡單的句子為主,而漢語拼音和生字作為詞語和句子的基礎,務必要將這些基礎打牢。現在是暑假期間,一年級小朋友千萬不要認為可以玩一個多月,就可以不管學習了,相反,在休息之餘,要鞏固上學期所學知識,溫故而知新。不然,玩了一個多月,會把之前所學知識忘記得差不多了。
  • 滬小一生將使用全國統編語文教材 分為上下兩冊
    ●從篇目數量來看,與原先全國其他地區使用的人教版相比,篇目有所減少,難度降低,但題材豐富、體裁多樣,聯繫學生生活、關注心理成長,體現出豐富的人文內涵。  ●從認字上來說,統編一年級語文教材識字量從原來滬版教材的400字,減少到現在的300字,寫字表為100字,給小一新生更多的適應過度階段。
  • 2020-2021部編版一年級語文期末複習第八單元檢測卷
    2020-2021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第八單元檢測卷(時間:90分鐘;總分:100分)一、根據圖片認生字,並把音節寫下來。(8分)請點擊輸入圖草 莓 蘑 菇 烏 鴉 瓶 子二、看拼音,寫漢字。
  • 拼音從「a、o、e」開始教 本市小一新生將用全國統編語文教材
    新民晚報訊(記者 陸梓華)還有一個多月,小一新生們即將開啟正式的校園生活。日前,一套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版語文教材在淘寶上熱銷。記者從市教委獲悉,上海的小學新生今年確實將告別滬教版教材,使用全國統一編寫的這套新語文教材。
  • 一年級語文看拼音寫詞語,家長排隊為孩子列印,這份資料快備好!
    一年級語文看拼音寫詞語,家長排隊為孩子列印,這份資料快備好!最近,有家長跟小編老師反映自家孩子的學習情況,說拼音教學這一塊,孩子到二年級了都還沒掌握好,其他同學已經做到單獨識字,自己孩子連24個韻母都分不清,上次月考成績出來,在班上差不多是墊底的。
  • 鎮海推出13堂網上拼音微課 供一年級新生使用
    記者 蔣煒寧 通訊員 劉波   浙江在線10月10日訊 一年級新生入學前沒學過拼音怎麼辦?昨天記者從鎮海區教育局獲悉,該區在網上課堂推出了13堂拼音微課,供該區4000多名一年級新生使用。從上月18日推出至今,其中「漢語拼音(一)aoe」的點擊量已達4061次。  今年,浙江省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改革,改變了原來先學拼音,再學漢字的做法。根據語文新教材,在一年級學生學習一個月左右後,才開始學習漢語拼音。記者了解到,從上月20日起該區小學陸續開始學漢語拼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