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4月14日訊青春短暫歲月易逝,唯有文字才能留住時間……陳毓靈,一名16歲的高二學生,以自己曾就讀的臨海市回浦外國語學校為背景,記錄下最美年華的溫暖故事,字裡行間流露的童真稚氣、年少情懷勾起了不少人青春的回憶。這本名為《豆蔻梢頭》的小說5月份即將出版。這位曾經的作文差生、如今的年輕小作家說,她要以夢為馬,不負韶華。
經歷
從害怕作文到愛上寫作
鍾靈毓秀,意為凝聚天地間的靈氣,孕育優秀人物。毓靈還有一個妹妹,叫毓秀,她們是一對雙胞胎姐妹花。
正如她們的名字,這對16歲的姐妹花,多才多藝,不僅有一副好歌喉,還有一身好才情,尤其姐姐毓靈,年紀輕輕,已是雜誌社的籤約作家。
不過,這位小才女,小時候最怕的就是寫作文了。
「記得我小時候第一次寫作文,還是我爸幫我代筆呢!」毓靈說,後來每次寫作文,成了她最頭痛的事。直到4年級,有一次,為了鼓勵她,老師在課堂上朗讀了她寫的作文。「可能從那時起,對寫作產生了一些興趣,也有了一些自信。」陳毓靈說,當時妹妹毓秀喜歡看童話小說,受她的影響,自己也開始喜歡上看書,並嘗試著將自己所聞所感用文字記錄下來。
小學時代的電腦課,成了毓靈的寫作課,當別的同學為能上網而興奮時,她卻沉浸在自己用文字構築的小世界裡。「我會登錄到一個閱讀網,然後開始碼字。」陳毓靈特別享受這個過程,以眼所見,以心所感,筆之所觸,皆成文字。
就這樣,不知不覺,到小學畢業時,她就寫了好幾萬字的文章。
儘管這些文字散發著稚氣,卻見證了一個小女生心底最初的夢想。
驚喜
小說被雜誌社看中要出版
初中三年,陳毓靈依然筆耕不輟,寫作水平也漸漸提高,並參加了各種規格的作文比賽,取得了不少好成績。
初三畢業的暑假,陳毓靈將自己初中三年的往事以小說形式記錄下來,當時定名為《我們班》。「我是放在自己QQ空間上連載的,算是對這三年時光的一種留戀和回憶吧。」這一寫,陳毓靈的筆就沒停下來,洋洋灑灑地寫了2萬多字。「我真的是喜歡寫東西,一旦投入,就感覺停不下來。」
2016年2月初,這篇帶著青春氣息的小說引起了南邊文藝一位編輯的注意,並與陳毓靈籤約,將這篇小說整理出版。
今年春節,大家都沉浸在過年的喜悅中,而陳毓靈卻全身心地投入到小說的修改中,甚至連大年初一都沒休息。「既然要出書,就要精益求精,要把最好的文字呈現給讀者。」陳毓靈說,經過三次修改,小說最終成稿5萬字,書名叫《豆蔻梢頭》。「因為這部小說寫的是我們的青春故事,書名就取自杜牧的詩句『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豆蔻梢頭》雖然還未出版,卻已獲得了一些讚譽。在上海戲劇學院就讀文學編導的張瑋航稱讚:「這部小說的高明之處在於,既可以把它當作兒童文學,又可以把它視作青春文學,故事很平凡,文字很樸實,每位讀者都能在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經驗
不懈努力方能築夢成真
對於女兒出書,陳毓靈的母親張女士覺得「是個勵志的故事,希望對他人也有所幫助」。
「毓靈原來寫作能力很差,我們真的沒想過,有一天她會出書。」張女士說,但女兒小時候很愛看書,只要有空,就喜歡看書寫文字,「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她是抱著一種純粹的想法,去追逐自己的夢想。」
張女士回憶,那年暑假,天氣炎熱,陳毓靈經常獨自坐在沒有裝空調的小書房裡,揮汗如雨地寫文章。而今年過年,因為要修改小說,陳毓靈又把自己關在書房裡專心寫作,一個寒假下來,足足瘦了四五斤,對於一個十來歲的孩子來說,確實挺不容易。「成功不是偶然,必須有所付出。」張女士說,而作為父母,要支持孩子的任何一個夢想。「孩子敢於夢想他人不敢想的目標,並為之奮鬥,我覺得這就是一種成功。」
因為小說是以臨海回浦外國語學校為背景,記者也採訪了陳毓靈當年的班主任葛老師。
在葛老師眼中,陳毓靈是個很優秀的學生,尤其是文藝和文學方面,在班裡能力比較突出。而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她做任何事,都很努力,很堅持。
目前,陳毓靈已經參加完7選3高考,她的理想是今後能成為一名編導。
這位16歲的女孩對夢想定義很清晰,她說:不懈的努力,方能築夢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