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建起「脫貧掃帚」加工廠

2020-11-24 河北日報

□記者 李豔紅 通訊員 蘇焱

「去年一個秋天,我們老兩口一共割了1000多斤芨芨草,賣草就掙了1000多元,再加上我在廠子做掃帚一個掙2.5元,掙了不到2000元,還拿到了1000多元的貧困戶分紅。這加起來就近4000塊錢了。」7月26日,張家口尚義縣大蘇計鄉蔡家村79歲的老人蔡生海見到筆者高興地說。

蔡家村地處尚義縣最北端,與內蒙古自治區接壤。全村一共百十來戶村民,一直以來都延續傳統的耕作方式,靠天吃飯,村裡大部分村民都外出打工了。

蔡家村全村佔地總面積1.5萬多畝,其中草灘面積達9293畝。但是面對豐富的芨芨草資源,多年來村民們卻很少在這個上面做過文章。

2018年夏,在縣文化旅遊局駐村幫扶隊的隊員和村民們商討脫貧項目時,有的村民提出來利用芨芨草資源加工掃帚,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贊成。這樣,蔡家村的小掃帚工廠便應運而生。

幫扶工作隊從上級爭取了4.5萬元的扶貧資金,建起了兩間四五十平方米的小廠房;縣文化旅遊局拿出1萬元幫扶資金買了設備;村集體出1.5萬元購買了物料。就這樣,蔡家村的掃帚加工廠便熱熱鬧鬧地建起來了。

掃帚加工廠按照村集體、非貧困戶、脫貧戶、貧困戶的20%、20%、20%、40%持股比例進行收益分配,其中貧困戶按照實際收入情況進行分紅。加工廠還以每斤一塊錢的價格向村民收購原材料,既拓寬了原材料的來源,又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今年年初,掃帚加工廠開工後,幾個月的時間就加工了3000多把掃帚。一把15塊錢,幫扶隊聯絡了縣鄉的環衛部門,一下子銷售一空。

蔡家村的村黨支部書記薛平算了一筆帳,按現有條件,一年可生產掃帚一萬餘把,每把按15元計算,年毛收入就是15萬元。

蔡家村的小掃帚廠一下出了名,還被稱為「零成本投入、零風險經營、零距離就業」的「三零」模式扶貧產業。

「建這個芨芨草掃帚加工廠的初衷就是為了就地取材,變廢為寶。這個項目發展成本低、經濟效益好,脫貧成效明顯。」尚義縣委副書記侯建憑說。

目前,蔡家村掃帚廠吸納了本村勞動力30人為廠提供原材料或進廠打工,同時鼓勵引導15戶貧困人口在家中自主加工芨芨草掃帚,實現了小產業、高效益、真扶貧、扶真貧的脫貧成效。

相關焦點

  • 尚義縣蔡家村:小村建起「脫貧掃帚」加工廠
    小村建起「脫貧掃帚」加工廠——在尚義縣蔡家村「去年一個秋天,我們老兩口一共割了1000多斤芨芨草,賣草就掙了1000多元,再加上我在廠子做掃帚一個掙2.52018年夏,在縣文化旅遊局駐村幫扶隊的隊員和村民們商討脫貧項目時,有的村民提出來利用芨芨草資源加工掃帚,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贊成。這樣,蔡家村的小掃帚工廠便應運而生。幫扶工作隊從上級爭取了4.5萬元的扶貧資金,建起了兩間四五十平方米的小廠房;縣文化旅遊局拿出1萬元幫扶資金買了設備;村集體出1.5萬元購買了物料。
  • 南陽市西峽縣回車鎮:多措並舉鞏固脫貧成果
    映象網訊(記者 田雨陽 通訊員 龐隆權)今年以來,南陽市西峽縣回車鎮貫徹落實縣委「強擔當、抓落實、促發展」作風建設大提升專項行動,以務實作風、有力舉措,紮實推進脫貧攻堅,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保障,讓人民群眾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地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媒體看陽泉 | 貓鋪村的脫貧攻堅作戰圖
    在幫扶單位陽泉市司法局的幫扶下,貓鋪村村支兩委響應黨中央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的號召,通過發展集體產業,帶領全村幹部群眾,不到兩年的時間就摘掉了貧困帽子,實現村集體和貧困戶整體脫貧。7月15日,山西晚報記者走進貓鋪村,走近村民梁計虎,探尋他們的產業脫貧之路。 以前是農民,現在村裡就能掙上工資 7月15日7點50分,貓鋪村村民梁計虎家。
  • 敢叫天地換新顏——秦巴山區譜寫脫貧攻堅奮進歌
    新華社西安11月11日電 題:敢叫天地換新顏——秦巴山區譜寫脫貧攻堅奮進歌  新華社記者  地跨陝西、四川、重慶、河南、湖北、甘肅等多個省、市的秦巴山區,是全國十四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中貧困程度深、貧困人口多、貧困發生率高、脫貧任務重的地區之一,曾被稱為全國除「三區三州」外的「貧中之貧」「困中之困」。
  • 小村的感動
    一條透亮的小溪,自峰腳巒懷的巖層深處噴湧而出,流成百裡長浪,清風簾卷,波瀾湧動,從小村的門前蜿蜒蕩漾而去,投入沅江懷抱。清波細浪的小溪,滋潤了小村的千年歷史,餵養著小村的代代子民,更是承載了小村的苦辣酸甜和枯榮興衰。
  • 掃帚加工帶動姚家村民發家致富 年增收兩百萬
    掃帚製作流傳幾百年  說起姚家村編掃帚的歷史,村裡沒有人能說得出來。「掃帚加工是我們村的傳統產業,至於具體是從哪一輩開始編掃帚的,我也不清楚,我只知道我爺爺就編了一輩子掃帚。估計怎麼也有幾百年歷史了吧。」姚家村一位90多歲的老人告訴記者。
  • 桃源記怎麼升級小村?桃源記小村升級條件
    桃源記怎麼升級小村?相信有的朋友還不知道,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桃園的建設有一條規模的成長線,從小到大分別為:野谷小村小鎮縣城都府。 升級規模的條件分為三個:繁榮、人口、宗廳。
  • 【精準扶貧在三湘】竹腔「種」酒 竹尾做掃帚—— 4000餘畝南竹...
    竹腔「種」酒 竹尾做掃帚—— 4000餘畝南竹身價倍增 記者 劉躍兵 通訊員 趙子勇 8月24日,在永州市金洞管理區金洞鎮小黃司河村,村民們有的忙著在村後的南竹上鑽孔、往竹腔內「種」酒,有的忙著灌裝「活竹酒」,酒香瀰漫。
  • 池州蓉城鎮和平村:一把手工小掃帚 「扎」出脫貧致富夢
    脫貧是「等、靠、要」,還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蓉城鎮和平村二組貧困戶王龍青用實際行動給出了響亮回答——依靠手工扎掃帚,一年「扎」出幾千元收入,走上了脫貧致富路。「我有今天的收穫,離不開國家扶貧政策給我們各方面的照顧,我很感謝扶貧幹部和領導們對我的關心關懷。」
  • 大同渾源縣擂響戰鼓決勝冬季脫貧
    臨近年終歲尾,渾源縣脫貧攻堅總指揮部的工作經常要到深夜十一二點鐘,指揮部成員就脫貧工作通篇布局,排兵布陣。在全縣以18個鄉鎮為區域的六大戰區,各個脫貧項目工程加緊實施,幹部群眾擼起袖子加油幹的勢頭正猛。
  • 小村母基金動態No.20
    本輪融資由新氧科技和光速中國領投,小村母基金參與的經緯中國旗下基金是其早期投資人,且持續加碼。 蓋雅工場完成D1輪5億人民幣融資 蓋雅工場成立於2009年,已服務遍布亞太和歐美24個國家與地區的超過1500家客戶和500多萬名一線勞動力,成為中國乃至亞太地區勞動力管理軟體雲服務的領先品牌。
  • 百縣千村行|見證脫貧攻堅 寫有溫度有深度的新聞
    記者們冒著酷暑深入鄉村,克服高原反應前往石渠、理塘等,對四川脫貧攻堅的創新做法、脫貧攻堅中湧現出來的先進人物和事跡進行了圖文視頻兼具的鮮活報導,讓更多人看到了我省脫貧攻堅的成果。我還注意到,這些報導還充分彰顯了文化助推脫貧攻堅的獨特力量,像巴山大峽谷文旅脫貧、壤塘非遺扶貧等報導,傳播了四川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旅資源。
  • 嶺南村建起養驢「大本營」
    王豔春上任以來,不斷學習先進經驗、拓展工作思路、創新脫貧方法,藉助之前在盂縣工作多年,以及在國土資源部門工作的優勢,利用村裡的種植、養殖和農機三個合作社,幫助嶺南村村民改變單一種植模式,推動產業扶貧,先後發展起了小雜糧深加工、特色養殖等產業。2017年,嶺南村實現整村脫貧。  以前,嶺南村和周邊村都沒有磨坊,想磨米麵必須到幾公裡外的鎮裡。
  • 元氣騎士掃帚屬性介紹 武器掃帚怎麼樣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是掃帚,雖然是掃帚,子彈卻是一顆顆五顏六色的雷射子彈,是一把有趣的武器。一起來看看掃帚的屬性吧。 掃帚 攻擊力 能量消耗 暴擊率 子彈偏移 3 1 5 15 掃帚的攻速較快
  • 神話永恆魔法掃帚好不好用 魔法掃帚怎麼得
    在神話永恆中,作為坐騎的魔法掃帚需要怎麼來獲得呢?請看小編分享的神話永恆魔法掃帚好不好用 魔法掃帚怎麼得。下載安裝【官方遊戲包】並遊玩過前兩章,就能獲得含有8階黃金神器套裝的神秘寶箱一份~   神話永恆魔法掃帚好不好用
  • 掃帚倒立會怎麼樣 掃帚倒立的風水問題
    掃帚是家家戶戶都有的物件,但你可能不知道掃帚在風水中不算特別好的東西,甚至還會對風水造成破壞。我們今天來看看,如果掃帚倒立會有什麼樣的風水問題。但如果把掃帚倒立擺放,住宅內部的風水氣息就會變得很差,變得無法聚集起來,慢慢地會對住宅的運勢造成很不利的影響。
  • 跋山涉水送溫暖,興進集團結對幫扶寶贈村,脫貧路上一起走
    近年來,村裡建立了魚藕共生產業、油茶產業、羅漢果產業三大示範基地,靠著產業發展逐步脫貧;實現村、組路均通水泥硬化路,農戶100%通生產生活用電,電視機、智慧型手機也成為家中必備品。至2019年底共實現240戶920人脫貧摘帽,剩餘1戶4人未脫貧,貧困發生率為0.08%。
  • 脫貧故事·安化①|異地搬遷、扶貧車間 讓田莊鄉的諶九蓮有了新生活
    近年來,益陽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脫貧攻堅決策部署,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突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脫貧攻堅取得突出成效。回看益陽精準扶貧之路,各地鎮鎮有聲,村村向上!靠的就是益陽各級幹部群眾的堅守與努力!決戰決勝之年,紅網益陽站聯合各區縣市融媒體中心、分站推出《決勝2020 看益陽山鄉巨變》系列報導,講述益陽脫貧故事。
  • 脫貧攻堅無獨有「藕」 小康路上「薯」你最甜
    位於坡頭區乾塘鎮北面的三片村盛產蓮藕、番薯,轄區有16個自然村,其中13個自然村有脫貧攻堅任務,共有貧困戶93戶214人。近年來,三片村不斷擴大農作物種植規模,改進種植技術、延長產業鏈,探索可持續發展道路,貧困戶全部脫貧,村民日子越過越紅火。